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穴位按摩预防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研究
1
作者 程艳 郭建伟 +2 位作者 曹萌 李鑫 赵义康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4年第2期160-166,共7页
目的探究麻醉恢复室(PACU)内双侧内关穴、中脘穴及足三里穴穴位按摩对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接受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 目的探究麻醉恢复室(PACU)内双侧内关穴、中脘穴及足三里穴穴位按摩对降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接受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患者33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68例,对照组常规麻醉诱导及维持术后送至PACU中不接受穴位按摩;观察组给予内关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按摩,按摩时间为每次每穴按压5 min,每分钟按压15~20次,30 min重复1次,直至患者达到PACU出室标准。记录术前Apfel简化风险评分;记录术后30 min、2 h、6 h、12 h、24 h及48 h PONV例数及严重程度分级,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口干、躁动、寒战及头晕的发生率。结果术后30 min,两组间PONV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两组间PONV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PONV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疼痛评分(VAS评分)逐渐降低,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时间)=0.0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_(组间)>0.05),与时间无交互效应(P_(交互)>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CU中双侧内关穴、中脘穴及足三里穴按摩可降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及48 h PONV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恶心呕吐 麻醉恢复室 穴位按摩 内关穴 中脘穴 足三里穴
下载PDF
胃瘫外敷方敷贴中脘、神阙穴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肿瘤患者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疗效研究
2
作者 刘春英 刘春燕 余锐 《陕西中医》 CAS 2023年第8期1133-1136,共4页
目的:探究胃瘫外敷方敷贴中脘、神阙穴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肿瘤患者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的疗效。方法:选取113例老年肿瘤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患... 目的:探究胃瘫外敷方敷贴中脘、神阙穴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肿瘤患者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的疗效。方法:选取113例老年肿瘤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6)、观察组(n=57)。对照组患者予以针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胃瘫外敷方敷贴中脘、神阙穴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积分、胃肠功能改善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以及中医症候总积分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感消失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胃肠减压引流量及恢复正常饮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两组ALB、Hb、TFR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胃瘫外敷方敷贴中脘、神阙穴联合针灸治疗老年肿瘤患者胰十二指肠术后胃瘫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营养状态,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瘫 胰十二指肠术 针灸 胃瘫外敷方 中脘穴 神阙穴
下载PDF
杜广中芒针刺中脘穴为主治疗术后肠麻痹经验
3
作者 王颖 曲嘉瑶 +5 位作者 王凯利 韩振胥 杨欢 孙超 王环愿 杜广中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5期75-79,共5页
术后肠麻痹是外科手术后由于非机械因素导致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延长,致使患者无法经口摄入的疾病,属于中医学“肠痹”范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杜广中主任从事手术后平滑肌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针灸临床研究2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 术后肠麻痹是外科手术后由于非机械因素导致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延长,致使患者无法经口摄入的疾病,属于中医学“肠痹”范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杜广中主任从事手术后平滑肌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针灸临床研究20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对术后肠麻痹的诊治见解独到。杜广中主任认为,本病多以手术金刃损伤为主要病因,以通降失调、气机逆乱为主要病机。他提出“以通为主,重用中脘”“健运脾胃以固后天”“疏肝理气,以调气机”的治疗思路。临证时,他注重将西医体格检查与中医四诊合参相结合以评估患者病情,在针刺手法上以芒针刺、分刺为主,并配合使用电针。芒针刺中脘穴可直达病位,疏通中焦气机;分刺可增强得气感,更易激发经气;配以电针阳明经腧穴则加强补益气血、培补后天之效。文章结合案例介绍杜广中主任芒针治疗术后肠麻痹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麻痹 芒针 中脘穴 名医经验
下载PDF
艾盐包热熨中脘穴对神经外科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胃残余量的影响
4
作者 李美红 戚淑燕 汤阿毛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6期1198-1201,共4页
