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寨峁梁遗址的分期及年代 被引量:4
1
作者 卫雪 孙周勇 邵晶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71,共9页
寨峁梁龙山文化遗存的文化内涵与以石峁遗址为代表的陕北地区龙山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相似,本文运用考古类型学与地层学的方法,将寨峁梁遗址的龙山文化遗存分为关系密切、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相对年代为陕北地区龙山时代晚期较... 寨峁梁龙山文化遗存的文化内涵与以石峁遗址为代表的陕北地区龙山时代晚期考古学文化相似,本文运用考古类型学与地层学的方法,将寨峁梁遗址的龙山文化遗存分为关系密切、前后相继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相对年代为陕北地区龙山时代晚期较早阶段,热释光测年的绝对年代距今约4300-4200年;第二阶段相对年代为陕北地区龙山时代晚期的中期发展阶段,热释光测年的绝对年代距今约40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峁梁遗址 龙山文化 分期研究
下载PDF
陕西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5
2
作者 孙周勇 徐雍初 +1 位作者 李文海 史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63,共11页
五庄果墚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黄蒿界乡小界村西北部,距离县城约30公里,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心位于五个连绵的山峁上,相传该处曾有五户人家居住,因而得名"五庄果墚"。五庄果墚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以上,
关键词 靖边 五庄果墚 仰韶晚期 龙山早期 文化遗存
下载PDF
陕北地区龙山至夏时期的聚落与社会初论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炜林 郭小宁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2-59,共8页
文章通过对新华、石峁、木柱柱梁、神圪垯梁、寨峁等遗址的分析,初步研究了陕北地区龙山及夏时期的聚落与社会等问题。本文把这一时期的聚落分为三级,进行了聚落分类,同时通过墓葬研究对墓葬进行了分类和分级,并分析了当时的葬俗、葬仪... 文章通过对新华、石峁、木柱柱梁、神圪垯梁、寨峁等遗址的分析,初步研究了陕北地区龙山及夏时期的聚落与社会等问题。本文把这一时期的聚落分为三级,进行了聚落分类,同时通过墓葬研究对墓葬进行了分类和分级,并分析了当时的葬俗、葬仪、社会等级等,此外对石峁古城的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地区 龙山时代 夏时期 大口文化 石峁遗址
下载PDF
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2014年度发掘简报 被引量:9
4
作者 孙周勇 邵晶 +7 位作者 赵向辉 杨国旗 唐博豪 卫雪 徐舸 康宁武 郝志国 戴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16,共14页
本文介绍2014年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寨峁梁遗址是陕北地区龙山时代一处小型石城聚落,出土遗物丰富,考古学年代明确,测年结果显示其主体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揭露面积较大,是目前晋陕高原上揭露最为完整的龙山时代... 本文介绍2014年陕西榆林寨峁梁遗址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寨峁梁遗址是陕北地区龙山时代一处小型石城聚落,出土遗物丰富,考古学年代明确,测年结果显示其主体年代约为公元前2300年;揭露面积较大,是目前晋陕高原上揭露最为完整的龙山时代石城聚落,是龙山时代聚落考古分析和社会结构探讨的重要考古学材料;遗迹保存较好,是复原河套地区龙山时代先民日常生产生活的有力物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峁梁遗址 龙山时代 石城聚落
下载PDF
甘肃华池大梁峁遗址2017年试掘简报
5
作者 阎渭清 周静 +1 位作者 李文 景小庆(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5,共10页
2017年9至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大梁峁遗址进行试掘,清理龙山文化早期窑址1座、灰坑17个,出土陶器、玉石器、骨角器和贝类等各类不同质地遗物共94件。该遗址是近年来陇东地区为数... 2017年9至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大梁峁遗址进行试掘,清理龙山文化早期窑址1座、灰坑17个,出土陶器、玉石器、骨角器和贝类等各类不同质地遗物共94件。该遗址是近年来陇东地区为数不多的经科学发掘的龙山时代早期聚落址,尤其是发现的排水管等重要遗存对于揭示陇东地区在龙山时代早期聚落形态演进和文化发展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庆阳 华池县 大梁峁遗址 仰韶文化中期 龙山文化早期
下载PDF
山西偏关天翅湾遗址史前房址
6
作者 张光辉 王宇航 +5 位作者 王晓毅 郭银堂 胡美仓 厉春(摄影) 王晨阳(绘图) 李霄月(绘图) 《文物季刊》 2022年第3期3-10,共8页
