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Pegmatite-Related Fluids and Significance to Ore-Forming Processes in the Zhaxikang Pb-Zn-Sb Polymetallic Deposit,Tibet,China 被引量:6
1
作者 XIE Yuling WANG Bogong +4 位作者 LI Yingxu LI Guangming DONG Suiliang GUO Xiang WANG L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3期811-821,共11页
The Zhaxikang Pb-Zn-Sb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posits in the newly recognized southern Tibet antimony-gold metallogenic belt.Compared to the porphyry deposits in the Gangdese belt,much less... The Zhaxikang Pb-Zn-Sb polymetallic depos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eposits in the newly recognized southern Tibet antimony-gold metallogenic belt.Compared to the porphyry deposits in the Gangdese belt,much less researches have addressed these deposits,and the genesis of the Zhaxikang deposit is still controversial.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petrographic,microthermometric,Laser Raman Microprobe(LRM) and SEM/EDS analyses of fluid,melt-fluid,melt and solid inclusions in quartz and beryl from pegmatite,this paper document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evolution of primary magmatic fluid which was genetically related to greisenization,pegmatitization,and silification in the are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imary magmatic fluids were derived from unmixing between melt and fluid and underwent a phase separation process soon after the exsolution.The primary magmatic fluids are of low salinity,high temperature,and can be approximated by the H_2O-NaCl-CO_2 system.The presence of Mn-Fe carbonate in melt-fluid inclusions and a Zn-bearing mineral(gahnite) trapped in beryl and in inclusions from pegmatite indicates high Mn,Fe,and Zn concentrations in the parent magma and magmatic fluids,and implies a genetic link between pegmatite and Pb-Zn-Sb mineralization.High B and F concentrations in the parent magma largely lower the solidus of the magma and lead to late fluid exsolution,thus the primary magmatic fluids related to pegmatite have much lower temperature than those in most porphyry systems.Boiling of the primary magmatic fluids leads to high-salinity and high-temperature fluids which have high capacity to transport Pb,Zn and Sb.The decrease in temperature and mixing with fluids from other sources may have caused the precipitation of Pb-Zn-Sn(Au) minerals in the distal fault systems surrounding the causative intru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axikang Pb-Zn-Sb deposit South Tibte Sb-Au metallogenic belt fluid inclusion pegmatite ore-forming process
下载PDF
The Zhaxikang Vein-type Pb-Zn-Ag-Sb Deposit in Himalayan Orogen, Tibet: Product by Overprinting and Remobilization Processes during Post-collisional Period 被引量:4
2
作者 LIANG Wei HOU Zengqian +2 位作者 ZHENG Yuanchuan YANG Zhusen LI Zhenqi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2期682-705,共24页
