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气词重韵块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珏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5,共13页
准话语语气词“啊”只能或也能间隔重复使用,附着话题和述题里的并列、对举和反复词语。句法上,它将所附对象重组为例举短语、对偶短语、描摹短语、增情或轻责短语;语义上,它依次赋予重组短语以类指义、长时交替反复义、长时持续义、增... 准话语语气词“啊”只能或也能间隔重复使用,附着话题和述题里的并列、对举和反复词语。句法上,它将所附对象重组为例举短语、对偶短语、描摹短语、增情或轻责短语;语义上,它依次赋予重组短语以类指义、长时交替反复义、长时持续义、增情呼唤义和轻责义;韵律上,它作为韵脚将例举短语重组为“前后等长式”重韵块,将其余四种短语重组为“前长后短式”重韵块。整体上,“啊”字重韵块嵌入日常口语句中,间接控制了句子模块的数量不超过记忆常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啊” 句法功能 语义功能 律功能
下载PDF
论重纽及《切韵》的介音系统 被引量:19
2
作者 麦耘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19-131,共13页
《切韵》音系中最繁复的部分是三等韵,而三等韵中最扑朔迷离的则要算重纽问题了。在音韵学界已经对《切韵》音系进行了详尽研究的今天,重纽问题就成了进一步了解《切韵》音系结构的关键、笔者曾在《从尤、幽韵的关系论到重纽的总体结构... 《切韵》音系中最繁复的部分是三等韵,而三等韵中最扑朔迷离的则要算重纽问题了。在音韵学界已经对《切韵》音系进行了详尽研究的今天,重纽问题就成了进一步了解《切韵》音系结构的关键、笔者曾在《从尤、幽韵的关系论到重纽的总体结构及其他》一文(《语言研究》总15期,下简称《从》文)中谈过自己对这个问题的一些观点,本文准备再作更深入的探究,并提出对《切韵》和韵图音系的介音系统的看法,再大略地观察其发展演变的历史. 数十年来,讨论重纽的论著很多,因见闻所限,笔者只拜读了其中一部分。其中有对笔者启迪极大者,有与笔者不谋而合者,亦有与笔者观点不同者,都同样使笔者获益良多。本文不拟对各家观点一一剖析,同时为省篇幅计,只沿笔者自己的思路写来。除指明资料来源外,对前贤之说恕不一一称述。特此说明,以免掠美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音 元音 三等 声母 反切上字 来母 音系结构
下载PDF
从开口一等重韵的现代反映形式看汉语方言的历史关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洪君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1-75,共15页
关键词 北方方言 汉语方言 二等 客家方言 赣方言 江东方言 南方方言 粤方言
下载PDF
试论《切韵》音系的元音音位与“重纽、重韵”等现象 被引量:7
4
作者 薛凤生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8-58,共11页
1.题旨及摘要。2.《切韵》的本质与所谓“构拟”。3.音位学的含义与《切韵》音系的“音位化”。4.《切韵》音系的元音音位试测。5.“重纽”问题与《切韵》前之音变。6.“重韵”问题与《切韵》
关键词 《切》音系 元音音位 元音系统 《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方言 音位学
下载PDF
试论重韵产生的原因及其分立的性质 被引量:7
5
作者 马德强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2-116,121,共6页
重韵的出现是学术界用后来产生的等韵名目框范《切韵》韵类的结果。韵书里重韵的分立是当时的文学语言系统中实际读音有别的反映。重韵现象不宜用来作为《切韵》是综合音系的证据。
关键词 《切
下载PDF
《切韵》系韵书重纽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宋亚云 张蓉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19,共4页
本文分三阶段全面总结了《切韵》系的书重纽研究概况,指出众多汉语音韵学家在二方面已达成共识:(1)重纽读音有别,区别在于介音不同;(2)尤韵自身也存在重纽,幽韵不是尤韵的重纽。此外,关于重纽与同韵舌齿音的关系,仍存在分歧。
关键词 《切 介音 汉语音 读音 区别 分歧 研究概况
下载PDF
关于“益”、“石”分合的涵义和《切韵》的重纽──与张光宇先生商榷
7
作者 麦耘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4,共8页
论者根据“益”与“石”的上古来源,认为它们分别代表重纽的两类,并由现代闽方言推论《切韵》的重纽是综合了古代方言。本文指出论者误解了重纽的结构,而现代闽方言与论者所谓的古代“乙方言”也并不吻合。中古“益”、“石”分属两... 论者根据“益”与“石”的上古来源,认为它们分别代表重纽的两类,并由现代闽方言推论《切韵》的重纽是综合了古代方言。本文指出论者误解了重纽的结构,而现代闽方言与论者所谓的古代“乙方言”也并不吻合。中古“益”、“石”分属两韵的音系及现代闽方言的确反映了上古音的特点,表现了上古至中古元音演变的轨迹,但与重纽无关。重纽是《切韵》音系内部的音位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闽方言 古代方言 《切》性质
下载PDF
试论重韵问题提出的学术史背景 被引量:1
8
作者 马德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36-38,共3页
重韵问题的提出以及当前研究格局的呈现主要和高本汉开创的现代音韵研究范式有关,是自高本汉以来的现代音韵学者在给《切韵》拟音时过分倚重等韵的结果;揭示这一点有助于加深我们对重韵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 《切 高本汉范式
