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思科举考试:王乃誉所记“贿辨事”与周介孚所历“科场案”
1
作者 陈鸿祥 《嘉兴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5-8,共4页
清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大比"(恩科),是王国维以16岁考中秀才(诸生)之翌年,首次赴杭州参加"乡试"。他"不屑就时文绳墨","不终场而归",却禀告了"杭闱科场贿辨事",这就是鲁迅祖父周... 清光绪十九年(1893)"癸巳大比"(恩科),是王国维以16岁考中秀才(诸生)之翌年,首次赴杭州参加"乡试"。他"不屑就时文绳墨","不终场而归",却禀告了"杭闱科场贿辨事",这就是鲁迅祖父周介孚被定了"斩监候"(死缓)罪名的"浙江科场案"。引录并考释了王国维之父《王乃誉日记》所记"杭人联语",以迄今所见关于此次科场案之唯一真切有据的"在场实录",参证周作人《知堂回想录》及曹聚仁《鲁迅评传》之相关记述,既反思了当年的科举考试,又对鲁迅13岁时家中所遭的这场"很大的变故"作了较为详实的历史回顾,足补鲁迅传论中的这段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考试 王乃誉 贿辨事 周介孚 科场案
下载PDF
再论《墨辩》之“侔”与“不是而不然”——与周云之及谭戒甫先生商榷
2
作者 钱爽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1-101,共11页
除诸葛殷同先生外,尚有以周云之、谭戒甫等先生依据学界通说的《墨子·小取》篇"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与"一是而一非"这五种"比辞而俱行"的情... 除诸葛殷同先生外,尚有以周云之、谭戒甫等先生依据学界通说的《墨子·小取》篇"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一周而一不周"与"一是而一非"这五种"比辞而俱行"的情形中有"是而然""是而不然""不是而然"三种理论说法,衍生而出"不是而不然"这种情形的理论说法,并主张增补"不是而不然"属于墨"侔"正例或有效式(正确式)。事实上,周、谭二先生所主张的墨"侔"正例或有效式(正确式)中有"不是而不然"之观点,在论证与说明过程中本身就存在失误与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侔” 不是而不然 周云之 谭戒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