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幻中的“历史之路”:论张系国《星云组曲》中的乌托邦想象与历史意识
1
作者 张影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3-69,共7页
“台湾科幻小说之父”张系国在其第一部科幻小说集《星云组曲》中,较早地呈现了具有民族特性的历史意识。各篇科幻小说借科幻思考历史问题,不仅以“非人”角度反思人类传统价值观念,而且从乌托邦想象所构成的“过去”与“当下”相结合... “台湾科幻小说之父”张系国在其第一部科幻小说集《星云组曲》中,较早地呈现了具有民族特性的历史意识。各篇科幻小说借科幻思考历史问题,不仅以“非人”角度反思人类传统价值观念,而且从乌托邦想象所构成的“过去”与“当下”相结合的历史思维出发,思考人类本质问题。同时在“全史”视野中观照历史与人的处境,表达民族特有的历史浪漫情怀。整体来看,《星云组曲》以“历史”的形态建构未来乌托邦,其中还融合民族的圆形史观,最终呈现为一种循环与线性相结合的“历史之路”的展开过程。该小说有力推动了历史与未来乌托邦的双向联动,并在结合民族文化特性方面为科幻小说的民族性想象提供了不可忽视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系国 《星云组曲》 乌托邦想象 历史意识 民族特性
下载PDF
张系国科幻小说中的中国文化内核
2
作者 孙慧 王新晓 《写作》 2023年第5期27-32,50,共7页
在科技幻想的创作基础之上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书写,是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重要范式。张系国的科幻小说依托“离散—归家”的叙事模式,承载着海外华人身处异域的身份迷惘以及对家的渴望,蕴含着深切的归乡情怀;同时,在乌托邦建... 在科技幻想的创作基础之上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书写,是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重要范式。张系国的科幻小说依托“离散—归家”的叙事模式,承载着海外华人身处异域的身份迷惘以及对家的渴望,蕴含着深切的归乡情怀;同时,在乌托邦建构中体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对技术发展的辩证思考,彰显其忧患意识。与西方硬核科幻不同,张系国仍然坚守“文以载道”的创作理念,基于技术幻想建构中国特色的科幻,在具体的文本中呈现为多样的中国文化元素。张系国的科幻创作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内蕴,融入不同的文学样式创作出有中国特色的科幻作品,是中国科幻小说本土化实践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系国 科幻 中华文化 中国故事
下载PDF
华文科幻小说的三种儿童想象及其意义边界 被引量:1
3
作者 颜敏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4-135,共12页
从倪匡、张系国和刘慈欣三位科幻作家笔下儿童形象的特征、叙述策略以及渊源影响的差异来看,作为所在华文区域优秀科幻小说作家的代表,他们都善于将自身主体性与区域语境因素融合,凸显了华文科幻小说的三种发展路径,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 从倪匡、张系国和刘慈欣三位科幻作家笔下儿童形象的特征、叙述策略以及渊源影响的差异来看,作为所在华文区域优秀科幻小说作家的代表,他们都善于将自身主体性与区域语境因素融合,凸显了华文科幻小说的三种发展路径,形成了各自的独特风格。这说明,尽管华文世界内部已存在频繁的区域互动,但短时段内,区域语境特性在文学创作中会留下深刻的烙印,特定文类仍会沿着各自区域的传统与特色继续发展,而作家主体性在创作中的位置与活力,也让区域华文文学在保持自身传统的基础上,出现文类创新的可能性。但是,这一凸显区域语境影响的文类创新过程,所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匡 张系国 刘慈欣 华文科幻小说 儿童想象 文类创新
下载PDF
从“献祭”到“舍己”——张系国小说中的“救赎”
4
作者 邹冰晶 萧浩乐 《新余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95-100,共6页
张系国是多产型才子,其小说创作持续了五十余年。纵观他的小说,"救赎"贯穿始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视点。从刻画"受难者"到塑造"施救者",张系国的救赎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折射出他在罪感意识、创作心态、... 张系国是多产型才子,其小说创作持续了五十余年。纵观他的小说,"救赎"贯穿始终,是一个耐人寻味的视点。从刻画"受难者"到塑造"施救者",张系国的救赎观发生了明显变化,并折射出他在罪感意识、创作心态、宗教精神方面的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系国 小说 救赎 宗教情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