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le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paleoenvironment reconstruc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Triassic lacustrine Zhangjiatan oil shale, southern Ordos Basin,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Delu Li Rongxi Li +5 位作者 Zengwu Zhu Xiaoli Wu Futian Liu Bangsheng Zhao Jinghua Cheng Baoping Wang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8年第1期134-150,共17页
Using trace elements to reconstruct paleoenvironment is a current hot topic in geochemistry. Through analytical tests of oil yield, ash yield, calorific value, total sulfur, major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and X-ray d... Using trace elements to reconstruct paleoenvironment is a current hot topic in geochemistry. Through analytical tests of oil yield, ash yield, calorific value, total sulfur, major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quality, mineral content, occurrence mode of elements, and paleoenvironment of the Zhangjiatan oil shale of the Triassic Yanchang Formation in the southern Ordos Basin were studied. The analyses revealed relatively high oil yield(average 6.63%) and medium quality. The mineral content in the oil shale was mainly clay minerals,quartz, feldspar, and pyrite; an illite–smectite mixed layer comprised the major proportion of clay minerals. Compared with marine oil shale in China, the Zhangjiatan oil shale had higher contents of quartz, feldspar, and clay minerals, and lower calcite content. Silica was mainly in quartz and Fe was associated with organic matter,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marine oil shale. The form of calcium varied. Cluster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Fe, Cu, U, V, Zn, As,Cs, Cd, Mo, Ga, Pb, Co, Ni, Cr, Sc, P, and Mn are associated with organic matter while Ca, Na, Sr, Ba, Si, Zr, K,Al, B, Mg, and Ti are mostly terrigenous. Sr/Cu, Ba/Al, V/(V+ Ni), U/Th, AU, and δU of oil shale samples suggest the paleoclimate was warm and humid, paleoproductivity of the lake was relatively high during deposition of the shale—which mainly occurred in fresh water—and the paleo-redox condition was dominated by reducing conditions. Fe/Ti ratios of the oil shale samples suggest clear hydrothermal influence in the eastern portion of the study area and less conspicuous hydrothermal influence in the western por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ce elements Occurrence mode PALEOENVIRONMENT zhangjiatan oil shale Yanchang Formation Ordos Basin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滩页岩液态烃特征及对页岩气量估算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雷裕红 王晖 +7 位作者 罗晓容 王香增 俞雨溪 程明 张立宽 张丽霞 姜呈馥 高潮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52-961,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张家滩页岩为一套湖相富有机质页岩,已在其中发现了工业性页岩气。张家滩页岩的有机质成熟度相对较低(Ro为0.7%~1.3%),页岩中滞留有大量液态烃,其对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原地气量的估算具有重要影响。利用...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张家滩页岩为一套湖相富有机质页岩,已在其中发现了工业性页岩气。张家滩页岩的有机质成熟度相对较低(Ro为0.7%~1.3%),页岩中滞留有大量液态烃,其对页岩气的赋存状态和原地气量的估算具有重要影响。利用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技术,结合索式抽提、热解和甲烷等温吸附测试等手段分析了张家滩页岩中液态烃的赋存状态及含量,研究了液态烃对页岩气赋存状态、含气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张家滩页岩中液态烃含量高,氯仿沥青“A”含量介于0.2%~1.2%,平均0.72%;热解S1含量主要变化在1.00~7.00 mg/g,平均3.87 mg/g。显微观察与测试结果表明,液态烃主要以游离态赋存于页岩的孔隙、裂缝中,或吸附于有机质及黏土矿物表面。进一步研究发现,液态烃的存在会导致页岩的甲烷吸附能力明显降低,降低程度达35%~57%,平均约45%。在地层温度、压力条件下,张家滩页岩的液态烃中会溶解大量的天然气,溶解气量变化在0.21~1.21 mL/g,平均0.65 mL/g,约占总含气量的20%。如果考虑损失的轻烃部分,溶解气含气量还会更高,平均约0.91 mL/g,约占总含气量的28%。此外,张家滩页岩中的液态烃还影响到了各种赋存状态页岩气的含气量。