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基于全局主成分分析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虎峰 赖启福 +1 位作者 苏慧娟 黄杰龙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55-65,共11页
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SSD模型,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20地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测度各城市2010—2019年旅游竞争力。得出结论:(1)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形成并强化了以温州、福州、泉州、厦门、汕头、赣州为龙头,以东部沿海和西部山地... 构建旅游竞争力评价SSD模型,以粤闽浙沿海城市群20地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测度各城市2010—2019年旅游竞争力。得出结论:(1)粤闽浙沿海城市群形成并强化了以温州、福州、泉州、厦门、汕头、赣州为龙头,以东部沿海和西部山地为两翼,串联带动轴线其他城市发展的网状格局;(2)区域在合作过程中存在阻碍,有诸多旅游竞争力“低地”,行政区经济现象较为明显;(3)涓滴效应和马太效应并存,加剧了区域间旅游竞争力发展不平衡现象;(4)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交通设施的开发建设无法有效拟合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差距,发展过程中存在路径依赖问题。基于此,从强化龙头带动作用、完善区域内合作机制、寻求周边合作机会和打破路径依赖四个角度对提升粤闽浙沿海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给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局主成分分析 粤闽浙赣 旅游竞争力 城市群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闽浙赣GPM降水产品降尺度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新同 史岚 陈多妍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113,共9页
及时准确评估降水的空间分布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遥感降水产品大多依靠多元回归模型和物理模型来提高降水监测的精度,很少涉及深度学习模型来改善降水精度。文章改进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 及时准确评估降水的空间分布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遥感降水产品大多依靠多元回归模型和物理模型来提高降水监测的精度,很少涉及深度学习模型来改善降水精度。文章改进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深度学习模型,得到优化后的LSTM深度学习模型;引入植被、坡向、坡度等多个降水主导因子,以闽浙赣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2019年69个气象站点的逐日降水数据,首先对Integrated Multi-satellite Retrievals for Glob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GPM IMERG)逐日降水产品进行降尺度,继而分别从加密站验证和个例年验证2个角度评估模型的可靠性。结果发现:降尺度结果与气象站降水的时空分布趋于一致,比GPM IMERG降水产品更能体现出闽浙赣地区的降水空间分布,GPM降水产品对降水区域存在低估和高估的降水数据得到了校正;通过加密站验证,降尺度模型在7月和10月表现较好,相关系数不低于0.9,4月次之,1月最低,相关系数是0.7;通过个例年验证,发现2020年日降水降尺度结果与实测值的相关性超过了0.8以上,均方根误差为5.23 mm,平均相对误差为9.43%。可见,基于深度学习的降尺度模型无论在日尺度还是月尺度都取得了较高的精度,且在时间和空间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赣 鄱阳湖流域 降水 降尺度 深度学习
下载PDF
闽浙赣苏区文化动员的动因、策略及其积极成效
3
作者 宋丽群 肖宗志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28-34,共7页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两种革命深入”,各大苏区分别开展文化动员的初次实践。闽浙赣苏区作为“苏维埃模范省”,根据其苏区概况和群众特点,抓住文化这一重要因素,开展以政治教育、革命文艺、社会教育和良风美俗为主旨的文化动...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推进“两种革命深入”,各大苏区分别开展文化动员的初次实践。闽浙赣苏区作为“苏维埃模范省”,根据其苏区概况和群众特点,抓住文化这一重要因素,开展以政治教育、革命文艺、社会教育和良风美俗为主旨的文化动员;采用文化动员与伦理联结、文化动员与情感并置、文化动员与革命互动、文化动员与组织保障等动员策略,使苏区文化动员取得显著效果。文化动员促进了普通民众的知识和革命意识的提升,实现苏区陋习改造和风貌重塑,推进苏区干部培养和执政水平提升;通过文化动员,揭露敌军黑暗本质,扩大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浙赣苏区 文化动员 革命意识 陋习改造
