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logyofmacrobenthosinthesouthofZhejiangcoastalwaters 被引量:7
1
作者 贾海波 胡颢琰 +2 位作者 唐静亮 壬益鸣 柴小平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77-582,共6页
为了解浙江南部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2009年4月对浙江南部近岸海域的12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的分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以及多样性的研究.应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和多维尺度排序,对浙江南部近... 为了解浙江南部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2009年4月对浙江南部近岸海域的12个站位进行了大型底栖生物的分类、组成、丰度、生物量以及多样性的研究.应用Bray—Curtis相似性系数聚类和多维尺度排序,对浙江南部近岸海域的大型底栖生物进行群落划分;采用丰度生物量比较法分析群落的稳定性;并研究了对大型底栖生物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子.本次调查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109种,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构成主要类群.平均生物量为23.38g/m^2,平均丰度为335.5ind/m^2,平均生物多样性指数为2.69.数量组成:生物量以软体动物居首(13.29g/m^2),鱼类次之(3.68g/m^2);丰度以多毛类居首(268.0ind/m^2),软体动物次之(51.7ind/m^2).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可划分为3个群落.与环境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污染含量、深度、溶解氧含量、盐度和悬浮物含量是对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产生影响的主要环境因子.总体上,除了瓯江口和乐清湾海域受到一定扰动,浙江南部近岸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环境质量较好,群落结构较为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浙江近岸海域 大型底栖生物 群落 生态 环境因子
下载PDF
Ecological threshold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across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in the harmful algal blooms-frequently-occurring,subtropical coastal waters,East China Sea
2
作者 Ran Ye Chunying Ge +6 位作者 Qiong Wang Qing Xu Guofeng Xu Yongkang Yan Mingli Qin Yanhong Cai Yuejun Fe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100-110,共11页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can response immediately and directl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and thus have been applied as reliable biotic indicators in aquatic systems.This study provided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hips ...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can response immediately and directly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and thus have been applied as reliable biotic indicators in aquatic systems.This study provided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hips concerning ecological threshold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ies and individual taxon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coastal waters of northern Zhejiang Province,East China Sea.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existed seasonal variations of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ecological thresholds of which spring being higher than those in summer.As for individual species,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and Noctiluca scintillans were identified as the most tolerant and sensitive indicator species in spring and summer,respectively.They exhibited strong