目的:探讨艾盐包热熨中脘穴对神经外科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胃残余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义乌市某三乙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就诊的重症并进行肠内营养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A组、B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艾盐包热熨中脘穴对神经外科重症肠内营养患者胃残余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义乌市某三乙医院神经外科病房就诊的重症并进行肠内营养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A组、B组,A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B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艾盐包中脘穴热熨。统计2组患者胃内残余量、胃潴留发生率、呕吐发生率、误吸发生率、每日误吸发生次数、每日呕吐发生次数及满意度。结果:B组患者胃内残余量、每日呕吐发生次、每日误吸发生次数、胃潴留发生率、呕吐发生率、误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护理满意度94.44%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93,P=0.022)。结论:艾盐包热熨中脘穴用于神经外科重症肠内营养患者,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不增加胃残余量,值得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肠内营养 神经外科 艾盐包 热熨 中脘穴 胃残余量
下载PDF
芒针深刺中脘穴得气层解剖学观察 被引量:15
5
作者 郝治中 啜振华 高彤 《上海针灸杂志》 2004年第11期35-37,共3页
目的 观察芒针深刺中脘穴得气层解剖学情况。方法 对 2 5例芒针深刺中脘穴病例在进针得气后行局部螺旋 CT扫描 ,取得芒针行径及针尖部位的腹部横断面 CT图像 ,用以解剖结构分析研究。结果 对 2 5例芒针针尖位于腹腔内情况为胃体小弯... 目的 观察芒针深刺中脘穴得气层解剖学情况。方法 对 2 5例芒针深刺中脘穴病例在进针得气后行局部螺旋 CT扫描 ,取得芒针行径及针尖部位的腹部横断面 CT图像 ,用以解剖结构分析研究。结果 对 2 5例芒针针尖位于腹腔内情况为胃体小弯侧 3例 ,肠系膜上静脉右侧缘 5例 ,肠系膜上静脉左侧缘 1例 ,胰头 2例 ,胰头胰体交界处 5例 ,下腔静脉前缘 2例 ,下腔静脉左侧缘 3例 ,腹主动脉前缘 1例 ,腹主动脉右侧缘 3例。针尖与椎体前缘的距离为 10 - 6 0 m m ,平均 33.10± 17.2 9mm。针尖端在椎体正中线左右 2 5 mm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针疗法 中脘 解剖学
下载PDF
大鼠中脘穴和胃俞穴相关神经元的分布规律 被引量:8
6
作者 哈丽娟 崔建 +1 位作者 刘晓娜 李铁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年第5期839-842,共4页
目的用Alexa荧光素488和594结合霍乱毒素亚单B(Alexa Fluor 488, 594 conjugated cholera toxin subunit B, AF488/594-CTB)荧光双标记示踪技术揭示大鼠中脘和胃俞穴相关神经元的特异性分布规律。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将0.1%的AF488-CTB和AF... 目的用Alexa荧光素488和594结合霍乱毒素亚单B(Alexa Fluor 488, 594 conjugated cholera toxin subunit B, AF488/594-CTB)荧光双标记示踪技术揭示大鼠中脘和胃俞穴相关神经元的特异性分布规律。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将0.1%的AF488-CTB和AF594-CTB 2种示踪剂各4 mL分别注入5只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相当于人体的中脘和左侧胃俞穴的部位。灌流固定后取出颈、胸、腰部脊髓和脊神经节,并制成组织切片,然后直接用荧光显微镜系统观察和记录被标记的神经元。结果在AF488-CTB标记的与"中脘"穴相关的神经元中,其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均以胸(T)9为中心分别呈对称性分布在T6-T13的脊神经节中和T5-T10的脊髓前角第Ⅸ层的后内侧部;同时,在AF594-CTB标记的与胃俞穴相关的神经元中,其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均以T12为中心分别分布在注入侧的T8-腰(L)2脊神经节中和在T10-L1的脊髓前角第Ⅸ层的最前部。结论应用AF488-CTB和AF594-CTB荧光双标记示踪技术成功揭示了与中脘和胃俞穴相关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在脊神经节和脊髓均有其各自对应的节段和区域,这一规律性分布特征,为在细胞水平上深入研究两者的关系提供了神经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脘 胃俞 神经示踪 感觉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
下载PDF
不同刺法针刺中脘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被引量:28
7
作者 张绪峰 蒋丽元 王慧 《上海针灸杂志》 2016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观察中脘穴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和针刺组,每组45例。芒针组芒针针刺中脘穴,针刺组中脘穴直刺0.5~1寸后留针。每日治疗1次,两组均以2星期为1个疗程。以消化... 目的观察中脘穴不同针刺方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芒针组和针刺组,每组45例。芒针组芒针针刺中脘穴,针刺组中脘穴直刺0.5~1寸后留针。每日治疗1次,两组均以2星期为1个疗程。以消化不良症状积分及有效率评价疗效。结果芒针组、针刺组治疗后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芒针组治疗后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症状积分均较针刺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芒针组治疗后上腹痛、上腹部灼烧感症状积分与针刺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芒针组有效率(95.6%)高于针刺组(8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脘穴芒针速刺与常规针刺均能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症状,其中对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症状的改善,芒针速刺优于常规针刺;中脘穴芒针速刺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 针刺 芒针 中脘 巨针疗法
下载PDF
重灸中脘穴对脾胃虚寒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肠激素、胃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33
8
作者 劳美铃 魏爱生 +1 位作者 王甫能 杨原芳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4期387-391,共5页
目的观察重灸中脘穴对脾胃虚寒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肠激素、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脾胃虚寒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灸中脘穴治... 目的观察重灸中脘穴对脾胃虚寒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肠激素、胃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8例脾胃虚寒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灸中脘穴治疗。疗程结束后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胃肠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胃动力学(胃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率)、主要临床症状评分等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GAS、MTL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胃收缩频率、胃排空时间、胃排空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重灸中脘穴治疗脾胃虚寒型2型糖尿病胃轻瘫,可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灸法 艾条灸 中脘 脾胃虚寒 糖尿病并发症 胃轻瘫 胃肠激素类 胃动力