偏关天翅湾是一处史前石城遗址,202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此进行了首次发掘,发现数座房址和灰坑,出土一批组合明确的阿善三期至龙山时期遗存,进一步明确了两种文化面貌,扩展了其空间分布。
关键词 天翅湾 阿善三期 龙山时期
下载PDF
河南禹州市阎寨遗址龙山文化遗存的发掘
7
作者 魏继印 付永敢(执笔/绘/拍摄) 《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36,F0002,共21页
2018~2019年,禹州阎寨遗址的发掘,揭露出延续发展的龙山文化聚落,遗迹包括成排分布的连间房、灰坑、灰沟、墓葬、窑、灶等,遗物有大量陶器、石器。遗存年代涵盖整个中原龙山文化时期,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250~1750年。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 2018~2019年,禹州阎寨遗址的发掘,揭露出延续发展的龙山文化聚落,遗迹包括成排分布的连间房、灰坑、灰沟、墓葬、窑、灶等,遗物有大量陶器、石器。遗存年代涵盖整个中原龙山文化时期,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250~1750年。这些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龙山文化中小型聚落及其与中心聚落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禹州市 阎寨遗址 连间排房 龙山文化时期
原文传递
山西太原盆地龙山文化时期的生业经济——以阳曲县西殿南遗址人和动物骨骼的C、N稳定同位素分析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柳红 姬凌飞 +3 位作者 裴静蓉 邓惠 张国文 侯亮亮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2-226,共15页
以山西太原阳曲西殿南遗址(38°03′45″N,112°45′55″E)出土的3例人骨和34例动物骨骼(3例鹿、3例狗、5例牛、6例羊、17例猪)为研究对象,运用AMS-14C测年与C、N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该遗址所处的年代、动物和人的食... 以山西太原阳曲西殿南遗址(38°03′45″N,112°45′55″E)出土的3例人骨和34例动物骨骼(3例鹿、3例狗、5例牛、6例羊、17例猪)为研究对象,运用AMS-14C测年与C、N稳定同位素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该遗址所处的年代、动物和人的食物结构以及先民对家畜的饲喂方式,进而还原龙山文化时期太原盆地的生业经济。AMS-14C测年结果显示,M1墓主人骨骼的14C年代为4200±30 a B.P.,树轮校正后的年代范围为4844~4620 cal.a B.P.,结合该遗址遗存及其组合群特征初步判断其应为一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C、N稳定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鹿(δ^(13)C:-20.8‰~-18.7‰,均值-19.6‰±1.1‰;δ^(15)N:2.9‰~3.6‰,均值3.3‰±0.4‰,n=3)主要以C3类食物为生,说明当地野生植被主要为C3类植物;与鹿不同,羊的δ^(13)C值和δ^(15)N值(δ^(13)C:-17.2‰~-14.3‰,均值-16.2‰±1.0‰;δ^(15)N:6.7‰~9.6‰,均值8.1‰±1.2‰,n=6)明显高于鹿,其内部存在一些差异性,可分为A、B、C三组:A组羊(YQ17和YQ19)的δ^(13)C值偏高(分别为-16.4‰和-16.3‰),δ^(15)N值(分别为9.3‰和9.6‰)较高,其年龄较小,食物中包含较多的羊奶或生活于缺水的环境中,抑或被投喂了高蛋白的饲料;B组羊(YQ16、YQ18、YQ20)的δ^(13)C值偏低(分别为-16.8‰、-14.3‰和-17.2‰),但δ^(15)N值(分别为8.3‰、7.4‰和7.2‰)偏高,其受到人工干扰的可能性最大,特别是在冬春季节,野外植被较少,羊群很可能无法自行获得充足的食物资源,这时人为投放的饲料(如粟黍的秸秆等)可能作为其食物的补充;C组羊(YQ15)的δ^(13)C值(-16.3‰)和δ^(15)N值(6.7‰)都较低,其食物来源以C3类植物为主,也有少量C4类食物,其数值符合羊作为食草动物的特征,同时反映出当地野生植被主要以C3类植物为主。显然,以野外放养为主的羊,它们的食物结构仍然受到粟黍农业的强烈影响。大部分牛(δ^(13)C:-20.2‰~-14.6%,均值-16.4‰±2.6‰;δ^(15)N:3.5‰~6.8‰,均值5.3‰±1.6‰,n=4)的食物主要以C3类植物为主,但也添加了少量的C4类食物;家猪(δ^(13)C:-7.5‰~-6.3‰,均值-6.9‰±0.3‰;δ^(15)N:6.1‰~8.4‰,均值7.5‰±0.6‰,n=17)、家犬(δ^(13)C:-7.3‰~-6.8‰,均值-7.0‰±0.3‰;δ^(15)N:6.6‰~7.9‰,均值7.1‰±0.7‰,n=3)及牛YQ13(δ^(13)C:-10.7‰;δ^(15)N:8.7‰)主要以C4类食物为生。其中,猪和狗则主要以粟黍及其副产品为生,并食用了较多先民食物残余和/或残羹冷炙,甚至先民的粪便等;牛YQ13可能受到先民的特殊饲喂,其食物中添加了大量的粟黍及其副产品。先民(δ^(13)C:-8.6‰~-7.1‰,均值-7.7‰±0.8‰,δ^(15)N:9.5‰~10.3‰,均值10.0‰±0.4‰,n=3)主要以C4类食物为生,即粟黍及其副产品饲喂的家猪和家犬。因此,西殿南遗址所在太原盆地龙山文化时期先民的生业经济以粟黍农业及家猪饲喂业为主,也对外来的牛和羊进行放养和饲喂;与处于同时期且邻近的中原腹地新砦遗址、临汾盆地的陶寺遗址和清凉寺墓地、忻定盆地的辛章遗址以及陕北地区的神圪垯梁遗址已发表的人和动物骨骼的C、N稳定同位素相关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西殿南遗址所在太原盆地的生业经济相比略显单一,社会复杂化程度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殿南遗址 龙山文化时期 C、N稳定同位素 粟黍农业
