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中遗民吴中蕃生卒年考证与其入吴三桂幕府之辨析——兼论其诗歌成就及文化地位
1
作者 吴方剑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7-104,共8页
明末清初,黔中遗民诗人吴中蕃的事迹文献记载较为简略,其家谱被发现的时间较晚,学界对他的研究存在部分分歧。经考证,其生卒年为1618-1696年,享年78岁,曾入吴三桂幕府,也曾为拒绝吴世璠的聘请而断砚,为保持儒士气节而补砚。其诗作成就... 明末清初,黔中遗民诗人吴中蕃的事迹文献记载较为简略,其家谱被发现的时间较晚,学界对他的研究存在部分分歧。经考证,其生卒年为1618-1696年,享年78岁,曾入吴三桂幕府,也曾为拒绝吴世璠的聘请而断砚,为保持儒士气节而补砚。其诗作成就可称为“黔中巨匠”,也是黔地文化传承的杰出代表,有“天末遗珠”的美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中蕃 黔中遗民 《敝帚集》 吴三桂
下载PDF
明遗民吴中蕃的人生出处及诗歌表述 被引量:1
2
作者 段宁 《齐鲁学刊》 CSSCI 2023年第3期153-160,共8页
明遗民吴中蕃入清后经历了出仕南明、屡却清聘、仕吴三桂、两度修志等有关遗民出处之大事,并在其诗作中留下了真切详实的行踪,展现了其入清五十年中的感受、认知、态度及心态变化。在明遗民拒不仕清、坚守气节、怀抱用世之心的基础上,... 明遗民吴中蕃入清后经历了出仕南明、屡却清聘、仕吴三桂、两度修志等有关遗民出处之大事,并在其诗作中留下了真切详实的行踪,展现了其入清五十年中的感受、认知、态度及心态变化。在明遗民拒不仕清、坚守气节、怀抱用世之心的基础上,吴中蕃又有自己更为具体的出处观。其人生中后期至晚年的心态经历了由亡国“遗民”向盛世“逸民”的过渡,但其又并非纯粹的“逸民”。吴中蕃一生以“遗民”和“诗人”自居,在进退出处、辞受取舍之间,其不变的是遗民气节的坚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中蕃 明遗民 人生出处 诗歌表述 易代之际
下载PDF
安徽东至县中畈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浅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陈寿椅 段留安 赵明传 《安徽地质》 2012年第4期269-272,共4页
安徽省中畈金矿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有多家地质单位做过工作,前人根据自然重砂测量、地球化学测量等成果发现了多条含金破碎带、含金石英脉,通过普查评价,累计圈算金工业储量31.74kg,找矿效果不好,地勘工作一度陷于被动。2005年受业... 安徽省中畈金矿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有多家地质单位做过工作,前人根据自然重砂测量、地球化学测量等成果发现了多条含金破碎带、含金石英脉,通过普查评价,累计圈算金工业储量31.74kg,找矿效果不好,地勘工作一度陷于被动。2005年受业主委托,笔者组织实施了该区的首采地段详查工作,提交了金金属量(332+333)资源1047.59kg。本文系统总结了该区的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并指出了该区下一步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畈金矿 地质特征 成矿规律 找矿方向 东至
下载PDF
安徽东至县中畈金矿金的赋存状态及富集规律浅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寿椅 段留安 +1 位作者 杨晓勇 赵明传 《安徽地质》 2012年第1期19-23,共5页
中畈金矿体产于青白口系邓家组中的碎裂岩蚀变带及其旁侧次级构造控制的砂岩蚀变带和脉岩中,受北西西向构造控制明显。近年来受业主委托,笔者组织了该区首选地段的工程施工,目前通过工程控制共圈定金矿体9个,其中Ⅰ-1、Ⅱ、Ⅷ-1、Ⅷ-2... 中畈金矿体产于青白口系邓家组中的碎裂岩蚀变带及其旁侧次级构造控制的砂岩蚀变带和脉岩中,受北西西向构造控制明显。近年来受业主委托,笔者组织了该区首选地段的工程施工,目前通过工程控制共圈定金矿体9个,其中Ⅰ-1、Ⅱ、Ⅷ-1、Ⅷ-2号矿体为该区主要矿体。工作中笔者采取了大量分析测试样品,进行了细致的实内分析研究,同时结合野外工作实际,系统总结了中畈金的矿石类型、矿石矿物成分、金的分布、赋存状态等特征,并对金的富集规律做了初步研究,以期对该区乃至该区域找矿起到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畈金矿 赋存状态 富集规律 东至
下载PDF
民国时期陈钟凡的朱子学研究及其创新——从宋代思想史的角度看
5
作者 乐爱国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51,共8页
民国时期陈钟凡从宋代思想史的角度对于朱熹学术思想的阐述,不仅限于理学,还涉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而且在分析和阐述中,也不仅限于哲学层面,还包括从不同学科层面的研究,因而能够在阐述朱熹的学术思想来源、朱熹的宇宙论、朱熹的... 民国时期陈钟凡从宋代思想史的角度对于朱熹学术思想的阐述,不仅限于理学,还涉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学术思想;而且在分析和阐述中,也不仅限于哲学层面,还包括从不同学科层面的研究,因而能够在阐述朱熹的学术思想来源、朱熹的宇宙论、朱熹的心性论与修养论、朱陆学术之异同以及朱熹政治论与教育论等方面均有新的创建。尤其是,他强调程颢是朱熹学术思想重要来源之一的观点,着重阐述朱熹继承程颢讲存仁主静,在民国时期是颇具新意的。陈钟凡的许多创新观点,不仅全面展示了朱熹学术思想的丰富性和综合性,而且对民国时期的朱子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陈钟凡 朱熹 程颢
下载PDF