The Zhaxikang Pb-Zn-Ag-Sb deposit, the largest polymetallic deposit known in the Himalayan Orogen of southern Tibet, is characterized by vein-type mineralization that hosts multiple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complicated... The Zhaxikang Pb-Zn-Ag-Sb deposit, the largest polymetallic deposit known in the Himalayan Orogen of southern Tibet, is characterized by vein-type mineralization that hosts multiple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complicated metal associations. The deposit consists of at least six steeply dipping vein- type orebodies that are hosted by Early Jurassic black carbonaceous slates and are controlled by a Cenozoic N-S-striking normal fault system. This deposit records multiple stages of mineralization that include an early period (A) of massive coarse-grained galena-sphalerite deposition and a later period (B) of Sb-bearing vein-type mineralization. Period A is only associated with galena-sphalerite mineralization, whereas period B can be subdivided into ferrous rhodochrosite-sphalerite-pyrite, quartz -sulfosalt-sphalerite, calcite-pyrite, quartz-stibnite, and quartz-only stages of mineralization. The formation of brecciated galena and sphalerite ores during period A implies reworking of pre-existing Pb -Zn sulfides by Cenozoic tectonic deformation, whereas period B mineralization records extensive open- space filling during ore formation. Fluid inclusion microthermometric data indicate that both periods A and B were associated with low-medium temperature (187-267℃) and low salinity (4.00-10.18% wt. NaCl equivalent) ore-forming fluids, although variations in the physical-chemical nature of the period B fluids suggest that this phase of mineralization was characterized by variable water/rock ratios. Microprobe analyses indicate that Fe concentrations in sphalerite decrease from period A to period B,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with FeS concentrations of 8.999-9.577, 7.125-9.109, 5.438-1.460 mol.%. The concentrations of Zn, Sb, Pb, and Ag within orebodies in the study area are normally distributed in both later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and Pb, Sb, and/or Ag concentrations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se orebodies,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 in the margins. Sulfide S isotope compositions are highly variable (4‰-13‰), varying from 4‰ to 11‰ in period A and 10‰ to 1‰ in period B. The Pb isotope within these samples is highly radiogenic and defines linear trends in 206pb/204pb vs. 207pb/204pb and 206pb/204pb vs. 208pb/204pb diagrams, respectively. The S and Pb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the period B orebodies formed by mixing of Pb-Zn sulfides and regional Sb- bearing fluids. These features are indicative of overprinting and remobilization of pre-existing Pb-Zn sulfides by Sb-bearing ore-forming fluids during a post-collisional period of the Himalayan Orogeny. The presence of similar ore types in the north Rhenish Massif that formed after the Variscan Orogeny suggests that Zhaxikang-style mineralization may be present in other orogenic belts, suggesting that this deposit may guide Pb-Zn exploration in these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TALLIC multiple period and stage mineralization overprinting and remobilization orogenic belt zhaxikang TIBET
下载PDF
西藏隆子县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ⅩⅤ号矿体元素分带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卿成实 张志 +4 位作者 张林奎 李光明 董随亮 王艺云 高轲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0-144,共15页
