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陈华教授传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经验探析
1
作者 杨伟吉 吴蔚波 +2 位作者 彭甜 章家菡 陈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目的]总结陈华教授传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研究浙派儿科学术特点,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阐释陈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诊疗... [目的]总结陈华教授传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研究浙派儿科学术特点,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阐释陈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诊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经验可概括为融通中西,谨守病机;四望一听,尤重望诊;分期论治,善用和清;用药轻灵,顾护脾胃。所列案例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典型案例,急性感染期解表清里,迁延反复期益气养阴,缓解恢复期补肺健脾,疗效显著。[结论]陈师小儿肺系疾病的诊治经验,不仅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更是对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系疾病 浙派中医儿科 小儿 临床经验 医案 陈华
下载PDF
浙派中医治疗痛经经验整理
2
作者 杨华娣 俞鉴玲 +2 位作者 李慧 陆申奕 张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56-458,464,共4页
[目的]总结1911年前浙派中医治疗痛经的经验,探究其特色。[方法]对浙派中医古籍文献中有关痛经的论述、病案等进行摘录整理,总结痛经病机及治疗特色。[结果]浙派中医治疗痛经以“气血失调”为主要病机,提倡以寒热虚实为纲的气血辨证法,... [目的]总结1911年前浙派中医治疗痛经的经验,探究其特色。[方法]对浙派中医古籍文献中有关痛经的论述、病案等进行摘录整理,总结痛经病机及治疗特色。[结果]浙派中医治疗痛经以“气血失调”为主要病机,提倡以寒热虚实为纲的气血辨证法,从月经有无先后失期、经血色量如何、痛在经行前后三方面进行辨证。文献所记载的痛经证型共8种,分别为血气虚证、血虚有滞证、血虚有寒证、血虚有热证、冲任不足证、肝气郁滞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以“温通清化、调和血气”为治则。浙派中医发扬命门学说,擅用温药,记载痛经要药10味,分别为凌霄花、白芍、马鞭草、玄胡、京三棱、鹿角、阳起石、白头翁根、莲房、荷叶。[结论]浙派中医治疗痛经从“气血”立论,“温补”“清化”以治本,“调畅气血”为根本,以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为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痛经 中医学术挖掘 经验整理 学术流派 名医经验
下载PDF
浙江大学药学院四次停办的历史追溯
3
作者 曾苏 《高等药学教育研究》 2024年第1期80-85,共6页
目的追溯浙江大学药学院四次停办的历史成因。方法查阅相关历史档案、文献和数据库,考证和分析关联性。结果1928年,由于政府整顿专门学校等原因,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停办;1931年,改组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浙江... 目的追溯浙江大学药学院四次停办的历史成因。方法查阅相关历史档案、文献和数据库,考证和分析关联性。结果1928年,由于政府整顿专门学校等原因,浙江公立医药专门学校停办;1931年,改组为浙江省立医药专科学校;1939年抗日战争期间,浙江高校迁往内地,为支持浙江省新办大学而停办,改组为英士大学医学院药学系;上世纪五十年代,国家两次高等院校院系调整,1952年,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停办,合并到上海医学院药学院;1955年,浙江医学院药学系停办,支援全国药学两院三系建设;1962年,国家自然灾害困难时期,浙江医科大学药学系停止招生。结论浙江大学药学院四次停办都有其历史的烙印,可供研究我国高等药学教育事业发展历史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大学 药学院 停办 恢复办学
下载PDF
浙一师校友会与新型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
4