indications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s.These findings highlighted that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structure in this region was stable when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were below the thresholds of sensitive species,whereas potential harmful algal blooms may occur when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exceeded the thresholds of tolerant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thresholds phytoplankton community environmental gradients indicator species coastal waters of northern zhejiang Province
下载PDF
浙江海域新纪录种——瓣叉鼻鲀的形态特征及其DNA条形码分析
3
作者 黎海丽 杨天燕 +1 位作者 王业辉 高天翔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4期287-293,共7页
2020年4月,在浙江海域采集到12尾鲀形目鱼类标本,鉴定结果显示其为浙江海域的新纪录种—瓣叉鼻鲀Arothron firmamentum。本研究对采集到的12尾瓣叉鼻鲀进行了形态学及DNA条形码分析。瓣叉鼻鲀具有以下主要形态特征:体色灰黑色,除眼周围... 2020年4月,在浙江海域采集到12尾鲀形目鱼类标本,鉴定结果显示其为浙江海域的新纪录种—瓣叉鼻鲀Arothron firmamentum。本研究对采集到的12尾瓣叉鼻鲀进行了形态学及DNA条形码分析。瓣叉鼻鲀具有以下主要形态特征:体色灰黑色,除眼周围与尾柄后部外,全身布满小刺,背鳍鳍条数14,臀鳍鳍条数13~14,胸鳍鳍条数15~16,尾鳍鳍条数11。测定了12尾标本的线粒体COI与12S rRNA基因片段序列,结合GenBank中所有学名为A.firmamentum的同源序列进行分析,基于COI与12S rRNA基因片段序列构建的邻接系统树表明COI与12S rRNA基因片段聚类结果完全一致,均与近缘种明显分开,证实本研究采用形态学与分子方法鉴定的鲀形目鱼类为瓣叉鼻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瓣叉鼻鲀 新纪录种 浙江海域 形态特征 DNA条形码
下载PDF
浙江近岸海域赤潮发生的趋势与特点 被引量:28
4
作者 夏平 陆斗定 +1 位作者 朱德弟 杜伟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7-56,共10页
根据历史记载和近年调查实测资料,概述了浙江近岸海域赤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赤潮的特点与发生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各种不同类型藻类引发的赤潮频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甲藻赤潮的发生次数上升尤为迅速,赤潮出现的规模越来越... 根据历史记载和近年调查实测资料,概述了浙江近岸海域赤潮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赤潮的特点与发生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浙江近岸海域各种不同类型藻类引发的赤潮频率均呈上升趋势,其中甲藻赤潮的发生次数上升尤为迅速,赤潮出现的规模越来越大,有毒赤潮记录次数也显著增加。探讨了赤潮发生的一些原因,指出了建立科学评估有害赤潮影响体系和预警系统的意义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措施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近岸海域 赤潮 富营养化 评估体系
下载PDF
浙江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金海卫 徐汉祥 +2 位作者 王伟定 潘国良 虞宝存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4期55-62,共8页
2003年和2004年的夏、秋季对浙江沿岸(27°05′ -30°54′N、121°04′ -123°19′E)50 m等深线(禁渔线附近,下称外侧海域,站号为P1至P20)和10 m等深线(下称内侧海域,站号为1至17)37个采样站大、小潮汛浮游动物... 2003年和2004年的夏、秋季对浙江沿岸(27°05′ -30°54′N、121°04′ -123°19′E)50 m等深线(禁渔线附近,下称外侧海域,站号为P1至P20)和10 m等深线(下称内侧海域,站号为1至17)37个采样站大、小潮汛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优势种及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在调查海区被发现的浮游动物共有234种,属19个大类,其中桡足类66种,水母类42种,浮游软体类、端足类和毛颚类各13种,浮游多毛类9种,糠虾7种,介形类和樱虾各6种,被囊类5种,涟虫和磷虾各4种,枝角类3种,另有各种浮游幼体、仔鱼30种及其它。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均值分布是:内侧海域为289.9±43.4 mg/m3,大潮汛为258.9±73.6 mg/m3,小潮汛为320.8±47.3 mg/m3;外侧海域为318.9±49.8 mg/m3,大潮汛为390.5±89.1 mg/m3,小潮汛为247.2±41.4 mg/m3。浮游动物的丰度均值分布是:内侧海域为751.2±138.4个/m3,大潮汛为531.8±94.4个/m3,小潮汛为971.5±253.2个/m3;外侧海域为816.8±137.2个/m3,大潮汛为1 041.0±243.8个/m3,小潮汛为592.5±111.8个/m3。本次调查的结果表明,桡足类对浮游动物丰度的贡献最大,其余依次为毛颚类、水母类、被囊类和浮游幼虫,它们是浮游动物组成数量的主要类群。