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章句与章句之学 被引量:11
1
作者 杨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90,共10页
该文探讨了章句的特征及其与传、说、故等注疏体裁的差别,章句与章句之学产生的时间,以及章句之学兴盛和衰落的原因。作者认为,章句作为一种注疏体裁,出现于春秋末期;而章句之学作为一门学术,则产生于西汉宣帝时期。章句之学在两汉时期... 该文探讨了章句的特征及其与传、说、故等注疏体裁的差别,章句与章句之学产生的时间,以及章句之学兴盛和衰落的原因。作者认为,章句作为一种注疏体裁,出现于春秋末期;而章句之学作为一门学术,则产生于西汉宣帝时期。章句之学在两汉时期兴盛一时,与实行文化专制与学术禁锢的皇帝的鼓励、支持有关,也与经学各派维持与扩充自身势力的需要有关。章句与师法、家法有密切关系,但并不等于师法、家法本身;章句也不是今文经学派所专有。章句之学后来渐至繁琐,遭到诟病,并最终走向衰落,原因不仅在于它是一种封闭的学术体系,而且在于它的注解方式对于阐发义理存在先天性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经学 章句 章句
下载PDF
朱熹《中庸章句》对“知、仁、勇”的诠释 被引量:5
2
作者 乐爱国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34,共4页
朱熹《中庸章句》对"知、仁、勇"的内涵作了诠释,认为"知、仁、勇"意在"择善"而"固执",而且该三者既有区分,又互相关联;重要的是,朱熹对于"知、仁、勇"的诠释还与"中庸"... 朱熹《中庸章句》对"知、仁、勇"的内涵作了诠释,认为"知、仁、勇"意在"择善"而"固执",而且该三者既有区分,又互相关联;重要的是,朱熹对于"知、仁、勇"的诠释还与"中庸"结合在一起,而且特别强调必须以"诚"为根本。这可以为当今建构新的核心价值观提供更大的思想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中庸章句 知、仁、勇 中庸
下载PDF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的“心学”内涵——兼与陆九渊的“心学”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乐爱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29,共6页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讲"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然而朱熹又讲"心具众理",并强调在格物致知中要以敬为本,"六分内面,四分外面",而且在心的"豁然贯通"中,达到"众物之表里... 朱熹《大学章句》"格物致知补传"讲"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然而朱熹又讲"心具众理",并强调在格物致知中要以敬为本,"六分内面,四分外面",而且在心的"豁然贯通"中,达到"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把格物致知的过程看作明白心之本体的过程。朱熹强调"心"在格物致知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格物在于明心,与陆九渊的"心学"多有相似之处。因此,朱熹理学与心学并非截然对立,而以往学术界多讲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相对立,恐多有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大学章句 理学 心学 陆九渊
下载PDF
王逸《楚辞章句·渔父》校记 被引量:1
4
作者 马骏鹰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0-23,共4页
本文以汲古阁原本《楚辞补注》为底本 ,参以笔者所见其余六种版本 ,对《渔父》一篇的王逸注解详加校勘 ,列其同异 ,定其得失 。
关键词 王逸 《楚辞章句 《渔父》 考校 汲古阁原本 洪补本 文选本 单性本 注解
下载PDF
王逸《楚辞章句》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因革 被引量:1
5
作者 雷炳锋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28-30,共3页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其实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著书"能抒发忧愤,忧愤之情同样也体现于著述之中;第二,"著书"虽属不得已的退而求其次之举,但这种在不幸遭遇和愤懑之情激发之下创作的作品能够流传后世,引... 司马迁"发愤著书"说其实由三个方面构成:第一,"著书"能抒发忧愤,忧愤之情同样也体现于著述之中;第二,"著书"虽属不得已的退而求其次之举,但这种在不幸遭遇和愤懑之情激发之下创作的作品能够流传后世,引起后世的认同和共鸣,亦能不朽;第三,不幸遭遇和坎坷经历更能激发"有所作为的发奋",成为完成伟大作品的客观动力。王逸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既有继承,又有所革新。他所理解的"愤"与司马迁不同,同时又缩小了"发愤著书"说的内涵,也缺少司马迁那种批判时政的勇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愤著书 《楚辞章句 经学
