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4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思想到制度:郑玄知识体系建构的三重维度
1
作者 王洪军 《中原文化研究》 2024年第4期109-118,共10页
作为一代通儒,郑玄创建“郑氏家法”,又遍注群经,一个人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经学盛世。郑玄以道家思想注《易》,使汉代学术打破门户之见走向融合,也开启了魏晋玄学义理阐释的先声。郑玄注经兼收并蓄,并以己意融合今古文经,董理旧章,希冀重... 作为一代通儒,郑玄创建“郑氏家法”,又遍注群经,一个人开启了属于自己的经学盛世。郑玄以道家思想注《易》,使汉代学术打破门户之见走向融合,也开启了魏晋玄学义理阐释的先声。郑玄注经兼收并蓄,并以己意融合今古文经,董理旧章,希冀重建儒家的思想体系乃至政治秩序。郑玄构建的以阴阳五行为核心的世界图式,以礼学为根底的思想秩序不断扩展开来,形成了一种新的自洽的知识体系,而这种知识体系不乏谶纬学说的融入,从而形成了经纬混合的完善理论,体现了东汉时代的经学特点。郑玄注经,不仅从学理上达到了自洽,既融汇了儒道、今古文经的经说,又完成了自身经学理论的质的飞跃,使经学呈现了一统的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知识体系 糅合儒道 错综经纬
下载PDF
从“以《春秋》为纲”到“以周礼为本”——郑玄的经学史意义
2
作者 陈壁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4-142,共9页
汉代末年,郑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遍注群经,以成一家之学。郑玄的经学构建不仅是重新解释经典,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经学的根本性变革。两汉经学以《春秋》为基本纲领,而郑玄以周礼为基础遍解群经,经学成为礼学。经学的内涵,从孔子为后王所... 汉代末年,郑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遍注群经,以成一家之学。郑玄的经学构建不仅是重新解释经典,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经学的根本性变革。两汉经学以《春秋》为基本纲领,而郑玄以周礼为基础遍解群经,经学成为礼学。经学的内涵,从孔子为后王所制的价值体系,转向圣王制作、孔子整理的礼制规范。对经学的整体性理解,也从“空言”转向已经实行的“行迹”。五经的性质,从两汉经师所注重的微言大义、家法师法授受转向客观知识,即经学从口耳之学转向眼手之学。正是经过郑玄的改造,“礼”从一种价值变成一种“规范”。而汉以后的王朝形成了制礼的传统,“礼”成为中国文明的核心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礼学 《春秋》学
下载PDF
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研究成果《郑玄全集》简介
3
作者 吴庆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F0003,F0004,共3页
郑玄,字康成,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秋七月初五生于北海高密(今潍坊市峡山区郑公街道)一个农民家庭,献帝建安五年(200)六月卒于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享年七十四岁,是我国著名的经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为中华民族优... 郑玄,字康成,东汉顺帝永建二年(127)秋七月初五生于北海高密(今潍坊市峡山区郑公街道)一个农民家庭,献帝建安五年(200)六月卒于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享年七十四岁,是我国著名的经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繁荣和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1800多年来一直受到后世的景仰和纪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明 文献学家 经学家 协同创新中心 大名县 郑玄 研究成果
下载PDF
郑众、郑玄的“谐声”观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玉平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9,共8页