调查海区出现优势度大于0.02的种类有15种,内侧海域有9种,外侧海域有10种,其中有4种是内、外侧海域共有种。就潮汛和纬度而言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指数无明显区别,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较高而单纯度低,群落结构状态良好。但各类指数变幅较大(种类数为16 -55,丰富度为1.73 -6.77,单纯度为0.06 -0.54,多样度为1.67 -4.51,均匀度为0.33 -0.87),表明了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不稳定性还存在。根据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的生态习性和分布特点,可将其划分为近岸低盐、沿岸暖温、近海暖水、暖水广布和热带外海5个生态类型,其中以近海暖水和暖水广布性种类为主要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动物 种类 生物量 丰度 浙江沿岸
下载PDF
2001~2007年浙江海域赤潮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龙华 周燕 +2 位作者 余骏 胡益峰 傅国君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1-4,共4页
统计了浙江海域2001~2007年赤潮发生的次数、面积和经济损失,总结出近年来浙江海域有36种赤潮生物引发赤潮,其中硅藻20种,甲藻13种,定鞭藻、针胞藻和原生动物各1种。浙江海域的主要赤潮生物是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 统计了浙江海域2001~2007年赤潮发生的次数、面积和经济损失,总结出近年来浙江海域有36种赤潮生物引发赤潮,其中硅藻20种,甲藻13种,定鞭藻、针胞藻和原生动物各1种。浙江海域的主要赤潮生物是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有毒赤潮生物有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和链状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catenella。赤潮高发区是舟山海域,赤潮高发期为5~6月份。浙江海域赤潮具有发生频率高、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时间跨度大,赤潮生物种类多样,有毒赤潮发生几率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海域 赤潮 赤潮统计
下载PDF
2003—2004年浙江沿岸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7
作者 金海卫 徐汉祥 +2 位作者 王伟定 潘国良 虞宝存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8,共8页
2003年夏季和2004年夏、秋季,分别在浙江沿岸海域10m等深线(以下称内侧海域)和50m等深线(禁渔线附近,以下称外侧海域)处共设置37个站位,对采集于大、小潮汛期间的浮游植物样品进行了种类组成、优势种、细胞丰度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的调... 2003年夏季和2004年夏、秋季,分别在浙江沿岸海域10m等深线(以下称内侧海域)和50m等深线(禁渔线附近,以下称外侧海域)处共设置37个站位,对采集于大、小潮汛期间的浮游植物样品进行了种类组成、优势种、细胞丰度分布和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研究,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326种,隶属于7门88属,其中硅藻门为59属238种,甲藻门为20属76种。该海域浮游植物细胞丰度为1.0×104~1.0×105个/dm3,最高可达1.0×106个/dm3数量级。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扁面角毛藻Chaetoceros compressus、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curvisetus、远距角毛藻Chaetocerosdistans、洛氏角毛藻Chaetocer lorenzianus和尖刺伪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根据浮游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分布特点,可将调查海域浮游植物划分为温带、亚热带种,沿岸广布种,偏暖、暖水种,外洋广布种和热带外洋种5个生态类型,其中以沿岸广布种、外洋广布种和偏暖、暖水种为该海域浮游植物的主要生态类群。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稳定性为外侧海域优于内侧海域。相关性检验表明,内侧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与潮汛的关系密切,而外侧海域浮游植物分布则与营养盐的关系更为紧密,内、外侧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与水温的相关关系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种类组成 丰度分布 环境因子 浙江沿岸
下载PDF
浙江近海海域海蜇的增殖放流 被引量:10
8
作者 周永东 王永顺 黄鸣夏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28-30,36,共4页
1975年后浙江南部海域海蜇资源衰败,至今20多年没有恢复。在完成海蜇全人工工厂化育苗研究后,1986年起开始在北部海域的象山港、杭州湾进行放流试验研究,1986~1989年共放流5mm左右的海蜇苗12529.45×104,回捕率0.1%~0.88%。在此... 1975年后浙江南部海域海蜇资源衰败,至今20多年没有恢复。在完成海蜇全人工工厂化育苗研究后,1986年起开始在北部海域的象山港、杭州湾进行放流试验研究,1986~1989年共放流5mm左右的海蜇苗12529.45×104,回捕率0.1%~0.88%。在此基础上,1992~1994年又在浙江南部海域放流伞径3~5mm的海蜇苗17533万只。回捕率0.57%~2.33%。在停止放流后的1995、1996年于浙南海域捕获海蜇61×104多只,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蜇 增殖放流 人工育苗 浙江 近海海域