作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新生代构造–成矿事件中最为典型的Pb-Zn矿化代表的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近年来新发现的ⅩⅤ号矿体,规模仅次于主矿体Ⅴ、Ⅵ号矿体,由于其发现时间晚,所以研究程度低。为了更好剖析该矿体地质特征,通过研究ⅩⅤ号矿... 作为特提斯喜马拉雅新生代构造–成矿事件中最为典型的Pb-Zn矿化代表的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近年来新发现的ⅩⅤ号矿体,规模仅次于主矿体Ⅴ、Ⅵ号矿体,由于其发现时间晚,所以研究程度低。为了更好剖析该矿体地质特征,通过研究ⅩⅤ号矿体的元素分带特征,结果表明:(1)矿体围岩地层对Pb、Ag、Sb元素有着良好的供给能力,但Zn的富集成矿与地层关系不大,铅锌矿化与一套完整的高温—中温—低温元素组合Hg、Ag、Sb、Bi、Pb、Sn、Cd、Cu、Mn及Zn密切相关。(2)ⅩⅤ号矿体主要由含矿热液携带成矿元素往上运移的过程中不断析出成矿,未见明显的叠加改造痕迹。(3)矿体深部仍然具有一定的成矿潜力。ⅩⅤ号矿体分带模型的建立,是对特提斯喜马拉雅新生代构造–成矿事件的良好响应,能较好代表在该事件下Pb-Zn矿化的普遍特征,同时在深部潜力预测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分带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扎西康 西藏
下载PDF
三维电性资料揭示西藏扎西康矿床深部结构
4
作者 焦彦杰 张志 董磊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76-584,共9页
错那洞矿集区位于藏南铅锌金锑金属成矿带,矿集区内分布多个矿床,扎西康是备受关注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为了深入探究扎西康矿床与深部结构之间的关系,寻找潜在矿体,基于激电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精细构造地球物理分析,通过三维反演技... 错那洞矿集区位于藏南铅锌金锑金属成矿带,矿集区内分布多个矿床,扎西康是备受关注的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为了深入探究扎西康矿床与深部结构之间的关系,寻找潜在矿体,基于激电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精细构造地球物理分析,通过三维反演技术获取了扎西康矿区0~15000 m范围内三维电性结构信息。结果表明,扎西康铅锌矿体与电阻率为100~500Ω·m的梯级带、极化率为3%~6%的条带状异常密切相关。此外,研究还发现扎西康矿区深部可能存在三个流体通道,分别位于南北向伸展作用下形成的拆离断层顶部和底部边界相关的薄弱空间,以及东西向伸展作用下形成的错那裂谷和次级断裂中。结合重力三维反演模型和元素组合分布规律的分析结果,认为扎西康矿区西侧具有较大的金矿潜力,而东侧则显示出较大的铅锌矿潜力,其深部可能具有铍钨锡成矿潜力,暗示扎西康矿区可能存在从低温到高温金属元素的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反演 深部结构 流体通道 扎西康矿床
下载PDF
西藏隆子县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矿石组构研究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34
5
作者 王艺云 唐菊兴 +6 位作者 郑文宝 林彬 冷秋锋 陈伟 丁帅 宋俊龙 徐云峰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81-692,共12页
通过详细的钻孔地质编录和显微镜下鉴定,对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矿区矿石构造主要为典型的由充填交代作用形成的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晶洞及晶簇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结晶作... 通过详细的钻孔地质编录和显微镜下鉴定,对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的矿石组构特征进行系统研究。矿区矿石构造主要为典型的由充填交代作用形成的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角砾状构造、晶洞及晶簇状构造。矿石结构主要为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其次为压力作用和固溶体分离作用形成的结构。由于矿区构造作用和矿化作用具多期次性和复杂性,因而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结构最为普遍且类型繁多。基于本次矿石组构研究成果,结合前人的研究资料,将矿区成矿期大致分为沉积成岩期、中低温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氧化期,其中,中低温热液成矿期是矿床最主要的成矿期。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划分出6个成矿阶段: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阶段、闪锌矿-黄铁矿-方铅矿-毒砂-铁菱锰矿阶段、方铅矿-闪锌矿-硫盐矿物阶段、石英-方解石-辉锑矿阶段、石英-方解石阶段和氧化物阶段。最终,确定扎西康锌多金属矿为受构造-岩浆活动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充填交代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康 锌多金属矿 矿石组构 成矿期次 成矿阶段 成因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大型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初探 被引量:39
6
作者 梁维 侯增谦 +5 位作者 杨竹森 李振清 黄克贤 张松 李为 郑远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828-3842,共15页
