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构·地方性·世界中——评林棹《潮汐图》兼论“新南方写作”的先锋性问题
1
作者 易文杰 《写作》 2024年第4期86-95,104,共11页
林棹在其长篇小说《潮汐图》中,展现了“新南方写作”的先锋特质。该作以1820年代的一只雌性巨蛙为主角,讲述了一个不仅深深植根于晚清岭南风土,更胸怀世界的传奇故事。从文学史的角度审视,《潮汐图》不仅以其卓越的想象力拓展了文学的... 林棹在其长篇小说《潮汐图》中,展现了“新南方写作”的先锋特质。该作以1820年代的一只雌性巨蛙为主角,讲述了一个不仅深深植根于晚清岭南风土,更胸怀世界的传奇故事。从文学史的角度审视,《潮汐图》不仅以其卓越的想象力拓展了文学的虚构疆域,有力延续了先锋文学传统,更以极具岭南风情的地方书写,使得先锋性的特质得以在地生根。林棹将这一地方性的叙事置于全球化的宏大背景之下,通过地方与世界的辩证关系,呈现了一种“世界中”的书写,彰显出青年作家在先锋性上的独到开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棹 《潮汐图》 新南方写作 先锋性 地方性
下载PDF
林兆恩三教交融的生死观探微
2
作者 王文娟 《闽台文化研究》 2023年第4期32-39,共8页
明代中晚期三教融合之风盛行,生死议题的讨论也体现出三教交融的特点。林兆恩以虚空本体为生命的根源与归宿,从“以我之虚空而性命之”到“以我之性命而元神之”,最终又复归虚空的生命证成进路,上契道教内丹宇宙演化模式与儒家尤其是阳... 明代中晚期三教融合之风盛行,生死议题的讨论也体现出三教交融的特点。林兆恩以虚空本体为生命的根源与归宿,从“以我之虚空而性命之”到“以我之性命而元神之”,最终又复归虚空的生命证成进路,上契道教内丹宇宙演化模式与儒家尤其是阳明心学学者的同体太虚观,下援儒、道、释三教的心性修养方法,构建出独特的生死观理论,展示出明代思想发展的丰富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兆恩 生死观 三教交融 道教内丹 阳明心学
下载PDF
氮在不同生态特征沟渠系统中的衰减规律研究 被引量:27
3
作者 王沛芳 王超 胡颖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135-1139,共5页
在分析河流水体中氮的迁移转化过程和衰减机理的基础上,选择太湖流域宜兴大浦镇境内林渠和赵渠两条农田排水沟为观测现场,开展氮在不同生态特征沟渠中的衰减规律研究,分析不同尺度和水动力条件对水体中氮衰减规律的影响,探讨水体中氮截... 在分析河流水体中氮的迁移转化过程和衰减机理的基础上,选择太湖流域宜兴大浦镇境内林渠和赵渠两条农田排水沟为观测现场,开展氮在不同生态特征沟渠中的衰减规律研究,分析不同尺度和水动力条件对水体中氮衰减规律的影响,探讨水体中氮截留、吸附、转化的内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沟渠的生态特征,特别是几何尺度和水动力特性与水体中总氮衰减过程紧密相关;沟渠流速越大,水体中总氮衰减率越大;水生植物密度越大总氮衰减率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特征 衰减效率 林渠 赵渠
下载PDF
“三教合一”思潮与“三一教”——晚明士人学术社团宗教化转向的社会考察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晓东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1-27,共7页
晚明社会变迁与“心学”的兴起 ,导致了儒家思想界“三教合一”思潮的繁盛 ,并形成了一个由士人学术社团演变而来的民间宗教———“三一教”。这种士人学术社团的宗教化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晚明士人于自身生存状态影响下的一种异... 晚明社会变迁与“心学”的兴起 ,导致了儒家思想界“三教合一”思潮的繁盛 ,并形成了一个由士人学术社团演变而来的民间宗教———“三一教”。这种士人学术社团的宗教化转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晚明士人于自身生存状态影响下的一种异化式的解脱方式。这种转化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 ,对“三教合一”学术思想的保存与传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教合一”思潮 学术社团 宗教化 晚明时期 三一教 林兆恩 社会变迁 士人群体
下载PDF
应当重新确认孙思邈的出生年份 被引量:3
5
作者 吉文辉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5-19,共5页
由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孙思邈出生之年的误判,导致孙氏晚生40年。实际上孙思邈在与卢照邻的讲话中已提供了他生年的干支,也就是隋文帝的出生之年——开皇辛酉(公元541年)。重新认定孙思邈的出生之年,不仅是单纯的学术研究,它还具... 由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孙思邈出生之年的误判,导致孙氏晚生40年。实际上孙思邈在与卢照邻的讲话中已提供了他生年的干支,也就是隋文帝的出生之年——开皇辛酉(公元541年)。重新认定孙思邈的出生之年,不仅是单纯的学术研究,它还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思邈 出生年份 卢照邻 公元541年
下载PDF
“家族传袭”与红楼“四仆”——读红偶录之一 被引量:3
6
作者 段启明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09-111,145,共4页
