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6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NUTRIENTS OF SHALLOW LAKE IN THE ZHALONG WETLAND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Lei ZHANG Guang-Xin 《湿地科学》 CSCD 2006年第3期193-197,共5页
The Zhalong wetland,a Ramsar listed wetland in China,which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Wuyu’er River,perennially takes in lots of nutrient input of N and P from around the catchment.Nutrient substanceswere ... The Zhalong wetland,a Ramsar listed wetland in China,which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Wuyu’er River,perennially takes in lots of nutrient input of N and P from around the catchment.Nutrient substanceswere especially accumulated in the shallowlakes owning to the low-lying topography.The Xianhe Lake,where is loca-ted in buffer zone of the Zhalong wetland reserve,was chosen as our target area.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nutrient sub-stances in the shallow lakes was discussed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were pointed out.The results showed that nitrogenand phosphorus in the wetland water existed mainly in the form of organic ones.The concentration of total nitrogen(TN)ranged from 0.65 mg/L to 10.64 mg/L and total phosphorus(TP) ranged from 0.013 mg/L to 0.052 mg/L.Ratio ofN/P was between 25.6 and 206.5.The water quality of the Xianhe Lake has been contaminated and is in heavy eutroph-ication.Total P has been acting as the major limiting factor.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in wet-land water showe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al release except for the stream mouth area.There,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nitrogen and phosphorus nutrients were from both exterior source and internal release,and was mainly influenced by ex-terior source during flood period.Strong hydrodynamic disturb contributed to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nutrients suspen-ding and releasing in the sediments.The nutrients distribution in the water varied independent on regional changes ofdifferent frequency of hydrodynamic disturb.Mineraliz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might be promoted in high frequency hy-drodynamic disturb area.In growing period,the absorption ofPhragmitesto nutrients wa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nu-trients descending and spatial variation in the shallow la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zhalong wetland NITROGEN PHOSPHORUS hydrodynamic effect plant absorption
下载PDF
Impact of the Zhalong Wetland on Neighboring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IS 被引量:4
2
作者 DU Jia SONG Kaishan YAN Baohua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9年第5期798-808,共11页
Wetlands play a key role in regulating local climate as well as reducing impacts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Rapid observations of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are, therefore, valuable for studying the dynamics of ... Wetlands play a key role in regulating local climate as well as reducing impacts caused by climate change. Rapid observations of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LST) are, therefore, valuable for studying the dynamics of wetland system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rmal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LST retrieval with satellite images is a practicable way to detect a wetland and its neighboring area’s thermal environment from a non-point visual angle rather than the traditional detection from a point visual angle. The mono-windows(MW) method of retrieving LST was validated. On the basis of estimated LST, we use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technology to study the impact of wetland reclamation on local temperatures at a regional scale. Following that, correlations between LST and the wetland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t is feasible to retrieve the LST from Landsat 8 OLI satellite images with MW model. The model was validated with the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observed in four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when the satellite scanned the study region. The satellite retrieval error was approximately 1.01°C.