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红3井东侧断层构造几何学、运动学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梁宇生 何登发 +2 位作者 吴松涛 路玉 张磊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0-433,共14页
红3井东侧断层的成因与中拐凸起的形成与演化密切相关,解析其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对于揭示中拐凸起自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具有积极作用,并对于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不整合面识别及平衡剖... 红3井东侧断层的成因与中拐凸起的形成与演化密切相关,解析其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对于揭示中拐凸起自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变形具有积极作用,并对于研究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不整合面识别及平衡剖面的方法,对红3井东侧断层进行精细的构造解析、建模与构造复原。中拐凸起发育白垩系-侏罗系、侏罗系-三叠系、三叠系-上乌尔禾组、上乌尔禾组底界及佳木河组-石炭系5个区域不整合面。研究认为,红3井东侧断层为-断层传播褶皱模型,发育生长三角,平面上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受海西晚期及燕山期的区域挤压作用的影响,红3井东侧断层在早二叠世末期(P1f末期)至中二叠世晚期(P2w)及早侏罗世晚期(Jis)至晚侏罗世发生两期传播活动,并在中段发生分支,分支断层的断距较小。早期的断层活动在中段最强,南段其次,北段最弱。中-下二叠统被抬升,遭受大面积剥蚀,地层缩短量约为3.8km。晚期的断层活动微弱,且只发生在中段和北段,地层缩短量约为200m。红3井东侧断层自北东向南西方向的传播、推覆作用控制了中拐凸起的主体构造形态,整体具有“南北分段、早晚期构造叠加”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拐凸起 3井东侧断层 几何学 运动学 断层传播褶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