中华民族一向视家庭与家族为社会的基础,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族传袭"既是人生与生命的"绵延",更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在《红楼梦》中,我们随处可见曹雪芹对自己家世的追忆和感慨,这既是血缘的"家... 中华民族一向视家庭与家族为社会的基础,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族传袭"既是人生与生命的"绵延",更是"家族文化"的传承。在《红楼梦》中,我们随处可见曹雪芹对自己家世的追忆和感慨,这既是血缘的"家族传袭",更是文化的"家族传承"。雪芹借焦大之口痛骂宁府,正是对造成家族衰败某一方面原因的愤激与痛惜的无意间的流露。通过赵嬷嬷与凤姐等人对话,把眼前的"省亲"与往日的"接驾"的家族记忆融合在一起。赖嬷嬷在与凤姐等人对话中,透露了曹家虽然有过昔日的显赫,但那骨子里的包衣"情结"依然长久地熔铸在"家族传袭"之中。在贾府其家族秩序由主人和以林之孝家的为代表的上等的奴仆们共同维护,形成了"超稳定"的家庭与家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 曹雪芹 家族传袭 焦大 赖嬷嬷 赵嬷嬷 林之孝家的
下载PDF
卢照邻生命意识对其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申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1-63,共3页
卢照邻的诗歌,风格凄苦悲凉,意象孤独悲壮,生命意识无奈而绝望。他的七言歌行抒发情志尤其凄怆感人。卢照邻的诗歌创作深受其生命意识的影响。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卢照邻 诗歌 悲剧
下载PDF
林兆恩“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浅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何善蒙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13,共7页
林兆恩一生倡三教合一,创“三一教”,故世称三教先生,林三教。三一教,又名夏教,以“道释归儒,儒归孔子”为教旨倡三教合一而名“三一教”,林兆恩“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深受阳明心学影响,在心学的理论前提之下,其“三教合一”的宗教思... 林兆恩一生倡三教合一,创“三一教”,故世称三教先生,林三教。三一教,又名夏教,以“道释归儒,儒归孔子”为教旨倡三教合一而名“三一教”,林兆恩“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深受阳明心学影响,在心学的理论前提之下,其“三教合一”的宗教思想主要包括:道一教三说,三教一致说,非非三教说,三教合一说以及归儒宗孔说等四个方面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兆恩 心学 道一教三 三教一致 非非三教 三教合一 归儒宗孔
下载PDF
人与恶疾的悲壮抗争——卢照邻之死发微
9
作者 李朝军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1期16-18,共3页
本文在考察了卢照邻的时代、才华、抱负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着重阐发了他在恶疾折磨下的复杂痛苦的精神生活及其自杀的社会成因,从中凸现了他同恶疾抗争的顽强精神、追求实现人生价值的执着品性以及其鲜为人知的殉道精神,同时也展现了... 本文在考察了卢照邻的时代、才华、抱负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着重阐发了他在恶疾折磨下的复杂痛苦的精神生活及其自杀的社会成因,从中凸现了他同恶疾抗争的顽强精神、追求实现人生价值的执着品性以及其鲜为人知的殉道精神,同时也展现了传统文化在应对恶疾、死亡这些人类永恒难题时所有的巨大精神力量,为全面认识作为"初唐四杰"的卢照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照邻 人生价值 社会 精神生活 自杀 顽强精神 殉道精神 “初唐四杰”
下载PDF
因变——卢照邻文学思想的核心观念
10
作者 王明好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33-236,共4页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以"因变"为核心观念,阐述了批判、继承与发展的文学思想。主张在继承中发展、在批判中继承——各异时而并异、随质文而沿革,共许音韵天成、常恐词林交丧,倡言风雅以批判柔靡时风。相对于王勃、杨炯、骆宾王... 初唐四杰之卢照邻以"因变"为核心观念,阐述了批判、继承与发展的文学思想。主张在继承中发展、在批判中继承——各异时而并异、随质文而沿革,共许音韵天成、常恐词林交丧,倡言风雅以批判柔靡时风。相对于王勃、杨炯、骆宾王的激烈,卢照邻的批判有破有立,呈现出灵光一闪的理性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变 卢照邻 核心观念
下载PDF
宋代道教传奇刍议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27-32,共6页
宋代道教兴盛,关涉道教的传奇数量众多,描写逼真,简洁生动。这些传奇或直接宣讲道教经义和思想,或记述道士们祛妖降魔、预知吉凶、使物治病的事迹,展示道法功能的神异,还有一些是自传性作品,但也不乏对道士负面行为的秉笔直书。这与传... 宋代道教兴盛,关涉道教的传奇数量众多,描写逼真,简洁生动。这些传奇或直接宣讲道教经义和思想,或记述道士们祛妖降魔、预知吉凶、使物治病的事迹,展示道法功能的神异,还有一些是自传性作品,但也不乏对道士负面行为的秉笔直书。这与传奇作者直笔无隐、崇实尚理的创作心态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道教文学 宋代 道教传奇 《宋代传奇集》 林灵素 赵鼎 苏辙
