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洋板块地层”的重建与意义——以藏南仲巴地区为例 被引量:8
1
作者 魏玉帅 李亚林 +4 位作者 陈曦 王成善 李祥辉 李鑫 钟瀚涏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89-1801,共13页
混杂岩是古增生楔存在的标志之一,一般由枕状玄武岩、灰岩、放射虫硅质岩、硅质页岩、砂岩等混乱无序组成。目前"大洋板块地层"(OPS)运用放射虫地层学方法对混乱的增生楔断片进行重建取得了良好效果,并清晰地展示了大洋板块... 混杂岩是古增生楔存在的标志之一,一般由枕状玄武岩、灰岩、放射虫硅质岩、硅质页岩、砂岩等混乱无序组成。目前"大洋板块地层"(OPS)运用放射虫地层学方法对混乱的增生楔断片进行重建取得了良好效果,并清晰地展示了大洋板块俯冲和洋底物质连续增生的历史。在西藏仲巴地区填图过程中,结合放射虫年代学分析鉴定结果,以OPS重建的思路和理论作为指导,重建了仲巴地区混杂岩的大洋板块地层,并恢复了该区域特提斯洋在洋中脊大洋板块增生至消亡的岩石序列,自下而上分别为侏罗纪海山玄武岩、海山覆盖物侏罗系—白垩系碳酸盐岩、海山周围沉积的侏罗系—白垩系放射虫硅质岩和硅质页岩,以及海沟附近的白垩系陆源碎屑岩等,为特提斯洋大洋板块俯冲的方向、持续时间和古大地构造环境提供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虫硅质岩 海山 大洋板块地层 特提斯洋 仲巴 藏南
下载PDF
西藏仲巴县穷果北部日喀则弧前盆地地层再认识 被引量:5
2
作者 贾建称 温长顺 +2 位作者 王根厚 张振利 汪立军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05年第2期33-39,共7页
通过对区内发育完好并保留下来的白垩纪—始新世地层的研究,海相白垩纪日喀则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昂仁组、帕达那组、曲贝亚组;古新世—始新世错江顶群包括下部曲下组和上部加拉孜组,整合覆于错江顶群之上的“如角藏布砂砾岩”为弧前盆... 通过对区内发育完好并保留下来的白垩纪—始新世地层的研究,海相白垩纪日喀则群自下而上可划分为昂仁组、帕达那组、曲贝亚组;古新世—始新世错江顶群包括下部曲下组和上部加拉孜组,整合覆于错江顶群之上的“如角藏布砂砾岩”为弧前盆地封盆粗碎屑岩。日喀则群与错江顶群在沉积学、地层古生物学及构造地质学诸方面的差异揭示了两群之间,更确切地说,曲贝亚组与曲下组之间呈不整合接触,该不整合形成于坎潘期—马斯特里赫特期与丹尼期之间。该区日喀则弧前盆地完整的地层序列全面再现了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过程,两板块的碰撞和新特提斯洋的彻底关闭发生在弧前盆地封盆粗碎屑岩沉积结束以后,这比原来认识的要晚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喀则群 错江顶群 如角藏布砂砾岩 不整合 西藏仲巴
下载PDF
西藏仲巴地区曲嘎组的拆解 被引量:7
3
作者 李祥辉 王成善 +2 位作者 李亚林 魏玉帅 陈曦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4-628,共15页
根据1∶5万仲巴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夹持于2套混杂岩之间的仲巴微地体原二叠系曲嘎组进行了拆解。研究认为:①原曲嘎组可以解体为3套地层,分别是下古生界的奥陶系—志留系紫曲浦群、上古生界泥盆系纳登尔组和石炭... 根据1∶5万仲巴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对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夹持于2套混杂岩之间的仲巴微地体原二叠系曲嘎组进行了拆解。研究认为:①原曲嘎组可以解体为3套地层,分别是下古生界的奥陶系—志留系紫曲浦群、上古生界泥盆系纳登尔组和石炭系—二叠系曲嘎群,新建曲嘎群与原曲嘎组没有直接对应或者级别关系;②紫曲浦群以变质碳酸盐岩为主,下部紫曲电站组为紫红色、灰色大理岩与结晶灰岩组合,属中—晚奥陶世,上部紫曲石组以紫红色大理岩为特征,暂归志留纪;③纳登尔组由一套灰色千枚状板岩和钙质片岩组成,上部结晶灰岩增多,时代为泥盆纪,可归属马攸木群;④曲嘎群可划分为3个组:岗珠淌组,以灰色、灰绿色板岩、粉砂岩为主,向上砂岩和灰岩增多,属于石炭纪—早二叠世(乌拉尔世)早期;仲巴组,以肉红色灰质晶粒白云岩及杂色生物屑云质灰岩为特点,分为2个岩性段,属于早—中二叠世(乌拉尔世—瓜德鲁普世早中期);卡扎勒组以深灰色钙质板岩为主或夹结晶灰岩和砂岩或互层,属于中—晚二叠世(瓜德鲁普世—乐平世);⑤仲巴地区曲嘎组的拆解在仲巴微地体西部和老仲巴以东的应用有待证实,其在岩性上与相邻地体同期地层有较大差别,但在生物群组成方面具有相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嘎组 曲嘎群 纳登尔组 紫曲浦群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仲巴地区 西藏
下载PDF
西藏仲巴县旧儿古湖距今40000~10000aBP的介形类及其反映的环境和气候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喜方 刘俊英 郑绵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8-93,共6页
