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枢经"学说与张景岳学术思想
被引量:
4
1
作者
庞军
唐宏亮
+3 位作者
廖文彦
王开龙
甘炜
刘振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9期1941-1942,共2页
"枢经"学说[1]认为,枢经主司开阖,且借助"少阳相火"、"少阴君火"等的作用畅达全身。"枢"亦有转枢、根本之义,人体阴阳门户的开阖,均离不开枢的转纽。枢经对于机体而言,一发而动万机,是调节阴...
"枢经"学说[1]认为,枢经主司开阖,且借助"少阳相火"、"少阴君火"等的作用畅达全身。"枢"亦有转枢、根本之义,人体阴阳门户的开阖,均离不开枢的转纽。枢经对于机体而言,一发而动万机,是调节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关键。而张介宾亦重视"枢"的作用,其创立之"八略"、"八阵"更是将针对枢经治疗的和法正式确立,其学术思想中多有与枢经学说相契合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枢经学说
张景岳
学术思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介宾“阳非有余”论探要
被引量:
4
2
作者
麦舒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1155-1156,共2页
张介宾为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提出"阳非有余"论。该理论从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从形与气、寒与热、水与火的关系强调阳气的重要性,并从阳气主导生化之权和阳气难得易失两方面强调阳气之不足。此外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阳气...
张介宾为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提出"阳非有余"论。该理论从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从形与气、寒与热、水与火的关系强调阳气的重要性,并从阳气主导生化之权和阳气难得易失两方面强调阳气之不足。此外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阳气理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介宾
阳非有余
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景岳全书·伤寒典》对《伤寒论》的补充
被引量:
1
3
作者
储全根
李赛美
莫伟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7,共4页
通过对《景岳全书·伤寒典》的研读 ,发现张介宾从诊法、证候、治法和方药诸方面均对《伤寒论》进行了补充 ,尤其对虚证 (阴证 )伤寒的证候及辨治内容 ,大大丰富和充实了《伤寒论》 ,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关键词
《景岳全书·伤寒典》
《伤寒论》
中医
张介宾
张仲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简论明代医家的“太极”说
被引量:
3
4
作者
徐仪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0-62,共3页
中医学中的“太极”学说源自《易传》 ,宋代理学对之进行了种种发挥 ,后世医家深受理学太极论的影响 ,多以太极学说阐发医学问题 ,其中较著名的有明代张介宾和赵献可。张介宾创太级—太虚说 ,将《内经》中的重要范畴———太虚说阐释为...
中医学中的“太极”学说源自《易传》 ,宋代理学对之进行了种种发挥 ,后世医家深受理学太极论的影响 ,多以太极学说阐发医学问题 ,其中较著名的有明代张介宾和赵献可。张介宾创太级—太虚说 ,将《内经》中的重要范畴———太虚说阐释为创生天地万物的太极。赵献可的理论建树主要在太极—命门说 ,认为人身的太极就是命门。这说明太极学说不仅受到当时医界的普遍承认和接受 ,还以之去探索并解答医学上的未知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明代
太极学说
张介宾
赵献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
被引量:
2
5
作者
薛公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3-67,共5页
明末大医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在历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把宋明理学唯心主义的太极说转化为医学中的唯物主义太极说,对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都起过积极影响。也有当时难以避免的迷误和不足。值得今人再认识。
关键词
张介宾
太极命门论
唯物主义
中医基本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阳有余,阴不足”之辨
被引量:
1
6
作者
萧汉明
郭东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57-60,共4页
从天道阴阳、生理病理阴阳以及辨证论治等 3个方面,重新比较了发生在12世纪至17世纪医界有关阴阳有余不足的一场辩论,认为争辩双方的实际分歧在于病理与辨证论治方面。这场争辩的理论意义是,促进了温病学说的形成。伤寒论与温...