下载PDF
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洋 周鹏飞 +3 位作者 姜亚欣 姜楠 刘翔 刘佃温 《上海针灸杂志》 2020年第11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脐三穴(天枢、关元和中脘)埋线治疗,对照组取相同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便障碍症状积分表各项评分(...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脐三穴(天枢、关元和中脘)埋线治疗,对照组取相同穴位进行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排便障碍症状积分表各项评分(排便通畅度、排便时间、腹胀症状)及总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5 d、30 d后排便障碍症状积分表各项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0 d后排便障碍症状积分表各项评分及总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7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三穴埋线是一种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有效方法,较针刺治疗具有更持久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疗法 埋线 便秘 针刺疗法 天枢 关元 中脘
下载PDF
针刺中脘治疗消化性溃疡: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33
10
作者 牛红月 杨铭 +2 位作者 强宝全 郭庆捷 杨兆钢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89-92,共4页
目的:验证针刺中脘穴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病例27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针刺组138例,选用中脘穴,长针深刺;对照组138例,口服泰胃美,共观察6周,通过临床症状及胃镜疗效两方面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针刺组对于... 目的:验证针刺中脘穴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病例276例,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针刺组138例,选用中脘穴,长针深刺;对照组138例,口服泰胃美,共观察6周,通过临床症状及胃镜疗效两方面进行疗效观察。结果:针刺组对于快速改善胃脘疼痛及食少的症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4%,针刺组疗效略优于对照组,但考虑中心效应,组间疗效无差异(P>0·05)。随着时间推移,两组症状均改善明显(P<0·01),但组间疗效无差异(P>0·05);两组胃镜疗效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针刺中脘穴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对照试验 多中心研究 中脘 消化性溃疡/针灸疗法
下载PDF
芒针深刺中脘穴安全因素探讨 被引量:12
11
作者 啜振华 王子臣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35-536,共2页
目的 :探讨芒针深刺中脘穴安全操作措施。方法 :对 2 5例芒针深刺中脘穴病例在进针后进行局部螺旋CT扫描 ,取得芒针行经部位的腹部横断面CT图像 ,用以识别芒针所穿及器官。结果 :2 5例次针刺扫描累计识别到穿及器官的例次分别是 :胃体 1... 目的 :探讨芒针深刺中脘穴安全操作措施。方法 :对 2 5例芒针深刺中脘穴病例在进针后进行局部螺旋CT扫描 ,取得芒针行经部位的腹部横断面CT图像 ,用以识别芒针所穿及器官。结果 :2 5例次针刺扫描累计识别到穿及器官的例次分别是 :胃体 14、横结肠 12、小肠 11、胰头 9、左肾静脉 4、肝左叶 4、脾静脉 3、十二指肠 1。结论 :坚持进皮后小幅捻转、缓慢进针、不留针的原则 ,同时治疗期间嘱病人均匀浅呼吸 ,在近乎空腹状态下操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中脘穴 长针疗法 针刺深度
下载PDF
胃俞募穴与胃特异性联系通路的荧光双标法研究 被引量:30
12
作者 童晨光 谷世喆 +3 位作者 衣华强 郭长青 项晓人 徐斌 《上海针灸杂志》 2003年第5期16-19,共4页
目的 探求胃与其俞募穴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 应用荧光双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 胃俞 -胃组、中脘 -胃组、胃俞 -中脘组分别在 T9-T1 3、T8-T1 2 、T9-T1 2 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 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重支配胃和体表的神... 目的 探求胃与其俞募穴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 应用荧光双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 胃俞 -胃组、中脘 -胃组、胃俞 -中脘组分别在 T9-T1 3、T8-T1 2 、T9-T1 2 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 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重支配胃和体表的神经元。实验表明了针刺穴位的感觉冲动是通过分支的传入轴突影响到内脏的功能和感觉或对某些脏器的活动产生影响 ;进而揭示中医经络学中气街可能的现代生物学本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募穴 神经联系通路 荧光双标记法 气街
下载PDF
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危重新生儿呕吐的效果与观察 被引量:4
13
作者 徐兵 李莉 +1 位作者 蔡振华 徐永丽 《实用全科医学》 2007年第12期1116-1117,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危重新生儿呕吐的效果。方法对我院NICU收治的68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出生后开奶前予1%碳酸氢钠洗胃后禁食6h喂配方奶,在每次喂奶前给中脘穴按摩2~5min,喂奶后30min给俯卧位;对照组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危重新生儿呕吐的效果。方法对我院NICU收治的68例危重新生儿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出生后开奶前予1%碳酸氢钠洗胃后禁食6h喂配方奶,在每次喂奶前给中脘穴按摩2~5min,喂奶后30min给俯卧位;对照组不洗胃,在出生4h后直接喂配方奶,观察2组在出生后5d内呕吐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呕吐的发生率为16.1%,对照组为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中消化道出血4例;先天性食道闭锁1例。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危重新生儿呕吐的发生率并及早发现其他症状给予相应处理,促进患儿的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胃 俯卧位 中脘穴按摩 呕吐 危重新生儿
下载PDF
