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派中医治疗痛经经验整理
1
作者 杨华娣 俞鉴玲 +2 位作者 李慧 陆申奕 张婷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56-458,464,共4页
[目的]总结1911年前浙派中医治疗痛经的经验,探究其特色。[方法]对浙派中医古籍文献中有关痛经的论述、病案等进行摘录整理,总结痛经病机及治疗特色。[结果]浙派中医治疗痛经以“气血失调”为主要病机,提倡以寒热虚实为纲的气血辨证法,... [目的]总结1911年前浙派中医治疗痛经的经验,探究其特色。[方法]对浙派中医古籍文献中有关痛经的论述、病案等进行摘录整理,总结痛经病机及治疗特色。[结果]浙派中医治疗痛经以“气血失调”为主要病机,提倡以寒热虚实为纲的气血辨证法,从月经有无先后失期、经血色量如何、痛在经行前后三方面进行辨证。文献所记载的痛经证型共8种,分别为血气虚证、血虚有滞证、血虚有寒证、血虚有热证、冲任不足证、肝气郁滞证、气滞血瘀证、寒凝血瘀证,以“温通清化、调和血气”为治则。浙派中医发扬命门学说,擅用温药,记载痛经要药10味,分别为凌霄花、白芍、马鞭草、玄胡、京三棱、鹿角、阳起石、白头翁根、莲房、荷叶。[结论]浙派中医治疗痛经从“气血”立论,“温补”“清化”以治本,“调畅气血”为根本,以辨证论治、治病求本为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痛经 中医学术挖掘 经验整理 学术流派 名医经验
下载PDF
陈华教授传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经验探析
2
作者 杨伟吉 吴蔚波 +2 位作者 彭甜 章家菡 陈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52-455,共4页
[目的]总结陈华教授传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研究浙派儿科学术特点,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阐释陈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诊疗... [目的]总结陈华教授传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研究浙派儿科学术特点,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等方面阐释陈师治疗小儿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诊疗小儿肺系疾病的经验可概括为融通中西,谨守病机;四望一听,尤重望诊;分期论治,善用和清;用药轻灵,顾护脾胃。所列案例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典型案例,急性感染期解表清里,迁延反复期益气养阴,缓解恢复期补肺健脾,疗效显著。[结论]陈师小儿肺系疾病的诊治经验,不仅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更是对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的传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系疾病 浙派中医儿科 小儿 临床经验 医案 陈华
下载PDF
章氏伤科传承脉络及“和合”思想渊源探析
3
作者 颜夏卫 何生 +4 位作者 章鸣 章友棣 张金福 王锐利 周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93-196,200,共5页
[目的]探析浙派中医章氏伤科传承脉络及“和合”思想的渊源,总结其学术特色,丰富和发展章氏伤科理论内涵。[方法]通过走访章氏伤科后人及传承人,搜集整理其现存手稿、验案等文献,查阅古代相关伤科医著,凝练总结其学术思想及特色。[结果... [目的]探析浙派中医章氏伤科传承脉络及“和合”思想的渊源,总结其学术特色,丰富和发展章氏伤科理论内涵。[方法]通过走访章氏伤科后人及传承人,搜集整理其现存手稿、验案等文献,查阅古代相关伤科医著,凝练总结其学术思想及特色。[结果]章氏伤科秉承道家文化之琼浆,汲取儒家思想之精华,上承佛家正骨之要术,中继民间疗法之特长,结合现代医学之技术,潜心医道两百年,济世情怀代相承,形成了以“和合”思想为核心,整体辨证、杂合以治、气血平调、筋骨互用、动静互补、防治结合、形神合一等理论体系为特色的中医骨伤学术流派。[结论]章氏伤科博采众长,守正创新,中西并重,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和合”理论体系,总结其学术特色,对充实浙派中医骨伤流派学术内涵,推动中华民族“和合”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章氏伤科 传承脉络 学术渊源 学术思想 学术特色 和合
下载PDF
浙派中医冯兆张诊治阳痿病学术思想探析
4
作者 闫译 刘磊 +6 位作者 钱文君 崔云 王莉 叶有骏 钱鑫 张婷 徐新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713-717,共5页
