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重要考古发现及相关问题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顾万发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19,共16页
依据郑州多年来的考古发现尤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工程”的最新发现,结合地理地貌、黄河中游大地湾、南佐和以河洛古国都邑—双槐树遗址为首的系列代表性遗址的文化内涵,对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整体聚落规划、大河... 依据郑州多年来的考古发现尤其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工程”的最新发现,结合地理地貌、黄河中游大地湾、南佐和以河洛古国都邑—双槐树遗址为首的系列代表性遗址的文化内涵,对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的整体聚落规划、大河村文化的内涵以及郑州仰韶文化中晚期与黄帝(时代)的关联等重要学术问题,予以了初步研究。初步认为,郑州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聚落规划严整,在统治空间防御必要性基础上,利用地理地貌形成了以双槐树都邑为中心的多重防御结构;同时,大河村文化早期有仰韶文化中期晚段特征,晚期逐步形成更加明确的自身特征,整体两端都有过渡特征。在时段方面,呼应大汶口文化中期和“油子岭文化-屈家岭文化”这一文化谱系的早中期,并有诸多文化联系。按照传统上古史文献以及陶寺至夏商考古发现与上古史呼应的现今主流认识,《帝系》中的黄帝距今不足5000年,若视为是氏族多代首领称谓的话,结合仰韶文化考古发现、古代炎黄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中原仰韶文化呼应的应该属于黄帝所在的族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仰韶文化中晚期 聚落规划 大河村文化 黄帝时代
下载PDF
虾塘养殖中后期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压力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立通 孙耀 +2 位作者 赵从明 王彦怀 谭孟龙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046-2052,共7页
2008年8月底到10月初,用现场稀释法对虾塘中≤200、≤100μm和≤20μm 3个粒级的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进行了研究。共进行了3次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0834-0.4498/d,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1212-0.2998... 2008年8月底到10月初,用现场稀释法对虾塘中≤200、≤100μm和≤20μm 3个粒级的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压力进行了研究。共进行了3次培养实验,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的生长率为0.0834-0.4498/d,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为0.1212-0.2998/d,微型浮游动物摄食率对浮游植物生长率比值(g∶k)为0.4271-3.4901,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11.41%-25.90%,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为48.20%-314.69%。≤20μm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对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占微型浮游动物(≤200μm)的相关比例范围为73.85%-97.69%、76.67%-97.91%、78.87%-98.59%。这表明≤20μm微型浮游动物比≥20μm的微型浮游动物在对虾养殖中后期虾塘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方面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 摄食压力 虾塘养殖中后期
下载PDF
清中至清末郑州八景比较研究及游赏观照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维波 韦峰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4-180,共7页
中国传统城市中的"八景"是基于城市历史、自然、人文等景观资源梳理,按照一定的秩序所形成的具有清晰的空间结构关系的城市地标与游憩系统,以表达特定时代的理想景观秩序与现实游赏需求。通过梳理郑州地方志所载的八景文献,... 中国传统城市中的"八景"是基于城市历史、自然、人文等景观资源梳理,按照一定的秩序所形成的具有清晰的空间结构关系的城市地标与游憩系统,以表达特定时代的理想景观秩序与现实游赏需求。通过梳理郑州地方志所载的八景文献,运用历史还原、时空结合等研究方法,对比分析清中至清末150年间郑州八景空间分布、类型特征、核心景观的变迁以及具体游赏上的差异。结果显示:清中郑州八景是州域范围内的景观秩序构建,清末郑州八景则与之互补,是州城范围内的景观资源筛选;两者的相互配合形成了结构清晰、功能完整的城市游赏体系;八景的变化体现了郑州近代城市化前后自然环境、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 清末 八景 游赏 景观 郑州