针刺中脘不同组穴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1
14
作者 梁波 贺剑波 刘汉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3期564-566,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中脘(CV12)不同组穴(俞募配穴、募合配穴)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俞募配穴组和募合配穴组,分别给予针刺中脘-胃俞(BL21)、中脘-足三里(ST36)为主,对GERD主要症状的积分进行观察评价... 目的:观察针刺中脘(CV12)不同组穴(俞募配穴、募合配穴)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俞募配穴组和募合配穴组,分别给予针刺中脘-胃俞(BL21)、中脘-足三里(ST36)为主,对GERD主要症状的积分进行观察评价。结果:俞募配穴组及募合配穴组分别在经过2个疗程及3个疗程治疗后,症状积分出现显著下降(P<0.05)。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差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俞募配穴组及募合配穴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0.77%,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中脘之俞募或募合配穴均能有效地用于GERD的治疗,两者近期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但针刺俞募配穴的起效时间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脘穴 俞募配穴 募合配穴 针刺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消痞五穴针刺法配合中脘穴贴敷对三阴性乳腺癌化疗相关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和CGRP、Ghrelin和5-HT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浩 吴依芬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36期4029-4033,共5页
目的观察消痞五穴针刺法配合中脘穴贴敷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化疗相关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促生长素(Ghrelin)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9例TNBC化疗相... 目的观察消痞五穴针刺法配合中脘穴贴敷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化疗相关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胃促生长素(Ghrelin)和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10月东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9例TNBC化疗相关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消痞五穴针刺法配合中脘穴贴敷治疗,2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患者整体营养状况主观评估(PG-SGA)评分、胃电图及血清CGRP、Ghrelin、5-HT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PG-SGA评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PG-SG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餐前和餐后平均收缩波频率(MFC)、收缩波幅值(AC)、波形反应面积(WRA)及血清CGRP、Ghrelin、5-HT水平和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FACT-B)中文版中生理维度、附加关注、功能维度评分与总评分均明显增高(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2%(58/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3%(4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痞五穴针刺法配合中脘穴贴敷可显著缓解TNBC化疗相关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并调节胃动力学及胃肠激素水平,从而有利于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痞五穴针刺法 中脘穴 贴敷 三阴性乳腺癌 消化不良 胃电图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胃促生长素 5-羟色胺
下载PDF
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胃扩张模型大鼠海马c-fos表达水平及神经细胞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敏 申国明 +3 位作者 蔡荣林 王浩 王溪阳 黄顺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58-63,共6页
目的探讨海马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调节胃扩张模型大鼠胃运动的中枢机制。方法将40只7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俞组、中脘组、中脘+胃俞组、非经非穴组,每组8只。采用胃内球囊扩张法复制胃扩张模型。模型组不予针刺,其余各组进行电... 目的探讨海马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调节胃扩张模型大鼠胃运动的中枢机制。方法将40只7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胃俞组、中脘组、中脘+胃俞组、非经非穴组,每组8只。采用胃内球囊扩张法复制胃扩张模型。模型组不予针刺,其余各组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7 d。采用压力换能器检测大鼠胃内压,用双导智能胃肠电图仪测定大鼠体表胃电。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海马c-fos的表达水平,采用微阵列电极技术记录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放电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脘组、胃俞组及中脘+胃俞组大鼠胃内压、胃电振幅均显著升高(P<0.05),海马CA1区c-fos表达水平及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均显著增加(P<0.05),但非经非穴组上述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中脘组、胃俞组比较,中脘+胃俞组大鼠胃内压、胃电振值均显著上升(P<0.05),海马CA1区c-fos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海马CA1区神经细胞放电频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参与电针胃俞募配穴对胃运动的调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胃俞 中脘 俞募配穴 胃运动 海马
下载PDF
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被引量:23
17