[目的]探索浙江医家冯兆张所著《冯氏锦囊秘录》中诊治阳痿病的学术思想,为阳痿病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冯氏锦囊秘录》中方脉阳痿篇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该书中其他篇章相关论述,对该书中治疗阳痿病的学术思想特色进行系统... [目的]探索浙江医家冯兆张所著《冯氏锦囊秘录》中诊治阳痿病的学术思想,为阳痿病临床实践提供参考。[方法]以《冯氏锦囊秘录》中方脉阳痿篇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结合该书中其他篇章相关论述,对该书中治疗阳痿病的学术思想特色进行系统整理。[结果]冯氏推崇“命门”学说,尤其重视阴阳水火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其在方脉阳痿篇详细论述了阳痿病的病因病机,认为五脏受损可为病痿前兆,而多种原因引起的阴阳失调、郁火阻滞等均可导致本病发生。治疗上列举诸多方药,注重补益阴阳,且以丸剂为主,药物送服多以酒、姜汤、盐汤等,并记载了分时采用不同汤剂送服的方法及分节气服药的方法,颇具特色。[结论]冯氏对阳痿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论述颇详,认识特色鲜明,其学术思想对当今阳痿病的治疗亦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兆张 《冯氏锦囊秘录》 阳痿 学术思想 浙派中医 命门
下载PDF
陈华教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经验
5
作者 洪璐 陈华 陶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58-561,共4页
[目的]介绍陈华教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和分析陈师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医案,根据陈华教授临证所谈以及本人的中医学术体会,探讨陈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并列举医案以验证。[结果]陈师认... [目的]介绍陈华教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和分析陈师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医案,根据陈华教授临证所谈以及本人的中医学术体会,探讨陈师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的经验,并列举医案以验证。[结果]陈师认为,风、虚、痰、瘀是小儿变应性鼻炎的主要病因,基本病机为风邪犯肺、痰瘀互结,将病程分为发作期和缓解期,于分期治疗中注重风邪,善用清宣祛风;重视脾胃,擅长健脾化痰;关注体质,运用温阳通窍;强调通络,常用活血化瘀。所列案例为小儿变应性鼻炎的典型医案,临证时在经验方小儿鼻炎通窍方基础上随证加减,于发作期疏风清热,缓解期补脾益肺,兼以通窍散结,疗效确切。[结论]陈华教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分期辨治小儿变应性鼻炎,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增强患儿体质,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学习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变应性鼻炎 分期辨治 临床经验 浙派中医 验案 陈华
下载PDF
浙派中医朱丹溪治疗痰证临证思想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燕 李良松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81-187,共7页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 [目的]探究浙派中医朱丹溪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方法]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构建“朱丹溪治疗痰证方药数据库”,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丹溪用药规律,并辅以传统文献学方法,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等方面归纳其诊治痰证的临证思想。[结果]丹溪认为,痰证的病机在于气机不行,病因主要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宜有关;临床辨证论治将痰证分为热痰、湿痰、食积痰、寒痰、风痰、老痰等,并确定清热化痰、燥湿化痰、消积化痰、温化寒痰、祛风化痰、润燥化痰等各种不同的治疗原则;丹溪还认为,痰易与瘀结,故化痰消瘀亦为常用之法。丹溪治痰,根据痰证所发部位不同,用药及吐下之法各不相同。丹溪用药,标本兼治,从脾、肺、肝经入手,以二陈汤为基本方剂,既施以化痰药除已生之痰,亦采实脾药物,杜生痰之源,间辅以理气药行滞,以证“气顺痰自消”之理,又采清热药防痰阻气滞、郁遏阳气以助热。[结论]丹溪治疗痰证的经验全面有效,其防治痰证的理法方药可为当今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朱丹溪 数据挖掘 文献分析 临证经验 浙派中医
下载PDF
从医籍出版到期刊编印——民国时期浙江中医药出版物的跨境互动与海外影响
7
作者 李露芳 徐艳 张曼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680-684,共5页
