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赵望云抗战时期的美术实践与艺术思想——兼论长安画派的思想源头
1
作者 张俊杰 屈健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0-165,共6页
赵望云抗战时期的美术实践和艺术思想,对"长安画派"的最终形成发挥了开拓与奠基的作用。他提倡"平民主义"的艺术理想、"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向生活和传统学习的艺术法则,开创了长安画派的思想先河,由... 赵望云抗战时期的美术实践和艺术思想,对"长安画派"的最终形成发挥了开拓与奠基的作用。他提倡"平民主义"的艺术理想、"现实主义"的艺术主张、向生活和传统学习的艺术法则,开创了长安画派的思想先河,由此打通了艺术家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国家意志之间的内在联系,打破了以往艺术家"为艺术而艺术"的"小我"局限,将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与民族、国家、社会的命运紧密相连,形成了艺术家的"大我"情怀。其艺术实践对于中国画的现代创新有一定的开拓意义,显示出强烈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望云 抗战时期 美术实践 艺术思想 长安画派
下载PDF
写生画家眼中的1930年代河北乡村社会——以《赵望云农村写生集》为例
2
作者 安宝 熊亚平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0-125,共6页
近年来,随着社会史和乡村史研究的不断深化,研究者收集和运用史料的种类和范围也不断扩大。以《赵望云农村写生集》为代表的写生作品开始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这部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作品集直观地反映了当时河北省南部地区(冀南)... 近年来,随着社会史和乡村史研究的不断深化,研究者收集和运用史料的种类和范围也不断扩大。以《赵望云农村写生集》为代表的写生作品开始受到部分学者的关注。这部完成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的作品集直观地反映了当时河北省南部地区(冀南)乡村社会实况,对研究当时冀南以至于华北地区乡村工业、商业、阶层和群体、日常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在运用此类史料时,必须进行多方面的印证,不能仅依赖于对一种或数种史料的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社会 写生集 赵望云
下载PDF
“我手写我心”——抗战时期赵望云的国画艺术
3
作者 李丹 《艺术探索》 2007年第2期31-31,35,共2页
本文从赵望云在抗战中(1937-1945)的艺术足迹入手,分析其独树一帜的国画笔墨形成于西北的原因。从编辑《抗战画刊》、“西北写生”到定居长安,赵望云的国画风格与抗战时期的艺术活动息息相关。对其笔墨风格的深入探索,必将更好地理解“... 本文从赵望云在抗战中(1937-1945)的艺术足迹入手,分析其独树一帜的国画笔墨形成于西北的原因。从编辑《抗战画刊》、“西北写生”到定居长安,赵望云的国画风格与抗战时期的艺术活动息息相关。对其笔墨风格的深入探索,必将更好地理解“长安画派”的崛起,并对20世纪中国画的现代化运动有一个全面而立体的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望云 《抗战画刊》 西北写生 “长安画派”
下载PDF
如何走向民间:赵望云20世纪30年代的田间写生 被引量:2
4
作者 吴爽 《美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8-96,共9页
赵望云被理论界视为中国美术实践“到民间去”的重要代表,其代表性有二:一是持续自觉地到民间写生;二是以国画表现底层民众——两者为“到民间去”的理论设想与中国美术的出路提供了具体方案。理论界的关注源于他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写... 赵望云被理论界视为中国美术实践“到民间去”的重要代表,其代表性有二:一是持续自觉地到民间写生;二是以国画表现底层民众——两者为“到民间去”的理论设想与中国美术的出路提供了具体方案。理论界的关注源于他20世纪30年代开始的写生行为,但赵望云30年代的写生状态及其作品呈现,与理论描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错位,即赵望云以“田间”定义自我,与理论视域中的“民间”并非绝对对等,这导致理论的形塑对赵望云的实践产生了部分遮蔽,其原因在于面对“民间”这一空间场域时有各自的理解,背后存在着理论策略、实践认知与个体追求之间的不同。“民间”作为中国美术大众化的重要对象与实践领域,其初期的探索阶段值得我们重新审视并作细致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望云 写生 到民间去 美术大众化
原文传递
从速写画到新闻画:《大公报》赵望云“写生通信”的生成与发展 被引量:1
5
作者 蒋含平 汪娜娜 《新闻春秋》 CSSCI 2021年第2期56-64,共9页
1933至1936年间,《大公报》赵望云"写生通信"栏目以旅行速写画反映民生状态,是当时报界的一项创举。在《大公报》的主导下,赵望云"写生通信"连结了新闻业务改良与绘画艺术"走上十字街头"的实践,完成了从... 1933至1936年间,《大公报》赵望云"写生通信"栏目以旅行速写画反映民生状态,是当时报界的一项创举。在《大公报》的主导下,赵望云"写生通信"连结了新闻业务改良与绘画艺术"走上十字街头"的实践,完成了从速写画到有大众影响力的新闻画的转向。该栏目酝酿、设立与发展的历程,与《大公报》"普遍调查民生疾苦""明耻教战"等思想及社会现实语境密切关联,呈现出议题、内容、编排形式不断演进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望云“写生通信” 《大公报》 新闻画
原文传递
黄胄与赵望云、韩乐然、司徒乔的交往和互动
6
作者 盛葳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9-105,98,共8页
20世纪40年代,黄胄初涉画坛,与赵望云、韩乐然、司徒乔3位以写生而著称艺术家的交往与互动,对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赵望云、韩乐然、司徒乔资料的核实、梳理和分析,重新勾勒了他们与黄胄的关系、对... 20世纪40年代,黄胄初涉画坛,与赵望云、韩乐然、司徒乔3位以写生而著称艺术家的交往与互动,对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风格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赵望云、韩乐然、司徒乔资料的核实、梳理和分析,重新勾勒了他们与黄胄的关系、对黄胄的影响,以及黄胄对这些影响的反馈。在结识3位艺术家之前,黄胄已经有了一些驳杂的艺术经验,在与他们交往的过程中,黄胄的艺术创作在主题、题材、风格和语言上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对于黄胄而言,赵望云亦师亦父,韩乐然亦师亦友,而司徒乔则是忘年交。但他们对黄胄的影响并非是单向灌输的,而是双向而复杂的,这正是"交往"和"互动"研究的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生 黄胄 赵望云 韩乐然 司徒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