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年律令》中诸律的制作年代试探 被引量:36
1
作者 高敏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32-36,共5页
对《二年律令》中《户律》、《赐律》、《秩律》、《置后律》及《收律》等的制作年代进行考证 ,证明《二年律令》中的诸律并非制作于同一时期 ,从而为正确运用《二年律令》
关键词 二年律令 制作年代 张家山汉墓竹简
下载PDF
张家山汉简字义札记 被引量:4
2
作者 孟蓬生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4年第5期1-4,15,共5页
本文就《张家山汉墓竹简》十个字的字义进行了考释。认为“荃”为“絟”之借,其义为“细葛”布:“道”当读为“由”,用作介词;“(?)”读为“(?)”或“顅”,义为“秃”:“胗胗”,亦作“(?)(?)”,其义为“气体或液体满盛貌”;“洒洒”,亦... 本文就《张家山汉墓竹简》十个字的字义进行了考释。认为“荃”为“絟”之借,其义为“细葛”布:“道”当读为“由”,用作介词;“(?)”读为“(?)”或“顅”,义为“秃”:“胗胗”,亦作“(?)(?)”,其义为“气体或液体满盛貌”;“洒洒”,亦作“洗洗”,读为“(?)(?)”,其义为“寒”;(?)当为“渴”字异构,其义为“泄”;“央”作名词用,义为“尽头”。“为”有两种用法,一为连词,一为动词,其义为“有”;“喜”为“禧”之借,其义为“吉”;“敦”借为“顿”,其义为“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墓 汉简 字义 考释
下载PDF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释文补正举隅 被引量:3
3
作者 蔡万进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释文中存在如错释、漏释、缺文补释不当以及原简文中讹、脱、衍文未予校出等失误与不足。本文就笔者翻检所及,共二十七处,提出不同的补正意见。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 奏谳书 释文 补正
下载PDF
中国上古时代数学门类均输新探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大海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5-424,共30页
均输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重要门类,数学经典《九章算术》专设第6章讨论它。前人对其渊源和它与作为经济政策的均输之关系,都多有未及或存在若干问题。文章利用更为丰富的考古文献和传世文献,对中国上古时代均输的发展进行较为系统深入... 均输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重要门类,数学经典《九章算术》专设第6章讨论它。前人对其渊源和它与作为经济政策的均输之关系,都多有未及或存在若干问题。文章利用更为丰富的考古文献和传世文献,对中国上古时代均输的发展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文章对《九章算术》“均输”章算题的特征进行了新的概括,指出“均输”的含义比前人理解的公平负担要宽泛,“均输”章的构成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算题的列入是编者刻意为之,而非随意安排。文章证明,不论是数学上的两类均输算题还是经济上的两种均输都有先秦及秦代的渊源,现存《九章算术》“均输”章的5个均输算题和睡虎地汉简《算术》中的一个均输算题虽然都定型于西汉,但在先秦及秦代应该已有其蓝本。岳麓书院藏秦简《数》和张家山汉简《算数书》证明,“均输”章后24题中有一部分在战国到西汉初期就很可能存在,不必等到公元前1世纪由耿寿昌补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输 《九章算术》 秦汉法律简牍 《盐铁论》 岳麓书院藏秦 简《数》 张家山汉简《算数书》 睡虎地汉简《算术》
下载PDF
张家山汉简字词释读考辨 被引量:1
5
作者 王贵元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85-86,共2页
本文指出《张家山汉墓竹简 (二四七号墓 )》释文和注释中存在的若干处字词问题 ,并对这些字词进行了新的考释。
关键词 《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 释文 注释 词语考证
下载PDF
结合出土文献研究秦汉时期古典针灸理论体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韩雨欣 杨必安 《河南中医》 2022年第1期109-114,共6页
古典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及两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张家山汉简《脉书》、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研究后世针灸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典针灸中蕴含三大理论体系,包括五行体系、卫气体系和阴阳体系... 古典针灸理论体系形成于先秦及两汉时期,秦汉时期的张家山汉简《脉书》、马王堆汉墓医书、《黄帝内经》都是古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对研究后世针灸理论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古典针灸中蕴含三大理论体系,包括五行体系、卫气体系和阴阳体系。五行体系以五脏病为核心,脉色合参,或从经验效穴,或从经脉取穴为治;卫气体系以卫气循行、输布为核心,"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治疗或取经脉之荥穴、输穴,或从气街论治。阴阳体系谨守经脉之偏盛偏衰,脉证合参,判断病脉,以针刺调其阴阳平衡为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脉书》 马王堆汉墓医书 《黄帝内经》 《难经》 古典针灸理论体系 五行体系 卫气体系 阴阳体系