下载PDF
试论春秋中晚期楚国在鄂东地区的军事存在 被引量:4
4
作者 丁兰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47-150,共4页
通过对鄂东地区出土的有完整发展序列的春秋中晚期楚器的型式分析,以及与邻近地区同时期出土器物的比较,认为鄂东地区沿麻城、黄冈一线在春秋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与典型楚文化特征一致,即该地区在春秋中晚期为楚国的坤舆。结合当时... 通过对鄂东地区出土的有完整发展序列的春秋中晚期楚器的型式分析,以及与邻近地区同时期出土器物的比较,认为鄂东地区沿麻城、黄冈一线在春秋中晚期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与典型楚文化特征一致,即该地区在春秋中晚期为楚国的坤舆。结合当时的历史地理情况可以看出,鄂东地区在春秋中晚期为楚国东部边境,是楚国与其东邻诸国争战的前沿;目前发现的鄂东地区麻城、黄冈一线的春秋中晚期遗存与楚国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中晚期 鄂东 楚文化 军事存在
下载PDF
江苏泰州出土明代服饰综述 被引量:6
5
作者 解立新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40-48,共9页
江苏泰州地处江淮之间,从上世纪70~80年代至今,该地区陆续发现了十几座明墓,其中七座墓葬中相继出土了三百余件明代服饰,它们种类之全、数量之众,均居全国前列,其中有近百件服饰为国家三级以上文物。本文以第一手资料详细介绍出... 江苏泰州地处江淮之间,从上世纪70~80年代至今,该地区陆续发现了十几座明墓,其中七座墓葬中相继出土了三百余件明代服饰,它们种类之全、数量之众,均居全国前列,其中有近百件服饰为国家三级以上文物。本文以第一手资料详细介绍出土服饰情况,以具体实证构建明代晚期泰州社会生活面貌,并从出土服饰的原始性、服饰样式的多样性、服饰纹样的代表洼、服饰色彩的单一性和服饰织绣的可研性五个方面向人们传递泰州独有的地区文化,展现明代中晚期官宦仕绅阶层服饰的历史真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中晚期 泰州出土服饰 官宦仕绅 服饰文化
下载PDF
仇由国君接受智伯大钟原因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郭永琴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128-132,共5页
战国时期的著作中对仇由国君受智伯大钟而亡国的记载颇丰,仇由国君因此也被作为贪图享逸的典型而备受责难。然而从仇由国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则会发现其受钟有一定的合理性。春秋中晚期,戎狄族与华夏族经过数百年的相互交流,礼乐器... 战国时期的著作中对仇由国君受智伯大钟而亡国的记载颇丰,仇由国君因此也被作为贪图享逸的典型而备受责难。然而从仇由国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则会发现其受钟有一定的合理性。春秋中晚期,戎狄族与华夏族经过数百年的相互交流,礼乐器乃国之重宝的观念已固化在戎狄统治者的头脑中。而仇由国深居晋东山地,境内战争相对较少,国家安定,人民乐业。兼之晋国实行戎索和和戎政策有年,仇由国君对晋文化颇为向往。而宫廷向来是社会时尚的引领者,在以娱乐为主要功能的乐文化鼎盛时期,仇犹国君亦不能例外。且乐器大钟在当时是实用器,实际价值颇高。故而,迎取一套大钟不仅可以满足仇由国君引领时尚和巩固权威的心理,而且可以获得一笔价值不菲的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由 晋国 智伯 大钟 春秋中晚期 礼乐文化
下载PDF
介乎士大夫与平民之间的文学形态——南宋中后期游士阶层的诗歌创作 被引量:1
7
作者 吕肖奂 《阅江学刊》 2014年第2期99-104,共6页
游士自视为士人阶级并努力向士大夫靠近,但其社会身份却更接近平民。游士议政诗歌具有士大夫般的忧时忧国情怀,却因为过于激烈直白而被质疑为卖直钓名、粗豪亢厉之作;游士诗歌力求风雅,却被视作矫语高蹈的伪风雅;游士诗歌情调语调通俗,... 游士自视为士人阶级并努力向士大夫靠近,但其社会身份却更接近平民。游士议政诗歌具有士大夫般的忧时忧国情怀,却因为过于激烈直白而被质疑为卖直钓名、粗豪亢厉之作;游士诗歌力求风雅,却被视作矫语高蹈的伪风雅;游士诗歌情调语调通俗,却与平民赏爱的话本、杂剧、南戏尚有一点距离,无法被庶民百姓广泛接受。游士阶层介乎士大夫与平民之间的中间游移性质,使其诗歌成为传统文体大幅度变革的载体,是南宋文化转型以及文学转型时期一个士庶交接、雅俗杂糅的文学形态,也是俗文学冲击下雅文体之俗化达到了临界点的标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中后期 游士阶层诗歌 雅文体俗化 临界文学标本
下载PDF
清代中晚期中西饮食文化交流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旗 谢有斌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3年第4期15-19,共5页