下载PDF
浙江北部沿岸春夏季凤鲚鱼卵及仔、稚鱼分布特征 被引量:5
9
作者 周永东 金海卫 +3 位作者 张洪亮 张亚洲 蒋日进 徐开达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1年第4期307-312,共6页
2008年4-6月,在浙江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28°30′-30°45′N,121°30′-123°15′E)进行了产卵场生态调查,共设置45个调查站位,鱼卵和仔稚鱼的采集分别使用水平和垂直浮游生物拖网,结果表明:凤鲚卵占该海区各种鱼卵总... 2008年4-6月,在浙江北部沿岸禁渔区线内(28°30′-30°45′N,121°30′-123°15′E)进行了产卵场生态调查,共设置45个调查站位,鱼卵和仔稚鱼的采集分别使用水平和垂直浮游生物拖网,结果表明:凤鲚卵占该海区各种鱼卵总数量的第四位。表层网和垂直网采集到的凤鲚卵占同网型鱼卵总量的6.08%和2.56%,凤鲚卵出现在5-6月,以5月数量最多,5月份平均分布密度4.82粒/网(表层网),最高密度值150粒/网,6月平均分布密度3.02粒/网(表层网)、0.11粒/m(2垂直网),最高分布密度110粒/网。产卵场主要在杭州湾水域,表层水温17~23℃,表层盐度13~31.5,最适表温21~23℃,最适表盐13~26,水深15 m以内,透明度0.02~0.3 m。凤鲚仔稚鱼在表层网的4-6月和垂直网的6月均采集到,分布面较广,其中表层网采集的凤鲚仔、稚鱼累计居各鱼种仔稚鱼首位,最高分布密度值分别为4月8尾/网、5月2尾/网、6月696尾/网(表层网)和5.9尾/m(2垂直网)。仔、稚鱼分布的表层温度和盐度分别为14~23.5℃、13~33,透明度0.05~1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沿岸 凤鲚 鱼卵仔鱼 数量分布 水文环境
下载PDF
浙江海域商渔与船碰撞事故特征、原因及避碰对策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开达 戴乾 +4 位作者 朱文斌 卢衎尔 王好学 张洪亮 朱增军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6期533-538,共6页
搜集了2011-2015年近200起发生在浙江及周边海域的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详细资料,从碰撞事故发生的海域、时间、渔船作业类型及渔船运行状态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事故发生的特征和规律,并因此探讨了碰撞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预防碰撞... 搜集了2011-2015年近200起发生在浙江及周边海域的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的详细资料,从碰撞事故发生的海域、时间、渔船作业类型及渔船运行状态等多个角度,分析了事故发生的特征和规律,并因此探讨了碰撞事故发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预防碰撞的针对性措施,旨在为遏制或减少浙江海域商船与渔船碰撞事故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近海 商船与渔船 碰撞 对策
下载PDF
2009年4月浙江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的分布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11
作者 夏平 张志道 +2 位作者 戴鑫烽 王红霞 何飘霞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3期125-135,共11页
利用2009年4月在浙江近岸海域采集的47个浮游植物水样,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类群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1种,隶属于4门32属,其中硅藻26属69种,甲藻4属1... 利用2009年4月在浙江近岸海域采集的47个浮游植物水样,对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类群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1种,隶属于4门32属,其中硅藻26属69种,甲藻4属10种,硅藻在种类数上占优势,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和具槽直链藻Melosira sulcata为优势种。(2)各水层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为(2~236.8)×102个/dm3,平均值为41.9×102个/dm3。平面分布上,表层和5 m层的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分布趋势较一致,即调查区域最南端出现高值区(〉200×102个/dm3),沿岸向北则细胞密度值呈递减趋势。硅藻细胞密度为(1.2~236.4)×102个/dm3,平均值为40.88×102个/dm3,与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分布趋势基本一致。甲藻细胞密度为(0~13.6)×102个/dm3,平均值为0.94×102个/dm3。垂直分布上,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大小依次为30 m层(82.5×102个/dm3)〉表层(35.3×102个/dm3)〉10 m层(31.9×102个/dm3)〉5 m层(31.8×102个/dm3)。断面分布上,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D断面(83.1×102个/dm3)〉C断面(36.5×102个/dm3)〉B断面(30.9×102个/dm3)〉A断面(16.3×102个/dm3)。(3)总体上,浮游植物生态分布与水温、营养盐均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种群组成 分布特征 环境因子 浙江近岸