从天道阴阳、生理病理阴阳以及辨证论治等 3个方面,重新比较了发生在12世纪至17世纪医界有关阴阳有余不足的一场辩论,认为争辩双方的实际分歧在于病理与辨证论治方面。这场争辩的理论意义是,促进了温病学说的形成。伤寒论与温病学是传统医学治疗外感病的两大学派,因此湿病学的形成标志传统医学在传统范围内的完善化,而围绕“阳有余,阴不足”论展开的这场辩论,正好反映了传统医学完善化之前的深刻的理论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震亨
张介宾
温病学说
天道阴阳
辨证论治
生理病理
“阴不足”
“阳有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介宾处理医患关系的特点及其现实启示
7
作者
张俊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6期848-850,共3页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处理患者关系方面具有如下特点:摄生为医学首务,不贸然诊治死证疑证,任医如任将忌猜疑,明白治病是艰难涉险的过程,鼓励病患树立信心等。将其中涉及到医患关系的几个基本问题,引申至当前现实中,分析了其在医疗公益性...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处理患者关系方面具有如下特点:摄生为医学首务,不贸然诊治死证疑证,任医如任将忌猜疑,明白治病是艰难涉险的过程,鼓励病患树立信心等。将其中涉及到医患关系的几个基本问题,引申至当前现实中,分析了其在医疗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选择、医生处置权与患者同意权之对立,医疗受益与风险之冲突中的应用,以助我们把握医患关系的底线,找到良好医患关系的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介宾
温补学派
医患关系
现实
底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亢害承制论源流谈
被引量:
10
8
作者
颜新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0-22,共3页
亢害承制理论 ,原本属于运气学说范畴。唐代以来诸多医家阐述了对《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 ,承乃制”之意的理解和领悟 ,把亢害承制理论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相结合 ,尤以王冰、刘河间、王履、虞抟、张介宾、李...
亢害承制理论 ,原本属于运气学说范畴。唐代以来诸多医家阐述了对《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 ,承乃制”之意的理解和领悟 ,把亢害承制理论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相结合 ,尤以王冰、刘河间、王履、虞抟、张介宾、李中梓等医家的论说最具特色 ,并阐述、分析各家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亢害承制
运气学说
中医
中医病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宋明理学“理一分殊”对张介宾辨证观的影响
被引量:
2
9
作者
崔轶凡
王庆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89-1191,共3页
"理一分殊"是宋明理学的核心观念之一,理学家借此认识世界、思考事物多样性表象与普遍性规律之间的联系。"理一"强调宇宙间只有一个最高"理",万物各自的"理"只是最高的"理"的具体体...
"理一分殊"是宋明理学的核心观念之一,理学家借此认识世界、思考事物多样性表象与普遍性规律之间的联系。"理一"强调宇宙间只有一个最高"理",万物各自的"理"只是最高的"理"的具体体现。"分殊"是在"理一"基础和前提下的"分殊","理一"是"分殊"后的"理一"。张介宾一生先儒后医,学验俱丰,并系统地提出"二纲六变"的辨证观,以阴阳为纲,统辖表里、寒热、虚实六变,既贯穿于理法方药,又融会于医理医案,深刻体现了宋明理学"理一分殊"思想的烙印。张介宾的卓越之处,在于他临床制方用药遵循理学道统,阐发医学思想而不离实践过程,既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也使其成为推动中医学术创新的重要实践者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辨证观
理一分殊
宋明理学
张介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探讨张介宾对脾胃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
13
10
作者
李付平
张秀芬
+4 位作者
杨贵真
刘梅
白建英
李会敏
董尚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04-1507,共4页
脾胃学说源于《黄帝内经》,形成于《脾胃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医家张介宾为脾胃学说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继承了“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的生理观,“内伤脾胃,诸病由生”的发病观。并在脾胃生理病理、治则治法和...
脾胃学说源于《黄帝内经》,形成于《脾胃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医家张介宾为脾胃学说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继承了“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的生理观,“内伤脾胃,诸病由生”的发病观。并在脾胃生理病理、治则治法和养生用药等方面均有所发挥,主要体现在五脏互藏,脾土为核心;命门元气为脾胃之母;升阳不忘养阴,创养阴益气法;调五脏以安脾胃;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脾胃为养生之本,并创新性地提出“能去伤脾者,俱是脾胃之药”“元气即相火之所化”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学说
《黄帝内经》
继承
发展
张介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张介宾对针灸理论的研究和阐释
被引量:
3
11
作者
张建斌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3-175,共3页
明末医家张介宾对针灸理论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和阐释。张介宾采用了"求经明理"和"图文并用"等研究方法,对五输穴、原穴、八会穴、任脉和督脉相互关系、络脉、经气等经络与腧穴的多个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还系统...