[目的]以出版物为视角探讨民国时期浙江中医药海外传播的样貌,揭示中医药海外传播的浙江贡献。[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方法,梳理民国时期浙江中医药著作和期刊的出版特征与代表性成果,分析这一时期浙江中医药学术出版物境外传播... [目的]以出版物为视角探讨民国时期浙江中医药海外传播的样貌,揭示中医药海外传播的浙江贡献。[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历史研究方法,梳理民国时期浙江中医药著作和期刊的出版特征与代表性成果,分析这一时期浙江中医药学术出版物境外传播的状况。[结果]民国时期浙江医家通过编撰中医学教材、出版中西汇通著作、编纂中医大型丛书、互译中医药代表性著作等形式提振中医药海外影响,通过推动浙江中医药期刊的境外发售、境外广告刊登、海外存藏等途径加强中医药海外传播。[结论]民国时期浙江中医药出版物对中医药的对外传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仅促进了中医药知识的跨境传播,并且进一步增强了世界对中医学科学价值的肯定,对构建新时代浙江特色的中医药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具有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中医药出版物 学术出版 图书 期刊 对外传播 浙江 民国时期
下载PDF
从概念解析和疾病诊疗探讨楼英对中风后失语理论的构建
8
作者 林行健 陈成 +2 位作者 卫然 唐健 娄必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448-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明代医家楼英对中风后失语理论的构建,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传统医史文献的整理方法,认真研读楼英《医学纲目》中关于中风后失语的论述并加以分析理解,从而总结归纳楼英在中风后失语病因病机、分类、鉴别诊... [目的]探讨明代医家楼英对中风后失语理论的构建,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运用传统医史文献的整理方法,认真研读楼英《医学纲目》中关于中风后失语的论述并加以分析理解,从而总结归纳楼英在中风后失语病因病机、分类、鉴别诊断、治则治法和用药等方面的特色经验。[结果]楼英提出,“外感风邪,内有营卫气血亏虚”是中风后失语的病因病机,其病位在里。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分为言謇语涩和完全不能言语。在诊断上,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发音障碍和痿证相鉴别。治疗上以“祛邪扶正,以通为用”为治则,“内外并用,多法齐施”为手段,“博采众长,随证加减”为用药特色。[结论]楼英在充分继承先贤理论精华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中医药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理论体系,值得后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纲目 楼英 中风后失语 概念解析 疾病诊疗 浙派中医
下载PDF
基于“取坎填离”论冯兆张温补思想特色
9
作者 刘琳炎 谷建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0期1256-1262,共7页
[目的]探讨浙派中医冯兆张的温补思想与诊疗特色。[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梳理《冯氏锦囊秘录》中温补思想相关论述,结合冯兆张本人医案及温补学派相关理论知识,总结冯兆张的温补思想及诊疗特色。[结果]冯兆张的温补思想体现“取坎... [目的]探讨浙派中医冯兆张的温补思想与诊疗特色。[方法]采用文献学研究方法,梳理《冯氏锦囊秘录》中温补思想相关论述,结合冯兆张本人医案及温补学派相关理论知识,总结冯兆张的温补思想及诊疗特色。[结果]冯兆张的温补思想体现“取坎填离”理念,其以真阴真阳为先天之本、后天之命,阐明内伤发热的本质是火空而发,通过辨先天、中宫之脉审明病机,提出“调之、安之、从之、抚之”的治疗方法;论治重视调补真阴真阳,善用引药敛火归元,讲究服药方式及剂型以发挥药效;提出“补接”原则,重视疾病后期的补养。其自创方全真一气汤是体现“取坎填离”温补思想的代表方剂。[结论]冯兆张辨治疾病以先后天阴阳为纲领,从根本论治,理法严明,用药精准,为治疗重证顽疾、疑难杂病提供了有效的诊疗思路,值得发扬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坎填离 《冯氏锦囊秘录》 冯兆张 温补 命门 元气 全真一气汤 浙派中医
下载PDF
基于社会生态理论的浙江省城乡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斌艳 吴玥 +2 位作者 毛学蕴 郑淼 郭清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142-147,152,共7页