原文传递
安徽蚌埠禹会村遗址植硅体分析及其指示的龙山文化时期农业活动
9
作者 李魏同欣 田玮馨 +6 位作者 罗武宏 张东 孙炳桂 杨玉璋 孙雅洁 张代玲 张居中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9-94,共16页
禹会村遗址是淮河中游地区的一处大型龙山文化时期城址,了解其农业活动有助于认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农业发展水平与社会组织形式等。本文对禹会村遗址2017年和2020年两个发掘区的49份样品进行了植硅体分析,在多个遗迹单位中发现不... 禹会村遗址是淮河中游地区的一处大型龙山文化时期城址,了解其农业活动有助于认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农业发展水平与社会组织形式等。本文对禹会村遗址2017年和2020年两个发掘区的49份样品进行了植硅体分析,在多个遗迹单位中发现不同浓度的水稻特征性植硅体,未发现粟遗存的证据。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农作物以水稻(Oryza sativa)为主,粟(Setaria italica)在农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低。遗址中发现的水稻植硅体以来自茎叶的扇型植硅体为主,而且不同区域水稻植硅体分布浓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禹会村遗址的水稻收割方式可能为连杆收割,将水稻带入遗址内分开完成脱粒与脱壳行为。其中城垣区水稻加工活动可能存在集中完成的现象,而生活遗迹区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此外,水稻扇型植硅体形态参数分析结果显示,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时期水稻驯化水平较低,可能存在包括粳稻在内多个水稻品种。本文揭示了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时期农业结构、农作物的加工活动及农业发展水平等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淮河中游地区龙山文化时期农业生产及与其相关的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硅体分析 农业活动 禹会村遗址 龙山文化时期 淮河
原文传递
河南温县徐堡龙山城址西城墙2007~2008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
10
作者 郜向平 +4 位作者 付江凤(绘图) 尹彩燕 孙新民 李锋 张清池(绘图)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23,共11页
2007年10月至2008年5月,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等单位对温县徐堡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其中对徐堡龙山城址西城墙的解剖,揭示了城墙的结构和建造过程,进一步厘定了城址的兴废年代。
关键词 徐堡遗址 龙山城址 龙山文化
原文传递
河南偃师寨湾遗址、石家沟东遗址考古调查与试掘简报
11
作者 刘文豪 席乐 刘孟孟(图) 《洛阳考古》 2023年第3期3-14,共12页
2023年,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为配合两条高速公路的项目建设,对道路沿线的寨湾遗址和石家沟东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与发掘。调查与试掘结果显示,寨湾遗址为新发现的一处保存较完好、文化遗存丰富的环壕聚落,遗址年代为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头文... 2023年,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为配合两条高速公路的项目建设,对道路沿线的寨湾遗址和石家沟东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与发掘。调查与试掘结果显示,寨湾遗址为新发现的一处保存较完好、文化遗存丰富的环壕聚落,遗址年代为龙山文化晚期至二里头文化时期,是二里头都城南部一处较为重要的中心聚落,对夏文化乃至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石家沟东遗址发现少量殷墟文化遗存,填补了以往洛阳盆地内极少发现晚商遗存的空白,为了解豫西地区晚商文化的分布态势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湾遗址 石家沟东遗址 龙山文化晚期 二里头文化 殷墟文化
原文传递
河北邢台市葛家庄遗址1999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12
作者 朱永刚 李伊萍 +4 位作者 任亚珊 贾金标 张志强 刘福山 严志斌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7,i002-i003,i006,共28页