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and the Zhalong wetland was analyzed based on GIS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wetland has an obvious influence on LST, and that this influence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wetland. When the distance from the wetland was less than 500 m, its influence on LST was significant. Results also illustrated that the effect of the wetland’s different land use/land cover’s LST distribution varied with different seas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cold-humid effect influence DISTANCE zhalong wetland
下载PDF
Effects of Climatic Change on Evapotranspiration in Zhalong Wetland,Northeast China 被引量:5
3
作者 WANG Hao XU Shiguo SUN Leshi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6年第3期265-269,共5页
Evapotranspiration (ET) process of plants is controlled by several factors. Besides the physiological factors of plants, height, density, LAI (leaf area index), etc., the change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radi... Evapotranspiration (ET) process of plants is controlled by several factors. Besides the physiological factors of plants, height, density, LAI (leaf area index), etc., the change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radiation, temperature, wind and precipitation, can influence ET process evidently, thus remodeling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ET. In order to illuminate the effects of meteorological factors on wetland ET, the ET of Zhalong Wetland was calculated from 1961 to 2000, th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models) between ET and maximum temperature (Tmax), minimum temperature (Tmin), precipitation (P) and wind speed at 2m height (U2) were established, and the sensitivity analysis of the variables in the model was perform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max and Tmin are two dominating factors that influence ET markedly, and the difference of rising rate between Tmax and Tmin determines the change trend of ET. With the climatic scenarios of four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 the ET from 2001 to 2060 was predicted by the statistical model. Compared to the period of 1961-2000, the water consumption by ET will increase greatly in the future. According to the scenarios, the rise of Tmax (about 1.5℃ to 3.3℃) and Tmin (about 1.7℃ to 3.5℃) will cause an additional water con- sumption of 14.0%-17.8% for reed swamp. The ecological water demand in Zhalong Wetland will become more sev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蒸散作用 循环模型 扎龙湿地
下载PDF
Simulation and evaluation of the water purification function of Zhalong Wetland based on a combined water quantity-quality model 被引量:3
4
作者 LI HongYan ZHANG GuangXin SUN GuangZhi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973-1981,共9页
The water purification function of natural wetland systems is widely recognized,but rarely studied or scientifically evaluated.Extensive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various international wetland research communit... The water purification function of natural wetland systems is widely recognized,but rarely studied or scientifically evaluated.Extensive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by various international wetland research communities to quantify the water quality improvement ability of the natural wetlands,in order to maintain such ability and wetland ecological health.