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祈福造势:广东雷祖祠《钦典镌记》探析
1
作者 刘正刚 李兴凯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4-33,共10页
广东雷祖祠于明嘉靖三十一年九月立《钦典镌记》碑,借嘉靖帝妃杜氏口吻为其亲生子裕王祈福。碑中称杜氏为“皇贵妃”、裕王为“皇太子”,显然与史实不符。经考辨,杜氏封号仅有“康妃”,裕王从未被立为太子。嘉靖时宫中崇祀雷神,差遣正... 广东雷祖祠于明嘉靖三十一年九月立《钦典镌记》碑,借嘉靖帝妃杜氏口吻为其亲生子裕王祈福。碑中称杜氏为“皇贵妃”、裕王为“皇太子”,显然与史实不符。经考辨,杜氏封号仅有“康妃”,裕王从未被立为太子。嘉靖时宫中崇祀雷神,差遣正一嗣教大真人府赞教赴雷祖祠为裕王祈福,雷州府文武官员借机渲染裕王将继大统,显示裕王继位是朝臣与基层官员的共同选项。碑刻反映了雷州府流动文官与世袭武职联手争取社会资源的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靖 雷祖祠 皇太子 正一嗣教大真人府
下载PDF
江西道教建筑文化研究与分析——以江西龙虎山正一道为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陈牧川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8-300,共3页
论述了道教建筑选址和建筑布局的特征,并以正一道祖庭江西龙虎山上清宫和天师府为例,详细论述了道教神殿建筑的种类及文化特征。
关键词 江西 道教建筑 正一道
下载PDF
王重阳与全真道之创立 被引量:2
3
作者 汤其领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5-29,共5页
全真道兴于金盛于元 ,是我国历史上与正一道对峙的最大道派之一。王重阳作为全真道的创始人 ,他不仅躬自出家修道 ,著书立规 ,而且招徒布教 ,立会弘道 ,为全真道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全真之盛 。
关键词 王重阳 全真道 正一道 道派 创立 发展
下载PDF
五福太一信仰与元代道教格局
4
作者 宋福利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32-36,共5页
五福太一信仰在元代达到巅峰,对元代道教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五福太一道的产生既和五福太一祭祀有关,又和元初北方太一教、全真教和南方正一教的活动息息相关。五福太一道的产生既是元代统治者统治意愿的体现,也是相关道派主动迎合国... 五福太一信仰在元代达到巅峰,对元代道教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五福太一道的产生既和五福太一祭祀有关,又和元初北方太一教、全真教和南方正一教的活动息息相关。五福太一道的产生既是元代统治者统治意愿的体现,也是相关道派主动迎合国家宗教意图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 道教 五福太一 全真教 正一教 太一教 十神太一
下载PDF
新获《解真三十八代天师圹志》考释 被引量:1
5
作者 姜守诚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6-54,共9页
张与材是龙虎山正一派三十八代天师,掌教21年,多有建树,颇受元廷礼遇,死后更是哀荣倍至,元仁宗颁旨在抚州路金溪县名扬山(峰)修造墓祠,礼部尚书元明善撰写碑文。近年发现的《解真三十八代天师圹志》是研究张与材的第一手资料,明确记载... 张与材是龙虎山正一派三十八代天师,掌教21年,多有建树,颇受元廷礼遇,死后更是哀荣倍至,元仁宗颁旨在抚州路金溪县名扬山(峰)修造墓祠,礼部尚书元明善撰写碑文。近年发现的《解真三十八代天师圹志》是研究张与材的第一手资料,明确记载了张与材出生与死亡的具体时间以及其兄张与棣最后一次入觐并解化的年份,言明张与材袭教以来所受的恩崇礼遇与朝觐的次数,谈到第二代嗣师、第三代系师和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经他奏请而获赐徽号,并提及其亲属——母周氏、妻易氏、子女的名讳等。这些内容大部分不见载于传世文献,属于首次揭示,对于弥补传世史料记载的缺失和不足有重要意义。将新获《圹志》与《龙虎山志》《汉天师世家》等文献进行对读,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张与材的家世、履历、作为和哀荣,澄清一些误解和疑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真三十八代天师圹志》 张与材 龙虎山天师府 正一道
下载PDF
元代正一派道士的文人化现象及其文学史意义
6
作者 王亚伟 《语文学刊》 2024年第5期92-103,共12页
元代南北混一之后,文坛涌现出大批高度文人化的正一派道士。他们擅诗能文,兼通多艺,成为元代作家队伍中的重要一支。究其原因,主要与道教正一派的人才培养、乱世文人的人生抉择、正一派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有密切关系。他们融入元代文坛,... 元代南北混一之后,文坛涌现出大批高度文人化的正一派道士。他们擅诗能文,兼通多艺,成为元代作家队伍中的重要一支。究其原因,主要与道教正一派的人才培养、乱世文人的人生抉择、正一派生存和发展的需求有密切关系。他们融入元代文坛,与文坛大家名流酬赠唱和,积极参与文学活动,创作了大量高水平的诗文作品,为元代诗文留下了道教文化印记,促进了元代南北文学的交融。研究他们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活动,对于元代文学史的构建和书写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文学 道士诗人 正一派道教 文人化
下载PDF
论民间法教与闾山教的历史演变
7
作者 李黎鹤 李远国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4-110,共17页
“法教”之称,见于战国史籍,是指以法度教化民众,以法律管理社会,而与宗教无关。作为专用名词,用“法教”以指道教、佛教,是在汉唐时期。历史上的正一道、全真道,都曾经自称“法教”。至唐宋时期,则将新兴的道教北帝派、天心派、神霄派... “法教”之称,见于战国史籍,是指以法度教化民众,以法律管理社会,而与宗教无关。作为专用名词,用“法教”以指道教、佛教,是在汉唐时期。历史上的正一道、全真道,都曾经自称“法教”。至唐宋时期,则将新兴的道教北帝派、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净明道,直接称为“法教”。明清时期,“法教”又被众多的民间宗教如闾山教、三奶派、普庵教、梅山教、元皇派、淮南教等所采用,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些自称为“法教”的民间宗教组织,他们的法师多精通符箓咒术,罡步指诀,并自立祖师,广设法坛,传法授徒,多以“法”证传承,历代祖师都是以“法”字取号。他们自称拥有超凡的神通灵能,能够驱邪煞鬼,而缺乏经典教仪的传承,极具民间宗教自创自立的特性,因此可以归类为法教。闾山教始见于宋代,因其祖师陈靖姑神通广大,成为闽南地区最大的法教,其影响深远,广泛地传播于中国南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教 正一道 全真道 神霄派 清微派 闾山教 以法取号 重视道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