作者 项建英 郑晗吟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20,共11页
随着民初兼具学校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两重身份的校友会兴起,“学校—校友会—校友”构成紧密联系,“学校—校友—社会”的互动有了新的观察视角。浙一师校友会便是典例,该校友会一以贯之地在人格教育中迎合新潮流、关注校友群体与社会,... 随着民初兼具学校组织与社会关系网络两重身份的校友会兴起,“学校—校友会—校友”构成紧密联系,“学校—校友—社会”的互动有了新的观察视角。浙一师校友会便是典例,该校友会一以贯之地在人格教育中迎合新潮流、关注校友群体与社会,体现了浙一师“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浙一师校友会人格培养与关系联结等方面作用下,由校友同仁构成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逐渐形成,并在教育革新、文艺创作、社会革命等领域呈现出多种思想样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友会 浙一师 新型知识分子群体
下载PDF
浙江省乡村书院空间探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陶伦 《浙江建筑》 2024年第1期101-106,共6页
宗族社会的发展需求催生了乡村书院的兴起。乡村书院是具有典型民居特征的文教空间,具有文化与教育合一的功能属性,它通过空间、装饰、象征、场景强化其文教意义,形成了乡村文教系统的核心,并在演化中保持了强韧的生命力,成为基层传统... 宗族社会的发展需求催生了乡村书院的兴起。乡村书院是具有典型民居特征的文教空间,具有文化与教育合一的功能属性,它通过空间、装饰、象征、场景强化其文教意义,形成了乡村文教系统的核心,并在演化中保持了强韧的生命力,成为基层传统社会中知识与思想的孵化器。在此,系统梳理浙江乡村书院的形态特征与演化现象,以推动文教空间在地性研究的深化与细化,旨在丰富浙江地域的文化格局和文明语境内涵,为社会文明全面提升提供时代定义与精神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书院 文教空间 浙江民居 人文流脉
下载PDF
章氏伤科传承脉络及“和合”思想渊源探析
6
作者 颜夏卫 何生 +4 位作者 章鸣 章友棣 张金福 王锐利 周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3-196,200,共5页
[目的]探析浙派中医章氏伤科传承脉络及“和合”思想的渊源,总结其学术特色,丰富和发展章氏伤科理论内涵。[方法]通过走访章氏伤科后人及传承人,搜集整理其现存手稿、验案等文献,查阅古代相关伤科医著,凝练总结其学术思想及特色。[结果... [目的]探析浙派中医章氏伤科传承脉络及“和合”思想的渊源,总结其学术特色,丰富和发展章氏伤科理论内涵。[方法]通过走访章氏伤科后人及传承人,搜集整理其现存手稿、验案等文献,查阅古代相关伤科医著,凝练总结其学术思想及特色。[结果]章氏伤科秉承道家文化之琼浆,汲取儒家思想之精华,上承佛家正骨之要术,中继民间疗法之特长,结合现代医学之技术,潜心医道两百年,济世情怀代相承,形成了以“和合”思想为核心,整体辨证、杂合以治、气血平调、筋骨互用、动静互补、防治结合、形神合一等理论体系为特色的中医骨伤学术流派。[结论]章氏伤科博采众长,守正创新,中西并重,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和合”理论体系,总结其学术特色,对充实浙派中医骨伤流派学术内涵,推动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章氏伤科 传承脉络 学术渊源 学术思想 学术特色 和合
下载PDF
《履巉岩本草》蜜蜂草的本草考证
7
作者 顾秋金 俞冰 张水利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73-281,共9页
[目的]考证《履巉岩本草》所载药物蜜蜂草的植物基原,挖掘其药用价值,并探讨《履巉岩本草》的价值。[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植物资源志要及实地考察等,从植物的形态特征、产地分布、性味功效以及药名考释等方面对蜜蜂草进行综合考... [目的]考证《履巉岩本草》所载药物蜜蜂草的植物基原,挖掘其药用价值,并探讨《履巉岩本草》的价值。[方法]通过查阅古今本草文献、植物资源志要及实地考察等,从植物的形态特征、产地分布、性味功效以及药名考释等方面对蜜蜂草进行综合考证,并探讨蜜蜂草及《履巉岩本草》的价值。[结果]通过本草文献与植物学形态之对比,发现《履巉岩本草》蜜蜂草与今唇形科植物小野芝麻[Galeobdolon chinense(Benth.)C.Y.Wu]特征相符;实地考察发现小野芝麻在低海拔的路旁及疏林下广泛分布,符合《履巉岩本草》取材范围的生境;小野芝麻与蜜蜂草性味功效相近,主治用法相通;小野芝麻为草本植物,花叶具蜜香且全株密被柔毛,与蜜蜂体被绒毛相似,恰合“蜜蜂草”一名。[结论]小野芝麻的药用历史可追溯至1220年南宋时期的《履巉岩本草》之蜜蜂草,是治疗毒疮、外伤出血、肺结核等疾病的良药。《履巉岩本草》全书彩色药图精美生动,对该书的研究,既是为重续药史守正创新,更是对中医药文化精华的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履巉岩本草 蜜蜂草 小野芝麻 地绵绵 本草考证 浙派本草