下载PDF
再论《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止摄合口中等照组字韵母的音值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为民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55-58,共4页
音韵学界在对徐孝《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止摄合口中等照组字韵母的拟音问题上,历来分歧较大,有的拟为[(?)],有的拟为[(?)],有的拟为[y]。我们用音位学原理来分析这个问题,认为止摄合口中等照组字韵母的音值应拟为[u]。
关键词 订司马温公等图经》 止摄 合口 拟音
下载PDF
从东晋李轨音切看切韵音系里的重纽现象
10
作者 吴萍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4-80,共7页
在东晋时期经师李轨的语音系统中,《切韵》音系中的重纽四等和重纽三等界限分明,是两个不同的韵类。重四和重三除了在本类中自切外,还分别与四等韵和纯三等韵互切,这是当时洛下(洛阳)音的特点。而颜之推时代的金陵音则重四与重三不分。... 在东晋时期经师李轨的语音系统中,《切韵》音系中的重纽四等和重纽三等界限分明,是两个不同的韵类。重四和重三除了在本类中自切外,还分别与四等韵和纯三等韵互切,这是当时洛下(洛阳)音的特点。而颜之推时代的金陵音则重四与重三不分。切韵音系的八个韵系中的重纽则是洛下音与金陵音的一种折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轨 三等 四等
下载PDF
论《广韵》的重纽和韵类划分问题
11
作者 周玉秀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87-90,共4页
关键词 《广 《切》音系 反切下字 《玉篇》 镜》
下载PDF
国内声乐比赛中民族唱法“重技轻韵”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12
作者 徐钊毅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30-131,共2页
民族唱法赛场上"重技轻韵"的现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歌手们在赛场上扎堆演唱"高、大、难"的声乐作品,却因此忽略了对民族声乐的审美核心"韵"的展示,使得诠释出来的作品缺乏美感,而这一现象的产生有诸... 民族唱法赛场上"重技轻韵"的现象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歌手们在赛场上扎堆演唱"高、大、难"的声乐作品,却因此忽略了对民族声乐的审美核心"韵"的展示,使得诠释出来的作品缺乏美感,而这一现象的产生有诸多方面的原因,可概括为两个大方面,一是主观因素,包括歌手传统民族文化的修养问题,和歌手对民族声乐的美学思想没有深入探究的问题;二是客观原因,诸如来自曲作者的,来自学校培养过程的以及媒体导向等方面的。要正本清源,我们必须在今后使大众获得更高更纯的审美享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声乐 技轻 审美思想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下载PDF
中古重纽韵系中舌齿音的归属研究述评
13
作者 张建民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30-32,共3页
重纽问题是进一步了解《切韵》音系结构的关键,对重纽问题的解答不仅成为衡量整个中古音研究成果的标尺,而且对上古音及近代音及等韵学理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前贤时哲对重纽韵系中舌齿音之归属的检讨,对今后该研究提出了一... 重纽问题是进一步了解《切韵》音系结构的关键,对重纽问题的解答不仅成为衡量整个中古音研究成果的标尺,而且对上古音及近代音及等韵学理的研究也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前贤时哲对重纽韵系中舌齿音之归属的检讨,对今后该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 舌齿音 述评
下载PDF
《重编广韵》支齐灰韵“重编”探赜
14
作者 李子君 申倩 《励耘语言学刊》 2022年第1期79-94,共16页
《洪武正韵》两经纂修,亦多未善,支、齐、灰三韵配伍尤甚。《重编广韵》用传统字母及等第标注小韵,使七十六韵本《洪武正韵》焕然有序。兹以《重编广韵》支、灰、齐三韵为例,探赜重编《洪武正韵》《广韵》的语音对应规律,剖判支、灰、... 《洪武正韵》两经纂修,亦多未善,支、齐、灰三韵配伍尤甚。《重编广韵》用传统字母及等第标注小韵,使七十六韵本《洪武正韵》焕然有序。兹以《重编广韵》支、灰、齐三韵为例,探赜重编《洪武正韵》《广韵》的语音对应规律,剖判支、灰、齐三韵重编之得失,藉以彰显《重编广韵》之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编广 《洪武正 《广 支齐灰
下载PDF
《说文解字》重文声符的异部变换与段注“合韵”论析
15
作者 刘忠华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正篆与重文声符的异部变换是依据不同的读音分别谐声造字而来,取其中一个字的读音归部,另外一字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必然改变原来的读音,这个改变读音的字就会出现归部音与造字谐声音异部合韵(合音)的现象。谐声造字和谐声字的古音归部不... 正篆与重文声符的异部变换是依据不同的读音分别谐声造字而来,取其中一个字的读音归部,另外一字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必然改变原来的读音,这个改变读音的字就会出现归部音与造字谐声音异部合韵(合音)的现象。谐声造字和谐声字的古音归部不在同一层面,各有原则。字音的变化和某些字的归部音不是造字谐声音,导致出现声符与所谐字读音异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字》 正篆 异部