1999年对葛家庄遗址的北区进行了较大规模发掘,发现大量灰坑、窑穴、祭祀坑和墓葬等遗迹,出土大批不同质地的遗物。所见文化遗存可以分为四期,分别属于龙山文化晚期、先商文化、中商文化和晚商文化。此次的发掘成果对研究商族起源、夏... 1999年对葛家庄遗址的北区进行了较大规模发掘,发现大量灰坑、窑穴、祭祀坑和墓葬等遗迹,出土大批不同质地的遗物。所见文化遗存可以分为四期,分别属于龙山文化晚期、先商文化、中商文化和晚商文化。此次的发掘成果对研究商族起源、夏商文化分界和商史纪年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 遗址 简报 邢台市 99年
原文传递
河南罗山县擂台子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新平 张志清 《华夏考古》 CSSCI 2003年第2期11-27,共17页
擂台子遗址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城西偏北16公里处。1991年秋,为探讨淮河流域古代文化面貌及与周邻文化相互关系这一学术课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5平方米。其文化遗存可分三期,年代分别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 擂台子遗址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城西偏北16公里处。1991年秋,为探讨淮河流域古代文化面貌及与周邻文化相互关系这一学术课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5平方米。其文化遗存可分三期,年代分别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中晚期、商末周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罗山县 擂台子遗址 文化遗存 遗物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原文传递
河南周口市淮阳平粮台遗址龙山文化遗存的发掘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海 +3 位作者 李春霞 曹艳朋 张弛 秦岭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26,共24页
一、发掘概况平粮台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大连乡大朱行政村,东侧紧邻新蔡河,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5′25.19″、北纬33°42′29.38″。遗址地处豫东黄淮泛滥平原,原始地貌为高出周围2米左右的台地,现今保存状况较为完... 一、发掘概况平粮台遗址位于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大连乡大朱行政村,东侧紧邻新蔡河,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114°55′25.19″、北纬33°42′29.38″。遗址地处豫东黄淮泛滥平原,原始地貌为高出周围2米左右的台地,现今保存状况较为完整(图一)。1979-1989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现更名为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曾对其进行了大规模发掘,发现并确认了平粮台龙山文化时期城址[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周口市 平粮台遗址 排房建筑 排水系统 龙山文化时期
原文传递
河南驻马店张楼遗址龙山遗存的发掘 被引量:3
15
作者 魏兴涛 雷树威 +3 位作者 邱洪寒 孙广贺 崔天兴 刘海彦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0-58,144,共10页
河南驻马店市张楼遗址是史前淮河流域的小型聚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1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有龙山时代、二里头文化等文化遗存。其中龙山时代遗存有房址、灰坑、灰沟、墓葬等。这些房址多排列有序,可能是一个经过有序规划的聚... 河南驻马店市张楼遗址是史前淮河流域的小型聚落。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01年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有龙山时代、二里头文化等文化遗存。其中龙山时代遗存有房址、灰坑、灰沟、墓葬等。这些房址多排列有序,可能是一个经过有序规划的聚落遗址。遗址堆积较薄且面积较小,房址之间很少有打破关系,可能意味着该遗址使用时间相对较短。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等,这些文化遗存的时代、性质与杨庄二期文化早期比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马店张楼遗址 龙山早期 文化遗迹 文化遗物
原文传递
江苏东台开庄遗址2018—2019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8
16
作者 许晶晶 +1 位作者 周金波 甘恢元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0-42,F0002,F0003,共25页