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purification function of Zhalong Wetland in China for removing total nitrogen(TN) and phosphorus(TP),based on ex-situ experim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 combined water quantity-quality model.Experiments and model predictions were carried out with different input TP and TN concentrations.Statistical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relative errors between model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for TN and TP were 8.6% and 12.4%,respectively.With water retention time being maintained at 90 d,the removal rate of these pollutants could not reach the required Grade V standards,if the inflow TN concentration was over 42 mg L-1,or the input TP concentration was over 14 mg L-1.The simulation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d that,even with Grade V quality standard compliance,when the water inflow from surrounding industries and agriculture lands into Zhalong Wetland reaches 0.3×10 8 m 3 a-1,the maximum TN and TP loads that the reserve can cope with are 1.26×10 3 t a-1 and 0.42×10 3 t a-1,respectively.Overall,this study has produced a significant amount of information that can be used for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quality and ecological health of Zhalong Wet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量水质模型 扎龙湿地 净化功能 模拟 评价 基础 科学评估 自然湿地
原文传递
扎龙湿地景观的遥感信息提取
5
作者 才宇萱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4年第1期37-40,共4页
文章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4年与2020年扎龙湿地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研究区内各种不同地表类型的训练样点,提取训练样本,得到各自的训练数据,利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整个扎龙湿地地表覆盖类型进行... 文章以扎龙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利用2014年与2020年扎龙湿地遥感影像作为数据源,对遥感影像进行处理,获取研究区内各种不同地表类型的训练样点,提取训练样本,得到各自的训练数据,利用神经网络分类方法对整个扎龙湿地地表覆盖类型进行分类,得到扎龙湿地景观类型分类图。通过2014年与2020年2a的影像对比,得出6a来扎龙湿地的各部分面积变化,分析6a间各部分景观面积变化的影响因素,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及保护工作提供数据基础。结果表明:神经网络分类结果较为精确,2014-2020年6a间,扎龙自然保护区内草地面积增加明显;明水、有水湿地面积略有增加;而农田、盐碱地、以及无水湿地面积减少,其中无水湿地面积减退较多,湿地整体情况稳中向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遥感 神经网络 分类
下载PDF
扎龙湿地不同生境芦苇功能性状变异及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焦德志 钟露朋 +1 位作者 杨建霄 于保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305-9313,共9页
物种的遗传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的差异共同决定了植物功能性状的表达,植物功能性状可以反映物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策略。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扎龙湿地4种生境(盐碱生境、旱生生境、湿生生境和水生生境)芦苇分株和... 物种的遗传特征和外在环境条件的差异共同决定了植物功能性状的表达,植物功能性状可以反映物种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策略。采用大样本抽样调查与统计分析方法,比较研究扎龙湿地4种生境(盐碱生境、旱生生境、湿生生境和水生生境)芦苇分株和叶功能性状,分析不同生境芦苇功能性状的分异规律及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不同生境芦苇功能性状均表现出中等程度变异。其中分株和叶性状均以盐碱生境最低(P<0.05),分株及除叶面积和比叶面积以外的叶性状均以水生生境最高;株高和株重在种群内的变异系数为15.96%—48.61%和38.65%—87.82%,种群间的变异系数为46.58%和66.39%;叶性状在种群内的变异系数为13.21%—72.37%,种群间的变异系数为26.46%—57.03%;(2)不同生境芦苇功能性状间存在协同变化特征。芦苇的株高、株重、叶长、叶宽、叶面积和叶重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比叶面积与其他性状的相关性因生境不同存在一定变化;(3)不同生境芦苇的原位土壤因子表现出异质性特征,芦苇功能性状的变异是含水量、pH、有机质和速效氮等土壤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含水量、有机质和速效氮为正向驱动,而pH为负向驱动。因此,芦苇通过自我调节功能性状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局域尺度不同生境的土壤因子是引起芦苇功能性状产生分异的导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不同生境 芦苇 功能性状 土壤因子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扎龙自然保护区植被生产力的影响
7
作者 于成龙 刘丹 殷世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0-226,共7页
[目的]准确了解2010年以来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变化,为提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能力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基于遥感、气象、地面协同观测数据,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GSMSR(Geostatistical Model... [目的]准确了解2010年以来扎龙自然保护区生态变化,为提高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能力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参考。[方法]基于遥感、气象、地面协同观测数据,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GSMSR(Geostatistical Model of Soil Respiration)模型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气候变化对2010—2020年扎龙自然保护区土地覆盖、植被生态质量、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等的影响。[结果](1)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土地覆盖类型为有水草甸,占保护区面积的37.24%,主要分布在核心区,但面积总体呈下降趋势;(2)植被覆盖度呈波动增长趋势,年最高植被覆盖度平均为74.62%;(3)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呈增加趋势,2019,2020年处于“好”等级;NEP平均为253.59 g/(m^(2)·a)(以C计),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4)生长季平均固碳量为5.69×10^(5) t/a,释氧量1.52×10^(6) t/a,均存在上升趋势;(5)气温对生态监测指标的影响大于降水量。[结论]扎龙自然保护区是嫩江流域生态最为脆弱的区域,植被生产力受气候影响大,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碳释氧 气候影响 植被生产力 净生态系统生产力 扎龙湿地