下载PDF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体例辨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37-43,63,共8页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以下简称《图经》)是《合并字学篇韵便览》(以下简称《便览》)一书的韵图。明末人徐孝著,张元善校刊。初刊于万历三十四(1606)年。该韵图以明代北京语音为基础方言,是近代语音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本文拟对《图...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以下简称《图经》)是《合并字学篇韵便览》(以下简称《便览》)一书的韵图。明末人徐孝著,张元善校刊。初刊于万历三十四(1606)年。该韵图以明代北京语音为基础方言,是近代语音学史上的重要著作。本文拟对《图经》体例上的一些问题进行考辨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 《图经》卷道载有“字母总括”和“韵图指南贴号”。“字母总括”是介绍《图经》代表声母的字母,“韵图指南贴号”介绍《图经》的韵摄即韵部。现抄录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经 阴文 反切上字 北京话 司马 声母 阳文
下载PDF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的声母系统 被引量:4
17
作者 郭力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4,共7页
本文对明代重要韵书《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的声母系统进行了描写和构拟。并利用近代语音史上一系列韵书资料 ,特别是与《图经》互为体用的韵书《合并字学集韵》 ,对《图经》声母音系进行了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和深入探讨。由此揭示了... 本文对明代重要韵书《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的声母系统进行了描写和构拟。并利用近代语音史上一系列韵书资料 ,特别是与《图经》互为体用的韵书《合并字学集韵》 ,对《图经》声母音系进行了横向、纵向比较研究和深入探讨。由此揭示了《图经》所代表的明末北京音系声母系统的一些重要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司马温公等图经》 声母系统 明代 《合并字学集 北京音系
下载PDF
从尤、幽韵的关系论到重纽的总体结构及其他 被引量:5
18
作者 麦耘 《语言研究》 1988年第2期124-129,共6页
谈到《切韵》系统的重纽问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有两对韵实际上是重纽关系,即:庚三(平该四声,下同)为重纽三等,即B类,清为重纽四等,即A类;尤为B类,幽为A类。这是从韵图的排列方式上推断出来的,在那里三等韵的清和幽都排在四等,分别... 谈到《切韵》系统的重纽问题,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有两对韵实际上是重纽关系,即:庚三(平该四声,下同)为重纽三等,即B类,清为重纽四等,即A类;尤为B类,幽为A类。这是从韵图的排列方式上推断出来的,在那里三等韵的清和幽都排在四等,分别与庚三和尤相配。庚三与清相配为重组,这是不错的。王静如先生《论古汉语之腭介音》(燕京学报35期)指出,在重纽韵中,B类与庄组字为一类,A类与章组和日纽为一类,而知组和来纽为连系两类者。笔者曾据《王三》对重纽韵的反切作过统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等 总体结构 舌齿音 高元音 唇音 上古音 汉越语
下载PDF
《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入派四声”问题再议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祺超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0期40-44,共5页
本文主要考察中古入声字在近代徐孝《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中的演变情况,为"入派四声"提供较为准确可靠的说明,以及这些字的声调与现代汉语普通话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订司马温公等图经 入声 现代汉语
下载PDF
试论陈澧《切韵考》辨析“重纽”方法的得失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燕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6期68-74,共7页
清代是音韵学研究的黄金时代,古音学研究的成果令人瞩目,中古音研究也有长足的进展。在中古音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学者当首推陈澧。陈澧(1818—1882),广东番禺人,所著《切韵考》(附外篇)一书,创立了反切切语的系联法,从《广韵》
关键词 系联法 广 切语借用 反切用语 反切下字 陈澧 中古音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