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蒙》心性理论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辉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张载哲学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心性论思想。“性”之内涵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作为万物本源的太虚以及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使世间万物获得其“是其所是”的本“性”,这是客观意义上的性;其次,人类禀有的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则是主观意义上的,... 张载哲学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心性论思想。“性”之内涵分为两个层次:首先,作为万物本源的太虚以及阴阳二气交感化生,使世间万物获得其“是其所是”的本“性”,这是客观意义上的性;其次,人类禀有的天地之性和气质之性则是主观意义上的,它们在“心”上得以体现,而且这两层“性”的关系要在气化论的框架下方能厘清;“性”落实到具体的人类个体之上,由“心”来承载。“心”具有知觉的特征,“心知”作为一种德性之知,其认知对象有三个方面:天地造化之道、本然善性和人类社会中的伦理秩序。本文不认同通常将德性之知理解为一种理性知识的看法,通过分析《正蒙》文本中“体”的四种含义(“形体”“本体”“体知”及“以……为一体”),判断德性之知是一种“身体性”的“体知”,凭借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圣人得以“合内外之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德性之知
下载PDF
张载的佛教观及其启示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承贵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3-69,98,共8页
从对佛教的认知层面考察张载的佛教观 ,可以看出他对佛教的基本态度是批判的、排斥的。其批判、排斥涉及本体论、心性论、因果论及讲道方式等。在本体论层面 ,张载由“气”的运行状态、“空”的存在形式多样性、“空”的有用性和人生实... 从对佛教的认知层面考察张载的佛教观 ,可以看出他对佛教的基本态度是批判的、排斥的。其批判、排斥涉及本体论、心性论、因果论及讲道方式等。在本体论层面 ,张载由“气”的运行状态、“空”的存在形式多样性、“空”的有用性和人生实在性等方面证明“空”的“实有性” ,以否定佛教“万物为幻”之说 ,并由“气化论”批判佛教的因果报应说。在心性论层面 ,张载批判佛教心性论为“知觉为性”、“灭人本性”、“去人伦之性”、“妄言天性”。这种批判显示出张载复兴儒家实学的宏伟志愿和坚定的道统意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佛教 本体论 心性论
下载PDF
论张载的礼学思想及其实践 被引量:5
3
作者 杨建宏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8-42,共5页
唐末五代社会秩序的破坏,传统文化中礼治秩序因子以及宋初三先生、李觏等以礼的价值标准重建宋代国家与社会秩序的思想共同铸就了张载关学的礼学特色。而张载的礼学不同于先秦秦汉的礼学,他把“礼”由形而下之器,发展为形而上之道,以此... 唐末五代社会秩序的破坏,传统文化中礼治秩序因子以及宋初三先生、李觏等以礼的价值标准重建宋代国家与社会秩序的思想共同铸就了张载关学的礼学特色。而张载的礼学不同于先秦秦汉的礼学,他把“礼”由形而下之器,发展为形而上之道,以此作为宋代社会与国家秩序重构的哲学依据。张载不仅对礼进行了形上的研究,而且受到其经世思想的影响,曾尝试在民间推行礼制,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民风民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礼学思想 礼与理 实践
下载PDF
论张载的德育方法 被引量:4
4
作者 崔华前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7-131,共5页
张载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非常重视人之道德教育。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德育基本方法、德育施教方法和德育受教方法。
关键词 张载 德育基本方法 德育施教方法 德育受教方法
下载PDF
张载美学思想四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周丽云 韩晓云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88-91,共4页
张载作为宋代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在他建立理学思想体系时,实际上已经探讨了美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如他所说的“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的命题、“虚明照鉴,神之明也”的命题、对“郑卫之音”的论述以及论《诗》的作用等,已涉及人与... 张载作为宋代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在他建立理学思想体系时,实际上已经探讨了美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如他所说的“气之为物,散入无形,适得吾体”的命题、“虚明照鉴,神之明也”的命题、对“郑卫之音”的论述以及论《诗》的作用等,已涉及人与宇宙的关系、审美心胸、审美感受等美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美学思想 审美心胸 郑卫之音
下载PDF
张载境界哲学的独特品格 被引量:2
6
作者 付长珍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7-21,共5页