下载PDF
1990—2015年扎龙湿地的景观变化图谱
8
作者 赵丹丹 万代吉 +1 位作者 王一男 刘吉平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8-43,共6页
基于GIS和RS技术,采用动态度、湿地动态变化图谱和质心转移的方法,对1990—2015年扎龙湿地景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扎龙湿地以沼泽湿地为主,占比约为92%;②1990—2015年研究区沼泽湿地和水体的面积均有所增加,水体面积... 基于GIS和RS技术,采用动态度、湿地动态变化图谱和质心转移的方法,对1990—2015年扎龙湿地景观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扎龙湿地以沼泽湿地为主,占比约为92%;②1990—2015年研究区沼泽湿地和水体的面积均有所增加,水体面积的变化幅度大于沼泽湿地面积的变化幅度,沼泽湿地的质心向西南方向移动,而水体的质心则先向西北后向东北转移;③扎龙湿地面积增加主要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景观图谱 沼泽湿地 水体 动态度
下载PDF
扎龙湿地藻类优势种生态位及其种间联结性动态分析
9
作者 李雪 夏伟 +1 位作者 范亚文 杨应增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4098-4108,共11页
为了解扎龙湿地藻类群落结构的季节特征和演替规律,对扎龙湿地藻类群落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藻类优势度、生态位、MFG功能群划分、生态位重叠值及联结系数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检出的8门311种藻类中,夏季种类丰富度最高,全年优势种为狭形... 为了解扎龙湿地藻类群落结构的季节特征和演替规律,对扎龙湿地藻类群落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藻类优势度、生态位、MFG功能群划分、生态位重叠值及联结系数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检出的8门311种藻类中,夏季种类丰富度最高,全年优势种为狭形纤维藻和啮蚀隐藻。②优势种种类和密度季节性差异较大,春季以金藻-绿藻种类为主,夏季以绿藻-隐藻种类为主,秋季以隐藻-绿藻种类为主。③生态位宽度值与MFG功能群划分结合分析表明,优势种可分为3个大类别,不同种类对资源利用情况的差异较大,各季节广生态位种能较好的反映扎龙湿地水体环境的季节变化趋势。④生态位重叠值在不同季节上有较大差异,O_(ik)>0.6的占比分别为42.86%(春)、28.57%(夏)和25.00%(秋),表明春季优势种种间资源的竞争最为突出,种间竞争强于夏、秋两季。⑤种间联结性检验结果显示,扎龙湿地藻类优势种间总体联结上呈正关联关系,但是种间联结较为松散,种与种之间相对独立。研究表明,扎龙湿地藻类群落结构生态位测度均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较好反映出水环境季节变化特征,可用来指示湿地水体环境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藻类 优势种 生态位 种间联系
下载PDF
国家自然保护区湿地边界划分与质量评价研究——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10
作者 杨子健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95-100,共6页
本文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土地调查和遥感调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经过调查评估发现,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水资源相对稀缺,自然降雨无法维持湿地的生存,水... 本文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土地调查和遥感调查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建立扎龙国家自然保护区的湿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经过调查评估发现,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水资源相对稀缺,自然降雨无法维持湿地的生存,水资源得分为65分;土壤状况良好,土壤质量得分为80分;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得分为100分;湿地破碎化程度相对较重,景观格局指数得分最低,为49分。对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状况的分析可以为未来其他保护区的分析提供一些思路和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质量评价指标
下载PDF
扎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 被引量:80
11
作者 崔丽娟 庞丙亮 +3 位作者 李伟 马牧源 孙宝娣 张亚琼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28-836,共9页
从避免重复计算的角度出发,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分为最终服务和中间服务两部分,以最终服务的价值作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以扎龙湿地为例,其最终服务包括物质生产、土壤保持、水质净化、气候调节、固碳、调蓄洪水、大气调节、休... 从避免重复计算的角度出发,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分为最终服务和中间服务两部分,以最终服务的价值作为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总价值。以扎龙湿地为例,其最终服务包括物质生产、土壤保持、水质净化、气候调节、固碳、调蓄洪水、大气调节、休闲旅游、科研教育和授粉服务,中间服务包括净初级生产力、营养循环、涵养水源、地下水补给和生物多样性维持服务,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和旅行费用法等生态经济学方法对扎龙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扎龙湿地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679.4亿元,中间服务价值为471.5亿元,各项最终服务的价值大小为气候调节>调蓄洪水>大气调节>固碳>休闲旅游>授粉服务>物质生产>水质净化>科研教育>土壤保持。扎龙湿地不仅是重要的蓄洪区和泥碳储存地,在区域气候调节方面也起着巨大的作用。针对扎龙湿地的管理,应该保护和恢复湿地面积,同时注意适当的增加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最终服务 重复计算
下载PDF
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结构及动态 被引量:24
12
作者 马玲 顾伟 +3 位作者 丁新华 骆有庆 韩争伟 吴思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71-1377,共7页