下载PDF
浙江沿海登陆台风风暴潮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志林 卢美 +1 位作者 聂会 黄森军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62-267,共6页
为了研究典型登陆路径台风影响下整个浙江沿海岸段的台风暴潮特性,基于ECOMSED模型,模拟分析不同登陆点的6次台风影响下浙江沿海风暴潮位过程.结果表明,经多个验潮站实测资料验证模拟潮位值与实测潮位值符合良好,高潮位模拟的平均绝对... 为了研究典型登陆路径台风影响下整个浙江沿海岸段的台风暴潮特性,基于ECOMSED模型,模拟分析不同登陆点的6次台风影响下浙江沿海风暴潮位过程.结果表明,经多个验潮站实测资料验证模拟潮位值与实测潮位值符合良好,高潮位模拟的平均绝对误差为23cm;登陆点右侧且靠近登陆点的岸段,增水形态以标准型为主,距离登陆点右侧较远以及其左侧的岸段,增水形态多呈波动型;在同一台风影响下,河口测站的最大增水值较岛屿站点的大;登陆路径右侧岸段的最大增水值是左侧的3倍且出现在最大风速半径附近;岛屿的迎风面最大增水值是背风面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暴潮 台风 登陆点 浙江沿海
下载PDF
浙北近海曼氏无针乌贼增殖放流效果评估 被引量:24
13
作者 徐开达 周永东 +8 位作者 王洋 王伟定 徐汉祥 张洪亮 李鹏飞 梁君 陈峰 卢占晖 刘连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4-662,共9页
为修复浙北近海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资源,2013—2016年实施了大规模放流,累计增殖放流受精卵7835×104粒,同期还开展了跟踪监测调查。本研究利用放流前后的定点资料和补充采样数据,估算了生长参数和死亡系数等指标,并... 为修复浙北近海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资源,2013—2016年实施了大规模放流,累计增殖放流受精卵7835×104粒,同期还开展了跟踪监测调查。本研究利用放流前后的定点资料和补充采样数据,估算了生长参数和死亡系数等指标,并构建资源评估模型,模拟分析了渔获产量和残存率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3—2016年浙北海域放流曼氏无针乌贼极限体长为138 mm,年生长系数K为2.354,t0为–0.05237 a,年总死亡系数Z为2.83,年自然死亡系数M为1.74,年捕捞死亡系数F为1.09;现行捕捞强度下,每投放1×104粒受精卵,可形成137.3 kg产量,同时还补充了502 ind性成熟个体,增殖放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种群修复和增产增收的目的。评估结果显示,将开捕时间推迟2个月,捕捞产量可增加10.0%,发育至性成熟个体增加27.5%;捕捞强度也是影响放流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若将年捕捞死亡系数降至0.76,捕捞产量最高可达155.6 kg,发育至性成熟个体增加29.4%。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提高曼氏无针乌贼放流效果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浙北近海 增殖放流 资源评估
下载PDF
浙江沿海虾蛄资源及其合理开发利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梅文骧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0-212,共3页
关键词 虾姑属 浙江 沿海 资源开发利用
下载PDF
浙江省沈家门沿岸水域石斑鱼幼鱼标志放流与重捕试验 被引量:17
15
作者 薄治礼 周婉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04-307,共4页
关键词 石斑鱼 幼鱼 标志 放流 重捕 浙江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对石油烃降解的研究 Ⅰ.浙江省海岛海域石油烃降解细菌的生态分布 被引量:6
16
作者 史君贤 陈忠元 胡锡钢 《东海海洋》 1997年第4期38-45,共8页
本文报导了浙江省海岛海域中石油烃降解细菌的丰度分布及其种群组成。在整个浙江海域所布设的102个站位中,96%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5个/dm3;低值出现在... 本文报导了浙江省海岛海域中石油烃降解细菌的丰度分布及其种群组成。在整个浙江海域所布设的102个站位中,96%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3.0×102~1.1×105个/dm3;低值出现在南麂列岛附近海域;在杭州湾南部水域所布设的26个站位中100%的站位可以分离到石油烃降解细菌,其数量分布范围在40×102~1.2×105个/dm3;石油烃降解细菌与异养细菌比值的高低与该海区受油类物质污染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本海区所分离到的石油烃降解菌的优势菌为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和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微生物 石油 降解细菌 海水污染
下载PDF
南日列岛西南部海区鱼类数量变化及其与水团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管伟 陈佳杰 徐兆礼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71,共7页
