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钟嵘诗学的《诗》学母体及其转化——从《诗》六义到诗三义 |
徐宝余
|
《天中学刊》
|
2013 |
2
|
|
2
|
简论《诗品》的“滋味”说 |
李枋笑
|
《河西学院学报》
|
2009 |
3
|
|
3
|
《诗式》“西北有浮云”条疏证 |
周萌
|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0 |
|
4
|
钟嵘《诗品》对庶人文学作家的接受 |
谢兴润
|
《韶关学院学报》
|
2014 |
1
|
|
5
|
论《诗品》诗学批评的道家思想痕迹 |
郭中华
|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
2014 |
0 |
|
6
|
钟嵘《诗品》:中国诗学观念“自觉”的里程碑——以《毛诗序》与《诗品序》比较为中心的探讨 |
陈昊
|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0 |
|
7
|
钟嵘《诗品》中身世、源流、才气、文词的品诗观 |
张元红
|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
2008 |
0 |
|
8
|
论钟嵘《诗品》中的赋 |
周世民
|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0 |
|
9
|
钟嵘《诗品》与中国感伤诗学传统 |
吴嘉璐
|
《许昌学院学报》
CAS
|
2020 |
0 |
|
10
|
钟嵘用事观辨析 |
武睿圆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0 |
|
11
|
钟嵘“托诗以怨”的美学阐释 |
赵凯
|
《中国美学研究》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