张载“民胞物与”的人道情怀 ,“视天下无一物非我”的大心境界 ,诚明两进的中正之道 ,知礼成性的行为践履 ,体现出强烈的群体关怀和积极的淑世精神。与理学家普遍执著于内在的心性修养相比 ,张载的境界追求更多地凸显出原始儒学的本色 。
关键词 张载 境界 独特品格
下载PDF
张载气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沈顺福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26,共5页
张载以气为万物之本。所谓万物,并非器物,而是生物。故,气乃是具有生命的万物之本。万物因之而生,无之而亡,类似于西方的soul(灵魂、精神)。气无形体,因此是形而上的太虚。太虚非真空,而是实在的气。
关键词 张载 精神
下载PDF
西铭祭——回视张载对“仁道”的论证 被引量:2
8
作者 胡义成 《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 2001年第3期9-14,共6页
作为张载仁道唯物主义的哲学纲领 ,《西铭》力求从“天道”运行的角度给“民胞物与”论提供充分的论证 ,借以弥补孔门“仁道”只知“人”而不知“天”的缺憾。在这个意义上 ,张载是从唯物本体论层面“证明仁道第一人”。但是 ,《西铭》... 作为张载仁道唯物主义的哲学纲领 ,《西铭》力求从“天道”运行的角度给“民胞物与”论提供充分的论证 ,借以弥补孔门“仁道”只知“人”而不知“天”的缺憾。在这个意义上 ,张载是从唯物本体论层面“证明仁道第一人”。但是 ,《西铭》的论证在逻辑上很不严密 ,集中表现在它在人性与仁道之间生硬地加入了宗法家长模式 ,实际上形成了逻辑缺环。尽管如此 ,张载力图从唯物本体论层面给仁道主义提供论证的努力 ,至今功不可没 ,“新关学”应力求从唯物史观出发证成人道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道" 论证 中国 哲学史 儒家 仁道主义 张载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张载四为”之中国精神的传承与译介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屈社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25-31,共7页
近些年,从哲学视角对"张载四为"之中国精神诠释的研究成果丰硕,但是从译介学视角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张载四为"之中国精神诠释和译介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张载四为&... 近些年,从哲学视角对"张载四为"之中国精神诠释的研究成果丰硕,但是从译介学视角对"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张载四为"之中国精神诠释和译介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张载四为"之中国精神可以诠释为合作共赢、造福百姓、和谐共生、天下大同等,其国际化的译介模型包括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受众、译介途径、译介效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张载四为” 中国精神 传承与译介
下载PDF
张载《正蒙》中“感”的意义阐释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慧芸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41-44,共4页
本文认为张载用"感"字之意义主要表现为对以下三种关系的言说,即"感"之于物、"感"之于圣人、"感"之于形上本体,而通过这些言说同时也展现出了张载复兴儒学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 张载 正蒙 太和
下载PDF
论张载《西铭》思想的三个维度
11
作者 姜波 刘艳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14-16,共3页
《西铭》是张载的主要代表作,也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它以由天及人,再由人及天的逻辑顺序,阐述了人与宇宙、人与他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与价值、人生的理想以及实现它的方法和途径等基本问题,描述了一个人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 《西铭》是张载的主要代表作,也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精髓所在,它以由天及人,再由人及天的逻辑顺序,阐述了人与宇宙、人与他人、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与价值、人生的理想以及实现它的方法和途径等基本问题,描述了一个人人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理想社会,体现了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至高精神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西铭》 本体论 道德论 价值论
下载PDF
论张载哲学的创造性思维方法
12
作者 刘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80-83,共4页
张载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他创造性的思维方法也具有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批判的创新思维方法;客观的思维方法;思辨的思维方法;直觉的思维方法;发散性思维方法。
关键词 张载哲学 思维方法 创造性
下载PDF
张载礼学思想的建构特征
13
作者 刘永青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5期122-127,共6页