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的复杂成矿的特征。结合对区域成矿带、典型矿石结构构造、闪锌矿Fe含量变化、金属成矿元素分带性以及流体演化特征的分析,初步识别和探讨了扎西康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发生过程:在特提斯喜马拉雅锑... 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的复杂成矿的特征。结合对区域成矿带、典型矿石结构构造、闪锌矿Fe含量变化、金属成矿元素分带性以及流体演化特征的分析,初步识别和探讨了扎西康多金属矿床叠加改造发生过程:在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矿带形成前,扎西康即已经是一个粗晶脉状铅锌矿床。后碰撞阶段,地壳伸展,热活动强烈。以岩浆驱动大气水循环形成的地热水为主的区域富锑流体,流经扎西康,早期硫化物成为后期流体沉淀的有效化学障。流体对早期矿体形成的角砾产生再活化、溶蚀、交代作用,活化出铅、锌等元素,形成新的混合流体。该流体在NS向正断层发生运移、充填成矿,此时锌仍以闪锌矿重结晶、沉淀,但其中的铁含量已经降低,而铅与锑等形成硫盐矿物,当Pb被硫盐矿物消耗后则形成辉锑矿。综上,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是青藏高原陆陆碰撞造山背景下典型的叠加改造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期次 元素分带 叠加改造 扎西康 藏南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整装勘查区成矿体系初探 被引量:21
7
作者 吴建阳 李光明 +3 位作者 周清 董随亮 夏祥标 李应栩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674-1683,共10页
扎西康整装勘查区位于青藏高原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区内矿床(点)分布广泛,最著名的是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为藏南首个铅、锌、锑、银共生的大型矿床。整装勘查区内各矿床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围绕区内南侧的错那洞淡色花... 扎西康整装勘查区位于青藏高原北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区内矿床(点)分布广泛,最著名的是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为藏南首个铅、锌、锑、银共生的大型矿床。整装勘查区内各矿床类型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围绕区内南侧的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体呈环带状分布:在岩体内部及其接触带主要发育高温的锡、稀有金属矿床,岩体向外逐渐发育中温脉型铅锌锑多金属矿床,远离岩体则主要出现中低温的金、锑矿床,这与1∶20万化探水系沉积物的元素异常分带性较为吻合。通过系统研究各类矿床地质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表明该地区成矿作用与错那洞淡色花岗岩体具有密切关系,晚期的近东西向伸展构造为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花岗岩 成矿体系 扎西康 藏南
下载PDF
北喜马拉雅双穹隆构造的建立:来自藏南错那洞穹隆的厘定 被引量:22
8
作者 付建刚 李光明 +4 位作者 王根厚 黄勇 张林奎 董随亮 梁维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83-802,共20页
错那洞穹隆属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的东南部重要组成部分,是本次研究首次发现并确立的穹隆构造。穹隆位于藏南扎西康矿集区南部,由外向内被两条环形断裂划分为三个岩石-构造单元: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上部单元、中部单元以... 错那洞穹隆属于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的东南部重要组成部分,是本次研究首次发现并确立的穹隆构造。穹隆位于藏南扎西康矿集区南部,由外向内被两条环形断裂划分为三个岩石-构造单元:特提斯喜马拉雅沉积岩系上部单元、中部单元以及核部,其中内侧断裂为下拆离断层,外侧为上拆离断层。上部单元主要由侏罗系日当组的泥质粉砂质板岩和片岩组成,由外向穹隆中心靠近,根据变质矿物组合特征,其岩性呈较明显的渐变过程,即含或者不含变质矿物的泥质粉砂质板岩、含堇青石粉砂质板岩、含石榴石堇青石粉砂质板岩和含石榴石黑云母粉砂质板岩;中部单元从上至下岩石变质程度逐渐加深,构造变形依次增强,岩性依次为日当组低-高变质的片岩(包括含石榴石黑云母石英片岩、含蓝晶石-十字石二云母石英片岩、含矽线石二云母二长片麻岩)、含电气石(化)花岗质黑云母片麻岩、石榴石云母片麻岩和糜棱状石英二云母片麻岩,其典型变质矿物有石榴石、十字石、矽线石和蓝晶石;核部主要由糜棱状花岗质片麻岩夹少量的副片麻岩和错那洞淡色花岗岩组成。错那洞穹隆主要发育四期线理构造:近N-S向逆冲、N-S向伸展线理、近E-W向线理和围绕核部向四周外侧倾伏线理,分别对应了穹隆构造经历的四期主要变形:初期向南逆冲、早期近N-S向伸展、主期近E-W向伸展和晚期滑塌构造运动,其中主期近E-W向伸展对应于错那洞穹隆的形成,其动力学背景可能是印度板块斜向俯冲及由俯冲引起的中地壳向东流动双重作用。错那洞穹隆的发现和确立丰富了NHGD近E-W向伸展构造,进一步将NHGD划分为由近N-S向伸展所形成的穹隆带(简称NS-NHGD)和近E-W向伸展所形成的穹隆带(EW-NHG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隆 E-W向伸展 错那洞 扎西康 北喜马拉雅片麻岩穹隆带(NHGD)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5
9
作者 朱黎宽 顾雪祥 +3 位作者 李关清 章永梅 程文斌 卞孝东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3-463,共11页