清代是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分为闭关自守和门户开放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力度都受到极大的限制,交流的时间短,交流内容局限于高档菜肴和广东地方特色菜,并以西方人对东方餐饮文化的感受为交流特点;第二... 清代是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重要时期,分为闭关自守和门户开放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力度都受到极大的限制,交流的时间短,交流内容局限于高档菜肴和广东地方特色菜,并以西方人对东方餐饮文化的感受为交流特点;第二阶段中西饮食文化交流的规模和力度空前增强,中国人接触西餐的机会明显增多,西餐的影响扩大了。同时,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推动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广泛外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方国家 饮食文化 文化交流 清代中晚期
下载PDF
江户时代的出版巨子茑屋重三郎
9
作者 匡伶 《外国问题研究》 2014年第2期32-38,共7页
茑屋重三郎是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的著名出版商。他从书店经营开始逐渐涉足书籍出版,在激变的时代浪潮中虽几经大起大落,但凭借着高瞻远瞩的策划能力和敏捷的才思,终于成长为屈指可数的出版界巨子。既是商人,同时又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两... 茑屋重三郎是日本江户时代中后期的著名出版商。他从书店经营开始逐渐涉足书籍出版,在激变的时代浪潮中虽几经大起大落,但凭借着高瞻远瞩的策划能力和敏捷的才思,终于成长为屈指可数的出版界巨子。既是商人,同时又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两相结合使之具备了卓越的识人辨才的能力。他一生中发掘并培养了诸多浮世绘画师和通俗文学作家,出版发行了数目众多的浮世绘作品和文学作品,在江户中后期的文学史、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茑屋重三郎 江户中后期 出版商 町人文化
下载PDF
湖北省郧县胡家窝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俊 余西云 龚鑫炳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7,共15页
胡家窝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山镇胡家窝村一个临汉江的土台上,中心位置为东经110°57′53″,北纬32°46′00″。2006年10月~12月,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系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出后冈一期文化、朱家台文化和战国时期... 胡家窝遗址位于湖北省十堰市郧县青山镇胡家窝村一个临汉江的土台上,中心位置为东经110°57′53″,北纬32°46′00″。2006年10月~12月,武汉大学考古与博物馆系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揭露出后冈一期文化、朱家台文化和战国时期遗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家窝 后冈一期文化 仰韶晚期遗存 楚文化遗存
下载PDF
陕西靖边五庄果墚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24
11
作者 孙周勇 徐雍初 +1 位作者 李文海 史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3-63,共11页
五庄果墚遗址位于陕西省靖边县黄蒿界乡小界村西北部,距离县城约30公里,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心位于五个连绵的山峁上,相传该处曾有五户人家居住,因而得名"五庄果墚"。五庄果墚遗址面积约30万平方米以上,
关键词 靖边 五庄果墚 仰韶晚期 龙山早期 文化遗存
下载PDF
甘肃华池大梁峁遗址2017年试掘简报
12
作者 阎渭清 周静 +1 位作者 李文 景小庆(绘图) 《文博》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25,共10页
2017年9至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大梁峁遗址进行试掘,清理龙山文化早期窑址1座、灰坑17个,出土陶器、玉石器、骨角器和贝类等各类不同质地遗物共94件。该遗址是近年来陇东地区为数... 2017年9至11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合作对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大梁峁遗址进行试掘,清理龙山文化早期窑址1座、灰坑17个,出土陶器、玉石器、骨角器和贝类等各类不同质地遗物共94件。该遗址是近年来陇东地区为数不多的经科学发掘的龙山时代早期聚落址,尤其是发现的排水管等重要遗存对于揭示陇东地区在龙山时代早期聚落形态演进和文化发展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庆阳 华池县 大梁峁遗址 仰韶文化中期 龙山文化早期
下载PDF
史前五帝时期中原地区开始进入文明时代
13
作者 叶万松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22,共22页