下载PDF
《文心雕龙》之《镕裁》《章句》等篇中“本”“体”“要”之内涵新探
6
作者 白建忠 《语文学刊》 2020年第4期1-5,共5页
"辞尚体要"一语最早出自《尚书·毕命》篇,是指文辞表达的旨趣切实完备且抓住要领。"辞尚体要"被真正运用到文章理论之中,当首推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从文体的角度赋予了"辞尚体要"新的内涵。《... "辞尚体要"一语最早出自《尚书·毕命》篇,是指文辞表达的旨趣切实完备且抓住要领。"辞尚体要"被真正运用到文章理论之中,当首推刘勰的《文心雕龙》,刘勰从文体的角度赋予了"辞尚体要"新的内涵。《镕裁》与《章句》篇中"体""要"的含义与"辞尚体要"的内涵较为接近。"立本有体"是指一篇文章中情理的设置与表达要有条不紊、切实完备。"撮辞以举要"是指选择运用文辞要抓住要领,且遵循每种文体根本的写作规范。"意穷而成体"是指一篇文章表达的情理要像身体一样,有序完整。此外,在《章句》篇中,"振本而末从"中的"本"是情理的意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辞尚体要 立本有体 撮辞以举要 意穷而成体
下载PDF
王逸“所作《楚辞章句》只有十一卷”说辨证——兼论《七谏》“以下五篇”亦王逸注无疑
7
作者 力之 岑贞霈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2-140,186,共10页
《后汉书》说王逸“著《楚辞章句》行于世”而不及篇数,乃通则;“象牙书签”说王逸“著《楚辞章句》及诔、书、杂文二十一篇”,其数不含前者;《辨骚》“自《九怀》已下”,包括《九怀》。“六朝时期所流传的王逸《楚辞章句》应为‘十一... 《后汉书》说王逸“著《楚辞章句》行于世”而不及篇数,乃通则;“象牙书签”说王逸“著《楚辞章句》及诔、书、杂文二十一篇”,其数不含前者;《辨骚》“自《九怀》已下”,包括《九怀》。“六朝时期所流传的王逸《楚辞章句》应为‘十一卷’本(即十一篇)”与“《七谏章句》以下五篇的《章句》早在魏晋六朝业已存在”二说,均缘说者对相关文献解读未得其当所致。王逸“所作《楚辞章句》只有十一卷”与王逸未注《七谏》“以下五篇”二说,均不能成立。《隋志》著录的“《楚辞》十二卷”“并目录。后汉校书郎王逸注”者,篇数与卷数非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逸 《楚辞章句 十一卷 十一篇 《七谏章句
下载PDF
《文心雕龙·章句》辨疑
8
作者 张丽华 李尚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79-83,共5页
《文心雕龙.章句》篇中最大的疑点在于对"章"、"句"内涵的理解把握。刘勰《章句》篇"章"的内涵,兼取文字训诂"章"之本义与汉儒章句之学中"章"之用义,就文章"内义"层面而... 《文心雕龙.章句》篇中最大的疑点在于对"章"、"句"内涵的理解把握。刘勰《章句》篇"章"的内涵,兼取文字训诂"章"之本义与汉儒章句之学中"章"之用义,就文章"内义"层面而言指一个相对独立意思的完成,就"外文"层面而言指构成文章文本结构的、小于篇而大于句的结构单位。"句"则指文章中语气自然停顿的单位。"章句"合称,既指文章文本的言语层次结构,也指文章情理逻辑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章句
下载PDF
《楚辞章句·九歌·湘君》评析
9
作者 张中一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0-55,共6页
《湘君》是《九歌》中的名篇。东汉王逸把它注释成祭祀湘水配偶神的歌辞,完全丧失原意,历代因之,影响极深。本文根据先秦文献一字一词一义考证法,将《九歌》原意破译出来了,它是楚国顷襄王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黔中郡军民汇合力量一致抗... 《湘君》是《九歌》中的名篇。东汉王逸把它注释成祭祀湘水配偶神的歌辞,完全丧失原意,历代因之,影响极深。本文根据先秦文献一字一词一义考证法,将《九歌》原意破译出来了,它是楚国顷襄王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黔中郡军民汇合力量一致抗秦的历史文献。《湘君》只是这篇历史文献中的一段抗秦事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章句·九歌·湘君》 评析 楚辞章句 注释
下载PDF
“四书类”的设立与流变——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的著录为线索
10
作者 张晚霞 《大学图书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5-111,共7页
