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董仲舒人性论浅议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春菊 《衡水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11-13,共3页
西汉中期 ,董仲舒在批判地继承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 ,阐述了自己对人性的认识 :性未善 ;教而后善 ;性三品之分 ;义重于利。他的人性论观点是对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综合 ,它的提出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 。
关键词 董仲舒 人性论 孟子 荀子 性未善论 性恶论 人性学说 思想家
下载PDF
法家先驱的“礼治”观
2
作者 胥仕元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0-134,共5页
法家先驱管仲、子产、邓析和叔向等人,都对"礼治"作过探讨,并运用于实践。管仲强调"四维"、"八经";子产折中于礼法之间,认为礼是最高的自然法则;叔向坚决维护传统的"礼治",邓析则"不法先... 法家先驱管仲、子产、邓析和叔向等人,都对"礼治"作过探讨,并运用于实践。管仲强调"四维"、"八经";子产折中于礼法之间,认为礼是最高的自然法则;叔向坚决维护传统的"礼治",邓析则"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他们的言论与实践对后世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仲 子产 邓析 叔向 礼治
下载PDF
荀子与董仲舒“治道”思想之比较
3
作者 高春菊 《衡水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6-9,共4页
荀子、董仲舒的治道思想都是在国家、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提出来的。两者治道思想的共性与差别在于:在管理本体论上,荀子要求管理者面对自然之天必须发挥主体能动性,而董仲舒认为"天"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最高本原,也是社会等级秩序... 荀子、董仲舒的治道思想都是在国家、社会处于转型时期提出来的。两者治道思想的共性与差别在于:在管理本体论上,荀子要求管理者面对自然之天必须发挥主体能动性,而董仲舒认为"天"不仅是宇宙万物的最高本原,也是社会等级秩序和伦理准则的唯一来源;在管理行为观上,两人都继承了经典儒家的管理行为理论,主张为政以德和贤人政治;在管理价值论方面,都认同"不与民争利";在管理人性观方面和管理控制论上,都认为人性可塑、导人为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荀子 董仲舒 治道思想 隆礼重法 《天人三策》
下载PDF
西汉史学家笔下的管仲探微
4
作者 李方擎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62-163,共2页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和刘向《七略》中的《管子书录》为比勘对象,考察西汉史学家对管仲的事迹、人物性格和思想的叙述,以期一窥管仲在西汉学者笔下的形象与地位。
关键词 史记 管子书录 管仲 淑世
下载PDF
忠恕与行孝:曾子“仁以为己任”发微
5
作者 孙忠厚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5-12,共8页
“仁以为己任”一语反映了曾子传承孔子仁道的志行,义蕴丰富。“仁以为己任”与曾子独特的人生履历密切相关,高扬了“士志于道”的理想人格,继承了“为仁由己”的孔门师教。曾子的“忠恕观”指内外兼修、身心俱养的反己省察活动,面向一... “仁以为己任”一语反映了曾子传承孔子仁道的志行,义蕴丰富。“仁以为己任”与曾子独特的人生履历密切相关,高扬了“士志于道”的理想人格,继承了“为仁由己”的孔门师教。曾子的“忠恕观”指内外兼修、身心俱养的反己省察活动,面向一般性的社会人际关系;而他的行孝实践,则面向家庭内的亲子关系。忠恕与行孝,是曾子落实“仁以为己任”的关键层面。与子夏“学以致道”的为学观形成鲜明对比,曾子“仁以为己任”高扬了德性践履的为学进路。孔门后学在儒道传承中各有功绩,而肯定曾子传孔子仁道,抛弃儒道传承中“独得”的观念,有助于化解曾子传道问题的争议,是系统探究儒家道统观的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曾子 忠恕 行孝 仁以为己任 子夏
下载PDF
汉魏六朝太子庶子的演变与东宫散骑、中书机构的演生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雅君 《历史教学(下半月)》 CSSCI 2014年第10期38-41,共4页
从西汉初年到宣、元、成帝时期,太子庶子由一种法定的太子家内半依附者演变成朝廷正式职员。魏晋时,太子庶子掌规谏与东宫的文书权,成为东宫决策层的成员。宋、齐间,内典书通事舍人侵夺太子庶子职权,太子庶子闲散化。梁武帝天监"革... 从西汉初年到宣、元、成帝时期,太子庶子由一种法定的太子家内半依附者演变成朝廷正式职员。魏晋时,太子庶子掌规谏与东宫的文书权,成为东宫决策层的成员。宋、齐间,内典书通事舍人侵夺太子庶子职权,太子庶子闲散化。梁武帝天监"革选",以规定职官叙录次序的方式提高庶子的政治地位。太子庶子在官僚体系中形式上的地位虽得以保证,但在职掌上却渐失东宫决策的参与权,转向了事务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庶子 东宫 散骑 中书
原文传递
“扁鹊入虢之诊”注释考辨三则
7
作者 周峨 《中华医史杂志》 CAS 2012年第5期294-297,共4页
各版《医古文》教材对“扁鹊入虢之诊”一事所涉及的人、事、地的注释多有疏误。文中提及的“中庶子”是宫廷宿卫小吏,并非掌管贵族庶子教育的官员。扁鹊所问的“收”,当偏指“小敛”,核之事态,尚不及“棺敛”,更不兼指“下葬”。... 各版《医古文》教材对“扁鹊入虢之诊”一事所涉及的人、事、地的注释多有疏误。文中提及的“中庶子”是宫廷宿卫小吏,并非掌管贵族庶子教育的官员。扁鹊所问的“收”,当偏指“小敛”,核之事态,尚不及“棺敛”,更不兼指“下葬”。虢君出见扁鹊的“中阙”,即是扁鹊所至的“宫门”,非别有一地。“阙”为门旁楼观,可单、可双;“阙门”因处外门、内门之中,被称为“中阙”,非因两旁有楼观,中间阙然为路而得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鹊传 虢太子 中庶子 中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