在评价类似延长组张家滩页岩这类较低成熟度的页岩气资源量时,除了需要对液态烃含量进行轻烃校正和重烃补偿外,还需要考虑液态烃中的溶解气含量、液态烃所占据的孔隙空间大小、液态烃对吸附气量及游离气量的影响,这样获得的页岩气资源评价结果才更为客观、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烃 页岩气 赋存状态 含气量 张家滩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富县地区张家滩页岩地化特征与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林进 孙建博 罗腾跃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22-1132,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7沉积期湖盆中心页岩厚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为明确富县地区张家滩页岩岩相类型、地质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利用岩心观察、全岩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氯仿抽提、核磁共振、有机碳及孔隙度测试等多种手段,开展页...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7沉积期湖盆中心页岩厚度大,储层非均质性强。为明确富县地区张家滩页岩岩相类型、地质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利用岩心观察、全岩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氯仿抽提、核磁共振、有机碳及孔隙度测试等多种手段,开展页岩层系岩相类型识别及划分,研究不同岩相地质特征、最有利岩相及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富县地区张家滩页岩岩相类型主要为黑色页岩岩相、灰黑色泥页岩岩相、纹层状黑色页岩岩相、纹层状灰黑色泥页岩岩相、粉砂岩相、凝灰岩相等6种岩石相类型;不同岩相的岩石矿物组分、孔隙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等均不同,粉砂岩相和纹层状黑色页岩的可动性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岩相;页岩油赋存的最有利岩相为粉砂岩相和含粉砂质纹层黑色页岩岩相;张家滩页岩中细砂岩、粉砂岩为未来有利目标。研究结果为富县地区乃至整个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滩页岩的研究与勘探提供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县地区 张家滩页岩 地化特征 油气地质意义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张家滩油页岩生烃演化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高波 武晓玲 +3 位作者 张英 陈新军 边瑞康 李倩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2,共9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张家滩油页岩不仅是重要的固体矿产资源,也是该盆地三叠系油气的主力烃源岩。对张家滩油页岩典型露头剖面、钻井岩心进行有机碳含量(TOC)、氯仿沥青“A”及族组分、含油率等相关测试分析表明,张家滩油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张家滩油页岩不仅是重要的固体矿产资源,也是该盆地三叠系油气的主力烃源岩。对张家滩油页岩典型露头剖面、钻井岩心进行有机碳含量(TOC)、氯仿沥青“A”及族组分、含油率等相关测试分析表明,张家滩油页岩有机质丰度高,TOC介于5.11%~36.47%,平均16.15%,生烃潜量(S_(0)+S_(1)+S_(2))介于16.58~230.98 mg/g,平均94.20 mg/g,氯仿沥青“A”介于0.42%~2.22%之间,平均1.25%,属于生烃条件极好的优质烃源岩;含油率高,介于3.52%~14.6%之间,平均8.16%,属于中高品质的油页岩;干酪根类型以Ⅰ—Ⅱ_(1)型为主,R_(o)介于0.43%~1.09%。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剖面和钻井岩心样品,建立了盆地南部张家滩油页岩的热演化剖面,分析了氯仿抽提前、后油页岩的含油率变化及油页岩热演化过程中含油率、热解烃产物的变化特征,揭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张家滩油页岩具有聚集油页岩、页岩油两类资源的潜力,提出了相应的勘探开发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 页岩油 张家滩油页岩 延长组 上三叠统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滩页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 被引量:21
5
作者 尹锦涛 俞雨溪 +3 位作者 姜呈馥 刘建 赵谦平 史鹏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44-1556,共13页
选择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张家滩页岩的64块岩芯样品,开展了有机碳和主、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测试工作。在分析其主、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张家滩页岩的古气候、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生产力等古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控制... 选择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张家滩页岩的64块岩芯样品,开展了有机碳和主、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测试工作。在分析其主、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张家滩页岩的古气候、古氧化还原条件和古生产力等古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控制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滩页岩有机质富集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张家滩页岩有机碳含量(TOC)较高,达2.14%~11.44%。与贫有机质页岩段相比,富有机质页岩段的Na_2O,CaO,U,V,Ba,Cu富集而Al_2O_3,TiO_2,K_2O,MgO含量低。古沉积环境指标表明张家滩页岩沉积时位温暖潮湿-半干旱的古气候,沉积底水氧化还原环境为贫氧-厌氧环境,表层水具有中—高的古生产力。有机质含量与氧化还原指标间的正相关关系表明,有机质含量主要受水体的氧化还原程度的控制,有机质富集属于"保存条件"模式。进一步研究显示,张家滩页岩有机质的富集主要是由古气候变化所造成湖水缺氧程度所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富集 主微量元素 沉积环境 张家滩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_7油层组与张家滩页岩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同超 王平 +1 位作者 张志升 张金良 《陕西地质》 2014年第1期50-53,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内中—晚三叠世形成的一套河—湖相沉积物的含油气层系的延长群含油气层系,由十个油层组(长1-长10)组成,其中长7油层组位于张家滩页岩之上,为胡家村组的下段,张家滩页岩的层位是铜川组的顶部,与其对应的是长8油层组。
关键词 长7油层组 长8油层组 张家滩页岩 延长群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陕西铜川地区延长组张家滩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黄薇 朱增伍 +3 位作者 王喆 李长春 谢青 许婷 《矿产勘查》 2019年第4期761-767,共7页