下载PDF
浙派中医冯兆张诊治阳痿病学术思想探析
8
作者 闫译 刘磊 +6 位作者 钱文君 崔云 王莉 叶有骏 钱鑫 张婷 徐新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13-717,共5页
[目的]探索浙江医家冯兆张所著《冯氏锦囊秘录》中诊治阳痿病的学术思想,为阳痿病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冯氏锦囊秘录》中方脉阳痿篇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该书中其他篇章相关论述,对该书中治疗阳痿病的学术思想特色进行系统... [目的]探索浙江医家冯兆张所著《冯氏锦囊秘录》中诊治阳痿病的学术思想,为阳痿病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冯氏锦囊秘录》中方脉阳痿篇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该书中其他篇章相关论述,对该书中治疗阳痿病的学术思想特色进行系统整理。[结果]冯氏推崇“命门”学说,尤其重视阴阳水火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其在方脉阳痿篇详细论述了阳痿病的病因病机,认为五脏受损可为病痿前兆,而多种原因引起的阴阳失调、郁火阻滞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治疗上列举诸多方药,注重补益阴阳,且以丸剂为主,药物送服多以酒、姜汤、盐汤等,并记载了分时采用不同汤剂送服的方法及分节气服药的方法,颇具特色。[结论]冯氏对阳痿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论述颇详,认识特色鲜明,其学术思想对当今阳痿病的治疗亦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兆张 《冯氏锦囊秘录》 阳痿 学术思想 浙派中医 命门
下载PDF
陈华教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经验
9
作者 洪璐 陈华 陶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介绍陈华教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和分析陈师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医案,根据陈华教授临证所谈以及本人的中医学术体会,探讨陈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并列举医案以验证。[结果]陈师认... [目的]介绍陈华教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和分析陈师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医案,根据陈华教授临证所谈以及本人的中医学术体会,探讨陈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并列举医案以验证。[结果]陈师认为,风、虚、痰、瘀是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病因,基本病机为风邪犯肺、痰瘀互结,将病程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于分期治疗中注重风邪,善用清宣祛风;重视脾胃,擅长健脾化痰;关注体质,运用温阳通窍;强调通络,常用活血化瘀。所列案例为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典型医案,临证时在经验方小儿鼻炎通窍方基础上随证加减,于发作期疏风清热,缓解期补脾益肺,兼以通窍散结,疗效确切。[结论]陈华教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增强患儿体质,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学习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变应性鼻炎 分期辨治 临床经验 浙派中医 验案 陈华
下载PDF
从《伤寒论》少阴篇讨论阳虚阴盛证辨治规律
10
作者 陈寅清 韩世盛 王怡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4-327,331,共5页