下载PDF
林黛玉与赵姨娘性情命运之比较——兼论曹雪芹的“阮籍人格”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劲松 《铜仁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3-48,97,共7页
一般认为《红楼梦》具有反封建和反传统的思想意识,但其实恰好相反,小说意在维护和固守传统道德的价值取向。以黛玉和赵姨娘的性格命运作一比较,意在寻绎出作者欣赏黛玉厌恶赵姨娘背后所隐藏的"阮籍人格"及其对儒家传统思想... 一般认为《红楼梦》具有反封建和反传统的思想意识,但其实恰好相反,小说意在维护和固守传统道德的价值取向。以黛玉和赵姨娘的性格命运作一比较,意在寻绎出作者欣赏黛玉厌恶赵姨娘背后所隐藏的"阮籍人格"及其对儒家传统思想的执著。黛玉以孤傲蔑视贾府礼教的堕落,而赵姨娘以"犯上"的行动挑战了宗法秩序,两人结局都很悲惨。但作者对她俩的态度却完全不同,因为作者蔑视和伤心的只是礼教的"堕落"和"虚伪"。传统礼制在他心中依然是神圣的。小说的宗旨是要匡扶正教而哀叹家庭伦理的失坠。《红楼梦》并不是一个时代的超越,它恰恰是写出了人难以走出传统桎梏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黛玉 赵姨娘 《红楼梦》 曹雪芹 传统思想
下载PDF
临城赵云故里碑考
13
作者 戴建兵 许可 《保定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2-64,共3页
"常山赵子龙"是历代史书中对赵云故乡的不贰注解。古"常山"即今之河北正定县,但2005年河北临城县"赵云故里碑"的出土,以及当地的历史遗迹、民间传说给人们提供了合理质疑的空间。临城是否为赵云真正的故... "常山赵子龙"是历代史书中对赵云故乡的不贰注解。古"常山"即今之河北正定县,但2005年河北临城县"赵云故里碑"的出土,以及当地的历史遗迹、民间传说给人们提供了合理质疑的空间。临城是否为赵云真正的故乡,需要考古工作者进一步考证,但是正定作为赵云故乡的传统观念正在遭遇一定程度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城 赵云故里 碑文考证
下载PDF
鲍照《代苦热行》主旨辨
14
作者 史铁良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22-25,共4页
对鲍照<代苦热行>的主旨,主要有两种看法,一为传统看法,认为该诗"刺功高赏薄";一为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的看法,认为该诗是对不义战争的指斥.后者合乎鲍诗原意.但鲍照此诗不值得称赞,因他弄错了林邑之战的性质... 对鲍照<代苦热行>的主旨,主要有两种看法,一为传统看法,认为该诗"刺功高赏薄";一为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的看法,认为该诗是对不义战争的指斥.后者合乎鲍诗原意.但鲍照此诗不值得称赞,因他弄错了林邑之战的性质,将正义之战当作不义战争看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照 主旨 林邑之战 交州 战争性质
下载PDF
赵及《因话录》若干问题考察
15
作者 万军杰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3-36,共4页
《因话录》是晚唐笔记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作者赵约生于德宗贞元十八年至贞元十九年(802-803年)间,卒年大致在僖宗乾符中和之际。赵出身儒学世家,其家族以“文学进身、科举入仕”的方式进入到统治阶层,并与当时一些名门望族联姻,拥有较高... 《因话录》是晚唐笔记小说中的优秀作品,作者赵约生于德宗贞元十八年至贞元十九年(802-803年)间,卒年大致在僖宗乾符中和之际。赵出身儒学世家,其家族以“文学进身、科举入仕”的方式进入到统治阶层,并与当时一些名门望族联姻,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是赵成功完成《因话录》创作的重要因素。《因话录》成书于僖宗乾符中和之际,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唐代社会的原始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史籍的不足,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故成书之后便被后人广为征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赵璘 <因话录>
下载PDF
卢照邻骆宾王七言歌行之比较
16
作者 曲景毅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1-73,共3页
在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过程中,卢照邻与骆宾王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卢照邻"端丽不乏风华",古质而有骚语,七言一贯到底,而稍感板滞;骆宾王则三五间杂于七言之中,以赋为诗,叙事代言,不乏创新,然终嫌浮靡,殊少风骨,乃其微瑕。二... 在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过程中,卢照邻与骆宾王均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卢照邻"端丽不乏风华",古质而有骚语,七言一贯到底,而稍感板滞;骆宾王则三五间杂于七言之中,以赋为诗,叙事代言,不乏创新,然终嫌浮靡,殊少风骨,乃其微瑕。二人的创作实践分别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照邻 骆宾王 七言歌行