东台开庄遗址2018—2019年度的发掘共发现各类遗迹51个(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和骨角牙器等各类遗物200余件,另发现大量有加工痕迹的动物骨角料。开庄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存直接叠压良渚文化晚期的层位,这一叠压关系在江淮东部... 东台开庄遗址2018—2019年度的发掘共发现各类遗迹51个(组),出土陶器、石器、玉器和骨角牙器等各类遗物200余件,另发现大量有加工痕迹的动物骨角料。开庄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存直接叠压良渚文化晚期的层位,这一叠压关系在江淮东部地区是首次发现,提供了江淮东部龙山时期遗存与良渚文化早晚关系的直接证据,并为讨论二者的文化关系提供了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台 开庄遗址 良渚文化 江淮东部 龙山时期
原文传递
山东费县防故城遗址的试掘 被引量:8
17
作者 宋彦泉 刘永生 张子晓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25-36,i0001,共13页
1995年,对防故城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和试掘城址呈不规则椭圆形,在解剖城垣时发现了分属龙山文化、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夯上城垣,以及墓葬、沟等遗迹;遗址中出土大量不同时期的文化遗物防故城遗址是一处始建于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址... 1995年,对防故城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和试掘城址呈不规则椭圆形,在解剖城垣时发现了分属龙山文化、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的夯上城垣,以及墓葬、沟等遗迹;遗址中出土大量不同时期的文化遗物防故城遗址是一处始建于龙山文化时期的古城址,它在东周时期为鲁国东疆重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费县 防故城遗址 文物考古 历史遗迹
原文传递
禹州瓦店龙山时期WD2F1祭祀遗存初探 被引量:6
18
作者 方燕明 梁法伟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2-75,共14页
龙山时期的祭祀活动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在聚落考古"共时性"的指引下,对河南禹州瓦店遗址龙山时期WD2F1建筑的相关遗存进行分析归纳,认为WD2F1建筑是祭祀之墠,重建其时社祀的祭祀场景,并对WD2F1建筑祭祀的形式和... 龙山时期的祭祀活动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在聚落考古"共时性"的指引下,对河南禹州瓦店遗址龙山时期WD2F1建筑的相关遗存进行分析归纳,认为WD2F1建筑是祭祀之墠,重建其时社祀的祭祀场景,并对WD2F1建筑祭祀的形式和季节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店遗址 龙山时期 WD2F1建筑 祭祀遗迹 研究
原文传递
河南叶县余庄遗址M10发掘简报 被引量:2
19
作者 吴伟华 张雯 +2 位作者 樊温泉 郁灵杰(绘图) 翟超(照相)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6,37,F0002,共6页
为配合叶县标准化厂房建设,2020年8月至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余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房基、灰坑、窖穴和墓葬等遗存。其中,M10规模大、等级高,是目前在河南境内发现的随葬器物最为丰富的龙山时期墓葬,为研究龙... 为配合叶县标准化厂房建设,2020年8月至12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单位对余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一批房基、灰坑、窖穴和墓葬等遗存。其中,M10规模大、等级高,是目前在河南境内发现的随葬器物最为丰富的龙山时期墓葬,为研究龙山时期的礼制和社会复杂化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县 余庄遗址 龙山时期墓葬 礼制
原文传递
陕西商洛市东龙山遗址仰韶与龙山时代遗存发掘简报
20
作者 杨亚长 王昌富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17,I0001,I0002,共17页
1997~2002年,对东龙山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该遗址的仰韶时代与龙山时代遗存较为丰富,发现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出土较多陶器、石器等遗物。该遗址的仰韶时代遗存属仰韶时代中期。龙山时代遗存,早期的年代大致相当于庙底沟二期文... 1997~2002年,对东龙山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发掘。该遗址的仰韶时代与龙山时代遗存较为丰富,发现房址、灰坑、墓葬等遗迹,出土较多陶器、石器等遗物。该遗址的仰韶时代遗存属仰韶时代中期。龙山时代遗存,早期的年代大致相当于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的年代相当于客省庄二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东龙山遗址 仰韶时代遗存 龙山时代遗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