[目的]分析比较城乡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为优化城乡中医药资源,提升老年人群中医药服务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65周岁及以上,当地居住至少6个月的居家养老人群。以面对面问... [目的]分析比较城乡居家养老群体中医药服务需求与利用情况,为优化城乡中医药资源,提升老年人群中医药服务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65周岁及以上,当地居住至少6个月的居家养老人群。以面对面问卷的方式收集居家养老人群基本特征、健康行为、中医药服务需求和利用情况等。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城乡居家养老人群中医药服务的利用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抽样的浙江省居家养老人群1038人中,中医药服务需求人数537人。中医药服务利用人数305人,占需求人群的56.80%。需求人群中,居住地为城市的老年人群中医药服务利用占比高于农村(P<0.001)。退休前职业为政府或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家庭月平均收入2000~5000元以及≥5000元的城市居家养老人群更倾向利用中医药服务(P<0.05);定期体检以及家庭月平均收入≥5000元的农村居家养老人群更倾向利用中医药服务(P<0.05)。[结论]浙江省居家养老中医药服务需求群体中,城市中医药服务利用水平高于农村。家庭月平均收入是影响城乡中医药服务利用的共同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家养老 城市 农村 中医药服务 需求 利用 浙江省 社会生态理论
下载PDF
《芷园医种》初刻版本考略
11
作者 李晓寅 江凌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039-1044,共6页
[目的]对日本国立公文书馆馆藏的《芷园医种》明代刻本进行版本考证,尝试解决本书成书过程、版本源流方面存在的争议。[方法]对《芷园医种》存世各版本的收录内容、装订顺序、牌记、序跋、版式特征等进行横向比对,参据有关文献史料,考... [目的]对日本国立公文书馆馆藏的《芷园医种》明代刻本进行版本考证,尝试解决本书成书过程、版本源流方面存在的争议。[方法]对《芷园医种》存世各版本的收录内容、装订顺序、牌记、序跋、版式特征等进行横向比对,参据有关文献史料,考证新发现版本的刊刻年代,同时梳理本书的刊刻编订过程,还原初刻本原貌。[结果]日本国立公文书馆馆藏《芷园医种》明代刻本,国内未见馆藏著录。经考证,该版本刊刻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题名、收录内容及刊刻时间均符合初刻本特征。后世在此版本基础上,根据《芷园医种》明天启四年(1624)刻本增补了三则序言及《芷园臆草勘方》《芷园臆草存案》,由此形成了这一藏本木刻与手抄兼有、版框前后不一、总序反在之后的独特形态。[结论]确定日本国立公文书馆馆藏明万历四十八年刻本为《芷园医种》初刻版本,并还原初刻版本原貌,对明确本书成书、刊印过程,厘清版本源流,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芷园医种 卢复 钱塘医派 浙派中医 版本 考证
下载PDF
浙派中医章氏伤科筋伤经验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颜夏卫 何生 +4 位作者 章鸣 胡玉祥 朱圣斌 蔡国荣 江帆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045-1048,共4页
[目的]探析浙派中医章氏伤科诊治筋伤的学术经验,丰富章氏伤科学术思想,弘扬浙江中医骨伤流派。[方法]通过走访章氏伤科后人及传承人,收集整理章氏伤科现存手稿、验案等文献,查阅相关古代骨伤医籍,结合章氏后人访谈记录,全面真实地反映... [目的]探析浙派中医章氏伤科诊治筋伤的学术经验,丰富章氏伤科学术思想,弘扬浙江中医骨伤流派。[方法]通过走访章氏伤科后人及传承人,收集整理章氏伤科现存手稿、验案等文献,查阅相关古代骨伤医籍,结合章氏后人访谈记录,全面真实地反映章氏伤科诊治筋伤的经验与特色。[结果]章氏伤科论治筋伤以“和合”学术思想为总则,识病强调“一体三辨”,建立了以整体观为核心,辨病、辨证、辨位相结合的理论体系;治病推崇“杂合以治,法推综合”,提出“内调脏腑气血,外治筋骨经络”的治疗准则,其用药重气血,顾兼邪,分部位,突出“破、和、养”三期辨证用药原则,其针法注重“气血经筋骨同治”,其理筋手法强调“三精”原则,并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理筋十法,其功法遵循“筋骨互用、动静互补”理念,创立“十二经筋拉伸功法”;防病注重“防治结合,心身同治”,提出“筋伤十八字防治法则”。[结论]章氏伤科博采众长,守正创新,形成了一套完整、独特的筋伤理论体系,进一步充实了章氏伤科学术内涵,对推动浙派中医和浙江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章氏伤科 筋伤 学术思想 学术经验 理论体系 和合
下载PDF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浙派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朱宇滢 包素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7期760-766,共7页
