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创新论与“马魂、中体、西用”——关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探讨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毅 寇清杰 +2 位作者 张允熠 刘仲林 陈卫平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1,共11页
李毅、寇清杰认为,方克立长期关注中国新文化的体用问题,20多年来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综合创新的文化观,方克立是其最有力的支持者、阐释者和发挥者之一。"马魂、中体、西用"一方面是对... 李毅、寇清杰认为,方克立长期关注中国新文化的体用问题,20多年来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20世纪80年代,张岱年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综合创新的文化观,方克立是其最有力的支持者、阐释者和发挥者之一。"马魂、中体、西用"一方面是对近代中国体用之争进行历史反思的新成果,另一方面是运用张岱年综合创新论考察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实际的新收获。张允熠认为,"马魂、中体、西用"论是直接对张岱年运用体用观念阐述"马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观或文化价值论的一种细化和发展,也是对张岱年"文化的综合创新"论在时代高度上的一次重新解读和提升,"综合创新"系综合命题,"马魂、中体、西用"论为分析命题。但这种表述方法也有需进一步推敲和完善其论证之处。刘仲林认为,中国哲学的创新,不仅要厘定马、中、西的价值定位,还要关注哲学创新所需具备的要素。张岱年也将文化的综合创新称之为"文化创造主义",并阐明了融会中西、激励精神、创发原则、应用科学四要素,这四要素皆可归结于创造精神。陈卫平认为,"马魂、中体、西用"是受到张岱年"综合创新"论的启发,是对其"对理法"的发挥结果。"马魂、中体、西用"作为对"综合创新"论的继承和发展,深得"对理法"真髓,不仅指出了三者在当代中国新文化建设中各自的价值定位,也有见于三者既有长短又能互补的辩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魂 中体 西用” 综合创新 张岱年 新文化建设
下载PDF
从“通经致用”到“中体西用”——论张之洞的人才教育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闭雄壮 《河池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2-35,共4页
从张之洞的人才教育实践来看,他的人才教育思想经历了从“通经致用”阶段向“中体西用”阶段的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儒家学说的“经世”品格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们都体现出了儒家的“经世”精神。此外,它们都体现和符合了张... 从张之洞的人才教育实践来看,他的人才教育思想经历了从“通经致用”阶段向“中体西用”阶段的转化。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儒家学说的“经世”品格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们都体现出了儒家的“经世”精神。此外,它们都体现和符合了张之洞“治身心”和“应世事”的内在要求,所以两者具有很多的共同点。当然两者也有一些相异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通经致用 中体西用 经世 教育思想
下载PDF
从京师同文馆之创设看西学东渐在中国 被引量:1
3
作者 钟平艳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年第1期53-56,共4页
从京师同文馆创设角度看西学在中国的进入方式,西学在中国的认同状态,西学在中国的文化土 壤,由此可见"中体西用"思想并不能使西学在中国得到系统地传播。同时也反映了西学东渐在中国要经历相当艰 难地过程。
关键词 京师同文馆 西学东渐 中体西用
下载PDF
吴汝纶与张之洞课程观之刍议
4
作者 刘虹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38-43,共6页
自从洋务教育开设了"西文"、"西艺"课程之后,就打破了以"四书""五经"一统天下的传统课程格局,但是西学课程尚没有制度化、系统化。经过吴汝纶、张之洞等有识之士的努力,1904年颁行了《癸卯学制... 自从洋务教育开设了"西文"、"西艺"课程之后,就打破了以"四书""五经"一统天下的传统课程格局,但是西学课程尚没有制度化、系统化。经过吴汝纶、张之洞等有识之士的努力,1904年颁行了《癸卯学制》,对西方课程的引进开始制度化。文章通过对学制的奠基人吴汝纶、张之洞二人的课程观进行比较,进而反观中国近代课程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汝纶 张之洞 课程观 中西合璧 中体西用
下载PDF
日本学者小林武论中国“中体西用”的视阈
5
作者 史少博 《济宁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42-47,共6页