下载PDF
皖浙赣断裂带的界定及其基本特征 被引量:65
4
作者 余心起 江来利 +3 位作者 许卫 邱瑞龙 杜建国 戴圣潜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113,共12页
以往文献中及众多研究者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实际上包括了不同时代形成的、方向有变化的多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在地壳演化过程中,随着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不同时代的断裂带方... 以往文献中及众多研究者所指的“皖浙赣断裂带”实际上包括了不同时代形成的、方向有变化的多组规模巨大的区域性断裂带;最早的断裂带形成于新元古代,最晚的形成于晚中生代。在地壳演化过程中,随着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不同时代的断裂带方向变化较大,新元古代晋宁期为北东向,早古生代加里东期为近东西向—北东东向,晚中生代为北北东向;每一期断裂带都有它们自己的大地构造背景和指示意义。文中认为,不同阶段形成的断裂带不能混为一谈。新元古代晋宁期的北东向断裂带南段基本上以赣东北蛇绿混杂岩带为代表,向北东延至皖南伏川断裂带,具有板块(或地体)边界断裂的性质;加里东期以近东西向祁门—歙县断裂带为代表,其西段被后期牵引成北东向,造成两侧的变质基底特征明显不同;二者均不属于皖浙赣断裂带的组成部分。而通常意义上所指的具有区域控岩控矿作用的皖浙赣断裂带,是晚中生代北北东向的赣东北—五城—歙县—绩溪—宁国断裂带,控制了侏罗—白垩纪红色盆地及燕山期岩浆岩的形成和分布,是一条具有控矿作用的重要的构造岩浆岩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浙赣断裂带 晚中生代 方位变化 不同构造阶段 浙赣皖相邻区
下载PDF
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的运动学和动力学 被引量:92
5
作者 郭令智 卢华复 +5 位作者 施央申 马瑞士 孙岩 舒良树 贾东 张庆龙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13,共13页
自经70年代作者等发表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构造观点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成为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新资料支持以下的古板块构造演化模式,即古华南洋壳中元古代13(17)~9.8亿年时向北(西... 自经70年代作者等发表江南中-新元古代岛弧构造观点以来,这一地区已经在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成为我国大地构造研究热点之一。大量新资料支持以下的古板块构造演化模式,即古华南洋壳中元古代13(17)~9.8亿年时向北(西北)俯冲于扬子板块东南边缘之下,形成江南火山岛弧和弧后盆地,在东北段是皖-浙-赣火山岛弧和樟树墩-伏川弧后盆地;新元古代9.8~7.7亿年时发生了陈蔡弧(浙东地体)与皖-浙-赣弧的弧-弧碰撞造山作用,并导致樟树墩-伏川边缘海的崩塌和陆-弧弧后碰撞造山过程。江南古岛弧带经历了多次的后期构造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中元古代 新元古代 岛弧 运动学 动力学
下载PDF
浙赣皖相邻区与德兴、铜陵矿集区燕山期花岗岩类岩石对比研究及其成矿 被引量:11
6
作者 赵海玲 狄永军 +3 位作者 邓晋福 王成 戴圣潜 莫兆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20,共8页
浙赣皖相邻区与铜陵、德兴地区岩石系列相似,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在岩石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地区两个矿集区的岩体偏酸性,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德兴地区和铜陵地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 浙赣皖相邻区与铜陵、德兴地区岩石系列相似,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在岩石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地区两个矿集区的岩体偏酸性,主要岩石类型为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德兴地区和铜陵地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和石英闪长岩。从浙赣皖相邻区→德兴地区→铜陵地区,岩体的里特曼指数逐渐增加,A/CNK逐渐减小,K/(K+Na)逐渐减小。在岩石化学特征上,浙赣皖相邻区较德兴和铜陵矿集区的岩体富Si、K,贫Mg、Fe、Ca等暗色矿物组分及Ti、P等不相容元素组分,从浙赣皖相邻区→德兴地区→铜陵地区岩石明显地向贫Si、K富Mg、Fe方向演化。在岩石成因类型上,浙赣皖相邻区岩石主要为I型花岗岩,个别为S型花岗岩,德兴和铜陵两个矿集区岩石均为Ⅰ型花岗岩,无S型。痕量元素、同位素特征及岩石学特征表明浙赣皖相邻区的物质来源以壳源为主,而德兴地区及铜陵地区为壳幔混合型或有大量幔源物质的参与,其原因可能与3个地区不同的构造背景有关。综合上述对比研究,认为在浙赣皖相邻地区要找到铜陵式的Cu矿和德兴式Cu、Mo矿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赣皖相邻地区 燕山期花岗岩 成矿 德兴 铜陵矿集区