[目的]分析与总结浙派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期刊数据库及书籍中近40年来浙派中医妇科流派运用中医药治疗崩漏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3.0),建立相关数据库,对所涉药物的用药频次、药味、药性、归经及... [目的]分析与总结浙派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期刊数据库及书籍中近40年来浙派中医妇科流派运用中医药治疗崩漏的医案,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3.0),建立相关数据库,对所涉药物的用药频次、药味、药性、归经及功效进行分类统计,并通过聚类分析,归纳和总结浙派中医妇科流派治疗崩漏的用药规律。[结果]最终筛选出方剂220首,涉及中药213味,其中使用频次较高的中药为白芍、当归、甘草、生地黄等,药物性味以性寒,味苦、甘、辛居多,主入肝、脾、肾三经,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以及治疗崩漏的新处方8个。[结论]浙派中医妇科流派诊治崩漏谨遵虚、热、瘀为纲,肝脾肾并重,气血并调,以补血活血、补气健脾、清热凉血、平抑肝阳和活血化瘀为主要治则,与中医理论基本一致,可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支持及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派中医 妇科流派 崩漏 用药规律 数据挖掘 中医传承辅助系统
下载PDF
戴原礼编辑《金匮钩玄》新证及其影响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徐晓聪 郑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53-360,共8页
[目的]考证《金匮钩玄》的资料来源及成书方式,为戴原礼编辑《金匮钩玄》提供新证,进而探讨明代丹溪学派文本体系的形成路径。[方法]运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将《金匮钩玄》中的相关内容,与楼英《医学纲目》所收录的丹溪医论进行对比研究... [目的]考证《金匮钩玄》的资料来源及成书方式,为戴原礼编辑《金匮钩玄》提供新证,进而探讨明代丹溪学派文本体系的形成路径。[方法]运用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将《金匮钩玄》中的相关内容,与楼英《医学纲目》所收录的丹溪医论进行对比研究,辨明《金匮钩玄》与《丹溪药要》《医学纲目》的关系,梳理《金匮钩玄》的文本编辑理路。[结果]《金匮钩玄》与《丹溪药要》是两个不同的文本。通过对现有文本的比对,认为《金匮钩玄》的内容来源于《医学纲目》,其成书时间晚于后者。其后,戴氏又将《医学纲目》部分内容重新辑出,名为《金匮钩玄》。戴氏在处理这些材料时,采用了内容照录、内容节略、顺序移位等多种策略。[结论]《金匮钩玄》是一部戴氏选编的朱丹溪医论集,此书在明代丹溪学派的学术传承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心法”类的著作,在《金匮钩玄》的基础上,又增补了大量丹溪的医论与医案,整体上构成了明代丹溪学派的文本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原礼 金匮钩玄 丹溪药要 医学纲目 丹溪学派 浙派中医
下载PDF
陈华运用滋阴清热法异病同治儿科疾病经验探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超轶 陈华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89-393,共5页
[目的]介绍陈华教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临床运用滋阴清热法异病同治小儿乳蛾、便秘、积滞、胃脘痛、鼻衄、抽动障碍等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和分析陈华教授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疾病之医案,研究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 [目的]介绍陈华教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临床运用滋阴清热法异病同治小儿乳蛾、便秘、积滞、胃脘痛、鼻衄、抽动障碍等疾病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收集和分析陈华教授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疾病之医案,研究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结合陈华教授临证所谈所述以及笔者对中医儿科学术的思考,在充分认识人群体质特点及疾病共性的基础上,总结分析陈华教授运用滋阴清热法治疗儿科多种疾病的临床经验,并列举典型医案。[结果]陈华教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学术特色,认为浙江地区儿童常见阴虚火旺体质,常发热病,病机多为阴虚火旺、本虚标实,治疗上重视滋阴清热,同时根据不同的疾病特点灵活运用,以滋阴清热、疏风解表法治疗乳蛾;滋阴清热、润肠通便法治疗便秘;滋阴清热、消食导滞法治疗积滞;滋阴清热、疏肝理气法治疗胃脘痛;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法治疗鼻衄;滋阴清热、平肝熄风法治疗抽动障碍。[结论]陈华教授继承了浙派中医儿科“因人因地制宜,擅长滋阴清热”的特色,重视儿童阴虚火旺之体质、本虚标实之病机,通过辨证论治,灵活运用滋阴清热法,改善患儿体质,控制疾病发展,临床疗效显著,其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阴清热 浙派中医 儿科 异病同治 治疗特色 临床经验 陈华