日本学者小林武用独特的视阈,分析了中国"中体西用"之前的"华夷观",又分析了中国精神的对外开放、中国精神的变容——"中体西用"、根深蒂固的"中体西用"论——张之洞、"中体西用"的... 日本学者小林武用独特的视阈,分析了中国"中体西用"之前的"华夷观",又分析了中国精神的对外开放、中国精神的变容——"中体西用"、根深蒂固的"中体西用"论——张之洞、"中体西用"的理论与现实。小林武认为在十九世纪末,中国的"中体西用"论是根深蒂固的,并且中国的"中体西用"论是有限制的,可以说是有限制地接受西洋文明的理论。小林武认为中国思想在与西方思想、日本明治思想的搏击中再生是从章炳麟开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林武 中体西用 视阈
下载PDF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与程朱理学的关系——以《劝学篇》为中心的考察
6
作者 张勇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2期23-25,共3页
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思想一方面继承程朱理学的“一本万殊”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它以追求国家富强为目标,表明它开始摆脱程朱理学的道德、伦理取向,转向专制保守与实用主义的结合,说明“体用”的思维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背景。
关键词 张之洞 中体西用 理学
下载PDF
癸卯学制中的“中体西用”观与儒家教化的近代危机 被引量:3
7
作者 袁晓晶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22-128,共7页
"中体西用"是近代以来一种"融通中西"的思想观念。以"中学"为体,强调儒学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巩固传统的纲常思想;以"西学"为用,重视西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实用价值,以达到"自强"... "中体西用"是近代以来一种"融通中西"的思想观念。以"中学"为体,强调儒学在教育体系中的核心地位,以巩固传统的纲常思想;以"西学"为用,重视西学在教育体系中的实用价值,以达到"自强"和"保国"的目的,二者间的关系与张力构成了"癸卯学制"的核心原则。"中体西用"观一方面对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加剧了传统儒家教化思想的近代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体西用 癸卯学制 经学
下载PDF
晚清教师教育改革与吴汝纶“东西合璧”教育思想的演进 被引量:1
8
作者 叶茂 《新余学院学报》 2012年第6期34-36,共3页
晚清教育以救亡图存为主题,期间吴汝纶"东西合璧"的教育思想影响甚大。该理论既是吴汝纶从古文大师、大文豪转变成倡导经世致用教育实践者的标志,也是他作为教育大师在晚清时期践行教育改革的重要理论支撑。
关键词 中体西用 东西合璧 师范教育 桐城学堂
下载PDF
晚清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文化折衷主义
9
作者 李茹 万强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4期55-56,共2页
面对“西学东渐”带来的冲击 ,晚清早期维新思想家从如何使国家走向富强的角度出发 ,对中西文化采取了折衷主义的方法 :一方面为挽救国家命运而提出学习西方 ,另一方面又顽强的捍卫着传统的封建文化。
关键词 早期维新思想家 文化折衷主义 “西学中源” “中体西用”
下载PDF
“中体西用”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演变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江琴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35-37,共3页
“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运动中兴起的一种旨在提倡西学独特的文化观念形态。这一文化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变化,大致经历了由“西艺”到“西政”到“西教”三个演变阶段。
关键词 中体西用 西艺 西政 西教
下载PDF
“中体西用”思潮初探
11
作者 刘超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2期86-88,共3页
本文在论述近代“中体西用”思潮演变过程的基础上,认为“中体西用”思潮属于一种历史文化现象。通过具体的历史分析,得出这一思潮发展的历程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始终不渝地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顺应时势变革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论。
关键词 近代 "中体西用"思潮 文化模式 近代化 历史分析 思想史 体用观
下载PDF
从癸卯学制看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
12
作者 崇小云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104-106,共3页
由张之洞主持制定的癸卯学制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进程。其主导思想就是张之洞的"中体西用"观。
关键词 癸卯学制 张之洞 中体西用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