明末医家张介宾对针灸理论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和阐释。张介宾采用了"求经明理"和"图文并用"等研究方法,对五输穴、原穴、八会穴、任脉和督脉相互关系、络脉、经气等经络与腧穴的多个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还系统阐述了身体各部的经络联系。张介宾针灸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值得当今重视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腧穴
张介宾
原文传递
张介宾医易思想探析
被引量:
2
12
作者
张其成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07-211,共5页
张介宾的《医易义》是一篇医学哲学的代表作。文中提出“医易同原”、“医易相通”两个命题,前者是从太极本原层面说的,后者是从阴阳变化道理层面说的。关于“太极”,张介宾有时说是“理”,有时说是“气”,通过研究发现,张介宾是...
张介宾的《医易义》是一篇医学哲学的代表作。文中提出“医易同原”、“医易相通”两个命题,前者是从太极本原层面说的,后者是从阴阳变化道理层面说的。关于“太极”,张介宾有时说是“理”,有时说是“气”,通过研究发现,张介宾是主张理气合一、以气为主的。关于“阴阳”,实际上包括四象五行八卦变化之理,是天道和人道、医学和哲学会通的焦点。张介宾不仅以易理来解说医理,而且强调学习中医必须学习《周易》,说明中医学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介宾
医易
《周易》
医学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枢经"学说与张景岳学术思想
被引量:
4
1
作者
庞军
唐宏亮
廖文彦
王开龙
甘炜
刘振威
机构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医附属医院推拿科
广西壮医医院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
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9期1941-1942,共2页
基金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6BAI13B07)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011GXSFA018173)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资助项目(桂科攻1140003B-58)
文摘
"枢经"学说[1]认为,枢经主司开阖,且借助"少阳相火"、"少阴君火"等的作用畅达全身。"枢"亦有转枢、根本之义,人体阴阳门户的开阖,均离不开枢的转纽。枢经对于机体而言,一发而动万机,是调节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关键。而张介宾亦重视"枢"的作用,其创立之"八略"、"八阵"更是将针对枢经治疗的和法正式确立,其学术思想中多有与枢经学说相契合之处。
关键词
枢经学说
张景岳
学术思想
Keywords
doctrine of axis meridians
zhang
jie
-
bin
academic ideology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介宾“阳非有余”论探要
被引量:
4
2
作者
麦舒桃
机构
广东省中医院
出处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5期1155-1156,共2页
文摘
张介宾为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提出"阳非有余"论。该理论从阳气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从形与气、寒与热、水与火的关系强调阳气的重要性,并从阳气主导生化之权和阳气难得易失两方面强调阳气之不足。此外结合临床实际分析阳气理论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关键词
张介宾
阳非有余
理论
Keywords
zhang
jie
-
bin
deficient Yang
theory
分类号
R249 [医药卫生—中医临床基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景岳全书·伤寒典》对《伤寒论》的补充
被引量:
1
3
作者
储全根
李赛美
莫伟
机构
广州中医药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教研室
出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3年第6期4-7,共4页
文摘
通过对《景岳全书·伤寒典》的研读 ,发现张介宾从诊法、证候、治法和方药诸方面均对《伤寒论》进行了补充 ,尤其对虚证 (阴证 )伤寒的证候及辨治内容 ,大大丰富和充实了《伤寒论》 ,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关键词
《景岳全书·伤寒典》
《伤寒论》
中医
张介宾
张仲景
Keywords
zhang jie bin
zhang
Zhong jing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 Chapter of Jingyue Full Acedemic Book
Treatise on Febrile Disease
分类号
R22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R222.13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简论明代医家的“太极”说
被引量:
3
4
作者
徐仪明
机构
河南大学学报编辑部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60-62,共3页
文摘
中医学中的“太极”学说源自《易传》 ,宋代理学对之进行了种种发挥 ,后世医家深受理学太极论的影响 ,多以太极学说阐发医学问题 ,其中较著名的有明代张介宾和赵献可。张介宾创太级—太虚说 ,将《内经》中的重要范畴———太虚说阐释为创生天地万物的太极。赵献可的理论建树主要在太极—命门说 ,认为人身的太极就是命门。这说明太极学说不仅受到当时医界的普遍承认和接受 ,还以之去探索并解答医学上的未知问题 。
关键词
中国哲学
明代
太极学说
张介宾
赵献可
Keywords
Philosophy of China
Ming dynasty
the doctrine of “Taiji”
zhang jie bin