陈钟凡与中国首部韵文文学史《中国韵文通论》之撰作
6
作者 卞东波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2期139-146,共8页
陈钟凡先生所著的《中国韵文通论》出版于1927年,是我国首部对诗、词、曲、赋四种文体进行全面介绍的韵文文学史。《中国韵文通论》之成书可能受到清代扬州学派文学观,特别是阮元的"文必有韵"说,以及焦循的文学"一代有... 陈钟凡先生所著的《中国韵文通论》出版于1927年,是我国首部对诗、词、曲、赋四种文体进行全面介绍的韵文文学史。《中国韵文通论》之成书可能受到清代扬州学派文学观,特别是阮元的"文必有韵"说,以及焦循的文学"一代有一代之胜"之说的影响。《中国韵文通论》与之前的文学史不同之处在于,其有一定的体系性,而且极具近代学术的眼光,对当时中国学界和日本汉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皆能加以吸收。《中国韵文通论》摆脱了民国初年文学史书写与学术史不分的格局,专以韵文为研究对象,对"纯文学"的韵文观念的传播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钟凡 《中国韵文通论》 韵文文学史 纯文学
下载PDF
王忠范儿童诗语言的“陌生化”实验
7
作者 李芳 《昆明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9-12,共4页
王忠范在少年诗歌创作领域最突出的贡献在于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实验。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超常搭配,制造语言的惊异化;二是突破文法,探寻语言的弹性化;三是巧用辞格,追求语言的佯谬化。这种实验通过增加感受的难度和延长... 王忠范在少年诗歌创作领域最突出的贡献在于诗歌语言的"陌生化"实验。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超常搭配,制造语言的惊异化;二是突破文法,探寻语言的弹性化;三是巧用辞格,追求语言的佯谬化。这种实验通过增加感受的难度和延长感受的时间,展现少年神秘多变的精神世界,让少年对平日视而不见的寻常世界产生一种全新的体验,同时也使诗歌语言成为超越日常语言的更高层次的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忠范 儿童诗 诗歌语言 陌生化实验
下载PDF
童心不泯 诗性长存——王忠范少年诗创作简论
8
作者 倪素平 《阴山学刊》 2009年第6期70-74,共5页
王忠范是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诗歌,是他比较钟爱的体裁。王忠范的少年诗,感情真挚、自然流畅。在王忠范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塑造了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少年儿童形象,着重抒写了少年儿童细腻美好的情感世界,揭示了少年儿童... 王忠范是内蒙古自治区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诗歌,是他比较钟爱的体裁。王忠范的少年诗,感情真挚、自然流畅。在王忠范的诗歌作品中,诗人塑造了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少年儿童形象,着重抒写了少年儿童细腻美好的情感世界,揭示了少年儿童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思考。此外,富有现代性色彩的语言表达也彰显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忠范 少年诗 人物形象 情感世界 生命价值 语言表达
下载PDF
东沽港中幡的困境与发展对策探析
9
作者 刘娜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91-97,共7页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沽港中幡具有自身艺术和组织特色。但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以及外在因素的影响,目前它的生存状况堪忧。要扭转这种困境,就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有形手"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乡... 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沽港中幡具有自身艺术和组织特色。但由于自身发展的局限以及外在因素的影响,目前它的生存状况堪忧。要扭转这种困境,就需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有形手"的调控作用,充分利用乡村振兴战略等各种有利因素,内外合力,多措并举,努力促进这一"非遗"项目的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沽港中幡 廊坊市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下载PDF
刘忠范院士及其团队的专利成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学毅 李璐 魏静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9年第9期6-13,共8页