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位于藏南拆离系东部,是中国西藏为数不多的以富含硫盐矿物为重要特征的大型铅锌锑银共生矿床之一。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容矿岩石为含炭钙质板岩、钙质板岩、绢云母板岩、页岩和石英砂岩。矿体严格受近南北... 扎西康铅锌锑多金属矿床位于藏南拆离系东部,是中国西藏为数不多的以富含硫盐矿物为重要特征的大型铅锌锑银共生矿床之一。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容矿岩石为含炭钙质板岩、钙质板岩、绢云母板岩、页岩和石英砂岩。矿体严格受近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两组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中低温热液期和表生期。中低温热液期菱铁矿、石英、方解石中的包裹体类型主要为气液两相水包裹体,含少量纯气相水包裹体、纯气相CO2包裹体、气液两相CO2包裹体和CO2-H2O三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84~329℃,峰值为255℃;成矿流体盐度w(NaCl)为2.07%~12.05%;密度为0.65~0.86 g/cm3。成矿流体主要为中低温度、低盐度、低密度的H2O-NaCl体系,含少量或微量的CO2和CH4。石英、方解石和硫化物包裹体中δDV-SMOW值变化范围为-165‰~-131‰,δ18OH2O变化范围为-13.7‰~10.21‰,成矿流体来自大气降水下渗循环构成的地热水。成矿过程中可能发生了以气液相分离为主要标志的不混溶作用,推测这种不混溶作用可能是导致硫化物大量沉淀的重要原因。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构造-热活动驱动地热系统流体循环形成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锑多金属矿床 流体包裹体 成矿作用 扎西康 藏南
下载PDF
藏南错那洞淡色花岗岩成因:来自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龄的约束 被引量:25
10
作者 黄春梅 李光明 +4 位作者 张志 梁维 黄勇 张林奎 付建刚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2-195,共14页
藏南错那洞穹隆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部,淡色花岗岩是其核部组成部分之一.对其中的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结晶年龄分别为(20.6±0.3) Ma和(16.7±0.2) Ma,属于喜马拉雅... 藏南错那洞穹隆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东部,淡色花岗岩是其核部组成部分之一.对其中的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和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其结晶年龄分别为(20.6±0.3) Ma和(16.7±0.2) Ma,属于喜马拉雅中新世淡色花岗岩.错那洞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和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均具有富硅(w(SiO2)为71.6 %~74.6%)、富铝(w(Al2O3)为14.5%~16.1%)、富钾(w(K2O)为4%~4.7%)及高铝饱和指数(A/CNK=1.16~1.22)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的强过铝质花岗岩,并且两类花岗岩都富集Rb、U、K、Pb,相对亏损Nb、Ta、Zr、Ti.但含石榴子石淡色花岗岩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Eu/Eu*=0.29~0.46),而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Eu的负异常相对较弱(Eu/Eu*=0.58~0.80).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的Rb/Sr值为2.4~3.5,Ba含量为(200~253)×10-6,TiO2含量相对较低,表明错那洞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是在无水条件下由变泥质岩中的白云母脱水熔融而形成,并且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的产生可能与藏南拆离系(STDS)启动造成的构造减压有关.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的K/Rb、Zr/Hf、Nb/Ta、WHo值呈现出非球粒陨石异常,稀土四分组效应和异常高的Rb/Sr值(18.6~22.2)表明错那洞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是经过岩浆高度演化而形成的.高度演化的岩浆有利于W、Sn、Be等稀有金属成矿.错那洞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与错那洞穹隆的W-Sn-Be矿具有相邻的空间位置,两者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而错那洞弱定向二云母花岗岩与扎西康Pb-Zn矿床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具有一致性,两者之间很可能也存在一定的成因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南错那洞淡色花岗岩 岩石成因 高分异花岗岩 白云母脱水熔融 扎西康Pb-Zn矿床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矿区流纹岩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组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林彬 唐菊兴 +6 位作者 郑文宝 冷秋锋 杨超 唐晓倩 黄勇 王艺云 谭江云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8-189,共12页
本文对藏南扎西康铅锌锑银矿区流纹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详细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扎西康流纹岩具有富硅(SiO2=73.37%~77.08%)、贫碱(Na2O+K2O=3.48%~3.56%),贫Mg(MgO=0.36%~0.49%),贫Ca(CaO=0.... 本文对藏南扎西康铅锌锑银矿区流纹岩进行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Hf同位素组成研究。详细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扎西康流纹岩具有富硅(SiO2=73.37%~77.08%)、贫碱(Na2O+K2O=3.48%~3.56%),贫Mg(MgO=0.36%~0.49%),贫Ca(CaO=0.50%~0.66%),强过铝质(A/CNK=2.16~2.62),富集Rb、Th、U、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Hf、Nd等高场强元素,并明显亏损Sr、Ti等元素。稀土总量较高(∑REE=295.71×10-6~343.82×10-6),轻稀土富集,且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REE/HREE=10.00~12.62),弱负Eu异常(δEu=0.57~0.88),无明显Ce异常。采用LA-MC-ICP-MS对流纹岩锆石U-Pb年龄进行测定,岩体成岩年龄为135.33±0.62Ma。锆石εHf(t)值较低,主要集中在-9.5^-24.2,显示其物源为壳源。扎西康矿区出露的流纹岩形成于早白垩世,可能是Comei—Bunury大火成岩省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岩 岩石地球化学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扎西康 藏南