ZHAO Xian ke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
被引量:
2
5
作者
薛公忱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63-67,共5页
文摘
明末大医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在历史上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它把宋明理学唯心主义的太极说转化为医学中的唯物主义太极说,对中医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发展都起过积极影响。也有当时难以避免的迷误和不足。值得今人再认识。
关键词
张介宾
太极命门论
唯物主义
中医基本理论
Keywords
zhang
jie
-
bin
Taiji Mingmen Theory
idealism
basic theor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分类号
R22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阳有余,阴不足”之辨
被引量:
1
6
作者
萧汉明
郭东升
机构
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
武汉职工医学院基础部
出处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57-60,共4页
文摘
从天道阴阳、生理病理阴阳以及辨证论治等 3个方面,重新比较了发生在12世纪至17世纪医界有关阴阳有余不足的一场辩论,认为争辩双方的实际分歧在于病理与辨证论治方面。这场争辩的理论意义是,促进了温病学说的形成。伤寒论与温病学是传统医学治疗外感病的两大学派,因此湿病学的形成标志传统医学在传统范围内的完善化,而围绕“阳有余,阴不足”论展开的这场辩论,正好反映了传统医学完善化之前的深刻的理论躁动。
关键词
朱震亨
张介宾
温病学说
天道阴阳
辨证论治
生理病理
“阴不足”
“阳有余”
Keywords
ZHU Zhen-heng
zhang
jie
-
bin
theory on epidemic febrile diseases
分类号
R241 [医药卫生—中医诊断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介宾处理医患关系的特点及其现实启示
7
作者
张俊义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公共教学部
出处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年第6期848-850,共3页
文摘
明代医学家张介宾在处理患者关系方面具有如下特点:摄生为医学首务,不贸然诊治死证疑证,任医如任将忌猜疑,明白治病是艰难涉险的过程,鼓励病患树立信心等。将其中涉及到医患关系的几个基本问题,引申至当前现实中,分析了其在医疗公益性与营利性之选择、医生处置权与患者同意权之对立,医疗受益与风险之冲突中的应用,以助我们把握医患关系的底线,找到良好医患关系的起点。
关键词
张介宾
温补学派
医患关系
现实
底线
Keywords
zhang
jie
-
bin
Warm-recuperation School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Reality
Baseline
分类号
R-052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亢害承制论源流谈
被引量:
10
8
作者
颜新
机构
上海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20-22,共3页
文摘
亢害承制理论 ,原本属于运气学说范畴。唐代以来诸多医家阐述了对《素问·六微旨大论》“亢则害 ,承乃制”之意的理解和领悟 ,把亢害承制理论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相结合 ,尤以王冰、刘河间、王履、虞抟、张介宾、李中梓等医家的论说最具特色 ,并阐述、分析各家之说。
关键词
亢害承制
运气学说
中医
中医病理
Keywords
Avoidance of harm by restraining excess,WANG
bin
,LIU He-jian,WANG Lu,YU Chuan,
zhang
jie
-
bin
g,and LI Zhong-zi
分类号
R226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宋明理学“理一分殊”对张介宾辨证观的影响
被引量:
2
9
作者
崔轶凡
王庆国
机构
山西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89-1191,共3页
基金
山西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01036)-山西省名医思想,道地药材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播研究
山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8TD-017)-中医妇科优势病种证治研究创新团队
山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能力培育计划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8PY-3-03)-山西省名医思想文化内涵的挖掘研究
文摘
"理一分殊"是宋明理学的核心观念之一,理学家借此认识世界、思考事物多样性表象与普遍性规律之间的联系。"理一"强调宇宙间只有一个最高"理",万物各自的"理"只是最高的"理"的具体体现。"分殊"是在"理一"基础和前提下的"分殊","理一"是"分殊"后的"理一"。张介宾一生先儒后医,学验俱丰,并系统地提出"二纲六变"的辨证观,以阴阳为纲,统辖表里、寒热、虚实六变,既贯穿于理法方药,又融会于医理医案,深刻体现了宋明理学"理一分殊"思想的烙印。张介宾的卓越之处,在于他临床制方用药遵循理学道统,阐发医学思想而不离实践过程,既促进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完善,也使其成为推动中医学术创新的重要实践者之一。
关键词
辨证观
理一分殊
宋明理学
张介宾
Keywords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views
Universality and particularity
Neo Confucianism
zhang
jie
-
bin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探讨张介宾对脾胃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
13
10
作者
