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uid Inclusions of Orogenic Gold Deposits in the Zhongchuan Area,Western Qinling and Their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被引量:4
1
作者 ZHANGZuoheng MAOJingwen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2期503-514,共12页
Orogenically-derived gold deposits of the Zhongchuan area in the western Qinling are distributed in the exo-contact thermal metamorphic zone. The country rocks hosting the deposits are predominantly of Devonian age wi... Orogenically-derived gold deposits of the Zhongchuan area in the western Qinling are distributed in the exo-contact thermal metamorphic zone. The country rocks hosting the deposits are predominantly of Devonian age with low-grade metamorphism and strong deformation with the ore deposits directly controlled by multi-level tectonic systems. Three types of inclusions from these deposits have been recognized: CO2-H2O, CO2-rich, and aqueous. The ore-forming fluids were mainly CO2-NaCl-H2O type characterized by rich CO2, low salinity, high temperature and immiscibility. Incorporated with earlier isotopic data,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setting and features of diagenesis and metallogeny,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were derived from deep magma and mixed with meteoric and metamorphic water. The deposits formed during an intra-continent collisional orogeny, and some of the materials derived from the deep might have been involved in the ore-form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id inclusion orogenic gold deposit zhongchuan area western Qinling
下载PDF
多次重熔的成矿作用:对甘肃中川岩体成岩成矿过程的再认识 被引量:12
2
作者 李宏卫 娄峰 +2 位作者 许冠军 陈震 陈小月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6-132,共7页
在花岗岩原地重熔成因理论的基础上,对甘肃中川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学资料进行重新"编码",证实中川花岗岩体的形成是该区地壳于早中生代两次原地熔融或重熔的结果。陆壳的多次熔融(重熔)不但造成复式岩体的同心圆状构... 在花岗岩原地重熔成因理论的基础上,对甘肃中川岩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和成矿学资料进行重新"编码",证实中川花岗岩体的形成是该区地壳于早中生代两次原地熔融或重熔的结果。陆壳的多次熔融(重熔)不但造成复式岩体的同心圆状构造和岩体化学成分的规律性变化,同时造成不同元素的成矿作用。富金地层被卷入的中生代早期的地壳熔融事件,使印支—燕山早期的成矿作用主要形成金或金多金属硫化物矿床。根据岩体内部发育的NNE向破裂体系特征及沿断裂发生的热液活动,推断该区深部在晚白垩世—古近纪尚发生过一次重熔事件或尚存在重熔岩浆。晚期的重熔岩浆具有较高的氧逸度f(O2),此为铀元素在热液中大量存在的必要条件,因而本阶段的成矿作用主要导致铀的富集,在岩体内部的断裂中形成脉状的"花岗岩型"铀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中川 复式岩体 多次重熔 成矿作用
下载PDF
西秦岭中川地区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3
作者 张作衡 毛景文 王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7-157,共11页
对西秦岭中川地区李坝、金山和马泉等大中型金矿床主要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系统研究表明 ,这些金矿床原生流体包裹体主要有CO2 _H2 O、富CO2 和水溶液包裹体 3种类型 ,成矿流体以CO2 _NaCl_H2 O型为主 ,富CO2 、低盐度、高温和... 对西秦岭中川地区李坝、金山和马泉等大中型金矿床主要成矿阶段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系统研究表明 ,这些金矿床原生流体包裹体主要有CO2 _H2 O、富CO2 和水溶液包裹体 3种类型 ,成矿流体以CO2 _NaCl_H2 O型为主 ,富CO2 、低盐度、高温和不混溶为其主要特点。结合区内已有同位素资料、区域地质背景和成岩成矿特点 ,推断流体成矿作用与区内大量中生代同熔或重熔岩浆作用及其上侵定位有密切关系 ,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 ,混入有不同程度的变质水和大气降水 ,并且有深部来源物质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地质意义 金矿床 中川地区 西秦岭
下载PDF
西秦岭中川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及微细浸染型金矿成矿作用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程YU 张旺定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01年第2期94-98,共5页
中川地区历经了韧性→脆韧性→脆性变形 3阶段 ,遭受了 3期 5次岩浆侵入。李坝式金矿床为中低温浅成热液 -岩浆再造矿床 ,其矿源层主要为晚古生代沉积建造 ,成矿过程经历了早期金元素活化迁移阶段、构造 -热液成矿作用改造阶段和印支—... 中川地区历经了韧性→脆韧性→脆性变形 3阶段 ,遭受了 3期 5次岩浆侵入。李坝式金矿床为中低温浅成热液 -岩浆再造矿床 ,其矿源层主要为晚古生代沉积建造 ,成矿过程经历了早期金元素活化迁移阶段、构造 -热液成矿作用改造阶段和印支—燕山期岩浆作用再造阶段。区域性深大断裂是成矿热循环的主通道 ,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 ,有部分岩浆流体参与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浆活动 成矿作用 中川地区 西秦岭 金矿床 矿物包裹体 构造变化
下载PDF
西秦岭中川地区李坝式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思路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国文 吴志强 +1 位作者 赵俊哲 何世平 《地质学刊》 CAS 2018年第1期7-16,共10页
通过对西秦岭中川地区李坝式金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主要控矿要素、流体包裹体以及稀土元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中川地区金矿床的成因模式。中川地区金矿床以脉状矿床为主,成矿与印支晚期西秦岭地区碰撞造山后出现的伸展作用... 通过对西秦岭中川地区李坝式金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矿床主要控矿要素、流体包裹体以及稀土元素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归纳出中川地区金矿床的成因模式。中川地区金矿床以脉状矿床为主,成矿与印支晚期西秦岭地区碰撞造山后出现的伸展作用有关,中川地区李坝式金矿床明显受到岩体和断裂构造控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构造、岩体(各种岩脉)、接触变质蚀变带、地球化学背景、地层"五位一体"的找矿模式,形成初步找矿方向和找矿思路。指出找矿过程中需重点关注黑云母接触变质带,其次为堇青石-红柱石带;断裂产状变化处是矿体富集的有利部位;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找矿地层应以泥盆系为主,但对石炭系也不能忽视;找矿岩性应以泥质碎屑岩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坝式金矿 地球化学特征 找矿思路 中川地区 西秦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