中国中原地区在五帝时期,即仰韶文化中期至龙山文化中期,开始进入文明时代,因为国家的出现是认定当时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准。在这个历史时期,贫富分化、社会分层、阶级对立、矛盾激化,是国家产生的社会基础;画野分州、巡守四方、任土... 中国中原地区在五帝时期,即仰韶文化中期至龙山文化中期,开始进入文明时代,因为国家的出现是认定当时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准。在这个历史时期,贫富分化、社会分层、阶级对立、矛盾激化,是国家产生的社会基础;画野分州、巡守四方、任土作贡、设朝立市,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具体表现;始创礼制,允执厥中,修身治国,平均天下,即"中和"施政理念,是国家实施管理职能的指导思想;习用干戈,以征不享,监于万国,诸侯咸服,即当时出现的联盟国家,是当时社会政治组织的最高形式。学术界提出的文明三要素,即金属冶铸技术、文字、宫殿建筑与城市,在仰韶文化时期的中原地区已经相继出现。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时期发达的农业经济,以及在母系氏族制度向父系氏族制度过渡时期,即前仰韶文化与仰韶文化交替时期出现的个体婚制(一夫一妻制家庭)、奴隶制、私有财富,构成了中原地区中国文明社会的"史前的基础";仰韶文化早期中原地区开始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处于文明时代的孕育期;仰韶文化中期(黄帝时期)中原地区开始普遍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意味着"文明社会的细胞形态"——一夫一妻制家庭取代氏族制度获得最后的胜利,亦即标志着文明时代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地区 仰韶文化中期 龙山文化中期 五帝时期 文明时代
下载PDF
从东石寺遗址看中原地区仰韶文化晚期的动物利用
14
作者 戴玲玲 袁广阔 +2 位作者 韩长松 李晓敏 尤悦 《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4-240,共7页
进入仰韶文化晚期,中原地区的聚落分化逐渐加强,稻米、大豆数量的增加,为多种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河南省焦作市东石寺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的分析为基础,探讨仰韶文化晚期对动物资源的利用。东石寺遗址出土动物遗... 进入仰韶文化晚期,中原地区的聚落分化逐渐加强,稻米、大豆数量的增加,为多种农作物种植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本文以河南省焦作市东石寺遗址出土动物遗存的分析为基础,探讨仰韶文化晚期对动物资源的利用。东石寺遗址出土动物遗存378件,以哺乳类动物为主。量化统计显示,鹿科动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最多,其次为猪,牛及其他野生动物的骨骼较少。猪的M3尺寸及死亡年龄分析表明猪群以家猪为主,包含少量野猪。除作为重要的肉食来源外,获取鹿角用于制作骨角器也是人们猎获鹿科动物的重要原因。结合西山等遗址已有研究可知,仰韶文化晚期,中原地区延续并发展了饲养家猪以获取肉食资源的传统,但不同遗址间在家猪的饲养和依赖上存在一定差异,这或许与遗址的规模和性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石寺遗址 仰韶文化晚期 动物考古
原文传递
郑州市站马屯遗址仰韶文化遗存2009~2010年的发掘 被引量:9
15
作者 武志江 林杨 张艳玲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8-73,I0011-I0016,共22页
站马屯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郊管城区十八里河镇站马屯村南约0.5公里,南距郑州市南四环0.3~0.8公里,东距中州大道向南延伸的107国道0.25公里,北距大河村遗址19公里,西北距西山遗址29.2公里(图一)。南北向的站马屯沟将遗... 站马屯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郊管城区十八里河镇站马屯村南约0.5公里,南距郑州市南四环0.3~0.8公里,东距中州大道向南延伸的107国道0.25公里,北距大河村遗址19公里,西北距西山遗址29.2公里(图一)。南北向的站马屯沟将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遗址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市 站马屯遗址 仰韶晚期 秦王寨文化
原文传递
河南罗山县擂台子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新平 张志清 《华夏考古》 CSSCI 2003年第2期11-27,共17页
擂台子遗址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城西偏北16公里处。1991年秋,为探讨淮河流域古代文化面貌及与周邻文化相互关系这一学术课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5平方米。其文化遗存可分三期,年代分别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 擂台子遗址位于河南省罗山县城西偏北16公里处。1991年秋,为探讨淮河流域古代文化面貌及与周邻文化相互关系这一学术课题,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75平方米。其文化遗存可分三期,年代分别相当于仰韶文化晚期、龙山文化中晚期、商末周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南 罗山县 擂台子遗址 文化遗存 遗物 仰韶文化 龙山文化