文章具体指出"六书"说内涵者实始于东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探讨各家六书观,亦为学术史之必然。郑玄承袭先郑郑众之"六书"观,其"谐声"观也与其相当。郑玄在注释中不取许慎的"形声"之名,而... 文章具体指出"六书"说内涵者实始于东汉班固、郑众、许慎三家。探讨各家六书观,亦为学术史之必然。郑玄承袭先郑郑众之"六书"观,其"谐声"观也与其相当。郑玄在注释中不取许慎的"形声"之名,而用郑众"谐声"之称,是有其用意的。穷尽考察郑玄分析谐声字的材料,对了解郑玄及郑众的"谐声"观及其在汉字学史上的贡献有着重要的意义。郑众、郑玄的"谐声"观在后世乃至当代的影响都是很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众 郑玄 谐声 形声 六书
下载PDF
郑玄“爻辰”易例与古代乐律论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黄黎星 孙晓辉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9-96,共8页
"爻辰",是东汉易学家郑玄所倡的重要易学条例。"爻辰"说承西汉京房《易》例而立,以乾、坤两卦的十二爻,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相值配,并运用十二辰属相及其所值五行、方位、时令... "爻辰",是东汉易学家郑玄所倡的重要易学条例。"爻辰"说承西汉京房《易》例而立,以乾、坤两卦的十二爻,与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辰相值配,并运用十二辰属相及其所值五行、方位、时令、二十八宿等各类物象解《易》,兼有诸多旁涉性的运用,其中,将"爻辰"与十二律吕相值配,乃接绪京房援《易》立律的思想,对后世的相关论说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两汉至魏晋隋唐时期音律理论发展、演变过程中重要的一环。本文对"爻辰"与十二律吕相值配的体系进行梳理、探析,探究其学说渊源,并揭示其思想文化的深沉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周易 爻辰 十二律吕 象数模式
下载PDF
郑玄与胡克定律——兼与仪德刚博士商榷 被引量:4
6
作者 刘树勇 李银山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48-254,共7页
从材料力学的原理出发,解读和阐明郑玄的发现,证明郑玄和胡克的表述是等价的,但都有些不足,并认为郑玄具备发现弹性定律的条件,从而否定了仪德刚等人的观点。
关键词 郑玄 胡克定律 材料力学
下载PDF
从黄巾拜郑玄看汉末隐逸与地方秩序的重建 被引量:11
7
作者 冯渝杰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54,共14页
史籍所载黄巾拜郑玄事,并非向壁虚造。郑玄兼综今、古文经学,在其博大的知识体系当中,善图谶、通《易》理这两项内容,与黄巾太平道存在着思想交叠之处,且在终极理想秩序之追求层面,黄巾、郑玄所祈望之"太平"更有深相契合者,... 史籍所载黄巾拜郑玄事,并非向壁虚造。郑玄兼综今、古文经学,在其博大的知识体系当中,善图谶、通《易》理这两项内容,与黄巾太平道存在着思想交叠之处,且在终极理想秩序之追求层面,黄巾、郑玄所祈望之"太平"更有深相契合者,此为黄巾拜郑玄的思想根源。与此同时,黄巾对郑玄之敬拜,不仅反映了他们对于道术通达者的自觉思想认同,也是汉末时人对于隐沦民间的贤人隐者抱有神秘理解倾向及普遍尊崇心态的自然呈现。汉末隐逸群体以其亦儒亦道的知识背景,成为引导、连接人们价值观念的中间知识阶层,对汉末地方秩序的重建以至汉魏之际的历史变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巾 郑玄 谶纬 崇隐 太平 京氏易 地方秩序
下载PDF
周公的郊祀礼——郑玄的经学构建 被引量:6
8
作者 陈壁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0-48,共9页
在郑玄的经学思想中,如何根据经文的记载,构建一个完整的周公郊祀祭天的理论体系,是郑玄经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郑玄通过发明经义,阐述了以"天有六天""郊丘为二"为主要特征的周公郊祀礼。而这一礼制的背后,有... 在郑玄的经学思想中,如何根据经文的记载,构建一个完整的周公郊祀祭天的理论体系,是郑玄经学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郑玄通过发明经义,阐述了以"天有六天""郊丘为二"为主要特征的周公郊祀礼。而这一礼制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郊祀礼中的始祖的存在,是统三统的思想基础。郊祀礼中的感生说,使郑玄理解的历史世系不同于《史记》。同时,周公的郊祀礼,是孝治天下的最典型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郊祀 郑玄