下载PDF
中医儿科麻疹专著《舟仙瘄述》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金伟 陈琳 李飞泽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287-290,共4页
[目的]研究中医儿科麻疹专著《舟仙瘄述》的作者、刊印情况,探讨该著作的学术特点和学术价值。[方法]查找各版本《舟仙瘄述》,查阅当地史志,走访舟山市岱山县东沙镇、高亭镇,调查分析所获资料,对《舟仙瘄述》的作者和刊印情况进行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儿科麻疹专著《舟仙瘄述》的作者、刊印情况,探讨该著作的学术特点和学术价值。[方法]查找各版本《舟仙瘄述》,查阅当地史志,走访舟山市岱山县东沙镇、高亭镇,调查分析所获资料,对《舟仙瘄述》的作者和刊印情况进行研究,对该书的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和讨论。[结果]《舟仙瘄述》首次出版于民国时期,其作者是民国医家刘舟仙,关于刘舟仙的详细事迹,史料记载不多。《舟仙瘄述》分上、中、下三卷,分别是瘄证总论、瘄证治例、瘄证各方。该书具有结构独特,立意新颖;以症立论,兼抒己见;论治求法,不拘于方;地域性强,简便实用;注重调摄,观念超前等学术特点。[结论]《舟仙瘄述》是浙江舟山医学史上第一部中医儿科麻疹专著,该书的问世对中医儿科麻疹的理论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对中医儿科麻疹诊疗的临床实践具有促进作用。对该书的研究,有助于探索浙派中医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仙瘄述 瘄证 麻疹 刘舟仙 舟山医学史 中医儿科 浙派中医
下载PDF
陈无咎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探析
17
作者 王帅虎 陆翔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探析民国医家陈无咎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方法]运用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搜集并整理陈无咎的医学著作和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医论医话等,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临证经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陈无咎的... [目的]探析民国医家陈无咎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方法]运用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搜集并整理陈无咎的医学著作和发表在期刊上的论文、医论医话等,以此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中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临证经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陈无咎的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尊崇内经理论,发展“揆度”学说;创立治疗伤寒六经病的“疏”“整”二法;衷中参西、倡导中西医汇通;用药精当,创立药物处方配伍的“主、从、导、引、加”之说;重视脾胃后天之本的功能。在临证经验上,他认为对于中风,应行血祛风、引血归心;治疗水肿,应升清降浊、导水注血;治疗妇科病,应重视脉诊、审因用药;治疗喉痹,应清血解毒、内外兼顾。[结论]陈无咎作为中西医汇通派医家、医学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发扬中国医学、学贯中西,对于内科、妇科、伤寒等疾病的临证诊疗颇有建树,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后世有一定的启发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无咎 中西医汇通 民国医家 浙派中医 学术思想 临证经验
下载PDF
国医大师葛琳仪论胃心同源同治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雯倩 孙磊涛 +1 位作者 刘予悦 余洁茹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147-1150,共4页