下载PDF
汉代赎死制度研究
7
作者 陈雅茹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3-89,共7页
汉代赎刑中的赎死可以区分为“独立赎刑”性质的赎死,以及“附属赎刑”性质的赎死。独立赎刑性质的赎死主要存续于西汉初期至吕后时期,执行方式主要有以金赎死、以钱赎死及以爵赎死。附属赎刑性质的赎死在西汉初期鲜有记载,盛行于汉武... 汉代赎刑中的赎死可以区分为“独立赎刑”性质的赎死,以及“附属赎刑”性质的赎死。独立赎刑性质的赎死主要存续于西汉初期至吕后时期,执行方式主要有以金赎死、以钱赎死及以爵赎死。附属赎刑性质的赎死在西汉初期鲜有记载,盛行于汉武帝时期,后一直延续至东汉时期。附属赎刑性质的赎死执行方式则更为丰富、灵活。通过对《张家山汉墓竹简》《史记》《汉书》及《后汉书》的研究,两汉时期赎死制度的施行情况得以较为清晰的呈现。受特定社会条件的影响,两汉赎死制度不断发展变化,并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赎死 汉代 张家山汉简 传世文献
下载PDF
从张家山336号汉墓一枚法律残简谈汉代氐道、漾水、嶓冢山方位——兼谈古代汉源地理思想史变迁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孟龙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57,共9页
湖北荆州张家山336号汉墓出土一枚法律文书残简记录了四个地名。四个地名均在陇西郡西部边塞,而且按照交通路线由北向南依次排列,表明残简载录的法律条文可能与边塞管理或交通路线有关。依照残简四个地名的顺序,结合《后汉书·西羌... 湖北荆州张家山336号汉墓出土一枚法律文书残简记录了四个地名。四个地名均在陇西郡西部边塞,而且按照交通路线由北向南依次排列,表明残简载录的法律条文可能与边塞管理或交通路线有关。依照残简四个地名的顺序,结合《后汉书·西羌传》,可以判定秦汉氐道在今甘肃省宕昌县城附近。秦汉氐道方位的落实,可知汉代曾将今宕昌县、礼县境内的清水江对应为《禹贡》漾水,将今岷峨山北段对应为《禹贡》嶓冢山。汉代另外存在把今天水市齐寿山对应为嶓冢山的意见。这种分歧可能展现了不同流派儒生对《禹贡》地名理解的差异。魏晋以后,为配合今齐寿山为《禹贡》嶓冢山,又出现了将今永宁河对应为《禹贡》漾水的意见。时至北魏,又把嶓冢山安放于今陕西省宁强县,把漾水对应为今大安河。漾水、嶓冢山观念的不断转移,与历代对汉水源头的认识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336号汉墓竹简 汉水正源 氐道 漾水 嶓冢山
原文传递
西汉初年汉郡区城市等级及空间分布特征探析——张家山汉简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肖爱玲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0-70,共11页
区域城市等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城市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张家山汉墓竹简》记载了西汉初年帝国直接统治区(即汉郡区)内四种不同类型城市的名数及其最高管理者的秩等,为城市等级划分提供了依据。综合历史文献及区域环境因素,探... 区域城市等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是城市历史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张家山汉墓竹简》记载了西汉初年帝国直接统治区(即汉郡区)内四种不同类型城市的名数及其最高管理者的秩等,为城市等级划分提供了依据。综合历史文献及区域环境因素,探讨西汉初年汉郡区城市地理问题。得出不同类型城市等级不同,以及城市等级越高越密集于区域核心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初年城市等级 空间特征 《张家山汉墓竹简》
原文传递
张家山汉墓竹简《引书》零拾 被引量:2
10
作者 翟昕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1-129,159,160,共11页
本文对《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中《引书》一篇的字词考释和文句断读问题提出了八条补正意见,包括简十的“累足指,上摇之”当断读为“累足,指上,摇之”;简一三等处的“■”应读为“俛”;简一四的“穷视”当读为“弓视”,又其中... 本文对《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中《引书》一篇的字词考释和文句断读问题提出了八条补正意见,包括简十的“累足指,上摇之”当断读为“累足,指上,摇之”;简一三等处的“■”应读为“俛”;简一四的“穷视”当读为“弓视”,又其中的“踵”字当改隶作“蹱”,读为“踵”;简一六的“臬栗”当改作“枭栗”;简一八的“啮”当读为“胁”;简二四的“虎引”当改作“柜引”,读为“倨引”;简二六“后挥肩上左右”一句中,“左右”后应补“挥之”二字,整句话也应断读为“后挥肩上,左右【挥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 《引书》 考释 校勘
原文传递
说张家山汉墓竹简《引书》中的“呴”
11
作者 毛祖志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128,共7页
张家山汉墓竹简《引书》中有“昫”“泃”等字,在简文中皆用作“呴”。在之前的研究中,“呴”或被解释为“急呼”,或被理解为“呼暖气”。本文认为“呴”指的是用读“呴”字时所呈现的口形呼气,从而达到治病养身的医疗效果。
关键词 张家山汉简 《引书》 昫(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