下载PDF
郑玄的注释用语“谓若”及其对后代的影响考察 被引量:3
9
作者 李玉平 解植永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7-24,共8页
郑玄注释中多次使用注释用语"谓若",学界重视不够。总结其用法和内涵对正确阅读郑玄注释有重要作用。我们总结"谓若"的用法有三种:一是表示用具体解释抽象或用一般解释特殊时的举例说明,二是表示用具体解释抽象或... 郑玄注释中多次使用注释用语"谓若",学界重视不够。总结其用法和内涵对正确阅读郑玄注释有重要作用。我们总结"谓若"的用法有三种:一是表示用具体解释抽象或用一般解释特殊时的举例说明,二是表示用具体解释抽象或用一般解释特殊时的类比训释,三是表示推测判断。从本质上说,"谓若"属于郑玄所用训诂方法"比况例释法"中的术语之一。郑玄的注释用语"谓若"影响很大,为后代众多注释家如高诱、何晏、王肃、韦昭、杜预、范宁、裴骃、刘孝标、皇侃、陆德明、孔颖达、颜师古、杨士勋、贾公彦、李贤、司马贞、杨絫、徐彦、段玉裁等所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谓若
下载PDF
郑玄的弓和胡克的弹簧 被引量:8
10
作者 武际可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77,共3页
文章介绍了郑玄在《考工记》注释中提到的力与变形的线性弹性关系的文字.又介绍了胡克《弹簧》中的实验,并介绍了两位先行者的成就.文章说明虽然郑玄比胡克早了1500多年,但中国在郑玄之后并没有再前进一步.而西方在胡克基础上发展出固... 文章介绍了郑玄在《考工记》注释中提到的力与变形的线性弹性关系的文字.又介绍了胡克《弹簧》中的实验,并介绍了两位先行者的成就.文章说明虽然郑玄比胡克早了1500多年,但中国在郑玄之后并没有再前进一步.而西方在胡克基础上发展出固体力学的科学系统,实在应当引起我们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胡克 线性弹性 考工记 《弹簧》
下载PDF
郑玄经学的特色及评价问题 被引量:5
11
作者 边家珍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1-103,共3页
郑玄是东汉最大的通儒,他打破了今古文经学的分界及各种家法师法,融通众家以为一,因而可以说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论者每以为郑玄推翻了今文经学,实际上,郑玄经学有明显的今文经学色彩。汉代经学的衰落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人归咎于郑学... 郑玄是东汉最大的通儒,他打破了今古文经学的分界及各种家法师法,融通众家以为一,因而可以说是两汉经学之集大成者。论者每以为郑玄推翻了今文经学,实际上,郑玄经学有明显的今文经学色彩。汉代经学的衰落有多方面的原因,有人归咎于郑学,这是对郑玄经学影响的一种歪曲,并不符合学术发展史的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经学 特色 评价
下载PDF
论汉末经学的反复:以郑玄、王肃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继训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1期95-97,110,共4页
东汉末,雄居汉代统治思想宝座二百余年的官方正宗学术的经学开始走向衰亡,经学的衰亡成为历史的必然,经学衰微的总趋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但是从某一历史局部来看,这时候经学却出现一统的盛世,即历史上所谓的“郑玄时代”,为什么呢?... 东汉末,雄居汉代统治思想宝座二百余年的官方正宗学术的经学开始走向衰亡,经学的衰亡成为历史的必然,经学衰微的总趋势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但是从某一历史局部来看,这时候经学却出现一统的盛世,即历史上所谓的“郑玄时代”,为什么呢?从思想学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去看,任何一种思想学术的聚与散都不同于其他事物,有着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显著特征,那就是即便是体现着共同旨趣的学术群体瓦解了,或者所主张的学术思潮处于低潮而被世人所淡忘、冷落,但只要它曾经是流行于世的学术潮流,它就不可能完全消逝,而是以一种崭新的面貌或其他的形式再现于世的。换而言之,它们是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经学。在从经学到玄学的演进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有些反复也是很自然的。我们把这一特定的历史阶段叫着“经学的反复”,而在这一阶段中,又以郑玄、王肃最具代表性,所以我们以他们俩为例加以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学 反复 王肃 郑玄