张载通过对礼的理论建构,试图为重建社会秩序寻找依据。在起源上,他认为礼本于天,论证了礼的永恒性、合理性及其实践过程中应有的自觉性;在内容上,他推崇《周礼》,并据此描绘了一幅治世的理想图景;在本质上,他强调礼合内外,主张内外兼... 张载通过对礼的理论建构,试图为重建社会秩序寻找依据。在起源上,他认为礼本于天,论证了礼的永恒性、合理性及其实践过程中应有的自觉性;在内容上,他推崇《周礼》,并据此描绘了一幅治世的理想图景;在本质上,他强调礼合内外,主张内外兼修的践礼方式;在实践上,他坚持以礼为教,体现出"为天下开太平"的儒者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以礼为教
下载PDF
张载生态伦理的本体论之维
14
作者 樊小贤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23-25,共3页
张载的生态伦理思想已经引起生态伦理学界的重视,但对这一文化资源的挖掘还不够。文章将古典文本与现代观念相结合,从张载生态伦理的本体论之维入手,对其提出的人与自然万物的"通一"关系、天地万物的"感""应&q... 张载的生态伦理思想已经引起生态伦理学界的重视,但对这一文化资源的挖掘还不够。文章将古典文本与现代观念相结合,从张载生态伦理的本体论之维入手,对其提出的人与自然万物的"通一"关系、天地万物的"感""应"关系以及人性与天道的"合一"关系进行了阐释,对他从本源论的层面上开启万物皆有其自身存在价值的智慧予以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生态伦理 本体论 自然
下载PDF
张载、张协诗文思想内容之非主流论
15
作者 王承斌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52-55,共4页
"三张"在西晋文坛上享有盛誉。自南朝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与陆机、陆云、潘岳、左思等大家并列,视之为西晋文坛的代表。然而,若将张载、张协与同时代其他作家比较,则不难看出彼此诗文在思想内容上有极大差异。张氏兄弟之创作在... "三张"在西晋文坛上享有盛誉。自南朝以来,人们一直将其与陆机、陆云、潘岳、左思等大家并列,视之为西晋文坛的代表。然而,若将张载、张协与同时代其他作家比较,则不难看出彼此诗文在思想内容上有极大差异。张氏兄弟之创作在受玄学影响、所表现的社会责任感和情感等许多方面,均与文坛主流有很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嵘 诗品 张载 张协 主流
下载PDF
张载教学论构成之源浅探
16
作者 宋宙红 《三明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16-118,130,共4页
张载的教学论思想来源于他的政治立场、哲学观点与教学实践,并深受先秦教育观和理学"洛派学说"的影响。
关键词 张载 教学论 根源
下载PDF
试论张载的礼学思想
17
作者 杨永亮 巩君慧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87-89,124,共3页
张载的哲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礼"学思想,"以礼为教"和"精思力践"是他把传统"礼"学思想向实学方向转化的主要方式,从而完成了他把礼仪思想融入现实的需要之中,努力地实现着他济世宽民的政治理想。
关键词 张载 礼学 躬行 礼教
下载PDF
蟳埔女与惠安女传统服饰比较分析
18
作者 王莹莹 陈芳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8年第2期31-36,共6页
蟳埔女与惠安女是闽南泉州最有特色的两大渔女。蟳埔女和惠安女服饰特点相近,尤其是崇武地区的惠安女,其服饰外表与蟳埔女相似度极高,容易使人混淆。但基于二者的地域因素,他们在首服形制、服饰细节和装饰特点上还是存在诸多不同。以崇... 蟳埔女与惠安女是闽南泉州最有特色的两大渔女。蟳埔女和惠安女服饰特点相近,尤其是崇武地区的惠安女,其服饰外表与蟳埔女相似度极高,容易使人混淆。但基于二者的地域因素,他们在首服形制、服饰细节和装饰特点上还是存在诸多不同。以崇武地区的惠安女为例,详细阐述了蟳埔女服饰与惠安女服饰各自的民族特色。研究表明,蟳埔女服饰与惠安女服饰都是闽南民间传统服饰的重要分支,其传统服饰相互关联,不可分割。但同时,它们又是独立的个体,都具有本地区鲜明的服饰特色及厚重的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蟳埔女 惠安女 头巾 斗笠 大裾衫 宽腿裤 红衣 仗仔
下载PDF
张横渠人格结构学说探赜 被引量:1
19
作者 廉茵 燕郢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2年第1期12-15,共4页
张载是我国宋代新儒学的代表 ,将佛教作为批判的重点 ,建构起系统的哲学体系。张载作为道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 ,提出了“心统性情”的人格结构学说 ,该文试图就张载的“心统性情”的人格结构学说、人格二重性理论及其认知心理思想进行剖... 张载是我国宋代新儒学的代表 ,将佛教作为批判的重点 ,建构起系统的哲学体系。张载作为道学的重要开创者之一 ,提出了“心统性情”的人格结构学说 ,该文试图就张载的“心统性情”的人格结构学说、人格二重性理论及其认知心理思想进行剖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人格结构 学说 心统性情 为道 心理学思想 哲学体系 认知心理 建构 理论
下载PDF
论张载变化气质说的哲理基础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建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21,共5页
张载主张变化气质,并不是说人之气质本身就是恶的,或者说,气质陷溺、遮蔽或束缚性而使恶产生,而是认为气与欲有着必然的联系,相对于礼言,气一旦"合而成质",性或善或恶的倾向就进一步变成现实。这是一个性由隐而显的过程,气质... 张载主张变化气质,并不是说人之气质本身就是恶的,或者说,气质陷溺、遮蔽或束缚性而使恶产生,而是认为气与欲有着必然的联系,相对于礼言,气一旦"合而成质",性或善或恶的倾向就进一步变成现实。这是一个性由隐而显的过程,气质之性只是天地之性的彰显,二者实为一性。当然,也可说,天地之性为本体层面的,而气质之性为现实层面的,二者为本末关系。在此问题上,张载的观点与程朱有着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载 气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