[目的]讨论《伤寒论》中阳虚阴盛证的病势、层次、治法及用药规律,探究并扩充阳虚阴盛证的辨治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结合后世医家的医论,明确阳虚阴盛证的病机及证候;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阐释阳虚阴盛证的机制;分析少阴篇中各版本条文... [目的]讨论《伤寒论》中阳虚阴盛证的病势、层次、治法及用药规律,探究并扩充阳虚阴盛证的辨治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结合后世医家的医论,明确阳虚阴盛证的病机及证候;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阐释阳虚阴盛证的机制;分析少阴篇中各版本条文的差异,论述病位、邪气性质、胃气、津液的不同,治法、主方、配伍的变化,归纳在少阴篇中隐含的辨治规律。[结果]阳虚阴盛证的辨治原则是“保胃气、存津液”,可将其细分为太阴湿土病、少阴君火病、厥阴风木病。细致的望闻问切,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基础能精确辨阳虚阴盛证。少阴为三阴枢机,少阴篇结构完整,能动态反映少阴发病、两阴合病或并病、三阴合病的相互变化过程。由条文可发现,病位由表入里,治法有灸焫、温经、温阳、通阳之别;病情由轻而重、痰饮有无,治法有散寒、散饮、利水之别;津液损伤程度不同,治法有救逆、救阴之别。[结论]从病理生理角度,能阐释中医主症的变化机制。辨治阳虚阴盛证时,应根据病位、邪气性质、胃气、津液择取方药,阳虚阴盛证的辨治规律对于其他证候的辨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阴盛证 少阴 辨治规律 伤寒论 浙派中医 经方 各家学说
下载PDF
浙派中医朱丹溪治疗痰证临证思想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燕 李良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丹溪认为,痰证的病机在于气机不行,病因主要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有关;临床辨证论治将痰证分为热痰、湿痰、食积痰、寒痰、风痰、老痰等,并确定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消积化痰、温化寒痰、祛风化痰、润燥化痰等各种不同的治疗原则;丹溪还认为,痰易与瘀结,故化痰消瘀亦为常用之法。丹溪治痰,根据痰证所发部位不同,用药及吐下之法各不相同。丹溪用药,标本兼治,从脾、肺、肝经入手,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剂,既施以化痰药除已生之痰,亦采实脾药物,杜生痰之源,间辅以理气药行滞,以证“气顺痰自消”之理,又采清热药防痰阻气滞、郁遏阳气以助热。[结论]丹溪治疗痰证的经验全面有效,其防治痰证的理法方药可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朱丹溪 数据挖掘 文献分析 临证经验 浙派中医
下载PDF
论张景岳治郁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挥
12
作者 王哲 李良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析明代王阳明心学对张景岳治郁思想的影响。[方法]借助辨章学术与考镜源流的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梳理张景岳基于阳明心学本体-体用-工夫修养的宏大视域,创立中医郁证治疗新理论的发展脉络,阐发张景岳治郁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 [目的]探析明代王阳明心学对张景岳治郁思想的影响。[方法]借助辨章学术与考镜源流的历史文献研究方法,梳理张景岳基于阳明心学本体-体用-工夫修养的宏大视域,创立中医郁证治疗新理论的发展脉络,阐发张景岳治郁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挥。[结果]人心与人情、心性与情志是阳明心学关注的核心议题,张景岳创立情志合称、情志致郁、因郁而病、从虚论郁、知行疗郁的郁证诊疗理论,体现了其医学思想对阳明心学的继承与发挥。[结论]张景岳治郁思想继承与发挥了阳明心学的奥义,发展构建了极具创新意义的中医郁证诊疗理论,剖析其阳明心学思想进路下的治郁思想,有益于中医郁证的诊疗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景岳 郁证诊疗 情志理论 阳明心学 知行合一 浙派中医 思想溯源
下载PDF
浅析《针灸资生经》治疗鼻部疾病的规律特点
13
作者 夏帆 陈小华 明康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986-990,共5页