下载PDF
从郑玄注释语看汉语动结式的产生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书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0-25,共6页
在《三礼注》和《毛诗笺》中有30多个动结式的确切用例,从而说明动结式在东汉时期确已产生,并指出早期动结式有两种主要类型。
关键词 动结式 郑玄注释 判定标准 使动用法
下载PDF
郑玄的天下观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壁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0-38,共9页
经书对天下大小有不同的记载,许慎《五经异义》特别将这一问题列为经师异说。今文经学理解的“经”是常道,因此经书中的天下大小只有“方五千里”一种说法。及至郑玄遍注群经,对经书中涉及天下大小之文的注解,以《周礼》为本,重解《禹贡... 经书对天下大小有不同的记载,许慎《五经异义》特别将这一问题列为经师异说。今文经学理解的“经”是常道,因此经书中的天下大小只有“方五千里”一种说法。及至郑玄遍注群经,对经书中涉及天下大小之文的注解,以《周礼》为本,重解《禹贡》,并及于《王制》。郑玄整顿群经,用“王者相变”作为解经背景,将经书所述内容变成不同时代的法度。郑玄的这种注经特征,实质上是用历史的背景支撑起文献的解读。因为历史的背景,经书文献的异义问题得到解决,更因为历史的背景,郑玄经学既确定了经的独立性,又遥通于史,从而在中国的经史传统中,形成一种富有张力与深度的经史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天下 经学
下载PDF
郑玄经学三论 被引量:3
15
作者 史应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5-92,共8页
郑玄经学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史上影响非常深远。今天如果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特有的经学形态,至少有以下三点不容忽视:一是郑玄通学的形成与长期以来王朝政治的实际导向有关,二是郑玄经学的基本出发点是王朝的政治统治问题... 郑玄经学在中国传统的文化学术史上影响非常深远。今天如果从思想文化史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一特有的经学形态,至少有以下三点不容忽视:一是郑玄通学的形成与长期以来王朝政治的实际导向有关,二是郑玄经学的基本出发点是王朝的政治统治问题,三是郑玄经学笃信谶纬,由于清代学者的回护,这个问题变得有点模糊了,现在需要重新予以澄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经学 通学 谶纬
下载PDF
郑玄“六天”说与禘礼的类型及其天道论依据 被引量:14
16
作者 陈赟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6-111,共26页
郑玄的"六天"说是由昊天与五帝构成,而天、帝乃是天的不同指称方式:天言天之体,而帝言天之德。在五帝中又可区分对一朝一代而言的上帝,这种上帝其实是感生帝与受命帝,上帝尊于其他四帝,而祭于南郊。由此天被区分为昊天、上帝... 郑玄的"六天"说是由昊天与五帝构成,而天、帝乃是天的不同指称方式:天言天之体,而帝言天之德。在五帝中又可区分对一朝一代而言的上帝,这种上帝其实是感生帝与受命帝,上帝尊于其他四帝,而祭于南郊。由此天被区分为昊天、上帝与五帝三个层次,三个层次对应着三种配天之祭,即祭祀昊天的圆丘礼、祭祀上帝的郊祀礼、总祭五帝的明堂礼。这三种配天的大祭同谓之"禘",其祭祀的主体是王者,受祭的则是天帝,配享的则是有功德的先帝与先王。三种配天之禘结合成为一个结构整体,在家天下的架构下,它成为神圣家族从感生到受命昭示政治正当性的典礼;也是通过时王与天帝、时王与人鬼的显性关系建构时王与诸侯、臣民之间的隐性关系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六天”说 禘礼 圆丘礼 郊祀礼 明堂礼