作者 夏文丽 杨涛 +4 位作者 王寅 李芙蓉 陈霞 李颖 李悦 《上海针灸杂志》 2014年第6期514-515,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莱菔子等中药贴敷中脘穴,对照组采用淀粉加赋型剂组成的安慰剂贴敷中脘穴,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随访时尼平消化不良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1),治...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莱菔子等中药贴敷中脘穴,对照组采用淀粉加赋型剂组成的安慰剂贴敷中脘穴,治疗方法相同。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随访时尼平消化不良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降低(P<0.01),治疗前后及治疗前随访时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随访时SF-36生活质量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贴敷法 消化不良 中脘 尼平消化不良指数 SF-36生活质量量表
下载PDF
中脘穴贴敷治疗消化性溃疡机理探要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岩岩 王垂杰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1年第3期22-23,共2页
本文阐述了祖国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并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从胃、肝、脾三脏及经脉之间的关系,以及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极具有中医学特色的中脘穴中药贴敷疗法达到对消化性溃疡"未病先防,已病治病"的机理,并且介绍... 本文阐述了祖国医学对消化性溃疡的认识,并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出发,从胃、肝、脾三脏及经脉之间的关系,以及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阐述极具有中医学特色的中脘穴中药贴敷疗法达到对消化性溃疡"未病先防,已病治病"的机理,并且介绍了中脘穴中药贴敷的具体方法及疗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中脘穴 贴敷
下载PDF
合募配穴灸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38
19
作者 张迪 袁星星 +1 位作者 王炳予 张雅丽 《上海针灸杂志》 2017年第12期1401-1405,共5页
目的观察合募配穴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3例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胃... 目的观察合募配穴灸法治疗脾胃虚寒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及胃泌素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63例脾胃虚寒型萎缩性胃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2例),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治疗组给予合募配穴艾灸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2星期。分别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及胃泌素(G17)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8%,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及随访时中医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PGⅠ、PGR及G-17水平显著增高(P<0.01),PGⅡ较治疗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PGⅠ、PGR及G-17水平明显增高(P<0.05),两组治疗后PGⅠ、PGR及G-17组间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PGⅡ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HP阳性率为3.1%,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募配穴灸法能显著改善CAG患者临床症状,增加HP的清除率及降低复发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PGⅠ、PGR及G-17和下调PGⅡ水平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灸器灸 胃炎 萎缩性 配穴法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类 中脘 足三里 灸法
下载PDF
针刺对胃溃疡大鼠胃黏膜损伤及MEK/ER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汪婧修 梁娟 《上海针灸杂志》 2022年第7期720-726,共7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应激性胃溃疡(SGU)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α含量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ME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针刺修复SGU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58只雄...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对应激性胃溃疡(SGU)大鼠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α含量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酶(ME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索针刺修复SGU胃黏膜损伤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5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模型组12只、针刺治疗组12只、药物对照组12只及针刺对照组12只。采用束缚-冷应激(WRS)法制备SGU大鼠模型,针刺治疗组针刺大鼠中脘及双侧足三里穴,药物对照组予奥美拉唑肠溶片溶液(0.2 mg/kg),针刺对照组针刺中脘及足三里旁开5 mm处,连续治疗7 d。应用Guth法计算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UI),HE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胃黏膜形态学改变及血清中EGF、TGF-α含量变化。Western blot分析大鼠胃黏膜组织中pMEK、pERK及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UI值较空白组显著增高(P<0.01);胃黏膜损伤明显,可见充血、水肿、伴有糜烂;大鼠血清中EGF、TGF-α水平较空白明显降低(P<0.01);胃黏膜组织中pMEK、pERK、及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UI值显著下降(P<0.01),能有效改善大鼠胃黏膜损伤,显著升高大鼠血清中EGF、TGF-α水平(P<0.05,P<0.01),同时显著上调胃黏膜组织中pMEK、pERK及ZO-1、Occludin的蛋白表达(P<0.01)。针刺对照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够促进SGU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修复,其经穴效应具有特异性,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MEK/ERK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胃溃疡 针刺疗法 中脘 足三里 MEK/ERK信号通路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