[目的]探讨《针灸资生经》治疗鼻部疾病的规律特点。[方法]通过梳理《针灸资生经》鼻部疾病的相关条文,系统整理归纳治疗鼻部疾病的腧穴数量、归经、特定穴属性及分布规律,并剖析鼻部疾病的病因病机、治法特点及作者经验。[结果]《针灸... [目的]探讨《针灸资生经》治疗鼻部疾病的规律特点。[方法]通过梳理《针灸资生经》鼻部疾病的相关条文,系统整理归纳治疗鼻部疾病的腧穴数量、归经、特定穴属性及分布规律,并剖析鼻部疾病的病因病机、治法特点及作者经验。[结果]《针灸资生经》中治疗鼻部疾病共涉及66个腧穴,穴位总频次为153次。腧穴使用频率前3名分别是风门、口禾髎、龈交,应用最多的前3条经脉依次为足太阳膀胱经、督脉和手阳明大肠经,特定穴以交会穴和五腧穴占比最多,且集中分布在头部和四肢部。鼻部疾病基本病机归结为正气亏虚、邪恋标实,强调治疗应以通为用,即通阳气以养心神、畅气机以通鼻窍、温经穴以调气血3个方面,并善用验方和医案增加真实性。[结论]《针灸资生经》反映了王执中治疗鼻部疾病的诊疗特色,体现出以通为用的学术思想。总结该书治疗鼻部疾病的规律特点,可为临床治疗鼻部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资生经》 王执中 鼻部疾病 规律特点 阳经 特定穴 以通为用 浙派中医
下载PDF
从概念解析和疾病诊疗探讨楼英对中风后失语理论的构建
14
作者 林行健 陈成 +2 位作者 卫然 唐健 娄必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48-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明代医家楼英对中风后失语理论的构建,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传统医史文献的整理方法,认真研读楼英《医学纲目》中关于中风后失语的论述并加以分析理解,从而总结归纳楼英在中风后失语病因病机、分类、鉴别诊... [目的]探讨明代医家楼英对中风后失语理论的构建,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传统医史文献的整理方法,认真研读楼英《医学纲目》中关于中风后失语的论述并加以分析理解,从而总结归纳楼英在中风后失语病因病机、分类、鉴别诊断、治则治法和用药等方面的特色经验。[结果]楼英提出,“外感风邪,内有营卫气血亏虚”是中风后失语的病因病机,其病位在里。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言謇语涩和完全不能言语。在诊断上,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发音障碍和痿证相鉴别。治疗上以“祛邪扶正,以通为用”为治则,“内外并用,多法齐施”为手段,“博采众长,随证加减”为用药特色。[结论]楼英在充分继承先贤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理论体系,值得后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纲目 楼英 中风后失语 概念解析 疾病诊疗 浙派中医
下载PDF
浙派三诗僧考略
15
作者 王小恒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61,128,共7页
浓厚的在野倾向是清代中期浙派诗人群的重要属性。大量方外人士对浙派诗人群体诗文化活动的深度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一属性形成的重要因素。释明中、释篆玉及释上绪三位诗僧可以说是浙派方外诗侣中最值得关注的外围成员。通过考索... 浓厚的在野倾向是清代中期浙派诗人群的重要属性。大量方外人士对浙派诗人群体诗文化活动的深度参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这一属性形成的重要因素。释明中、释篆玉及释上绪三位诗僧可以说是浙派方外诗侣中最值得关注的外围成员。通过考索相关材料,可以认定,他们对于浙派诗人群体的意义尚不止于和此派成员寻常的唱和交游,他们诗文化活动更大的价值在于,他们对于浙派诗群南屏诗社的形成和活跃起到了支撑作用。因此,对于他们诗史价值的厘定,构成整个浙派诗人群体研究的重要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 释明中 释篆玉 释上绪 南屏诗社
下载PDF
早期浙江春晖中学的文学教育实践及其现代价值
16
作者 汪泽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195,共13页
早期浙江春晖中学的诞生是个复杂命题。它既是经亨颐、朱自清、夏丏尊等现代知识分子对五四运动中“民主”与“科学”口号的热烈呼应,又是其追求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具体呈现。特别是,他们于校园内外开展的一系列颇具创新意味的文学教育实... 早期浙江春晖中学的诞生是个复杂命题。它既是经亨颐、朱自清、夏丏尊等现代知识分子对五四运动中“民主”与“科学”口号的热烈呼应,又是其追求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具体呈现。特别是,他们于校园内外开展的一系列颇具创新意味的文学教育实践活动,为后世提供了弥足珍贵的人文教育范本,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亦为中国现代文学与教育的研究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春晖中学 中学文学教育 新文化运动 经亨颐
下载PDF
刘宗周与毛奇龄骈文之差异分析
17
作者 雷斌慧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30,共14页