原文传递
郑州地区晚商文化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亦方 张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91-100,共10页
郑州地区晚商文化遗存最初发现于人民公园遗址,学界将其称为“人民公园期”商文化遗存。相比于二里冈文化的丰富遗存,郑州发现的晚商文化遗存相当贫乏,学界对其研究亦不能深入,大都限于文化分期。鲜有学者对该区域晚商文化的构成和变迁... 郑州地区晚商文化遗存最初发现于人民公园遗址,学界将其称为“人民公园期”商文化遗存。相比于二里冈文化的丰富遗存,郑州发现的晚商文化遗存相当贫乏,学界对其研究亦不能深入,大都限于文化分期。鲜有学者对该区域晚商文化的构成和变迁做综合研究。近年来郑州地区发现了荥阳关帝庙、马良寨和小胡村等一批晚商文化聚落和墓地,这对完善郑州地区晚商阶段的考古学文化分期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地区 晚商文化 分期 都邑迁徙
原文传递
试论川西北高原仰韶时代晚期遗存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瑞波 陈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84-97,共14页
川西北高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主要包括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金川县为中心的大渡河上游地区和以县为中心的大渡河上游地区和以茂县、汶川县为中心的岷江上游地区。历年来在川西北高原发现了多处仰韶时代晚期遗存(图一)。早在1... 川西北高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主要包括以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金川县为中心的大渡河上游地区和以县为中心的大渡河上游地区和以茂县、汶川县为中心的岷江上游地区。历年来在川西北高原发现了多处仰韶时代晚期遗存(图一)。早在1920年,澳大利亚传教士叶长青(J.H.Edgar)在汶川县威州姜维城遗址进行调查时就发现过马家窑文化彩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北高原 刘家寨遗址 仰韶时代晚期 姜维城文化
原文传递
郑州市西史赵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4
19
作者 信应君 刘青彬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18,共16页
2011年对郑州市庙李镇西史赵村遗址进行了发掘。在遗址Ⅰ区发现了丰富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墓葬等,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以及少量骨器、蚌器等。该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郑州地区仰韶文化晚期秦王寨文化类型... 2011年对郑州市庙李镇西史赵村遗址进行了发掘。在遗址Ⅰ区发现了丰富的仰韶文化晚期遗存,遗迹主要有房址、灰坑、墓葬等,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以及少量骨器、蚌器等。该遗址的发掘,进一步丰富了郑州地区仰韶文化晚期秦王寨文化类型的内涵,同时也为聚落群之间布局与结构关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州 西史赵村遗址 仰韶文化晚期 聚落遗址
原文传递
湖北丹江口市八腊庙墓群第二次发掘简报
20
作者 张俊 宋纪章 +4 位作者 陈明芳 胡志华 郭长江 杨学安 陈方艺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22,107,共12页
2011年6~7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北丹江口市八腊庙墓群进行了第二次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23座,其中东周墓18座、唐墓2座、明清墓3座。东周墓主要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有以鬲、盂、罐为主的日常生活... 2011年6~7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湖北丹江口市八腊庙墓群进行了第二次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墓葬23座,其中东周墓18座、唐墓2座、明清墓3座。东周墓主要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随葬器物有以鬲、盂、罐为主的日常生活用品组合,墓葬时代约在春秋中、晚期,以鼎、敦、壶为主的仿青铜礼器组合,墓葬时代为战国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江口市 八腊庙墓群 春秋中晚期 战国中晚期 楚文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