下载PDF
江南皖浙赣区段混杂岩带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被引量:9
7
作者 樊光明 薛重生 +1 位作者 李昌年 张克信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81-87,共7页
主要介绍了展布在皖浙赣区段的混杂岩带研究的新进展,其中包括:混杂岩带空间展布的重新划定,混杂岩带内浅变质岩中的化石及浅变质岩的时代归属,混杂岩带的形成时代及混杂岩带的构造变形特征等;
关键词 皖浙赣区段 混杂岩带 微古化石 加里东造山作用 区域构造 浅变质岩 地层时代 形成时代
下载PDF
非对称连续梁桥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10
8
作者 陈建峰 李慧君 +1 位作者 袁明 游励晖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1-35,共5页
研究目的:针对桥位地形要求,研究不对称连续梁的设计特点和截面尺寸选择的方法,研究不对称连续梁合理的施工方法以保证梁体施工安全。研究方法:采用有限元程序对不对称连续梁进行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受力分析,选定梁体截面尺寸及梁体悬... 研究目的:针对桥位地形要求,研究不对称连续梁的设计特点和截面尺寸选择的方法,研究不对称连续梁合理的施工方法以保证梁体施工安全。研究方法:采用有限元程序对不对称连续梁进行施工阶段、运营阶段受力分析,选定梁体截面尺寸及梁体悬臂灌注施工顺序。研究结果:通过调整不对称连续梁边中跨梁高、截面尺寸,解决了不对称连续梁内力平衡,采用合理施工方法确保了不对称连续梁施工安全,并且满足了梁体线形要求。研究结论:根据桥位处要求及分析结果,大圆里双线特大桥主桥采用52 m+112 m+64 m不对称连续梁,最小边跨与主跨比仅为0.464,梁体曲线采用2种抛物线及不同梁高尺寸解决节段不平衡的问题,再以合理的梁体施工方法来保证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圆里 结构不对称 浙赣铁路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
下载PDF
皖浙赣相邻区晚中生代多期构造变形特征及其动力学背景 被引量:23
9
作者 江来利 胡召齐 +2 位作者 朱强 黄德志 王德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147,共11页
通过详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构造解析,文中在皖浙赣相邻区识别出晚中生代的五期构造变形。第一期为中侏罗世末到早白垩世初的北东东向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时间大约为160~150 Ma;第二期为早白垩世初的高角度正断层和北东东向左行平移断... 通过详细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构造解析,文中在皖浙赣相邻区识别出晚中生代的五期构造变形。第一期为中侏罗世末到早白垩世初的北东东向逆冲-推覆构造,形成时间大约为160~150 Ma;第二期为早白垩世初的高角度正断层和北东东向左行平移断层,形成于150~135 Ma;第三期为早白垩世晚期的北北东向左行平移断层,形成于125~120 Ma;第四期为北东—北东东向右行平移断层,形成于早白垩世末期的100 Ma左右;最后一期为形成于晚白垩世早期(约75 Ma)的北北东向逆冲断层构造。区内晚中生代的多期构造变形与华南和华北板块的最后阶段的碰撞,晚中生代以来太平洋板块在不同阶段向欧亚大陆不同方向的俯冲,甚至与印度板块向北碰撞产生的向东远程挤压效应等诸多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浙赣相邻区 多期构造变形 晚中生代 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
下载PDF
浙江和江西二叠/三叠系界线以下的软骨鱼类微体化石——华南二叠/三叠系界线上下鱼类序列研究之五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念忠 朱相水 +1 位作者 金帆 王炜 《古脊椎动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36,共24页