"四书类"是我国图书分类体系中出现较晚的一个类目,始设于明代官修目录《文渊阁书目》.北宋以来,《大学》《中庸》二书受到理学家的高度重视,渐与《论语》《孟子》并列.南宋朱熹撰成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的"四书学&q... "四书类"是我国图书分类体系中出现较晚的一个类目,始设于明代官修目录《文渊阁书目》.北宋以来,《大学》《中庸》二书受到理学家的高度重视,渐与《论语》《孟子》并列.南宋朱熹撰成以《四书章句集注》为代表的"四书学"系列著作,标志着我国经学史上"四书"名称的确立和"四书学"体系的形成.随着"四书学"著作的日趋繁盛,基于实际需要,《文渊阁书目》创设了新的图书门类"四书类",集中著录该类典籍.此后,明清官私目录大都不同程度地设立了"四书类"及其相关类目,并不断发展完善,使得"四书类"成为传统分类体系中"经部"的重要类目之一.充分体现出古代书目类目增省的"文献保证"原则以及"与知识发展相同步"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类 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四书学
下载PDF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体用的诠释框架
11
作者 杨浩 《菏泽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四书章句集注》是宋代经典解释的代表作,作者朱熹在解释的过程中运用了"天理——人欲"、"体用"、"本末"等多种诠释框架,重点分析其在"体用"诠释框架方面的特色。朱熹通过"体用"的... 《四书章句集注》是宋代经典解释的代表作,作者朱熹在解释的过程中运用了"天理——人欲"、"体用"、"本末"等多种诠释框架,重点分析其在"体用"诠释框架方面的特色。朱熹通过"体用"的诠释框架使得四书本身的义理更加理论化、系统化,而且更加适应当时人对四书文本准确而深刻把握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书章句集注 诠释框架 体用
下载PDF
王逸《楚辞章句》语言表情形式发微
12
作者 王启敏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77-81,共5页
王逸《楚辞章句》有很强的抒情色彩。这与它的语言特点有关。其抒情性一方面是借助特殊的句子衔接来实现的;另一方面,语言修辞方法的多样性也避免了平铺直叙,强化了表情力。此外,语言上诗行造型特点,与对偶、排比等句式结合,形成了匀称... 王逸《楚辞章句》有很强的抒情色彩。这与它的语言特点有关。其抒情性一方面是借助特殊的句子衔接来实现的;另一方面,语言修辞方法的多样性也避免了平铺直叙,强化了表情力。此外,语言上诗行造型特点,与对偶、排比等句式结合,形成了匀称协调、富于变化的风格,也有利于充分地表达情思。可以说王逸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作为注解所能达到的抒情功能,适应了《楚辞》的"题旨和情境"。从抒情特征看,《楚辞章句》与《楚辞》本文形成了和谐、紧密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章句 表情衔接 修辞方法 诗行造型
下载PDF
《礼记·玉藻》“君赐车马”章辨诂
13
作者 马金亮 于少飞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9-36,共8页
学界关于《礼记·玉藻》“君赐车马”句的读法、释义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以郑玄为代表,认为“拜”“赐”二字当分读,后一句言卿大夫受赐于天子,归必致于其君,待君有命才能使用;另一种以陆佃为代表,认为“拜”“赐”当合读,后一句... 学界关于《礼记·玉藻》“君赐车马”句的读法、释义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以郑玄为代表,认为“拜”“赐”二字当分读,后一句言卿大夫受赐于天子,归必致于其君,待君有命才能使用;另一种以陆佃为代表,认为“拜”“赐”当合读,后一句承接前一句,言没有国君之命则不敢乘服。经考辨,这两句是统言“三赐”之礼,陆氏的读法更符合经文语境,但他对第二句的释义不甚清晰,应释为:若没有得到国君的正式授命,则不可以立即乘服。关于“据掌致诸地”,多数学者认为是解释“稽首”之仪,但实属赘述;段玉裁等人认为是臣受君面赐所行之礼。经考察,臣受君面赐确实应先稽首然后受所赐之物,则“据掌致诸地”应释为:臣稽首而后双手捧所赐之物于地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记·玉藻》 君赐车马 君未有命 据掌致诸地
下载PDF
独出机杼 不拘格套——《屈子章句》评介
14
作者 胡彦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19年第11期93-96,共4页
《屈子章句》是清人刘梦鹏的一部楚辞研究专著。其注释楚辞自成体例,脉络清晰;运用知人论世之法,阐发义理;考订字义,翔实融通;发掘史实,超然卓荦;倾注真情,激扬与共。虽有不注明引用出处等瑕疵,然不掩注本精读之价值。
关键词 刘梦鹏 《屈子章句 评介
下载PDF
《九思》序/注非作于“六朝”辨——《楚辞章句》序/注研究之一 被引量:3
15
作者 岑贞霈 力之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6期100-107,共8页