铜川地区延长组发育张家滩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稳定,是区内油页岩矿的主要赋存层位。应用有机岩石学和分子地球化学的方法,分析铜川地区张家滩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参数,探讨张家滩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 铜川地区延长组发育张家滩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稳定,是区内油页岩矿的主要赋存层位。应用有机岩石学和分子地球化学的方法,分析铜川地区张家滩页岩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参数,探讨张家滩页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张家滩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好,以Ⅱ2型腐泥腐殖型为主,是形成于半深湖—深湖相还原环境的富有机质沉积,热演化程度普遍进入成熟阶段,有机质主要来源于自生生产的低等水生浮游植物和藻类,其次还有陆源高等植物的输入。铜川地区延长组张家滩页岩具有较强的生烃潜力,是寻找油页岩矿的有利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川地区 延长组 张家滩页岩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生烃潜力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张家滩页岩元素地球化学、古沉积环境演化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56
8
作者 郑一丁 雷裕红 +7 位作者 张立强 王香增 张丽霞 姜呈馥 程明 俞雨溪 田飞 孙兵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395-1404,共10页
页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含量、物性等是页岩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明显受其沉积环境控制。因此,分析页岩形成过程中的沉积环境对页岩储层评价和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测试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Y1井钻遇的张家滩页岩525组... 页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脆性矿物含量、物性等是页岩储层评价的关键参数,明显受其沉积环境控制。因此,分析页岩形成过程中的沉积环境对页岩储层评价和甜点预测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测试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Y1井钻遇的张家滩页岩525组样品的40余种元素丰度,分析了其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页岩沉积环境的古气候、古水深、古盐度、古生产力、氧化还原特征。结果表明,自下而上张家滩页岩元素的丰度和比值呈周期性变化,指示其形成于温暖湿润、淡水—微咸水、缺氧等沉积环境,其中4单元发育在最潮湿的沉积环境,当时的水体最深、还原性最高,具有较高的古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张家滩页岩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滩页岩粉砂质夹层/纹层分布、分形特征和估算方法研究 被引量:22
9
作者 程明 罗晓容 +6 位作者 雷裕红 王香增 俞雨溪 张丽霞 姜呈馥 孙兵华 张立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5-85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下部的张家滩页岩是重要的页岩油气勘探层位,其中广泛发育的粉砂质夹层/纹层在页岩油气的储集、输导、压裂和开发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确定粉砂质夹层/纹层的厚度及其分布特征对页岩储层评价、页岩油气资源...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下部的张家滩页岩是重要的页岩油气勘探层位,其中广泛发育的粉砂质夹层/纹层在页岩油气的储集、输导、压裂和开发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确定粉砂质夹层/纹层的厚度及其分布特征对页岩储层评价、页岩油气资源量估算具有重要意义。露头、岩心及薄片观测结果表明,粉砂质夹层/纹层碎屑颗粒粒度较大,其累计厚度可占页岩段总厚度的7%~26%,单层厚度多为0.5~8mm,平均发育频率为8~40层/m,纵向分布具有强非均质性。粉砂质夹层/纹层的厚度及分布在分米级、厘米级和毫米级3个尺度范围内具有统一分形特征,分形维数在3个厚度尺度内具有标度不变性。采用Number—Size计算模型可利用厚层粉砂质夹层数据预测薄层粉砂质纹层的厚度及层数,预测结果和实测结果吻合较好,表明Number—Size计算模型是估算粉砂质纹层层数、累计厚度、砂地比等参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滩页岩 粉砂质夹层/纹层 分形特征 估算方法 鄂尔多斯盆地
原文传递
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滩页岩气区三维盆地模拟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升宇 张金川 唐玄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2-942,共11页
相对于常用的多因素叠加法和概率体积法,对页岩气有利区选取和资源评价的三维盆地模拟可以将关键地球化学数据和储集物性等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合理的结合,进而对页岩含气的空间非均质性和聚集过程进行刻画。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认为,鄂... 相对于常用的多因素叠加法和概率体积法,对页岩气有利区选取和资源评价的三维盆地模拟可以将关键地球化学数据和储集物性等参数在时间和空间上更合理的结合,进而对页岩含气的空间非均质性和聚集过程进行刻画。通过实验数据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张家滩页岩有机质含量高、成熟度适中、储集物性好并且天然气显示良好,具有较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利用翔实的地质背景资料、地球化学数据、储集物性参数和现场含气量测试数据等对张家滩页岩的地史(沉积史和构造史)、热史(热流史和热成熟史)和生排烃史进行了三维盆地模拟。解释了目前张家滩页岩埋藏深度与成熟度分布不匹配的原因,预测了该层页岩气的空间分布,获得了该层页岩气的成分、吸游比(吸附气和游离气体积之比)、地质资源量和可采资源量等关键资源评价参数。盆地模拟研究认为张家滩页岩有机质转化率约为20%,平均排烃效率约为80%。目前张家滩页岩气主要以吸附态分布在富县以西地区,地质资源量约为0.15×10^(12) m^3。通过实测孔隙度、成熟度和现场含气量解吸等实验数据对模拟结果的校正表明,三维盆地模拟结果与实测数值吻合性好,可靠性较高。综合研究认为,三维盆地模拟是一种可靠的页岩气资源评价方法,在我国地质资料翔实的研究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资源评价 盆地模拟 张家滩页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