西藏仲巴旧儿古湖阶地剖面厚43m,于25.4m以上产介形类化石,计6属12种。依据各属种的生态特征、化石组合变化及沉积特征,对古湖沉积环境的分析表明:约40000~36300aBP前为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不适宜介形类等生物生存或不利于介形类壳体... 西藏仲巴旧儿古湖阶地剖面厚43m,于25.4m以上产介形类化石,计6属12种。依据各属种的生态特征、化石组合变化及沉积特征,对古湖沉积环境的分析表明:约40000~36300aBP前为湖泊三角洲沉积环境,不适宜介形类等生物生存或不利于介形类壳体的保存。36900~34470aBP属湖泊边缘相沉积,湖面较宽,湖水较深,有一定的咸度,介形类丰度高,属种类型多,气候暖湿。34470aBP之后末次冰期来临,气候逐渐干冷,湖泊萎缩,介形类属种与数量明显减少,尤其在30000aBP前后至18000aBP气候趋干冷,湖内生境更差;18000~10460aBP湖泊已近干涸,仅剩下耐于生存的个别分子,说明新仙女木事件在本区有较明显的响应。而自10460aBP之后,湖内生物重又开始复苏,介形类数量和属种类型又明显增加,说明气候开始转暖,气温回升,进入全新世的暖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形类 环境 气候 旧儿古湖 西藏仲巴
下载PDF
西藏仲巴县特提斯喜马拉雅早白垩世日朗组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葛玉魁 王成善 +1 位作者 戴紧根 李亚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7,共9页
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层中广泛分布早白垩世火山碎屑岩,但对这套火山碎屑岩的源区缺乏有力的约束。在特提斯喜马拉雅中西段仲巴地区白垩系日朗组地层中发现一套玄武岩夹层,该玄武岩为碱性玄武岩,表现为LREE富集的分布型式,与典型的OIB和区... 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层中广泛分布早白垩世火山碎屑岩,但对这套火山碎屑岩的源区缺乏有力的约束。在特提斯喜马拉雅中西段仲巴地区白垩系日朗组地层中发现一套玄武岩夹层,该玄武岩为碱性玄武岩,表现为LREE富集的分布型式,与典型的OIB和区域上的板内玄武岩类似。玄武岩Nb含量介于下地壳与上地壳之间,Th含量略低于下地壳,具有较高的Th/Nb比值和较低的Ce/Pb,指示岩浆在演化过程中遭受了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与雅鲁藏布蛇绿岩混杂岩带中的海山明显不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谷环境,结合日朗组地层沉积环境的分析,该玄武岩可能为日朗组火山碎屑岩提供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大陆裂解 日朗组玄武岩 西藏仲巴县
下载PDF
西藏仲巴地区早古生代鹦鹉螺化石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
6
作者 罗凯 李祥辉 +4 位作者 王成善 李亚林 葛玉魁 张宝森 李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8-531,共4页
新近在西藏日喀则地区仲巴新县城西北部发现了属于早古生代的头足类鹦鹉螺化石,归属内角石科。化石产于一套钙质片岩、片理化结晶灰岩中,这套岩层原属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仲巴微地体中—上二叠统的曲嘎组一段。鹦鹉螺化石的发现为仲巴... 新近在西藏日喀则地区仲巴新县城西北部发现了属于早古生代的头足类鹦鹉螺化石,归属内角石科。化石产于一套钙质片岩、片理化结晶灰岩中,这套岩层原属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段仲巴微地体中—上二叠统的曲嘎组一段。鹦鹉螺化石的发现为仲巴微地体的地层多样化识别提供了证据,也为曲嘎组的解体提供了重要的支撑材料。进而认为,测区可能会有晚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地层,仲巴微地体、拉萨地体、特提斯喜马拉雅地体的早古生带地层可能具有对比性,仲巴微地体在早古生代可能与华北/扬子板块有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螺 曲嘎组 早古生代 仲巴微地体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西藏
下载PDF
藏南仲巴地体中段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演化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峰 周峰 +1 位作者 刘强 向树元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871,共13页