湿地是介于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其中昆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选取扎龙村、烟筒屯、土木台和育苇场为样地以诱集夜间活动的昆虫为主,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夜间活动的昆虫分属14目54科139... 湿地是介于水体与陆地之间的特殊的生态系统,其中昆虫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选取扎龙村、烟筒屯、土木台和育苇场为样地以诱集夜间活动的昆虫为主,对扎龙湿地昆虫群落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扎龙湿地夜间活动的昆虫分属14目54科139种,以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为优势类群。各区域昆虫群落种-多度关系均表现为对数正态分布。物种丰富度为扎龙村>烟筒屯>育苇场>土木台,而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均为烟筒屯>扎龙村>土木台>育苇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J')和物种丰富度(S)时间动态关系表现为:烟筒屯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J')和物种丰富度(S)均一致;扎龙村和育苇场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J')一致,而与物种丰富度(S)弱相关;土木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与均匀度(J')和物种丰富度(S)均表现为弱相关。研究得出扎龙湿地总体环境质量较好,但局部地区(如土木台)有退化的趋势,并分析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群落结构 昆虫多样性 均匀度 种-多度分布 扎龙湿地
下载PDF
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变化过程及影响因子分析 被引量:52
13
作者 佟守正 吕宪国 +2 位作者 苏立英 姜明 姚允龙 《湿地科学》 CSCD 2008年第2期179-184,共6页
随着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扎龙湿地区域的气象数据、1986~2002年间8个时段的Landsat TM影像及2006年的SPOT4影像数据和扎龙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的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 随着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扎龙湿地生态系统发生了深刻变化。利用20世纪50年代以来扎龙湿地区域的气象数据、1986~2002年间8个时段的Landsat TM影像及2006年的SPOT4影像数据和扎龙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的资源调查数据,分析了近20a来扎龙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分别比1951~1980年的年平均气温高出1.2℃和1.8℃。与1986年相比,2002年扎龙湿地的湖泊及水库面积减少了15.17%;明水面面积下降了49.36%。这一期间,扎龙湿地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产量、渔类产量、鸟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明显减少,湿地退化程度十分严重。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同时,扎龙湿地上游地区也建设了60余座水库,并在湿地内部兴建了大量的人工沟渠、堤坝和道路。高强度的人类活动不仅截留了大量本应直接流人湿地的水体,使湿地蓄水量明显下降,也使湿地破碎化程度加剧。根据扎龙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现状,就扎龙湿地保护与恢复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生态系统 变化过程 影响因子 扎龙湿地
下载PDF
扎龙湿地生态需水分析及补水对策 被引量:21
14
作者 崔丽娟 鲍达明 +2 位作者 肖红 张曼胤 何春光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8-132,共5页
充足的生态用水是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因素,生态需水计算研究也是对湿地进行补水的前提和依据.结合湿地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和渗漏以及工农业用水,提出在不考虑周边地区城市生活及工农业用水的情况下,只需计算湿地蒸散发量和渗透... 充足的生态用水是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稳定的主要因素,生态需水计算研究也是对湿地进行补水的前提和依据.结合湿地水的消耗主要是蒸发和渗漏以及工农业用水,提出在不考虑周边地区城市生活及工农业用水的情况下,只需计算湿地蒸散发量和渗透量,就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补水量下限的问题.通过相关方法计算出扎龙湿地每年平均适宜生态需水量约为15.4亿m3,其中蒸散发量约为12.0亿m3,渗漏量为3.4亿m3,考虑到区域内天然降水量为6.6亿m3,得出每年需向扎龙湿地补水至少8.8亿m3才能维持湿地需水量.同时提出有效解决降水量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问题,雨量大的季节,可考虑少补或不补水;对阻挡水流进入湿地的不合理水利工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拆除;适当减少区内工农业用水,防止用水浪费现象发生;在上游支流修建系列水利工程,拦蓄汛期洪水,在枯水期开闸向扎龙干流补水,实现洪水资源化;采取扎龙湿地水资源敞开式向封闭式管理的转变,以工程手段促进扎龙湿地水源的优化配置等一系列湿地补水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生态需水 蒸散发 渗漏 生态补水对策
下载PDF
扎龙湿地水体N,P营养物质空间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郭跃东 何岩 +2 位作者 邓伟 章光新 潘继花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6,共6页
在2003年夏季采集了扎龙湿地地表水样,结合GIS技术及地统计学原理,分析了TN,NH4+-N,TP及PO43-在湿地水体中的空间变异特征。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TN,NH4+-N,TP及PO43-均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小的块金值和较高的空间结构比例,... 在2003年夏季采集了扎龙湿地地表水样,结合GIS技术及地统计学原理,分析了TN,NH4+-N,TP及PO43-在湿地水体中的空间变异特征。通过半方差函数分析发现,TN,NH4+-N,TP及PO43-均受到结构性因素的影响,具有较小的块金值和较高的空间结构比例,表现出一定空间相关性变异特征,同时分形特征表明了其空间变异复杂性较低。应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绘制的含量分布图,反映出TN,NH4+-N,TP及PO43-具有一致的空间分布趋势,其与采样区水位变化显著的空间负相关性说明了水位空间变化是影响湿地N,P营养物质空间分异的结构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N P营养物质 半方差函数 空间变异
下载PDF
扎龙湿地不同生境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 被引量:28
16
作者 张静 马玲 +2 位作者 丁新华 陈旭日 马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3712-3719,共8页