[目的]归纳总结国医大师葛琳仪(以下尊称葛老)临床诊治胃心疾病的经验,从而完善葛老的胃心同源同治理论。[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结合相关古籍和文献资料查阅,从基本结构、生理联系、证候病理等方面总结葛老辨治胃心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 [目的]归纳总结国医大师葛琳仪(以下尊称葛老)临床诊治胃心疾病的经验,从而完善葛老的胃心同源同治理论。[方法]通过跟师学习,结合相关古籍和文献资料查阅,从基本结构、生理联系、证候病理等方面总结葛老辨治胃心疾病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结果]葛老根据胃心病患者特点及典型症状,结合学术理论,认为胃心解剖部位邻近,形态结构类似,经络联系密切,生理功能协同,证候表现相似,且病理产物相类,以痰饮、瘀血、痰瘀互结为主,而痰瘀互结又会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影响胃心疾病发展。胃心病临床多见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之证,因而葛老常采用异病同治的思路,治标以清,内寓清补;治本以养,辅以疏利,遵循“正本清源,疏补共用”的原则,以真正实现胃心同治。[结论]葛老在长期临床实践和学术创新过程中认识到了胃与心的相关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胃心同源同治学术理论,为临床诊治胃心疾病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心同源 胃心同治 痰瘀互结 国医大师 浙派中医 葛琳仪
下载PDF
衢州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
19
作者 许宝才 徐鑫陵 +1 位作者 陈伟 邱根祥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511-515,共5页
[目的]探索挖掘衢州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整理研究的方法,从时病、内科、儿科、女科、老年病、杂病、针灸等方面对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衢州作为“丹溪医派”“新安医学”“杨继洲针灸... [目的]探索挖掘衢州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方法]采用传统医史文献整理研究的方法,从时病、内科、儿科、女科、老年病、杂病、针灸等方面对雷氏医学的学术特色进行系统分析、总结。[结果]衢州作为“丹溪医派”“新安医学”“杨继洲针灸”之融汇处、涵养地,在诊治疾病方面独具特色。雷氏医学认为时医应正确掌握四时五运六气的变化规律,并构建了全新的以四时六气为纲目“知时论证、辨体立法”的时病辨治体系,立法处方提倡用法而不用方。内科广泛运用脏腑辨证,同时还结合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八纲辨证及病因辨证,临证依据病邪特点而治。儿科强调四诊合参,首重望诊,临证当明辨体质差异,治疗因人而异;小儿脾胃易伤,治疗时重视小儿脾胃的特点,处处顾及脾胃。女科注意圆机活法,通权达变,善于抓住妇人经、带、胎、产的生理特点辨证用药。老年病大多本虚标实,治疗首先以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并且扶正多从先、后天之本着眼。杂病需提纲挈领,以常见病因病机为纲,又注意区分常证变证、兼证夹证,临证不忘多法并用以提高临床疗效。针灸融合了新安针灸名家和杨继洲针灸的学术思想和理论,选穴注意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结论]衢州雷氏医学在传承中医精华的基础上创新了理论体系,充分挖掘了其中的价值内涵,对临床各科具有深入的研究及独到的见解,值得深入研究和积极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氏医学 学术流派 学术特色 传承创新 衢州 浙派中医
下载PDF
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四版)》解读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珺超 王真 +4 位作者 蔡宛如 葛琳仪 徐志瑛 陈晔 李敏静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223-225,共3页
[目的]解读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四版)》,协助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从中医学理论角度,分析阐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分期分型及辨证论治。[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 [目的]解读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四版)》,协助指导临床用药。[方法]从中医学理论角度,分析阐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因病机、分期分型及辨证论治。[结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为湿邪与疫毒疠气合而为病,易耗气伤阴动血。浙江方案针对高风险人群推荐玉屏风散加减。针对肺炎患者分期分型论治,将其分为轻型-疫毒袭肺、普通型-疫毒郁肺、重型-疫毒壅肺、危重型-疫毒闭肺、恢复期-肺脾两虚,分别投以荆防败毒散、麻杏石甘汤合千金苇茎汤、葶苈泻肺汤、参附汤、香砂六君丸加减治疗。[结论]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推荐方案(试行第四版)》体现浙派中医特色,融入中医治未病思想,以期在疫情防治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病 中医药 方案 浙江地区 分期 分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