藏南仲巴地体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南北蛇绿(混杂)岩带之间重要的构造单元,其构造变形特征对于研究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研究对仲巴地体中段(马攸木段)南北向剖面进行露头尺度的构造解析... 藏南仲巴地体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南北蛇绿(混杂)岩带之间重要的构造单元,其构造变形特征对于研究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新特提斯洋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研究对仲巴地体中段(马攸木段)南北向剖面进行露头尺度的构造解析、显微构造分析并结合相关年代学研究,厘定该区域的变形期次、变形条件与演化阶段。研究结果显示,仲巴地体中段由北至南可分为断褶带、复式褶皱带和断块带三个次级构造单元,变形特征具有北强南弱的特点。中部复式褶皱为一大型复式背斜,层间次级构造发育,表明褶皱形成与南北向挤压作用下的层间滑动有关。根据石英c轴组构特征,确定研究区主体变形温度为低温区间,对应绿片岩相。对断褶带南侧的云母石英片岩进行绢云母Ar-Ar定年,获得71.6±2.2Ma的坪年龄,代表仲巴地体北缘的一次强烈向南逆冲事件。根据构造组合特征与构造叠加改造关系,可将仲巴地体中段划分为复式褶皱带形成、叠加与改造等主要变形阶段,这对于研究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南北亚带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变形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仲巴地体 藏南
下载PDF
仲巴2004年Ms6.7和2005年Ms6.5地震的InSAR观测及形变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杜志彪 沈强 +1 位作者 何婵军 乔学军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18,共7页
利用欧洲Envisat雷达遥感图像,获取了2004年7月12日和2005年4月8日西藏仲巴Ms6.7和Ms6.5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这两次地震造成震中区20km×20km范围内近EW向升降变形,最大变形分别为19.0cm和30.5cm。根据均匀弹性半空间模... 利用欧洲Envisat雷达遥感图像,获取了2004年7月12日和2005年4月8日西藏仲巴Ms6.7和Ms6.5地震的InSAR同震形变场。结果显示这两次地震造成震中区20km×20km范围内近EW向升降变形,最大变形分别为19.0cm和30.5cm。根据均匀弹性半空间模型,推断这两次地震是以正断为主的破裂过程,震中位于83.71°E,30.70°N,震级Mw6.1和83.72°E,30.52°N,震级Mw6.2,其最大倾滑量分别为1m和1.4m,两次地震均发生在NW向的雅鲁藏布江断裂带和近NS向的帕龙错-仓木错断裂的交汇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仲巴地震 INSAR 同震形变 位错模型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中冈底斯扎嘎日金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郝瑞娥 邢香粉 +4 位作者 石洪召 张智林 张泽国 刘华东 姚博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16年第2期184-187,共4页
扎嘎日金矿床为中冈底斯岩浆岩带内近期发现的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金矿床。金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于花岗闪长岩的北西向断裂破碎带中,金铜矿化期产于花岗闪长岩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矽卡岩中。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矽卡岩型,主... 扎嘎日金矿床为中冈底斯岩浆岩带内近期发现的与岩浆热液有关的金矿床。金矿体呈透镜状、脉状产于花岗闪长岩的北西向断裂破碎带中,金铜矿化期产于花岗闪长岩与碳酸盐岩围岩接触带矽卡岩中。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蚀变岩型和矽卡岩型,主要矿石矿物为自然金、黄铜矿等,矿床围岩蚀变强烈,以矽卡岩化、绢英岩化、黄铁矿化为主,局部具有磁铁矿化、方铅矿化、孔雀石化。该矿床的发现丰富了冈底斯金矿床的矿床类型,对该地区金矿勘查及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特征 西藏 扎嘎日
下载PDF
藏南仲巴地层分区才巴弄组变质玄武质火山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15
10
作者 张振利 专少鹏 +5 位作者 李广栋 张计东 孙肖 李先 汪立军 刘鸿章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10-416,共7页