下载PDF
西藏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银的赋存状态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彬 唐菊兴 +7 位作者 郑文宝 冷秋锋 王艺云 刘敏院 杨欢欢 丁帅 张立华 杨红章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914,共16页
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板片的"金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研究显示,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于近南北向的张性断裂中。热液成矿作用主要可划分为早、晚2个成矿阶段,7个成矿亚阶段,早期以铅锌矿化为主,晚期... 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特提斯喜马拉雅板片的"金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研究显示,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产于近南北向的张性断裂中。热液成矿作用主要可划分为早、晚2个成矿阶段,7个成矿亚阶段,早期以铅锌矿化为主,晚期以锑(铅)矿化为主。岩矿石镜下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扎西康矿床矿石种类繁多,矿物组合和成矿元素均呈现明显的分带现象,由深至浅(W→E)为含锡(铁)闪锌矿+铁锰碳酸盐+少量方铅矿+少量黄铜矿(深部)→(铁)闪锌矿+铁锰碳酸盐+少量方铅矿+黄铁矿+毒砂+少量银黝铜矿+少量石英(中深部)→方铅矿+闪锌矿+脆硫锑铅矿+铁锰碳酸盐+硫锑铅矿+少量银黝铜矿+石英(中部)→辉锑矿+方铅矿+少量闪锌矿+石英+少量铁锰碳酸盐(浅部),对应的元素分带为Zn(Pb+Ag+Cu+Sn)→Zn(Pb+Ag)→Zn+Pb(Sb+Ag)→Pb+Sb+Ag+Zn。矿区银矿化主要集中在Ⅴ号矿体ZK2703-ZK2302、ZK1502-ZK1105和ZK806三个区域,与铅锑矿化关系密切。矿石中银主要以类质同象的形式存在,独立银矿物相对较少。其中,类质同象银主要赋存在方铅矿中,少量赋存在硫锑铅矿、脆硫锑铅矿、毒砂、黄铁矿等金属硫化物中;独立银矿物有少量的银黝铜矿、硫锑铅银矿、银(含银)硫铜锑矿。成矿流体中铅、锌、锑、银的运移和富集沉淀是受体系中温度、压力、浓度、pH值等多种因素综合控制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质特征 锌多金属矿 银的赋存状态 扎西康 西藏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多期多阶段成矿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25
13
作者 梁维 郑远川 +7 位作者 杨竹森 李振清 刘英超 刘云飞 李秋耘 孙清钟 付强 侯增谦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8,共15页
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是北喜马拉雅金-锑成矿带的典型代表,更是该成矿带内为数不多的已达到大型规模的矿床。扎西康矿床具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组合以及极为复杂的成矿期次,因而其成矿世代的系统划分不仅对该矿床成矿过程的... 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是北喜马拉雅金-锑成矿带的典型代表,更是该成矿带内为数不多的已达到大型规模的矿床。扎西康矿床具有丰富的金属矿物和脉石矿物组合以及极为复杂的成矿期次,因而其成矿世代的系统划分不仅对该矿床成矿过程的认识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区带成矿作用的认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示意义。文章在总结前人的认识基础之上,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相互穿插关系,提出了新的成矿期次划分方案,将扎西康矿床的成矿世代分为3期、7阶段和13亚阶段,这种多期多阶段成矿特点显示出扎西康矿床的形成可能是多期流体叠加的结果,并提出晚期锑元素对先存铅锌矿体的叠加改造成因。研究表明这种叠加改造成矿作用在整个区带上具有普遍意义,指示了在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成矿带可能具有寻找铅锌矿体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康 铅锌银锑多金属矿 多阶段成矿 叠加改造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绢云母Ar-Ar年龄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35
14
作者 梁维 杨竹森 郑远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60-568,共9页