记述了浙江长兴县煤山剖面、江西修水县四都乡东岭剖面和信丰县铁石口镇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以下的软骨鱼类10个类别的微体化石,包含5科6属5种,其中有3新属5新种,它们是:刘氏煤山鲨(Meishanselache liuigen.et sp.nov.)、王氏长兴... 记述了浙江长兴县煤山剖面、江西修水县四都乡东岭剖面和信丰县铁石口镇铁石口剖面二叠/三叠系界线以下的软骨鱼类10个类别的微体化石,包含5科6属5种,其中有3新属5新种,它们是:刘氏煤山鲨(Meishanselache liuigen.et sp.nov.)、王氏长兴鲨(Changxingsela-che wangigen.et sp.nov.)、东岭中华尖齿鲨(Sinacrodus donglingensis gen.et sp.nov.)、修水滑齿鲨(Lissodus xiushuiensis sp.nov.)和江西多尖齿鲨(Polyacrodus jiangxiensis sp.nov.)。浙、赣两省的这批软骨鱼类微体化石显示两个特点:组成以弓鲛超科化石为主;发现于特提斯区三叠纪的鲨类与发现于中国南方晚二叠世的鲨类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这是包含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在内的全球二叠/三叠系界线以下软骨鱼类微体化石序列的首次报道。软骨鱼类是我国鱼类化石研究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本文化石的记述大大地填补了这个薄弱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 江西 二叠/三叠系界线 软骨鱼类微体化石
下载PDF
江南造山带东段800~780Ma陆内裂谷岩浆活动——来自浙皖赣邻区约790Ma铝质A型花岗岩的证据 被引量:7
11
作者 邓奇 汪正江 +6 位作者 王剑 胡志中 崔晓庄 杜秋定 马龙 熊小辉 杨菲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55-1868,共14页
对江南造山带东段浙皖赣邻区的灵山花岗斑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灵山花岗斑岩形成于791.8±2.6Ma。在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上,灵山花岗斑岩具有高Si,高TFeO/(TFeO+MgO)值,... 对江南造山带东段浙皖赣邻区的灵山花岗斑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灵山花岗斑岩形成于791.8±2.6Ma。在岩石地球化学组成上,灵山花岗斑岩具有高Si,高TFeO/(TFeO+MgO)值,低Mg、Ca、Mn和P,显示出过铝质的特征(A/CNK=1.04-1.18);微量元素富集Rb、Ga、Th、Zr、Y,贫Sr、P、Ti、Ba;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明显,并表现出强烈的负Eu异常,这些特点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一致。地球化学特征和前人研究成果表明,灵山花岗斑岩形成于陆内裂谷环境,最有可能来源于早期初生地壳的部分熔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800-780Ma的岩浆活动是华南新元古代一期重要的构造岩浆事件,该期岩浆活动不仅在华南新元古代盆地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而且在该时期构造环境的探讨、板溪期沉积旋回时限的标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浙皖赣邻区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钦杭成矿带皖浙赣相邻区成矿地质背景对比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芳 杜建国 +1 位作者 许卫 汤金来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115,共5页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钦杭成矿带安徽部分(皖南地区)、江西部分(赣东北地区)和浙江部分(浙西地区)的矿源层、岩浆岩、地质构造。赣东北地区燕山期与斑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发育的根本原因是幔源岩浆直接参与成矿作用,赣...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比研究了钦杭成矿带安徽部分(皖南地区)、江西部分(赣东北地区)和浙江部分(浙西地区)的矿源层、岩浆岩、地质构造。赣东北地区燕山期与斑岩有关的多金属矿床发育的根本原因是幔源岩浆直接参与成矿作用,赣东北地区与斑岩体有关矿床发育的关键原因在于斑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既有拉张,又有挤压,另外赣东北地区深大断裂发育,从而有利于深源岩浆参与成矿作用,且矿源层多,并具多阶段成矿作用。皖南的逍遥岩体是皖南寻找W、Mo、Cu、Ag等矿床的有利地段,休宁天井山金矿成矿前景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浙赣 燕山期 矿源层 幔源岩浆 构造环境
下载PDF
浙皖赣相邻区加里东期构造变形特征 被引量:29
13
作者 余心起 张达 +2 位作者 汪隆武 颜铁增 邓国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76-684,共9页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 浙皖赣相邻区在加里东时期受到华南加里东构造事件的影响,前震旦纪基底及早古生代早期盖层强烈隆升并褶皱变形,皖浙赣邻接部位早—中石炭世地层直接覆盖在中元古代浅变质岩系之上,东端清凉峰一带的中石炭统覆盖在上寒武统之上,但尚未见到有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证据。同时,古陆南侧及东侧震旦纪—早志留世盖层向南(东)滑脱,接触带附近与基底一并形成倒转产状及倒转褶皱;北侧向北滑脱形成滑覆褶皱及临溪盆地、兰田残留向斜盆地。印支、燕山事件对加里东构造形迹产生了不可忽略的改造,最终形成了基本延续至今的构造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里东构造事件 基底隆升 滑脱伸展 倒转褶皱 滑覆褶皱 后期叠加改造 浙皖赣相邻区