藏南仲巴地层分区新发现了一套地层,在仲巴县才巴弄一带发育齐全,上下接触关系清楚,命名为才巴弄组。该套地层以变质玄武岩、变质杏仁状玄武岩为主,下部可见变质玄武质角砾熔岩,上部可见变质石英粗安岩。其中变质玄武岩与变质杏仁状玄... 藏南仲巴地层分区新发现了一套地层,在仲巴县才巴弄一带发育齐全,上下接触关系清楚,命名为才巴弄组。该套地层以变质玄武岩、变质杏仁状玄武岩为主,下部可见变质玄武质角砾熔岩,上部可见变质石英粗安岩。其中变质玄武岩与变质杏仁状玄武岩、变质玄武岩与变质石英粗安岩多呈韵律性互层产出,显示了火山喷发韵律的特征。变质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大陆裂谷型火山岩一致,形成于活动陆棚裂陷(谷)盆地的构造环境。这一发现为进一步探讨冈瓦纳超级古大陆的裂解和新特提斯的开启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仲巴地层分区 才巴弄组 变质玄武质火山岩 大陆裂谷型 活动陆棚裂陷(谷)盆地
下载PDF
西藏仲巴县扎嘎日金矿床成因与控矿因素分析
11
作者 朱习君 《四川地质学报》 2019年第1期58-60,共3页
西藏仲巴县扎嘎日金矿床为中拉萨微地块措勤-申扎岩浆带内近期发现的矽卡岩型金矿床。该矿床目前发现有由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石英脉-蚀变岩型和由岩体接触带控制的矽卡岩型两种矿石类型。岩浆岩和断裂构造是该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分别控... 西藏仲巴县扎嘎日金矿床为中拉萨微地块措勤-申扎岩浆带内近期发现的矽卡岩型金矿床。该矿床目前发现有由断裂破碎带控制的石英脉-蚀变岩型和由岩体接触带控制的矽卡岩型两种矿石类型。岩浆岩和断裂构造是该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分别控制了两种矿体的产出。扎嘎日金矿床的发现和勘查对冈底斯成矿带金矿调查评价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矿床成因 控矿因素 扎嘎日
下载PDF
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12
作者 达瓦琼达 鲜莉莉 +5 位作者 陈晓英 罗布次仁 米玛 达平 赤列白桑 张强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18期201-204,208,共5页
本文介绍了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具体包括推进集约化养殖发展、加强人工饲草基地建设、完善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吉拉牦牛品种选育、打造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仲巴县高原... 本文介绍了仲巴县吉拉牦牛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建议,具体包括推进集约化养殖发展、加强人工饲草基地建设、完善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吉拉牦牛品种选育、打造绿色有机畜产品生产基地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仲巴县高原特色经济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拉牦牛 产业发展现状 问题 建议 西藏仲巴
下载PDF
藏西南仲巴—带古人类活动遗迹的发现与研究
13
作者 张振利 李广栋 +5 位作者 孙肖 张计东 刘洪章 专少鹏 李先 魏文通 《贵州地质》 2006年第1期12-19,共8页
于2000-2005年在藏西南地区进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先后发现了古人类活动遗迹点13处,共采集到各类石器、古陶片、骨片等1697件,为雪域高原古人类发展演化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经研究认为,主要为中石器文化时代的产物,部分有... 于2000-2005年在藏西南地区进行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中,先后发现了古人类活动遗迹点13处,共采集到各类石器、古陶片、骨片等1697件,为雪域高原古人类发展演化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资料。经研究认为,主要为中石器文化时代的产物,部分有新石器文化的叠加,仅个别为旧石器文化时代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西南仲巴一带 古人类活动遗迹 石器 古陶片 骨片
下载PDF
西藏仲巴地区白垩纪末期—始新世早期海相地层 被引量:26
14
作者 万晓樵 丁林 +1 位作者 李建国 蔡华伟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7-272,共6页
西藏仲巴县北部地区出露有晚白垩世至古近纪的海相地层 ,本次工作新测制了卓勒剖面 ,并对原错江顶剖面上部地层做了再次研究。地层中化石丰富 ,据有孔虫化石研究结果重新厘定曲下组时代为古新世早期、加拉孜组上段属始新世早期 ,认为该... 西藏仲巴县北部地区出露有晚白垩世至古近纪的海相地层 ,本次工作新测制了卓勒剖面 ,并对原错江顶剖面上部地层做了再次研究。地层中化石丰富 ,据有孔虫化石研究结果重新厘定曲下组时代为古新世早期、加拉孜组上段属始新世早期 ,认为该区白垩 /古近纪界线位于曲贝亚组与曲下组之间。在这一界面上 ,古新世磨拉石直接覆于晚白垩世的陆棚碳酸盐台地沉积之上 ,其间存在沉积间断 ,为弧前盆地演化后期的重大沉积转变。古新世早期曲下组为近海相磨拉石沉积 ,古新世晚期至始新世早期加拉孜组为残留海盆沉积。加拉孜组顶部为该区最高海相地层 ,其上为冈底斯群的磨拉石不整合覆盖。冈底斯群的时代应晚于始新世中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仲巴 白垩纪 始新世 海相地层 冈底斯群 有孔虫化石
