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嬗变的风格,迷失的自我——张洁小说情爱观综论 被引量:2
1
作者 黄乐平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5-108,共4页
近30年的创作,张洁小说的风格发生了从纯情到肆虐,由唯美到审丑的变化。这是张洁艺术创作的一种退步,一种自我迷失。张洁风格的迷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崇高与浪漫的迷失,二是真诚与简洁的消逝,三是优美与宁静的丧失。
关键词 张洁小说 风格嬗变 自我迷失
下载PDF
延安时期张闻天的党风建设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哲 唐锡康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3-137,共5页
延安时期,张闻天不仅率先提出新形势下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反对教条主义的问题,而且明确提出"依靠群众而又领导群众"的群众观点;不仅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既要敢于批评又要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提倡朴素... 延安时期,张闻天不仅率先提出新形势下如何从中国实际出发运用马克思的立场观点、反对教条主义的问题,而且明确提出"依靠群众而又领导群众"的群众观点;不仅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既要敢于批评又要善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而且提倡朴素与切实的工作作风。这一时期,张闻天不仅大力倡导党风建设,而且身体力行,为党的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张闻天 中国共产党 党风建设
下载PDF
关于章学诚的古文创作理念——兼论章学诚对袁枚的批评
3
作者 张春田 孔健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2011年第1期98-102,共5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章学诚分散的地方志编修和传记文写作,是他古文理想实践的一种形式。正是从这样的实践中,可以看到章的古文理想究竟如何落实的。另一方面,他对袁枚有激烈的批评,由此可见章学诚古文实践的局限。
关键词 章学诚 古文 袁枚
下载PDF
章学诚与袁枚诗学差异发微
4
作者 陆德海 李学辰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25-130,共6页
章学诚对袁枚的批判,有来自诗学思想差异的因素。章学诚诗学思想中重视诗艺、重视性情的观点与袁枚性灵诗学似是而非,章学诚重诗艺而要求考察"诗之意义",提倡性情而又反对袁枚重视男女之情,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根源于才... 章学诚对袁枚的批判,有来自诗学思想差异的因素。章学诚诗学思想中重视诗艺、重视性情的观点与袁枚性灵诗学似是而非,章学诚重诗艺而要求考察"诗之意义",提倡性情而又反对袁枚重视男女之情,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根源于才性论基础的不同的自我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袁枚 诗艺 性情 性灵 清真
下载PDF
从功能对等探析《汤姆·索亚历险记》——基于张友松中译本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琲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04-105,共2页
儿童文学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世界文坛巨匠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而翻译家张友松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译本在众多中译本中脱颖而出,一直享有盛誉。论文旨在通过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来分析张友松的中译本是怎样从意义、风格和读者反... 儿童文学著作《汤姆索亚历险记》是世界文坛巨匠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而翻译家张友松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译本在众多中译本中脱颖而出,一直享有盛誉。论文旨在通过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来分析张友松的中译本是怎样从意义、风格和读者反应三个方面在中英文两种语言之间达成了功能上的对等,保持了原作的原汁原味,并且明确了功能对等理论对实际翻译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张友松中译本 意义 风格 读者反应
下载PDF
张衡诗赋创作与汉代文化融通
6
作者 王渭清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4-87,共4页
儒道互补,《诗》、《骚》融通,南北合流是有汉一代文化大交融背景下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考察张衡的诗赋创作可以发现,这一文化现象在东汉中叶已趋于成熟。融汇了儒道诗骚精神内蕴的张衡诗赋作为那个文化大交融时代的文学载体,不论是在... 儒道互补,《诗》、《骚》融通,南北合流是有汉一代文化大交融背景下一个突出的文化现象。考察张衡的诗赋创作可以发现,这一文化现象在东汉中叶已趋于成熟。融汇了儒道诗骚精神内蕴的张衡诗赋作为那个文化大交融时代的文学载体,不论是在文学史还是在文化史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特出的典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交融 东汉 张衡诗赋
下载PDF
《郁金香》为张爱玲所作真伪辨 被引量:2
7
作者 马春景 金宏宇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220-226,共7页
《郁金香》于小报中发掘,经鉴定为张爱玲作品,但外界仍有质疑之声。因专家鉴定除以含混的行文风格采信外,多为外证,这不能完全排除其为伪作的可能。而与《小团圆》的文本互见、对《红楼梦》的明显借鉴,以及地道的"张腔",这些... 《郁金香》于小报中发掘,经鉴定为张爱玲作品,但外界仍有质疑之声。因专家鉴定除以含混的行文风格采信外,多为外证,这不能完全排除其为伪作的可能。而与《小团圆》的文本互见、对《红楼梦》的明显借鉴,以及地道的"张腔",这些内证能为《郁金香》是张爱玲之佚作提供更确凿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金香》 张爱玲 真伪 文本互见 “张腔”