李付平
张秀芬
杨贵真
刘梅
白建英
李会敏
董尚朴
机构
河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
河北中医学院图书馆
河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出处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04-1507,共4页
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H2015423040)-河北易水学派脾胃学说传承与创新研究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项目(2015004)-刘完素方剂学特色研究
文摘
脾胃学说源于《黄帝内经》,形成于《脾胃论》,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医家张介宾为脾胃学说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继承了“脾胃为滋养元气之源”的生理观,“内伤脾胃,诸病由生”的发病观。并在脾胃生理病理、治则治法和养生用药等方面均有所发挥,主要体现在五脏互藏,脾土为核心;命门元气为脾胃之母;升阳不忘养阴,创养阴益气法;调五脏以安脾胃;养生家必当以脾胃为先,脾胃为养生之本,并创新性地提出“能去伤脾者,俱是脾胃之药”“元气即相火之所化”的观点。
关键词
脾胃学说
《黄帝内经》
继承
发展
张介宾
Keywords
Theory of spleen and stomach
The Inner Canon of Huangdi
LI Dong-yuan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zhang
jie
-
bin
分类号
R256.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张介宾对针灸理论的研究和阐释
被引量:
3
11
作者
张建斌
赵京生
机构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
出处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3-175,共3页
基金
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助项目:2006 FY 220100
2010年度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立项项目
文摘
明末医家张介宾对针灸理论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和阐释。张介宾采用了"求经明理"和"图文并用"等研究方法,对五输穴、原穴、八会穴、任脉和督脉相互关系、络脉、经气等经络与腧穴的多个理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还系统阐述了身体各部的经络联系。张介宾针灸理论研究的方法和成果,值得当今重视和借鉴。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经络
腧穴
张介宾
Keywords
Basic Theories (TCM)
Meridian
Acupoint
zhang
jie
-
bin
分类号
R245 [医药卫生—针灸推拿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张介宾医易思想探析
被引量:
2
12
作者
张其成
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人文学系
出处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07-211,共5页
文摘
张介宾的《医易义》是一篇医学哲学的代表作。文中提出“医易同原”、“医易相通”两个命题,前者是从太极本原层面说的,后者是从阴阳变化道理层面说的。关于“太极”,张介宾有时说是“理”,有时说是“气”,通过研究发现,张介宾是主张理气合一、以气为主的。关于“阴阳”,实际上包括四象五行八卦变化之理,是天道和人道、医学和哲学会通的焦点。张介宾不仅以易理来解说医理,而且强调学习中医必须学习《周易》,说明中医学与哲学的密切关系。
关键词
张介宾
医易
《周易》
医学哲学
Keywords
zhang
jie
-
bin
Medical changing thinking
Zhou yi ( Book of Changes of Zhou)
Medical philosophy
分类号
R [医药卫生]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枢经"学说与张景岳学术思想
庞军
唐宏亮
廖文彦
王开龙
甘炜
刘振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张介宾“阳非有余”论探要
麦舒桃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景岳全书·伤寒典》对《伤寒论》的补充
储全根
李赛美
莫伟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简论明代医家的“太极”说
徐仪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张介宾的太极命门论
薛公忱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关于“阳有余,阴不足”之辨
萧汉明
郭东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张介宾处理医患关系的特点及其现实启示
张俊义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亢害承制论源流谈
颜新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1
1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论宋明理学“理一分殊”对张介宾辨证观的影响
崔轶凡
王庆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探讨张介宾对脾胃学说的继承与发展
李付平
张秀芬
杨贵真
刘梅
白建英
李会敏
董尚朴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张介宾对针灸理论的研究和阐释
张建斌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3
原文传递
12
张介宾医易思想探析
张其成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07
2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