依据2009年冬季、2010年春季和夏季在南日列岛西南部海区3个航次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资料,通过对南日列岛西南部海区鱼类资源密度及分布特征、体长、体重、幼体比、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以及优势种对鱼类总数量的贡献,讨论了南日列岛... 依据2009年冬季、2010年春季和夏季在南日列岛西南部海区3个航次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资料,通过对南日列岛西南部海区鱼类资源密度及分布特征、体长、体重、幼体比、优势种、相对重要性指数以及优势种对鱼类总数量的贡献,讨论了南日列岛西南部海区鱼类数量变化及其与水团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夏、冬3季鱼类重量密度分别为601.26kg·km^(-2)、2599.60kg·km^(-2)和730.36kg·km^(-2);尾数密度分别为17.3×10~3尾·km^(-2)、255.00×10~3尾·km^(-2)和22.6×10~3尾·km^(-2);平均体长、体重和幼体比分别在春季、冬季和夏季为最高,分别为14.95cm、49.76g和81.72%。春季主要由产卵群体组成,多为规格较大的成鱼;夏季由索饵群体组成,多为规格较小的幼鱼。鱼类数量的平面分布与福建近海不同季节水团的变化有关,春季鱼类聚集在闽浙沿岸水和海峡暖水交汇的外侧海域,夏季鱼类多聚集在营养盐丰富,沿岸流控制的近海海域。各季节鱼类数量分布特征与优势种分布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峡暖水 闽浙沿岸水 鱼类 优势种 水团 饵料
下载PDF
浙江南部近岸海域春季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量的时空分布 被引量:13
18
作者 潘国良 张龙 +2 位作者 朱增军 王忠明 张洪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6-370,共5页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6月)对浙江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6月,在月间分布上口虾蛄的生物量呈逐月下降的趋势,但各... 根据2011年春季(4月、5月、6月)对浙江南部近岸海域进行的共3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物量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6月,在月间分布上口虾蛄的生物量呈逐月下降的趋势,但各月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空间分布上大多数站位的生物量均较低(<150kg/km2);生物量重心位于27°33′N—27°55′N、121°20′E—121°38′E之间海域。各月相对高生物量(>150kg/km2)的空间分布与该月底温与底盐的变化相关。另外,随着月平均底盐特别是平均底温的升高,口虾蛄呈现逐月由较深海域向较浅海域移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南部近岸海域 口虾蛄 生物量 时空分布
下载PDF
浙江沿海尖头斜齿鲨生物学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江峰 戴小杰 李延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35-639,共5页
根据2005年2-3月、2006年10-12月和2007年1月、4-5月收集于浙江沿海的尖头斜齿鲨样品,初步分析长度、体重、肝重和翅重指数、摄食、成熟度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5×10-5TL2.62),全长与叉长、全长与吻-... 根据2005年2-3月、2006年10-12月和2007年1月、4-5月收集于浙江沿海的尖头斜齿鲨样品,初步分析长度、体重、肝重和翅重指数、摄食、成熟度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全长与体重呈幂函数关系(W=5×10-5TL2.62),全长与叉长、全长与吻-尾基凹洼长(PCL)均呈线性相关。雌、雄性的摄食等级无明显差异,摄食强度普遍较低。肝重指数随个体的增大明显升高,而翅重指数随个体的增大变化不大。成熟雌性的全长范围为465~765mm,平均长度573mm(TL);成熟雄性的全长范围为476~761mm,平均长度579mm(TL),成熟雄性左右鳍脚均长54.6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头斜齿鲨 浙江 沿海 生物学特征 成熟度
下载PDF
台湾海峡南部的海洋锋 被引量:39
20
作者 李立 郭小钢 吴日升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47-156,共10页
通过近期水文观测 ,结合卫星遥感和历史水文资料 ,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海洋锋现象进行了整体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多种水系在此交汇 ,台湾海峡南部冬、夏季均有明显锋面发育。受季风气候影响 ,锋面发育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影响本海... 通过近期水文观测 ,结合卫星遥感和历史水文资料 ,对台湾海峡南部海域的海洋锋现象进行了整体分析。结果表明 ,由于多种水系在此交汇 ,台湾海峡南部冬、夏季均有明显锋面发育。受季风气候影响 ,锋面发育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夏季影响本海区的水系主要有韩江冲淡水、上升流、南海水、和黑潮水等。它们的交汇形成了韩江冲淡水羽状锋、台湾浅滩上升流锋、黑潮锋、以及陆架 /陆坡锋等复杂的三维锋面结构。韩江冲淡水和上升流对夏季海峡南部浅海锋面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冬季影响本海区的水系主要为浙闽沿岸水和南海水 ,两种水系的交汇形成贯穿海峡南部的变型的沿岸锋。以中线为界海峡西侧受沿岸水支配 ,东侧澎湖水道一带为南来暖水盘踞 ,锋带与等深线走向一致 ,呈三段结构。隆冬季节东北风强盛时锋面可南移到陆架坡折 ,形成陆架 /陆坡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锋面 台湾海峡南部 韩江冲淡水 上升流 海洋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