本文总结了刘忠范院士的主要科研成果,对刘忠范院士及其团队的专利申请趋势、专利有效性和专利引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从不同维度对其专利申请进行了技术分析。希望通过对刘忠范院士及其团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专利成果的分析,为新... 本文总结了刘忠范院士的主要科研成果,对刘忠范院士及其团队的专利申请趋势、专利有效性和专利引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从不同维度对其专利申请进行了技术分析。希望通过对刘忠范院士及其团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专利成果的分析,为新材料领域的研究、发展和成果运用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忠范 专利 石墨烯 碳纳米管
下载PDF
吴中蕃黔中山水诗初探 被引量:1
11
作者 史开胜 《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2期75-80,共6页
吴中蕃本着对乡土之热爱,写下众多黔中山水诗。其对黔中山水有着自己独特之理解,有着地域特色艺术表现之自觉。其山水情结源于天性之"痴顽"",山水之助"之思想及退隐生活之阅历。由于地域环境影响,其诗呈现出特有之... 吴中蕃本着对乡土之热爱,写下众多黔中山水诗。其对黔中山水有着自己独特之理解,有着地域特色艺术表现之自觉。其山水情结源于天性之"痴顽"",山水之助"之思想及退隐生活之阅历。由于地域环境影响,其诗呈现出特有之雄浑美、幽深美、奇崛美。其艺术笔法注重工笔与写意之结合,注重移情与理趣之结合,然过分质实而少浑融,得奇句而未得奇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中蕃 黔中 山水诗 情结 地域环境
下载PDF
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中幡的历史传承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士泰 张峰硕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16-121,共6页
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中幡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花会在清朝早期曾受过皇封,于清末1895年从静海县转入东沽港,已有120余年历史。在传承过程中,东沽港中幡经历了八代传人,六个阶段。有着深厚底蕴的东沽港中幡,在当前乡村振兴... 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中幡是河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该花会在清朝早期曾受过皇封,于清末1895年从静海县转入东沽港,已有120余年历史。在传承过程中,东沽港中幡经历了八代传人,六个阶段。有着深厚底蕴的东沽港中幡,在当前乡村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作为地方民俗文化项目,有着鲜明的特色和传承发展价值,应加大力度进行保护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幡 东沽港 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次
下载PDF
论周起渭交游及其宗宋诗学
13
作者 郑凯歌 邹彩霞 《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94-99,共6页
周起渭是贵州诗坛上颇有名气的一位诗人,其诗学思想受到田雯、吴中蕃、查慎行等人的影响。周起渭早期多从田雯论诗,深受田雯作诗求新、宗宋的影响;也曾向吴中蕃请教诗学,受到吴中蕃自然平易诗风的影响,以简朴之语直抒胸臆且不失理趣;后... 周起渭是贵州诗坛上颇有名气的一位诗人,其诗学思想受到田雯、吴中蕃、查慎行等人的影响。周起渭早期多从田雯论诗,深受田雯作诗求新、宗宋的影响;也曾向吴中蕃请教诗学,受到吴中蕃自然平易诗风的影响,以简朴之语直抒胸臆且不失理趣;后期与查慎行常唱和,作诗白描与议论相结合,追求创新,论诗批驳宋诗用典过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起渭 田雯 吴中蕃 查慎行 交游 宗宋诗学
下载PDF
“文学批评”如何成史:中国文学批评史观念的形成及其早期实践
14
作者 余来明 高慧霞 《古代文学理论研究》 2023年第1期486-507,共22页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种著述形态和知识类型的确立,在20世纪中国的学术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观念发生到批评史书写实践的演进过程。其中范祎、朱光潜、陈钟凡等三人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范祎《中国的文学批评家》汲取传统文苑传的精义,以人... 中国文学批评史作为一种著述形态和知识类型的确立,在20世纪中国的学术发展历程中经历了观念发生到批评史书写实践的演进过程。其中范祎、朱光潜、陈钟凡等三人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范祎《中国的文学批评家》汲取传统文苑传的精义,以人为纲勾勒中国文学批评史的雏形;朱光潜《中国文学之未开辟的领土》提出“成一种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主张;陈钟凡《中国文学批评史》则是公开出版的第一部中国文学批评史著作。考察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批评史观念的形成及其早期实践,还原现代学术研究范式与中国传统文论资源碰撞、对接、揉合的复杂历史状况,以此探究用西方“文学批评”观念统摄中国传统文论的意义及其局限,可为当下探讨建构基于中国文学批评实践的批评史理论和话语提供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批评 中国文学批评史 范祎 朱光潜 陈钟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