下载PDF
梦醒寻梦——张岱及其小品文 被引量:3
8
作者 林邦钧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3-60,共8页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张岱的出身遭际和社交氛围,造就了他博雅风流、愤世谐谑的名士风度;张岱小品的内容十分丰富,殆同一幅全景式的明末风俗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十分复杂,而最值得注意的是郁积其中的黍离情结;审美品味求真求廉...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张岱的出身遭际和社交氛围,造就了他博雅风流、愤世谐谑的名士风度;张岱小品的内容十分丰富,殆同一幅全景式的明末风俗画;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十分复杂,而最值得注意的是郁积其中的黍离情结;审美品味求真求廉、求空灵自然;风格洒脱谐谑、恣肆;境界既世俗又博雅,既真切又空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岱 名士风度 黍离情结 小品品位
下载PDF
“史官不当专尚史才,必以心术为本”--谈明人史料笔记中的“心术”论
9
作者 于泳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6,共6页
刘知畿"史才三长"论中已含有对史家撰史所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要求,并提出了"正直"的标准。元代学人发展了这一点,在史学上提出"心术"概念,并加以阐发。明人继承元人的理论成果,认为"史官不当专尚史... 刘知畿"史才三长"论中已含有对史家撰史所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要求,并提出了"正直"的标准。元代学人发展了这一点,在史学上提出"心术"概念,并加以阐发。明人继承元人的理论成果,认为"史官不当专尚史才,必以心术为本",丰富了"心术"论的内涵,强调"心术"中的"公心"、"公正"、"公平"之意。至清代章学诚提出"史德"说,继承了明人的成果,并在理论上有所突破。史家的道德修养已不再是"心术"说所主要关注的理论重点,而是上升到了历史认识论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人笔记 心术 公心 史德 章学诚
下载PDF
章学诚方志学管窥
10
作者 陈结林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6-68,共3页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和方志学家,被梁启超誉我国方志学的奠基人。章学诚对方志的性质、内容、体例、材料收集、修志机构的设立、修志组织者与修志者之间的关系与职责分工等方面阐发了前人未及之论,使方志成为一门专门的...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和方志学家,被梁启超誉我国方志学的奠基人。章学诚对方志的性质、内容、体例、材料收集、修志机构的设立、修志组织者与修志者之间的关系与职责分工等方面阐发了前人未及之论,使方志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方志学存立于世。章学诚在方志学方面既有理论的创新,又有实践成果,他主修或参修了十多部省、州、县志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志乃史体"、"志立三书"、议立"志科"主张,为我国方志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方志学 志乃史休
下载PDF
论刘师培“文体备于东汉”说的理论特色
11
作者 梁凯涛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46-48,57,共4页
章学诚的"文体备于战国"说,是中国文体学史上的重要命题,刘师培的"文体备于东汉"说是对这一命题的直接响应。虽然刘师培在学术上曾受章学诚的巨大影响,然其说迥别,原因在于二人对文章的不同态度和论证的方法不同。... 章学诚的"文体备于战国"说,是中国文体学史上的重要命题,刘师培的"文体备于东汉"说是对这一命题的直接响应。虽然刘师培在学术上曾受章学诚的巨大影响,然其说迥别,原因在于二人对文章的不同态度和论证的方法不同。相比之下,刘师培之说更符合文体发展情况,具有更明显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章学诚 文体 《中国中古文学史》 《文史通义》
下载PDF
论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的修纂特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松平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1年第4期80-84,共5页
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始修于抗战后期,呈现出由传统方志向近代方志过渡的修纂特点:体例上模仿章学诚的"三书体",但又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内容上新设了许多符合民国时代特征的新门类,对旧志内容作了扬弃;编纂手法上采用章节... 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始修于抗战后期,呈现出由传统方志向近代方志过渡的修纂特点:体例上模仿章学诚的"三书体",但又打上了新时代的烙印;内容上新设了许多符合民国时代特征的新门类,对旧志内容作了扬弃;编纂手法上采用章节体、白话文、新式标点,引领了方志新文体,人物善恶并书。是近代方志转型时期的杰作,在中国省志编纂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重修浙江通志稿》 余绍宋 三书体 章节体 白话文 新式标点
下载PDF
章学诚“史德”说新解 被引量:12
13
作者 章益国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0-148,共9页
"史德"是《文史通义》中颇受重视的一个概念,以往对"史德"惯常有两种解释:一指为客观主义,即客观地对待史实;一视为封建伦理主义思想体系和封建伦理道德。把《史德》一篇与《文史通义》全书反复出现的一些主题联系... "史德"是《文史通义》中颇受重视的一个概念,以往对"史德"惯常有两种解释:一指为客观主义,即客观地对待史实;一视为封建伦理主义思想体系和封建伦理道德。把《史德》一篇与《文史通义》全书反复出现的一些主题联系在一起研究可以发现,"史德"不是指对史事诚实,而是指史家对自己要诚实。"尽其天而不益以人"指史家要发扬"天性",不能屈从"他人",也不能滑向过度"主观"。章学诚的"史德"说不是主张"客观主义"而恰恰在"客观主义"的对立面,他是站在"个体知识"的立场上,在承认史家"自我—授权"的前提下,以"史德"的自律来保证史家主观在合法限度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学诚 史德 史家主体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