为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角度分析扎龙湿地不同生境的土壤肥力状况,对扎龙芦苇生境和草甸生境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季节变化进行监测,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 为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角度分析扎龙湿地不同生境的土壤肥力状况,对扎龙芦苇生境和草甸生境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20—30 cm)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季节变化进行监测,并分析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与土壤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生境土壤MBC、MBN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0—10 cm>10—20 cm>20—30 cm,且草甸生境显著大于芦苇生境。在整个生长季节内,两种生境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均大致呈现出"W"型变化格局,其变化幅度均随着土层的加深而减小,且草甸生境的变化幅度显著大于芦苇生境。相关分析表明:芦苇生境土壤MBC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MBN与土壤含水率、有机碳、水解性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草甸生境土壤MBC则均与土壤含水率、有机碳、有效磷、水解性氮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MBN则均与土壤含水率、有效磷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 季节变化 扎龙湿地
下载PDF
扎龙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安全阈值的研究 被引量:46
17
作者 周林飞 许士国 +1 位作者 李青山 刘大庆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845-851,共7页
在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内涵剖析的基础上,将生态环境需水量分为存量(蓄水量)与通量(耗水量)两个部分。提出了基于生态水面法的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模型。应用该方法对扎龙湿地长序列水面面积数据进行了频率分析,再与湿地生态系统... 在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概念内涵剖析的基础上,将生态环境需水量分为存量(蓄水量)与通量(耗水量)两个部分。提出了基于生态水面法的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模型。应用该方法对扎龙湿地长序列水面面积数据进行了频率分析,再与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对照分析,确定生态水面系数,得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安全阈值。安全阈值分为:最小、中等、理想三个级别,分别计算全年月均最小存量、中等存量和理想存量;全年最小通量、中等通量和理想通量,并分别给出了逐月需水过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扎龙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变化过程符合当地的自然水文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 生态水面法 生态系统健康 存量 通量
下载PDF
扎龙湿地表层沉积物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 被引量:18
18
作者 黎冰 解启来 +2 位作者 廖天 钟卓 巫小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47-353,共7页
利用GC-ECD定量测定了扎龙湿地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组成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总量在0.41~19.32ng·g-1之间(均值为4.82ng·g-1,干重),其中以滴滴涕(DDTs)... 利用GC-ECD定量测定了扎龙湿地1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17种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并对其污染水平、组成及来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总量在0.41~19.32ng·g-1之间(均值为4.82ng·g-1,干重),其中以滴滴涕(DDTs)和六六六(HCHs)为主,另外氯丹在所有样品中均被检出。与国内外其他的湖泊表层沉积物相比,扎龙湿地的有机氯农药污染处于较低水平。有机氯农药的组成特征分析表明DDT和HCH主要来自环境中的早期残留,氯丹的主要来源为大气沉降。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含量是影响有机氯农药含量和分布的重要因素。生态风险评估显示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可能会对水生底栖生物造成潜在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农药 沉积物 污染源 总有机碳 生态风险 扎龙湿地
下载PDF
基于灰色聚类法的扎龙湿地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59
19
作者 周林飞 许士国 孙万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0-245,共6页
湿地水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将灰色聚类法应用到湿地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适合于湿地的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为依据,污染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利用白化权函数描述水质分级界限,利用... 湿地水环境系统是一个灰色系统.将灰色聚类法应用到湿地水环境质量评价中,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适合于湿地的水环境质量评价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为依据,污染程度共分为5个等级.利用白化权函数描述水质分级界限,利用倒数法确定聚类权,构建了综合评判灰色数学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扎龙湿地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与分析.评价结果证实,无论是空间上还是时间系列上,扎龙湿地水环境污染都比较严重.这种污染主要是由缺水型污染、超标型污染和内源型污染三者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缺水是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水环境质量 灰色聚类法 综合评价 成因
下载PDF
扎龙河滨湿地对地表径流氮磷污染物的净化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郭跃东 何岩 +2 位作者 邓伟 章光新 潘继花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5,共7页
通过对扎龙河滨湿地内龙安桥及水库桥河段水体空间采样分析,研究了2个典型河滨湿地对地表径流中TN、TP及PO3 -4的净化作用规律.应用空间净化方程分析表明,2个河段河滨湿地在春、夏、秋3季对水体TP及PO3 -4有持续净化能力,TP净化系数范围... 通过对扎龙河滨湿地内龙安桥及水库桥河段水体空间采样分析,研究了2个典型河滨湿地对地表径流中TN、TP及PO3 -4的净化作用规律.应用空间净化方程分析表明,2个河段河滨湿地在春、夏、秋3季对水体TP及PO3 -4有持续净化能力,TP净化系数范围为0 . 0 0 1 86~0 . 0 1 1 75mg·(L·km) -1 ,PO3 -4净化系数范围为2 . 5E 4~0 . 0 0 70 4mg·(L·km) -1 .而河滨湿地对TN的净化作用仅出现在春、夏2季,且夏季净化作用最明显,净化系数达0 . 0 735 4~0 .1 6 0 36mg·(L·km) -1 ;在秋季则出现TN沿径流向下累积输出的特征,输出能力最高达0 . 4 81 75mg·(L·km) -1 .2河段的径流量及氮磷污染物输入浓度特征分析表明了河滨湿地对水体TN、TP及PO3 -4的净化作用受到这2种因素的综合影响而表现出季节性规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龙湿地 TN、TP PO4^3- 净化作用 净化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