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邮凹陷断裂调节带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20
1
作者 李宝刚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9-23,32,共6页
断裂调节带是构造变形区调节构造平衡的一类重要的地质构造。综合地质、地震等分析资料对高邮凹陷主要断裂系构造的分布特征及其各构造带的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内存在真武-吴堡断层同向类叠置型、真②断层内同向... 断裂调节带是构造变形区调节构造平衡的一类重要的地质构造。综合地质、地震等分析资料对高邮凹陷主要断裂系构造的分布特征及其各构造带的石油地质意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高邮凹陷内存在真武-吴堡断层同向类叠置型、真②断层内同向类叠置型、吴①断层内同向类共线型、汉留-吴②断层间共轭反向类共线型4种断裂调节带类型。凹陷内同向类调节带易形成主水系通道,各种沉积扇体和鼻状圈闭发育,而且临近凹陷内生油中心,易于形成油气富集带,是油田的主要分布区;而共轭反向类调节带则位于凹陷内低幅凸起,其水系不发育,缺乏沉积砂体,远离生油中心,不利于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断裂调节带 真武断裂系 吴堡断裂系 石油地质意义
下载PDF
高邮凹陷一级横向变换构造带特征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
2
作者 陈清华 劳海港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10,163,共5页
高邮凹陷横向变换构造带具有不连续的"S"形展布特征。利用地震、地质等资料研究高邮凹陷主要断裂沿走向构造特征的变化,圈定了具有分区意义的横向变换构造带,分析不同构造部位发育的横向变换构造样式及其特征。同时,横向变换... 高邮凹陷横向变换构造带具有不连续的"S"形展布特征。利用地震、地质等资料研究高邮凹陷主要断裂沿走向构造特征的变化,圈定了具有分区意义的横向变换构造带,分析不同构造部位发育的横向变换构造样式及其特征。同时,横向变换构造带不仅控制有机质的形成环境,而且自身也可以形成各种圈闭,成为不同次凹油气混注的油气富集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真武伸展断裂 吴堡走滑断裂 横向变换构造带
下载PDF
真武-汉留断裂带分段生长及其油气意义 被引量:2
3
作者 于爱暄 王有功 +4 位作者 刘世瑞 赵鹏 王伟康 张佩佩 吕雪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3,共7页
真武-汉留断裂带构造复杂,前人研究了两者演化特征,但未明确其演化的内在联系,针对此问题,基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运用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分析方法,利用断层活动性定量表征手段,剖析各断层几何特征和活动规律,总结形成演化模式,进而分析其... 真武-汉留断裂带构造复杂,前人研究了两者演化特征,但未明确其演化的内在联系,针对此问题,基于三维地震解释资料,运用构造几何学运动学分析方法,利用断层活动性定量表征手段,剖析各断层几何特征和活动规律,总结形成演化模式,进而分析其对油气聚集成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断层走向转变与区域应力场变化有关;真①断层分段性影响了真②和汉留断裂带分段特征;分段形成的横向背斜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控制油气在平面上呈带状分布。该研究为该区的勘探开发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背斜 断层分段生长 断层形成演化模式 真武断裂带 汉留断裂带
下载PDF
高邮凹陷真武断裂带西部低级序断层发育规律预测 被引量:17
4
作者 戴俊生 张继标 +2 位作者 冯建伟 田腾飞 毛成栋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2年第1期11-21,共11页
在应用蚂蚁追踪技术对真武断裂带西部低级序断层进行解释并根据主要断层走向确定阜宁期构造应力方向的基础上,应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模拟阜宁期古构造应力的分布,从应力的角度对低级序断层的平面及剖面发育规律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 在应用蚂蚁追踪技术对真武断裂带西部低级序断层进行解释并根据主要断层走向确定阜宁期构造应力方向的基础上,应用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模拟阜宁期古构造应力的分布,从应力的角度对低级序断层的平面及剖面发育规律进行预测,最后将预测结果与构造解析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蚂蚁追踪技术对低级序断层进行解释获得的蚂蚁属性体断裂痕迹清晰直观,应用效果要优于相干体技术、方差体技术等其他地震属性技术;真武断裂带西部阜宁期最小主应力方向为NW333°—SE153°;低级序断层的发育主要受阜宁期最小主应力及剪应力控制,最小主应力控制断层的优势发育区,平面剪应力控制断层的平面展布,左旋剪应力区主要发育近东西走向断层,右旋剪应力区主要发育北东走向断层,剖面剪应力控制断层的倾向,左旋剪应力区主要发育北倾、西倾断层,右旋剪应力区主要发育南倾、东倾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级序断层 蚂蚁追踪技术 古构造应力 数值模拟 成因机制 真武断裂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