原文传递
藏南仲巴地体早奥陶世构造—热事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强 邓玉彪 +1 位作者 向树元 李华亮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1-890,共10页
仲巴地体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南北蛇绿岩带之间的重要构造单元,目前对其是否存在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记录及构造属性判别尚不明确.通过野外观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年代学分析,在仲巴地体中段的公珠错一带识别出一套侵入到黑云斜长... 仲巴地体是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南北蛇绿岩带之间的重要构造单元,目前对其是否存在早古生代构造-热事件记录及构造属性判别尚不明确.通过野外观测、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和年代学分析,在仲巴地体中段的公珠错一带识别出一套侵入到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其锆石U-Pb年龄为~478Ma,表明岩石形成时代为早奥陶世;该套花岗岩具有高Si、富Al和总碱含量较高的特点,铝饱和指数A/CNK=1.13~1.20,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相对亏损Ba、Sr、Nb、Ti等,属于钙碱性强过铝质花岗岩.这是首次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仲巴地体内部识别出代表早奥陶世构造-热事件的地质记录,该套花岗岩形成过程与原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俯冲结束后的上地壳熔融相关,证明仲巴地体在早古生代应为东冈瓦纳大陆北缘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状二长花岗岩 仲巴地体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藏南 岩石学
原文传递
西藏西南部三叠系穷果群的地层学与岩相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祥辉 魏玉帅 +2 位作者 陈曦 王成善 李亚林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31,共15页
在区域地质调查、实测地层剖面和区域对比基础上,对西藏西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的穷果群进行了研究,认为穷果群仅分布于萨嘎以西的仲巴微地体,萨嘎以东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过去识别的穷果群实为构造混杂岩(三叠系—古近系)修康岩群... 在区域地质调查、实测地层剖面和区域对比基础上,对西藏西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西段的穷果群进行了研究,认为穷果群仅分布于萨嘎以西的仲巴微地体,萨嘎以东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中过去识别的穷果群实为构造混杂岩(三叠系—古近系)修康岩群的大型外来岩块;与下伏二叠系曲嘎群呈(侵蚀)假整合接触,上未见顶,与修康岩群之间可能不存在直接的整合/不整合接触关系;时代为三叠纪Induan期—Carnian期。依据岩相、层位差异,穷果群由下向上可划分为屯具场组、屯具日组和尼多曲组3个地层单元。屯具场组以石英砂岩为特征,向上夹含岩屑砂岩、粉砂岩和板岩或互层,厚30~550m,顶与屯具日组整合接触,时代暂置于早三叠世早期的Induan期,大多分布于霍尔巴—仲巴地区,其下部沉积环境为(可含障壁)滨岸,向上演变为为浅表海;屯具日组以晶粒灰岩为特征夹板岩/页岩、粉砂岩,或与之互层,产较为丰富的菊石、双壳类、牙形石等化石,厚200~800m,上未见顶或与尼多曲组整合接触,广泛分布于仲巴微地体,依据Claraia和Eumorphotis双壳动物群、Flemingites和Meekoceras菊石动物群、Neospathodus牙形石动物群,其时代可归属于早三叠世晚期的Olenekian期—中三叠世,沉积于较深陆表海环境;尼多曲组以黑色、深灰色碳质板岩为特征,厚300~500m,与下伏地层整合或假整合或断层接触,上未见顶,分布于仲巴地区,牙形石Metapolygnathus cf.polygnathiformis指示其时代为晚三叠世早期的Carnian期,沉积于深表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岩相 尼多曲组 屯具日组 屯具场组 穷果群 修康岩群 岩相 三叠系 仲巴微地体 西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