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痹心痛病名与病机 被引量:26
1
作者 谢昂 王凤荣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6期160-161,165,共3页
"胸痹"最早出现在《灵枢·本脏》,阐述较模糊;汉·张仲景从脉象症状等方面说明,晋·葛洪、隋·巢元方《、圣济总录·胸痹门》、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等将胸痹之名来源归结为胸痹脉象、症候特点、发病... "胸痹"最早出现在《灵枢·本脏》,阐述较模糊;汉·张仲景从脉象症状等方面说明,晋·葛洪、隋·巢元方《、圣济总录·胸痹门》、明代秦景明《症因脉治》等将胸痹之名来源归结为胸痹脉象、症候特点、发病原因等。心痛始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素问》有"心病先心痛"、"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灵枢·厥病》把厥心痛分为肝心痛、胃心痛、脾心痛、肺心痛、肾心痛,云:"痛如以锥针刺其心";隋·巢元方对心痛病名论述详实,因、证、象等具备;唐·孙思邈、《太平圣惠方》、从治法方药方面给后世医家很大启发;明清时期有更详尽修正,最具代表性是《临证指南医案·心痛》把心痛与胃脘痛、真心痛等从发病部位确切区分。日本人丹波元坚所著《杂病广要》对"胸痹心痛"最早进行了详尽论述,对现今影响颇丰;汉·张仲景将胸痹与心痛合一而述。从脉象、病因、症候等方面看",胸痹心痛"之名更优于胸痹、心痛分而论之。病机乃心脉痹阻、阳微阴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病名 病机 各代医家 心脉痹阻 阳微阴弦 黄帝内经 金匮要略 诸病源候论 圣济总录 症因脉治 杂病广要
下载PDF
浅析《症因脉治》中脾主运化理论 被引量:8
2
作者 沈丽果 马佐英 +2 位作者 孟静岩 孙晓霞 席鹏飞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73-76,共4页
《症因脉治》是明代医家秦昌遇所撰的临床型医书。脾者,乃仓廪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对脾主运化观点的阐释,说明脾主运化的重要性。根据本书特点并结合《症因脉治》中的症、因、脉、治4个方面对脾主运化理论进行探讨,同时结合诸贤附... 《症因脉治》是明代医家秦昌遇所撰的临床型医书。脾者,乃仓廪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过对脾主运化观点的阐释,说明脾主运化的重要性。根据本书特点并结合《症因脉治》中的症、因、脉、治4个方面对脾主运化理论进行探讨,同时结合诸贤附论与临床实践阐明对脾主运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因脉治 运化 诸贤附论
下载PDF
《症因脉治》眩晕论治思想与辨治经验探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红喜 梁晓 +5 位作者 魏竞竞 申伟 付国静 刘悦 迟显苏 张允岭 《中国中医急症》 2022年第10期1832-1835,1839,共5页
阐述梳理明代医家秦景明《症因脉治》眩晕论治思想及辨治经验,将其眩晕论治思想探析为:眩晕当分表里,论治有序;眩晕当别病因,辨治有据;眩晕当论虚实,调治有基;将其眩晕辨治经验探析为外感六淫眩晕,辨因祛邪达表;气血亏虚眩晕,益气滋阴养... 阐述梳理明代医家秦景明《症因脉治》眩晕论治思想及辨治经验,将其眩晕论治思想探析为:眩晕当分表里,论治有序;眩晕当别病因,辨治有据;眩晕当论虚实,调治有基;将其眩晕辨治经验探析为外感六淫眩晕,辨因祛邪达表;气血亏虚眩晕,益气滋阴养血;痰饮内阻眩晕,化痰消饮祛湿;气火上冲眩晕,清火滋阴归元。通过探析归纳,并佐以现代临床运用研究,以传承发扬名家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从而发挥中医药辨治眩晕的理论与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症因脉治》 眩晕 秦景明
下载PDF
秦景明与赵献可医易思想比较——以《症因脉治》与《医贯》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齐磊 王群 +1 位作者 刘志超 张其成 《中医学报》 CAS 2021年第8期1604-1608,共5页
秦景明与赵献可均为明代医易会通的代表医家,赵献可在命门学说上多有创见,秦景明则长于对龙雷相火的阐释,两位医家在学术观点上有诸多碰撞:一是对人身的主宰有不同的认识;二是在养生观念方面持有不同的看法;三是调伏龙雷相火———引火... 秦景明与赵献可均为明代医易会通的代表医家,赵献可在命门学说上多有创见,秦景明则长于对龙雷相火的阐释,两位医家在学术观点上有诸多碰撞:一是对人身的主宰有不同的认识;二是在养生观念方面持有不同的看法;三是调伏龙雷相火———引火归元还是壮水之主?二者的治疗方法截然相反。赵献可认为,命门为人身主宰;而秦景明从后天有形之脏腑的范畴考虑,认为赵献可的论述超出了《黄帝内经》所论述的范围。二人医易思想之不同源于他们对易学与医理的不同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景明 赵献可 《症因脉治》 《医贯》 医易会通 命门学说 龙雷相火 养生 引火归元 壮水之主
下载PDF
《丹溪手镜》文献构成考略
5
作者 陈银灿 竹剑平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176-178,共3页
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世传丹溪著作较为杂乱,大多系丹溪门人所编,其中有部分系私淑者根据已经出版的丹溪著作及外面流传的各种所谓丹溪遗著整理而成。《丹溪手镜》的很多内容分别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 朱丹溪是金元四大家之一,世传丹溪著作较为杂乱,大多系丹溪门人所编,其中有部分系私淑者根据已经出版的丹溪著作及外面流传的各种所谓丹溪遗著整理而成。《丹溪手镜》的很多内容分别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太平圣惠方》《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格致余论》等书关系密切,或属转抄,或为同源。明确这些关系,可以为研究《丹溪手镜》的文献构成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溪手镜》 朱丹溪 《脉因证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