下载PDF
郑玄经学的问题意识与思想宗旨——对郑玄经学的一种症候式解读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伟 杨彩丹 《晋阳学刊》 CSSCI 2019年第5期51-57,共7页
郑玄在遍注群经的过程中暗自融入了儒家的道统命脉,及其关于秩序重建的系统性思考。于前者,将百家异说整齐到儒家一贯的思想文化传统上,旨在重塑慷慨自任、明道救世的儒家精神;于后者,郑玄以《周礼》学的制度框架和《孝经》政治伦理相表... 郑玄在遍注群经的过程中暗自融入了儒家的道统命脉,及其关于秩序重建的系统性思考。于前者,将百家异说整齐到儒家一贯的思想文化传统上,旨在重塑慷慨自任、明道救世的儒家精神;于后者,郑玄以《周礼》学的制度框架和《孝经》政治伦理相表里,构建理想社会的蓝图。总之,郑玄经学就时势而立说,是“儒者之思”与时代问题意识相化合的产物。对此,历代学者长于知识辨析,对郑学宗旨及其意识形态诉求明显估计不足。这是我们今天应当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经学 意识形态 周礼 道统
下载PDF
七篇大论是东汉郑玄解《易》之作 被引量:8
18
作者 孟庆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3期3-5,共3页
七篇大论是东汉郑玄解《易》之作孟庆云(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唐代医学理论家王冰,在次注《素问》时,补入了“七篇大论”(又称“运气七篇”,下简称“七大论”),历代以来,不仅因其阐述运气的内容深奥... 七篇大论是东汉郑玄解《易》之作孟庆云(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北京100700)唐代医学理论家王冰,在次注《素问》时,补入了“七篇大论”(又称“运气七篇”,下简称“七大论”),历代以来,不仅因其阐述运气的内容深奥被称为“医门之玄机”,而就其来源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学 七篇大论 运气七篇 郑玄
下载PDF
论郑玄以《礼》注《易》方法 被引量:6
19
作者 林忠军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1-37,共7页
《礼》、《易》虽然各有其特点和功用,但他们被纳入儒家话语系统之后,更多的是互补相通,此为郑玄以礼解《易》的前提。以《易》解《礼》、以《易》观《礼》,春秋时有之,以《礼》解《易》发端于孔子儒家,这是郑玄以礼解《易》的源头。以... 《礼》、《易》虽然各有其特点和功用,但他们被纳入儒家话语系统之后,更多的是互补相通,此为郑玄以礼解《易》的前提。以《易》解《礼》、以《易》观《礼》,春秋时有之,以《礼》解《易》发端于孔子儒家,这是郑玄以礼解《易》的源头。以《礼》注《易》是郑氏治易的重要特色。郑氏《周易注》以礼注《易》者大约有30多条,主要见于泰、同人、讼、豫等卦和《系辞》、《象传》、《序卦》等注释。就礼而言,涉及到三礼的婚礼、祭祀礼、宾礼、封侯礼、刑礼等。郑玄以礼解《易》的特点,大多先取象,然后由取象而引出礼,即他以《礼》解《易》不是单一的,而是与其他方法掺杂在一起的。就易学而言,以礼解《易》不同于一般历史方法,是以与之相近和相通的古文献解读《周易》。这种方法的合理性在于把《周易》置于当时的历史背景之下,以反映当时的历史风貌的文献解读之,最大限度地再现《周易》文辞的真实意义或作者的固有意义。这是其他方法所无法取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礼相通 以礼解《易》 郑玄易学特色 意义
下载PDF
郑玄三礼学体系考论 被引量:6
20
作者 葛志毅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2-57,共16页
汉代古文经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应推郑玄的三礼学。但郑玄承刘歆改《周官》为《周礼》且置为三礼之首,虽使孔子以来的礼学体系在内容上有所扩充,在性质上却使之有所改变。所以,郑玄三礼学实质上只是汉代礼学的研究成果代表。至于郑玄三... 汉代古文经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应推郑玄的三礼学。但郑玄承刘歆改《周官》为《周礼》且置为三礼之首,虽使孔子以来的礼学体系在内容上有所扩充,在性质上却使之有所改变。所以,郑玄三礼学实质上只是汉代礼学的研究成果代表。至于郑玄三礼学体系是否合理,从晋唐以下尤其是宋代以来,引起学者们的质疑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乐 《仪礼》 《周官》 三礼 古文经学 郑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