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章宗时期货币制度改革失败原因探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黄金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14-120,共7页
金朝的货币制度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海陵王、世宗统治期间,金朝的货币制度仍是以铜钱为主、纸币为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大量使用辽、宋的铜钱;但到了世宗大定末年,市场上流通的铜钱已经流失殆尽,金朝的铜钱在富户和朝廷... 金朝的货币制度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海陵王、世宗统治期间,金朝的货币制度仍是以铜钱为主、纸币为辅,在全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大量使用辽、宋的铜钱;但到了世宗大定末年,市场上流通的铜钱已经流失殆尽,金朝的铜钱在富户和朝廷双方面囤积的情况下日益减少。因此,章宗不得不对货币制度进行改革,形成了纸币为主的货币制度。金章宗全面推行纸币的改革,由于各地官府储存的铜钱准备金数量的差异而难以实施,最终在日益恶化的财政压力下走向失败。造成改革失败的原因除了金章宗个人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前代制度的弊病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货币制度 铜钱 交钞 金章宗
下载PDF
金世宗、章宗唐山地区“春水”小考
2
作者 刘永海 武善忠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共2页
金世宗、章宗多次行春水,地点基本上都在中都旁近的州县,其中在唐山地区的春水集中在滦州石城县和蓟州玉田县,又以滦州为主。通过两位皇帝在唐山地区的春水,可以断定滦州长春宫是大定后期固定的春水场所。
关键词 金世宗 金章宗 滦州 玉田 春水
下载PDF
金章宗时期的行省建置
3
作者 杨清华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45-48,共4页
金朝行省之设始于章宗时期。其时共为解决重大军政事务设置了 7处行省 ,每逢地方遇有重大军政事务 ,即由中央宰执或军政首脑出领行省事 ,代表中央尚书省出镇地方 ,全权处理军政事务。该行省表现出军事、行政、外交等多方面职能。行省之... 金朝行省之设始于章宗时期。其时共为解决重大军政事务设置了 7处行省 ,每逢地方遇有重大军政事务 ,即由中央宰执或军政首脑出领行省事 ,代表中央尚书省出镇地方 ,全权处理军政事务。该行省表现出军事、行政、外交等多方面职能。行省之设为保证金后期政局稳定发挥了重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章宗 金朝 军政事务 行省 行政管理
下载PDF
论金章宗时期的农业生产 被引量:2
4
作者 范军 周峰 《古今农业》 2003年第4期73-77,共5页
金章宗是金代汉化程度较深并且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业很重视,区田法得到大力推行,水田得以推广,农田水利设施也得以广泛兴修,对金代的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贡献。金章宗对黄河的治理也很重视,但是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 金章宗是金代汉化程度较深并且较有作为的一个皇帝,他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农业很重视,区田法得到大力推行,水田得以推广,农田水利设施也得以广泛兴修,对金代的农业生产有一定的贡献。金章宗对黄河的治理也很重视,但是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取得较好的效果,河患不但对农业产生了很大的消极作用,也使金朝的国力大大削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金章宗时期 农业生产 区田法 水田 农田水利设施 黄河治理
下载PDF
金代山东地区“蝗不入境”神话的兴起与消退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红冰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65-71,共7页
金世宗、金章宗在位时期,山东地区曾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蝗不入境”记载。这类“蝗不入境”记载在文献来源上主要是明清时期山东地区编纂的地方志材料,并且,这类记载大都具有文献来源相同、记载时间相对集中等特点。从总体上看,中国历代... 金世宗、金章宗在位时期,山东地区曾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蝗不入境”记载。这类“蝗不入境”记载在文献来源上主要是明清时期山东地区编纂的地方志材料,并且,这类记载大都具有文献来源相同、记载时间相对集中等特点。从总体上看,中国历代所强调的德政避蝗思想在金代依然适用。金代朝野盛行神力灭蝗的思想,也为“蝗不入境”记载的传播提供了必要的政治条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金代严苛的捕蝗连坐制度和官员惩戒措施,使“蝗不入境”记载成为地方官员讳灾的重要手段。此外,山东地区较少的自然灾害亦是“蝗不入境”记载出现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蝗不入境 山东地区 金世宗 金章宗 德政思想
