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系辞之情 心筮之妙——赵汝楳之易理、占筮观及其思想文化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黄黎星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4-70,共7页
南宋著名易学家赵汝楳,在其易学著作《易雅》与《筮宗》中,提出了以“系辞之情”论“吉凶悔吝”的易理观,以“心筮之妙”为“蓍筮之本”的占筮观。赵汝楳将兼具象数与义理两方面内容的易学传统思想与宋代理学思想相融合,力图将原始巫术... 南宋著名易学家赵汝楳,在其易学著作《易雅》与《筮宗》中,提出了以“系辞之情”论“吉凶悔吝”的易理观,以“心筮之妙”为“蓍筮之本”的占筮观。赵汝楳将兼具象数与义理两方面内容的易学传统思想与宋代理学思想相融合,力图将原始巫术性质的神秘主义纳入可控制可调整的道德修养的范围,从而表现出探索心灵与外物、道德智慧与卜筮象数之关系的努力,这也正是其思想文化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汝楳 易雅 筮宗 情释 心筮
下载PDF
定策扶危的宋代宗室宰相赵汝愚
2
作者 冯会明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62-65,共4页
赵汝愚是南宋孝、光、宁宗三朝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光宗传位于宁宗的“绍熙内禅”中,他定策扶危,成功地实现了皇权的顺利交接,他是两宋唯一的宗室宰相,执政后补偏救弊,执行孝宗晚年的改革部署,在与韩胄的国权之争中,引发了“庆元党禁”,... 赵汝愚是南宋孝、光、宁宗三朝举足轻重的人物,在光宗传位于宁宗的“绍熙内禅”中,他定策扶危,成功地实现了皇权的顺利交接,他是两宋唯一的宗室宰相,执政后补偏救弊,执行孝宗晚年的改革部署,在与韩胄的国权之争中,引发了“庆元党禁”,含冤而逝。但他“计定一时,功垂万世”,是“宋之公族”中“以术业自现”的杰出代表,他的政绩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汝愚 定策扶危 宗室宰相
下载PDF
传扬文化——改朝换代时仕宦文人的另一种选择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居让 《唐都学刊》 2009年第1期93-95,共3页
仕宦文人,是中国封建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封建政权的更替,自然就成了仕宦文人的化学试纸,或者一捧上天,或者踩入地底。后来的评判者,多从政治道德而推及个人人品,很少把仕宦文人的生命和文化传承联系起来进行考量。本文通过史实说明,仕... 仕宦文人,是中国封建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封建政权的更替,自然就成了仕宦文人的化学试纸,或者一捧上天,或者踩入地底。后来的评判者,多从政治道德而推及个人人品,很少把仕宦文人的生命和文化传承联系起来进行考量。本文通过史实说明,仕宦文人忍辱惜命,对传扬文化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仕宦文人 冯道 赵孟頫 王铎 方孝孺
下载PDF
诗兼众体 风格豪放——论“才气最豪”的江湖诗人赵汝鐩
4
作者 陶广学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1-44,共4页
赵汝鐩为宋代宗室中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当时就颇有影响,现代学者也多给予好评。赵汝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艺术上是"诗兼众体,风格豪放";内容上则视野开阔,题材丰富。他的诗歌成就的内容,大致有五个方面:抒发报国之志、关... 赵汝鐩为宋代宗室中存诗最多的诗人,其诗在当时就颇有影响,现代学者也多给予好评。赵汝鐩诗歌创作的主要特色,艺术上是"诗兼众体,风格豪放";内容上则视野开阔,题材丰富。他的诗歌成就的内容,大致有五个方面:抒发报国之志、关心民生疾苦、关注离乱女性、批判昏庸君主以及大量的抒发性情的写景纪行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汝鐩 诗兼众体 风格豪放
下载PDF
明衡水义官赵公妻王氏圹志拓片考略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卫冰 《衡水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39-41,共3页
明代义官赵儒,有"赵千顷"之称,好善乐施,曾是衡水石桥的义务总管,建成衡水石桥后,受到朝廷的嘉奖,赠为义官。整理考证其妻王氏圹志,基本梳理清了赵家的一些社会关系,对研究明末清初衡水县的社会文化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赵儒 圹志 社会关系 衡水 傅希挚
下载PDF
《诸蕃志》解读 被引量:3
6
作者 杨进 《回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0,共6页
生于南宋的地理学家赵汝适撰写的《诸蕃志》,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地理志书,其翔实的历史记载对研究宋代回族先民在泉州的香料贸易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文从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作一简要的述评。
关键词 诸蕃志 赵汝适 志国 志物 结语
原文传递
元朝前中期族群政治与南北儒士道统争议析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水涣 《西北民族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160-175,391-392,共17页
元朝前中期政治中来自不同民族和文化习俗背景的官僚群体,除了因族群文化差异导致的汉族官员与蒙古、色目族官僚之间的冲突外,汉族士人内部也有巨大差异:因为经历了'北宋—南宋—元朝'和'北宋—金朝—元朝'两条不同的... 元朝前中期政治中来自不同民族和文化习俗背景的官僚群体,除了因族群文化差异导致的汉族官员与蒙古、色目族官僚之间的冲突外,汉族士人内部也有巨大差异:因为经历了'北宋—南宋—元朝'和'北宋—金朝—元朝'两条不同的历史路线,南北儒士在文化道统传承追认方面存在明显分歧。南宋末士人对朝廷内部党争有自觉认识,《元史》虞集和元明善本传中的冲突叙事,表明二人作为南北士人代表的'竞争合作'微妙关系,从中亦可见南北士人的文化认;同差异;南士文化领袖赵孟頫被迫离开大都外任江浙,在南方文人圈寻求认同也是这种争斗的结果;而苏天爵《国朝名臣事略》的编纂,则是北方儒士整合自身政治文化资源的尝试,该书收录名臣不局限于汉族,但能入选者皆为北方人士,系当时政治力量对比的现实反映。苏天爵以北方将相名士为主导建立'国朝名臣'谱系,既是对许衡之后北方政治世侯家族与学术文人联姻势力的自觉彰显,也是对南方士人以朱子学理'正统'自居的高扬姿态的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儒 道统 赵孟頫 苏天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