下载PDF
复仇母题的现代性变形——论林版《赵氏孤儿》引起非议的内在原因
17
作者 刘家思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34-38,共5页
林版《赵氏孤儿》引起的非议 ,虽然受到前文性影响 ,包含着批评者很强的情绪性 ,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而是有其自身存在的内在原因。首先是从情节的安排和处理上看 ,违背了艺术常规 ,赵氏孤儿不去复仇缺少剧情发展的内在逻辑基础。其次从... 林版《赵氏孤儿》引起的非议 ,虽然受到前文性影响 ,包含着批评者很强的情绪性 ,但也不是空穴来风 ,而是有其自身存在的内在原因。首先是从情节的安排和处理上看 ,违背了艺术常规 ,赵氏孤儿不去复仇缺少剧情发展的内在逻辑基础。其次从母题的颠覆与变形上看 ,消解了仇恨 ,丧失了受众深厚的人性基础。第三是从传统思想的弱化与消解上看 ,弱化了道德观 ,消解了善恶是非观 ,消除了戏剧一向注重的道德评判与教化的功能 ,背离了中国戏剧的传统 ;第四是从艺术形态的探索与创新上看 ,以舞台的别具一格和表演的与众不同为重要表现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艺术形态 ,疏离了中华民族的欣赏习惯 ,打乱了人们固有的接受心理 ,破坏了固有的欣赏秩序与逻辑。正是这样 ,它一边受到肯定 ,同时也招致了各种难免的非议。我们应该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 ,与时俱进 ,多理解 ,少指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话剧 林版《赵氏孤儿》 缺陷
下载PDF
五十年代年轻人感情生活的侧面反映——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一种解读
18
作者 蔡秋培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S1期16-18,共3页
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解读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阐释。当我们抛开以前附加在上面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性解读,努力回到五十年代的历史现场,以一种年轻人的心灵去感受《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会体会到它侧面反映了五十年代年轻人的感情... 对《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的解读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阐释。当我们抛开以前附加在上面的价值取向和政治性解读,努力回到五十年代的历史现场,以一种年轻人的心灵去感受《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会体会到它侧面反映了五十年代年轻人的感情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十年代 感情生活 林震 赵惠文
下载PDF
新见赵执信题画诗八首辑考
19
作者 陈汝洁 《淄博师专学报》 2017年第1期56-58,共3页
赵执信自青年时期即"肆其力于诗与书法",一生留下了不少书法作品,其中包括一些题画诗。故宫博物院所藏《风木图》《张鲁翁像》、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所拍《李煦行乐图》以及顾诒禄《缓堂诗话》中,均有赵执信题画诗,共计8首。... 赵执信自青年时期即"肆其力于诗与书法",一生留下了不少书法作品,其中包括一些题画诗。故宫博物院所藏《风木图》《张鲁翁像》、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所拍《李煦行乐图》以及顾诒禄《缓堂诗话》中,均有赵执信题画诗,共计8首。这8首诗未收入赵执信《饴山诗集》,今人李森文所著《赵执信年谱》及赵蔚芝、刘聿鑫整理的《赵执信全集》也没有涉及,故将其辑录刊布,以期于清代诗歌、书画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执信 王煐 张霖 李煦 顾诒禄 题画诗
下载PDF
由传统走向现代——刘兆林创作的新趋向
20
作者 杜秀华 陶秋竹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45-48,共4页
刘兆林曾创作了以《啊,索伦河谷的枪声》为代表的诸多优秀之作,展示了部队生活的复杂与丰富。但其叙述方式还是传统的。作家近年力求突破传统的拘囿,以《第三次执刑》为代表,不独将笔触进一步探入战士心灵的深处,并且在叙述方式上只用... 刘兆林曾创作了以《啊,索伦河谷的枪声》为代表的诸多优秀之作,展示了部队生活的复杂与丰富。但其叙述方式还是传统的。作家近年力求突破传统的拘囿,以《第三次执刑》为代表,不独将笔触进一步探入战士心灵的深处,并且在叙述方式上只用单层图式,使得能指大于所指,文本极富张力。凭借着非人格化叙述,强化了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反思控制力、思维力、想象力、感悟力,作品因之具备了现代小说的性质与功能。《第三次执刑》是刘兆林小说创作由传统向现代的转折的重要标志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兆林 传统 现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