下载PDF
皖浙赣相邻区中生代以来构造活动及古应力场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潘国林 胡召齐 +1 位作者 朱强 江来利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7-430,共14页
皖浙赣相邻区位于中国东南大陆边缘,中生代以来经历多期强烈构造作用,是研究中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皖浙赣相邻区中生代以来的脆性断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野外构造观测和运动学研究,在区内划分出了4期主要断裂构造,确... 皖浙赣相邻区位于中国东南大陆边缘,中生代以来经历多期强烈构造作用,是研究中生代以来构造运动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皖浙赣相邻区中生代以来的脆性断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的野外构造观测和运动学研究,在区内划分出了4期主要断裂构造,确定了各期断裂的运动学特征,恢复了古构造应力场。第一期构造大致发生于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末,应力场为近南北向挤压,可能与华南板块与华北板块碰撞最后阶段的挤压作用相关;第二期构造出现在早白垩世,应力场为近北东—南西向挤压,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南—南西俯冲有关;第三期构造大致发生在晚白垩世末,应力场为北西—南东向挤压,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的北西向正向俯冲有关;第四期构造应力场为东西向挤压,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弧后扩张产生的向西侧向挤压及印度板块俯冲碰撞产生的向东挤出共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浙赣相邻区 构造期次 古构造应力场 太平洋板块
下载PDF
浙赣边区晚奥陶世腕足动物四新属 被引量:5
15
作者 詹仁斌 戎嘉余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549-574,661-664,共26页
Wangyuella,Synambonites,Metambonites和Eosotrophina为有铰纲腕足动物新属,其模式种的模式标本均采自浙赣交界的三山地区上奥陶统(mid-Ashyill)长坞组或下镇组。Wa... Wangyuella,Synambonites,Metambonites和Eosotrophina为有铰纲腕足动物新属,其模式种的模式标本均采自浙赣交界的三山地区上奥陶统(mid-Ashyill)长坞组或下镇组。WangyuellaZhanetRong(gen.nov.)属于德姆贝超科的克鲁孔贝科,以发育较高的腹铰合面、极短的齿板和极短的主基为特征。SynambonitesRongetZhan(gen.nov.)和MetambonitesRongetZhan(gen.nov.)均系扭月贝族中褶脊贝超科的代表,前者侧视腹双凸型,腹内有一薄高的近缘围板,与窄深的背内近缘凹沟对应,肌台发育;后者侧视背双凸型,缺失齿板,发育独特的双分型腹台和强烈抬升的背肌台。EosotrophinaZhanetRong(gen.nov.)是研究区内唯一的共凸贝族小房贝类的代表,发育匙形台和腕房,且均被中隔板支持,翼板细短,有别于小房贝类中的已知属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赣边区 晚奥陶世 腕足动物 新属
下载PDF
北武夷地区铜多金属矿时空分布及成矿亚带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家菁 黄安杰 +1 位作者 王永庆 魏英文 《地质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387-391,共5页
北武夷地区位于华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部北武夷地区钦杭结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矿产分布规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初步界定了北武夷山主山脉为中亚带,以其为中心具南北两侧近对称的矿产分布规律。北成矿亚带位于钦杭结合带萍乡... 北武夷地区位于华南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结合部北武夷地区钦杭结合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矿产分布规律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初步界定了北武夷山主山脉为中亚带,以其为中心具南北两侧近对称的矿产分布规律。北成矿亚带位于钦杭结合带萍乡—广丰深大断裂之南拼贴带上,在北武夷地区为铁砂街—西裘铜成矿亚带;南成矿亚带则由中南武夷与北武夷分界线的深大断裂(南平—宁化断裂)控制的行洛坑—西坑钨铌钽成矿亚带;北成矿亚带与南成矿亚带之间与武夷山主脉之间分别为铅山—江山成矿亚带、广昌—建阳成矿亚带,具相似的成矿地质环境,后者有找寻"永平式"铜矿床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多金属矿 成矿亚带 北武夷地区 闽浙赣