扎西康脉状铅锌多金属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中部,是该带内规模最大的多金属矿床,扎西康矿脉受控于数条南北向正断层,这些断层在青藏高原后碰撞伸展阶段形成。矿区发生了两次成矿事件,分别为铅锌成矿期和富锑成矿期,并且后期富锑成... 扎西康脉状铅锌多金属矿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中部,是该带内规模最大的多金属矿床,扎西康矿脉受控于数条南北向正断层,这些断层在青藏高原后碰撞伸展阶段形成。矿区发生了两次成矿事件,分别为铅锌成矿期和富锑成矿期,并且后期富锑成矿对早期铅锌成矿具有叠加改造作用。在后期富锑成矿期中方解石-黄铁矿阶段发现了与闪锌矿、黄铁矿等矿物共生的绢云母。本文采用Ar-Ar同位素测年方法对该绢云母进行了测试分析,获得绢云母的坪年龄为12.28±0.45 Ma,对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1.7±3.1 Ma。两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等,表明该绢云母的Ar-Ar年龄具有地质意义,代表了绢云母的形成年龄。该Ar-Ar年龄指示了扎西康富锑成矿期发生于12Ma左右。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在主碰撞成矿阶段发育一期金(银)矿化事件,而扎西康绢云母Ar-Ar年龄表明后碰撞阶段矿化事件可以持续到12Ma。由于矿体发育于南北向断裂之中,因此,暗示了扎西康地区NS向正断层系统发育时间早于12Ma。早期铅锌硫化物成矿期矿石普遍破碎,说明受到构造挤压作用影响,而富锑成矿期矿石表现为脉状充填,并无构造挤压破碎,可以推测12Ma后藏南NS向正断层系统可能处于持续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提斯喜马拉雅 扎西康 AR-AR年龄 叠加改造成矿 藏南
下载PDF
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原生晕特征 被引量:12
15
作者 卿成实 丁俊 +6 位作者 周清 吴建阳 董磊 董随亮 夏祥标 李晓霞 冯韶东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13-1126,共14页
原生晕法在长期大量的勘探实践中,已被证明是一种能有效研究异常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剥蚀程度,推测隐伏矿体,评价深部潜力,进行找矿预测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实际勘查基础上,研究矿体的元素分带性特征,即... 原生晕法在长期大量的勘探实践中,已被证明是一种能有效研究异常分布、地球化学特征、剥蚀程度,推测隐伏矿体,评价深部潜力,进行找矿预测的地球化学勘探方法。在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实际勘查基础上,研究矿体的元素分带性特征,即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可为研究控矿因素、成矿物质来源、围岩蚀变、成矿期次、矿床成因等方面提供地球化学依据。本文通过采集扎西康矿区0号线剖面ZK006、ZK007、ZK009、ZK010等4个钻孔的岩石样品,选取Cu、Pb、Zn、W、Mo、Sb、Bi、Ga、Sn、In、Au、Ag等成矿元素进行分析,来研究该矿床的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元素异常及原生晕集中分布在4400m以下,成矿物源不仅由周围地层提供,还可能来自于深部的隐伏岩体,成矿过程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叠加作用。这些研究成果暗示扎西康的工业矿体在深部还有继续下延的良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晕 相关性分析 因子分析 铅锌多金属矿床 扎西康 西藏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张政 唐菊兴 +7 位作者 林彬 郑文宝 林鑫 唐晓倩 高一鸣 王艺云 杨欢欢 黄建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3-1216,1289,共15页
为进一步探讨扎西康矿床的成因,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矿床中的闪锌矿进行了稀土、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的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型总体呈明显右倾,有明显负Eu异... 为进一步探讨扎西康矿床的成因,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矿床中的闪锌矿进行了稀土、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闪锌矿的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型总体呈明显右倾,有明显负Eu异常和弱负Ce异常;微量元素相对富集Fe、Mn、Cd、Cu等,贫In、Ga、Ge、Tl等元素,Sn、Pb、Ag含量变化较大,与岩浆热液成因的闪锌矿相似,同时闪锌矿的ln Ga-ln In、Zn/Cd-Se/Te-Ga/In等成因判别图解中也清晰显示其为岩浆热液成因,说明扎西康锌多金属矿床可能与深部岩浆热液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扎西康 西藏
下载PDF
西藏扎西康多金属矿床成矿过程中的流体性质演化初探 被引量:15
17
作者 李应栩 李光明 +3 位作者 董随亮 夏祥标 吴建阳 周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1-582,共12页
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是北喜马拉雅成矿带中重要的铅锌锑多金属矿床,对其成矿过程的研究对其深部资源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获得该矿床成矿前硅化、成矿早期铁锰碳酸盐化、中早期毒... 扎西康铅锌银锑多金属矿床是北喜马拉雅成矿带中重要的铅锌锑多金属矿床,对其成矿过程的研究对其深部资源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野外地质调查结合成矿流体包裹体研究,获得该矿床成矿前硅化、成矿早期铁锰碳酸盐化、中早期毒砂黄铁矿化、中期含铅锌硅化、晚期含锑硅化和成矿后硅化方解石化的流体温度分别为297、280、264、251、215-247和183-237℃,盐度分别为17.80%、8.39%、6.50%、5.98%、2.75%-5.29%和4.28%Na Cleq(wt)。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为顺断裂运移的具有显著岩浆贡献的中高温、中等盐度、较高硫逸度含CO2、CH4和N2的热液与中温低盐度下渗大气降水在断裂中混合的产物。两者的混合改变了流体温度、盐度和硫逸度等进而沉淀金属矿物形成矿体。锑矿化温度低于铅锌矿化温度,下部-247℃锑矿化的发现暗示深部有进一步找矿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康 铅锌锑银多金属矿床 成矿流体 成矿过程
下载PDF
西藏扎西康铅锌矿集区的物探方法组合试验 被引量:12
18