词汇虽"最能反映其时代特征",然据此以断《九思》序/注中之某些词"未见两汉之世",并进而将之作为其成于"六朝"之证,则极富挑战性。就现存之甚小部分文献,即使能确证其无,也只是现存者而非当时之全部;同... 词汇虽"最能反映其时代特征",然据此以断《九思》序/注中之某些词"未见两汉之世",并进而将之作为其成于"六朝"之证,则极富挑战性。就现存之甚小部分文献,即使能确证其无,也只是现存者而非当时之全部;同样情况,也出现在公认为王逸所作之《九思》中。而"先章句,后释词"之例不仅《九思注》有,《远游注》等亦然,故其纵然"与《章句》注释体例不符",亦不过为"例外"之一者;至于说《九思序》非王逸自序"口气",更多的恐只是说者之主观感觉而证明不了什么。《九思》序/注作于"六朝"说之种种理由,均动摇不了《九思》序/注为王逸自作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章句 《九思》序/注 王逸自作 六朝习语
下载PDF
论王逸《楚辞章句》对屈骚的审美批评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凯波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5-158,共4页
汉代是经学昌盛的时代,受经学思想的浸染,王逸的《楚辞章句》也遵循经学的思维模式,采取依经而论的话语方式,具有为政治服务的品格。然而汉代文学走向自觉的发展趋势,也促使王逸在对屈骚的注释与品评中,不仅承继刘安、司马迁,阐扬屈原&q... 汉代是经学昌盛的时代,受经学思想的浸染,王逸的《楚辞章句》也遵循经学的思维模式,采取依经而论的话语方式,具有为政治服务的品格。然而汉代文学走向自觉的发展趋势,也促使王逸在对屈骚的注释与品评中,不仅承继刘安、司马迁,阐扬屈原"发愤抒情"思想,而且更是刻意褒扬屈原的个体性情,并对屈骚的艺术特征给予全面的审美阐释,为魏晋时期的文学自觉在理论上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逸 《楚辞章句 屈骚 审美批评
下载PDF
论《楚辞章句》中的汉代拟骚作品 被引量:2
17
作者 黄松毅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13-116,共4页
关于《楚辞章句》中汉代拟骚作品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现象 ,可将原来关于楚辞的影响研究转变为被影响者的接受研究 ,从被影响者主动接受这一方面来认识拟作的意义。文章从汉代作家接受的角度 ,分析其如何有意识地吸纳或排斥... 关于《楚辞章句》中汉代拟骚作品 ,从文学接受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现象 ,可将原来关于楚辞的影响研究转变为被影响者的接受研究 ,从被影响者主动接受这一方面来认识拟作的意义。文章从汉代作家接受的角度 ,分析其如何有意识地吸纳或排斥屈原作品的某些内容 ,探讨了汉代一统背景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辞章句 模拟 文化融合
下载PDF
《屈子章句》的注释特点和价值
18
作者 胡彦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87-92,共6页
清刘梦鹏在前人解读《楚辞》的基础上为《屈子章句》作注,综合运用多种释义方式,大量引用典籍,考证沿误,发掘史实,修订编次,并进行文艺点评。注释脉络清晰,前后呼应。既知人论世,又阐发义理,饱含热血,体现出刘梦鹏别具一格的学术风貌。
关键词 刘梦鹏 《屈子章句 注释特点
下载PDF
《屈子章句》的作者与版本
19
作者 胡彦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1期22-23,28,共3页
清刘梦鹏《屈子章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楚辞注本,注疏不拘格套,却鲜有关注。刘氏为官清廉,留心著述,自度得遇屈子,又感屈子作品各本异同颇多,编次无章,遂撰成《屈子章句》。其最早刻本为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藜青堂刊本,其后有清嘉... 清刘梦鹏《屈子章句》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楚辞注本,注疏不拘格套,却鲜有关注。刘氏为官清廉,留心著述,自度得遇屈子,又感屈子作品各本异同颇多,编次无章,遂撰成《屈子章句》。其最早刻本为清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藜青堂刊本,其后有清嘉庆五年庚申(1800)藜青堂重刊(刻)本及据此本重印的务本源印本。日本各大学有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梦鹏 《屈子章句 作者 版本
下载PDF
论章句的情位形声整体性——《文心雕龙·章句》章句观综论
20
作者 吴琪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8-112,共5页
本文从章句释义出发,结合《文心雕龙.章句》文本细读,提炼出文学创作安章造句过程中所要面对的7个基本问题,围绕章句的情位形声的整体性问题,就章句的基本功能、性质、方法与特征分别加以论述,力求全面而准确地揭示刘勰对文学创作中安... 本文从章句释义出发,结合《文心雕龙.章句》文本细读,提炼出文学创作安章造句过程中所要面对的7个基本问题,围绕章句的情位形声的整体性问题,就章句的基本功能、性质、方法与特征分别加以论述,力求全面而准确地揭示刘勰对文学创作中安章造句问题的理论思考及其历史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章句 章句 整体观 虚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