下载PDF
农村教育支出的财政转移支付效应研究——以浙江、江西为例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明 张光 《教育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56,共6页
通过对浙江和江西两省2005年相关数据的定量研究发现,县级教育支出都明显地受到地方财政实力的影响。财力性转移支付在两省都会正向影响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支出,但上级指定用途的专项补助,在江西省干扰了县级政府的支出行为,使得它为了完... 通过对浙江和江西两省2005年相关数据的定量研究发现,县级教育支出都明显地受到地方财政实力的影响。财力性转移支付在两省都会正向影响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支出,但上级指定用途的专项补助,在江西省干扰了县级政府的支出行为,使得它为了完成配套,或是完成上级指定的项目,不得不减少本级的教育投入,而在浙江却不会产生挤出效应。看来相对雄厚的地方财力会使得教育支出更有保障,而财力较弱地区更依赖上级的转移支付,只维持对教育的基本支出需求。在不改变当前干部考核机制的情况下,单纯靠转移支付并不能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教育支出 财政转移支付 挤出效应 浙江 江西
下载PDF
闽浙赣中生代火山岩研究问题浅议——兼与郑承意等商榷 被引量:11
18
作者 邢光福 陈荣 +4 位作者 杨祝良 沈加林 周宇章 余明刚 李龙明 《福建地质》 2004年第4期233-239,共7页
通过当前东南沿海 (尤其福建、浙江、江西三省 )中生代火山岩研究对比 ,作者对郑承意等论文 (2 0 0 4 )提出商榷 。
关键词 火山岩 中生代 东南沿海 对比 成果 浙江 江西 福建 商榷
下载PDF
系统古生物研究中的统计新方法初探——以浙赣边区志留纪初期雕正形贝属为例 被引量:10
19
作者 黄冰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8-292,共15页
对浙赣交界地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底部编号为DK4(浙江省淳安县大坑坞剖面安吉组)与AFL68(江西省玉山县上坞剖面仕阳组)的两批腕足动物化石中的雕正形贝(Glyptorthis)进行度量与描述,并研究其腹壳肌痕面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最终将其... 对浙赣交界地区志留系兰多维列统底部编号为DK4(浙江省淳安县大坑坞剖面安吉组)与AFL68(江西省玉山县上坞剖面仕阳组)的两批腕足动物化石中的雕正形贝(Glyptorthis)进行度量与描述,并研究其腹壳肌痕面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的变化,最终将其确定为Glyptorthis wenchangensis(Liang)。在测量方法上,将"协方差分析"(covariance analysis)运用于这两个居群间的性状对比,效果较好。此外,针对系统古生物研究中的传统统计方法——"最小二乘回归"(least squares regression)潜在的问题与不足,作者引入并证明"鲁棒回归"(robust regres-sion)方法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雕正形贝 协方差分析 鲁棒回归 志留纪初 浙赣边区
下载PDF
浙赣皖相邻区燕山期花岗质岩类含矿性及其氧逸度特征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鹏举 余心起 +2 位作者 邱骏挺 李红英 周翔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1-168,共8页
对浙赣皖相邻区燕山期两类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矿元素研究发现,燕山早期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岩石偏中性,成矿元素方面更富含Au、Ag、Cu、Mo、Ni等深源元素,研究区大部分铜金钼矿床都与其有关;燕山晚期岩体主要岩石... 对浙赣皖相邻区燕山期两类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成矿元素研究发现,燕山早期岩体主要岩石类型为花岗闪长岩,岩石偏中性,成矿元素方面更富含Au、Ag、Cu、Mo、Ni等深源元素,研究区大部分铜金钼矿床都与其有关;燕山晚期岩体主要岩石类型是花岗(斑)岩,岩石偏酸性,成矿元素相对缺乏Au、Ag、Cu、Mo、Ni等深源元素,与之伴生的铜金钼矿床罕见。可见,花岗质侵入体与研究区的金、铜、钼等成矿作用密切相关。通过锆石Ce异常计算出的岩浆氧逸度结果显示,早期花岗质侵入体的氧逸度范围介于FMQ(铁橄榄石-磁铁矿-石英缓冲对)和MH(磁铁矿-赤铁矿缓冲对)之间,平均值为FMQ+2.7,氧逸度较高;晚期氧逸度小于FMQ,平均值为FMQ-1.1。因此,氧逸度对部分元素(如铜、金、钼)的成矿有重要影响,氧逸度高,更有利于形成铜、金、钼等矿床。由于锆石成分分析的普及,获得锆石中的稀土微量元素含量越来越便利,利用锆石成分来计算岩浆的氧逸度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矿性 氧逸度 铜金钼矿床 燕山期花岗岩 浙赣皖相邻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