作者 焦彦杰 梁生贤 +4 位作者 郭靖 李华 张伟 李富 廖国忠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5年第2期245-252,共8页
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中段的北喜马拉雅大陆边缘褶冲带内,是中国西藏为数不多的以富含硫盐矿物为重要特征的大型铅锌锑银共生矿床之一。矿床主要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容矿岩石为含炭钙质板... 西藏扎西康铅锌多金属矿床在大地构造上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中段的北喜马拉雅大陆边缘褶冲带内,是中国西藏为数不多的以富含硫盐矿物为重要特征的大型铅锌锑银共生矿床之一。矿床主要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容矿岩石为含炭钙质板岩、钙质板岩、绢云母板岩、页岩和石英砂岩。矿体严格受近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两组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对于构造控矿这一特点,在典型矿床及其外围开展了激发极化法、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探,并针对某些方法进行了效果和反演对比。结合以往地质、物探资料和工程验证情况,认为大地电磁法、激发极化法是较为可信且经济的物探方法,此外,还需结合不同反演方法针对典型矿床进行剖析和判断,达到矿体初步预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扎西康 铅锌矿床 构造控矿 大地电磁法 激发极化法
下载PDF
藏南扎西康锑硫盐多金属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兼论北喜马拉雅成矿带主要矿床矿质来源的差异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李关清 顾雪祥 +6 位作者 程文斌 章永梅 张岩 代鸿章 吕鹏瑞 张兴国 夏抱本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104,共15页
扎西康矿床是北喜马拉雅Sb-Au成矿带上一个较为特殊的大型-超大型锑硫盐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矿床容矿围岩以黑色含炭钙质板岩为主体,矿体严格受近南北向和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中金属矿物除闪锌... 扎西康矿床是北喜马拉雅Sb-Au成矿带上一个较为特殊的大型-超大型锑硫盐多金属矿床,赋存于下侏罗统日当组。矿床容矿围岩以黑色含炭钙质板岩为主体,矿体严格受近南北向和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呈脉状、透镜状产出。矿石中金属矿物除闪锌矿、方铅矿、辉锑矿等常见硫化物之外,还大量发育硫锑铅矿、脆硫锑铅矿、黝铜矿、车轮矿等硫盐矿物;非金属矿物主要为菱锰矿、菱铁矿、石英和方解石,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中低温热液期和表生期。元素地球化学和硫、铅同位素研究表明,矿床中矿石和矿化岩石除富集Sb、Pb、Zn、Ag等主成矿元素外,还富含MnO、Cu、As、Cd、Au等矿化元素;容矿地层中Sb、As、Ag、Pb、Zn、Mn等成矿元素也较为富集,具备提供成矿物质的能力;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与容矿地层接近,指示成矿流体在运移过程中萃取了容矿地层中的Sb、As、Ag和S等组分,日当组为硫的主要提供者;铅同位素具变质结晶岩系特征,指示变质结晶岩系及与之有亲缘关系的淡色花岗岩为成矿提供了Pb、Zn等金属组分。北喜马拉雅成矿带主要典型矿床在矿质来源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成矿带中部和北部的Sb和Sb-Au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容矿地层和矿区岩浆岩(包括中生代中基性岩和新生代闪长岩),而在成矿带南部的Sb(-Au)-Pb-Zn矿床中,除容矿地层和矿区岩浆岩提供Sb、As、S之外,变质结晶岩系(拉轨岗日岩群)及与之有亲缘关系的淡色花岗岩也为成矿提供了Pb、Zn等金属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西康锑硫盐多金属矿床 成矿物质来源 元素地球化学 硫铅同位素
下载PDF
西藏扎西康矿区典型剖面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6
20
作者 郑文宝 丁帅 +2 位作者 冷秋锋 王艺云 林彬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7-108,共12页
扎西康矿床位于北喜马拉雅成矿带内,是目前该带发现的唯一一例大型规模的Sb-PbZn-Ag矿床,该矿床也成为了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但迄今为止,矿床研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矿床成因,尚未得到解决,目前存在的矿床成因观点达四种之多。... 扎西康矿床位于北喜马拉雅成矿带内,是目前该带发现的唯一一例大型规模的Sb-PbZn-Ag矿床,该矿床也成为了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但迄今为止,矿床研究工作中非常重要的问题——矿床成因,尚未得到解决,目前存在的矿床成因观点达四种之多。本文基于成矿流体来源在解决矿床成因问题研究中的重要地位,通过对扎西康矿床15号地质剖面开展岩石地球化学立典研究,并结合矿体中主成矿元素的分带特征,发现SiO_2、Al2O_3、CaO、TiO_2、Ba、Sr、Co、Ni、∑REE等主要分布在炭质板岩(围岩)中,而Fe-2O_3、FeO、MnO、Cu、Sn、δEu主要分布在Sb-Pb-Zn-Ag矿体中;提出扎西康SbPb-Zn-Ag矿体由深部至浅部,成矿元素的分带为Sn→Cu→Zn→Pb+Ag→Sb,具有较明显的由高温向低温的演化规律,重塑了扎西康矿床成矿流体沿着断层破碎带向上运移的演化路径。通过对扎西康矿床成矿流体的演化规律研究,文章认为该矿床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在演化过程中有大气降水的参与,并受到了炭质板岩的改造。根据本文对扎西康矿床成因的认识,得出扎西康矿床与广西大厂锡矿以及湖南香花岭锡多金属矿较为相似的认识,建议矿区下一步找矿重点为深部的锡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流体来源 矿床成因 扎西康Sb-Pb-Zn-Ag矿床 西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