下载PDF
崇礼太子城遗址与金泰和宫兴废考
6
作者 邱靖嘉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8-49,共12页
近年经考古发掘研究证实,位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冬奥会赛区的太子城遗址即为金章宗时期的皇家行宫泰和宫,这是金代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本文进而充分结合历史文献,考察太子城在明清方志中的记载情况,辨析太子城名称的由来,并重点... 近年经考古发掘研究证实,位于今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冬奥会赛区的太子城遗址即为金章宗时期的皇家行宫泰和宫,这是金代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本文进而充分结合历史文献,考察太子城在明清方志中的记载情况,辨析太子城名称的由来,并重点考证金泰和宫的营造背景及其兴废史事。泰和宫当始建于明昌六年(1195年),盖得名于皇都大内的泰和殿,泰和二年(1202年)落成后更名庆宁宫,章宗曾两次驻夏于此,今可略窥其捺钵活动,至宁元年(1213年)因蒙古入侵毁于兵燹。泰和宫的修建出于防范北方鞑靼侵袭的军事需要,将原本"草居露宿"的简陋行宫筑造成"有高殿广宇城池之固"的堡垒,体现了金代捺钵制度的演变,由此也能更好地理解太子城遗址的建筑特点和历史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城遗址 金章宗 泰和宫 庆宁宫 捺钵
原文传递
董解元《西厢记》泰和五年成书考--兼论其团圆结局
7
作者 崔武杰 延保全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2-71,共10页
《董西厢》成书于泰和五年可据文中多处证据予以考证。其推崇科举,鄙弃门荫等可与泰和年间门荫与科举斗争、重申贤良方正的史实相印证;而太平、德化天下等则与泰和前六年修订《大金集礼》《泰和律令》,结束北方战争等相关联;又《董西厢... 《董西厢》成书于泰和五年可据文中多处证据予以考证。其推崇科举,鄙弃门荫等可与泰和年间门荫与科举斗争、重申贤良方正的史实相印证;而太平、德化天下等则与泰和前六年修订《大金集礼》《泰和律令》,结束北方战争等相关联;又《董西厢》改悲剧为团圆结局则与泰和四五年间官方提倡男女及时婚姻、淑女配君子、夫妻和谐等行为密切相关。故此,《董西厢》作于泰和五年当为比较可靠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西厢》 董解元 金章宗 泰和
原文传递
金章宗时期的华北社会动乱与应对政策 被引量:1
8
作者 曹文瀚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6-154,共9页
金章宗一朝是金源一代的盛极渐衰之时。金朝土地政策随着人口增加逐渐不合时宜,使土地分配不均,进而引发纠纷。天灾与金宋战争亦成为社会动乱的诱因。金朝政府利用荒政制度缓和矛盾,因时制宜调整法律,并试图强化猛安谋克,改革保伍法与... 金章宗一朝是金源一代的盛极渐衰之时。金朝土地政策随着人口增加逐渐不合时宜,使土地分配不均,进而引发纠纷。天灾与金宋战争亦成为社会动乱的诱因。金朝政府利用荒政制度缓和矛盾,因时制宜调整法律,并试图强化猛安谋克,改革保伍法与宗教制度。同时为了获得士人阶层的认同,宣传以土德代金德,藉此宣告金朝是宋朝的正统继承者,并讲议礼乐、推广教育、科举,使北方的知识分子与地方豪强产生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进而认同金朝的统治。因此金章宗一朝,不再有“大定中乱民独多”的现象,也始终未爆发全国性的社会动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章宗 金朝 华北 社会动乱
原文传递
再论《步辇图》为阎立本真迹 被引量:10
9
作者 丁羲元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7-128,162,共12页
本文为作者继《我观〈步辇图〉》后之"再论"。《步辇图》卷为故宫博物院珍藏,是唐代阎立本流传有绪的重要作品,但长期以来,对该卷的认识存在分歧,本文就此再次加以讨论。作者将《步辇图》与《历代帝王图》进行比较,认为二者... 本文为作者继《我观〈步辇图〉》后之"再论"。《步辇图》卷为故宫博物院珍藏,是唐代阎立本流传有绪的重要作品,但长期以来,对该卷的认识存在分歧,本文就此再次加以讨论。作者将《步辇图》与《历代帝王图》进行比较,认为二者是性质和功能不同的两类作品,《历代帝王图》是有关十三位古帝王的次第选像,而《步辇图》是由人物和情节构成的史诗性画卷。为了进一步考订《步辇图》为阎立本的真迹,作者详细论述了有关此卷收藏的全过程,并进一步认定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步辇图》正是源自《宣和画谱》著录过的御府所藏的唯一真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立本 《步辇图》 金章宗 明昌七玺 《历代帝王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