刘宗周与毛奇龄皆为浙东学派代表,长于经史,但骈文成就不容忽视。毛奇龄尊崇儒家本经,对刘宗周其人其学推崇备至。在骈文创作方面,刘宗周主于实用,但不废骈文之美。毛奇龄追求唯美,然亦重视骈文根底。在骈文特征方面,刘宗周一派学者风范... 刘宗周与毛奇龄皆为浙东学派代表,长于经史,但骈文成就不容忽视。毛奇龄尊崇儒家本经,对刘宗周其人其学推崇备至。在骈文创作方面,刘宗周主于实用,但不废骈文之美。毛奇龄追求唯美,然亦重视骈文根底。在骈文特征方面,刘宗周一派学者风范,毛奇龄尽展才子深情。在骈文师法上,刘宗周与毛奇龄皆法乳于《楚辞》,但刘宗周尊唐代陆贽,雄厚笃挚;毛奇龄喜六代徐庾,古艳华润。比较刘宗周与毛奇龄的骈文,可观照浙东学派与清代骈文嬗变之一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宗周 毛奇龄 骈文 浙东学派
下载PDF
浙北施氏针灸流派传承及其学术特色浅析
18
作者 罗开涛 杨喜兵 +3 位作者 吕珊珊 吴思静 金羽婷 刘雨欣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探析浙北施氏针灸流派的传承现状及其学术特色,进一步丰富秀水医派内涵。[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及现代文献整理研究方法,对施氏针灸的起源、传承及学术特色进行挖掘、分析与整理。[结果]浙北中医文化底蕴深厚,针灸流派纷呈,名医... [目的]探析浙北施氏针灸流派的传承现状及其学术特色,进一步丰富秀水医派内涵。[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及现代文献整理研究方法,对施氏针灸的起源、传承及学术特色进行挖掘、分析与整理。[结果]浙北中医文化底蕴深厚,针灸流派纷呈,名医名家众多,较有影响力的针灸流派有凌、施、严、盛、金五家,各家世代相传,且屡有创新。施氏针灸作为典型代表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传承活跃,内容丰富,临证中十分重视脾胃,多以健脾益胃、温运中阳为治则,且善施温针,使气得温而易行,助针刺而通调气机;重视针灸并用、针药结合,以提高临床疗效。施氏传人在传承守正的同时也在持续创新,从而充实疾病谱,丰富治疗手段,提升临床疗效。[结论]施氏针灸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浙北针灸特色的诊疗体系,可供临床学习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北针灸 秀水医派 施氏针灸流派 学派源流 学术特色 活态传承
下载PDF
关于生物技术综合应用的试题分析及教学建议--以2023年浙江选考生物学第19题为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君 叶建伟 《生物学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0-72,共3页
2023年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题第19题是以基因融合和检测为主题背景的生物技术应用类试题。试题以真实的科研过程为情境,强调生物技术的综合应用,注重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本文分析归纳了学生出现的典型错因,根据... 2023年浙江省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题第19题是以基因融合和检测为主题背景的生物技术应用类试题。试题以真实的科研过程为情境,强调生物技术的综合应用,注重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素养的考查。本文分析归纳了学生出现的典型错因,根据学生暴露的主要问题,梳理了命题的主要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浙江选考 命题分析 教学建议 高中生物学
下载PDF
沪甬教育近代化进程中的张美翊
20
作者 徐鸿钧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99-104,共6页
南洋公学的创建、宁波府教育会的成立,既是清末新政的组成部分,无疑也是沪甬两地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性事件。张美翊生逢其时,皆曾以教育管理者的身份深度参与其中,并在此一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理论性不强但个性十足的教育理念,从中可见他心... 南洋公学的创建、宁波府教育会的成立,既是清末新政的组成部分,无疑也是沪甬两地教育近代化的标志性事件。张美翊生逢其时,皆曾以教育管理者的身份深度参与其中,并在此一过程中形成了若干理论性不强但个性十足的教育理念,从中可见他心仪的教学内容和教育宗旨,仍是注重德育的传统经史之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洋公学 《原富》译利之争 慈溪毁学风潮 浙江四中风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