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 important military city of the Early Western Zhou Dynasty:Archaeobotanical evidence from the Chenzhuang site,Gaoqing,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3
1
作者 JIN GuiYun ZHENG TongXiu +2 位作者 LIU ChangJiang WANG ChuanMing GAO MingKu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CAS 2012年第2期253-260,共8页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has long been renowned for having expanded its control and territory into many other states.However,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ical records of this period ar...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has long been renowned for having expanded its control and territory into many other states.However,historical documents and archaeological records of this period are limited;thus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s operation in eastern China and its establishment of the Qi and Lu states have been unclear.The discovery of the Chenzhuang city site in Gaoqing County,Shandong Province,with chariot-horse pits,an altar and bronze vessels with inscriptions,adds a new line of evidence for studying the history of this period.However,with no direct evidence,the nature of the city site is controversial.Plant remains,especially a large number of sweet clover seeds,recovered from this site by systematic archaeobotanical methods provide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formation for research into the site's function.Considering that modern sweet clover is superior fodder for horses and the sweet clover seeds from the Chenzhuang site coexist with chariot-horse pits and horse remains,it is suggested these sweet clover seeds might represent the fodder of battle steeds.This suggestion supports the opinion of those who believe the Chenzhuang city site was once an important military city of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in east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时期 山东省 网站 证据 早期 军事 古代历史 中国东部
原文传递
传世文献中“王城”与“成周”之方位沿革
2
作者 孟奂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9-104,共6页
不同时代的传世文献对周代“王城”与“成周”方位及其沿革具有的不同观点,可概括为东周双城说、西周双城说、西周—春秋单城说和合城说。其中今文经学的东周双城说是基于战国洛阳地区政治形势的叙述,继之演化而来的古文经学的西周双城... 不同时代的传世文献对周代“王城”与“成周”方位及其沿革具有的不同观点,可概括为东周双城说、西周双城说、西周—春秋单城说和合城说。其中今文经学的东周双城说是基于战国洛阳地区政治形势的叙述,继之演化而来的古文经学的西周双城说为王朝政治的合法性提供支持,因而具有广泛稳定的影响力。相较之下,西周—春秋单城说较为有据,而仅作为某种史学观点存在。合城说则是调和经史与文献记载矛盾的观点。囿于史料的缺乏与彼此矛盾,各观点尽管不能完全解决有关周代“王城”与“成周”的确切方位问题,但是其源流发展揭示了经学与史学各自相异的治学旨趣和学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史 洛阳 周王城 成周 地理思想
下载PDF
2008年湖北省丹江口市观音坪遗址发掘报告 被引量:9
3
作者 黄文娟 曾桂莲 +7 位作者 杨磊 符德明 杨力 黄春国 黄文新 杨海莉 岑东明 段涛涛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45,143-144,共38页
观音坪遗址是鄂西北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其文化内涵主要包含屈家岭文化、周文化和汉代三个时期遗存。从观音坪遗址发掘的情况看,屈家岭文化仍承袭仰韶文化发展而来,陶器特征个体较大,鼎足形态较丰富,器盖钮多花边,器物腹部多按鸡... 观音坪遗址是鄂西北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其文化内涵主要包含屈家岭文化、周文化和汉代三个时期遗存。从观音坪遗址发掘的情况看,屈家岭文化仍承袭仰韶文化发展而来,陶器特征个体较大,鼎足形态较丰富,器盖钮多花边,器物腹部多按鸡冠状銴,其文化面貌既有中原文化特征又有江汉地区文化因素,反映出汉水中上游文化因素与周边文化此消彼长、相互交融发展,形成一种混融性地域文化特色。西周文化以包制鬲足、瘪裆鬲为特色,较多的保留了中原周文化风格,其文化因素的主体应源于中原周文化,属于周文化范畴,这充分反映出中原周文化对此地有较深的影响。东周时期出现了具有楚文化典型特征的联裆鬲和盂,反映出中原周文化对南方统治势力逐渐减弱,楚文化势力不断增强,形成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通过本次发掘,进一步了解到观音坪遗址的文化面貌,对研究屈家岭文化的传承、中原周文化南渐以及楚文化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 丹江口市 观音坪 屈家岭文化 周文化 汉代
下载PDF
邾国故城遗址2015、2017年度出土动物遗存研究报告 被引量:3
4
作者 宋艳波 王青 +2 位作者 路国权 陈章龙 郎剑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5-121,共7页
邾国故城遗址2015和2017年两次发掘获得动物遗存14010件,可鉴定出蚌、鲤鱼、乌鳢、黄鱼、龟、鳖、鸡、鹰、猪、绵羊、黄牛、麋鹿、梅花鹿、马、狗、兔和鼠等。动物构成中明显以家养哺乳动物(猪、牛和狗)为主,从死亡年龄结构可以看出先... 邾国故城遗址2015和2017年两次发掘获得动物遗存14010件,可鉴定出蚌、鲤鱼、乌鳢、黄鱼、龟、鳖、鸡、鹰、猪、绵羊、黄牛、麋鹿、梅花鹿、马、狗、兔和鼠等。动物构成中明显以家养哺乳动物(猪、牛和狗)为主,从死亡年龄结构可以看出先民饲养这些家畜的目的是不一样的;除以饲养家畜获取稳定的肉食资源外,还会狩猎野生动物、捕捞少量水生种属作为肉食的补充资源;两个年度发掘区在不同时期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性质),其出土的动物遗存也显示出与这些不同的功能区相符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邾国故城 东周 汉代 动物考古
下载PDF
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出土西周早期金属丝的初步科学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胡飞 秦颍 +1 位作者 曲毅 罗运兵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6-79,共4页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出土西周早期金属丝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并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金属丝为Sn-Pb合金,熔点~200℃,与现代Sn-Pb共晶焊料相近,应该不是铸造青铜器时所...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出土西周早期金属丝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并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金属丝为Sn-Pb合金,熔点~200℃,与现代Sn-Pb共晶焊料相近,应该不是铸造青铜器时所使用的配料,极有可能与当时青铜器的焊接相关,但是否是古代青铜器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焊丝",还有待相关的考古新发现及其科学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冶蟹子地遗址 西周早期 金属丝 科学分析
下载PDF
周代宫城制度中庙社朝寝的布局辨析——基于周代鲁国宫城的营建模式复原方案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悦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2-76,共5页
首先研究了《周礼》所描述下的西周宫城制度 ,梳理后世几家重要注说 ,进行模式归纳 ;进而以鲁国都城为个案研究 ,寻先秦文献与考古线索作其春秋时期宫城营建模式的的复原方案 ,与前述《周礼》模式比照 ,认为在西周春秋时期宫城的复原研... 首先研究了《周礼》所描述下的西周宫城制度 ,梳理后世几家重要注说 ,进行模式归纳 ;进而以鲁国都城为个案研究 ,寻先秦文献与考古线索作其春秋时期宫城营建模式的的复原方案 ,与前述《周礼》模式比照 ,认为在西周春秋时期宫城的复原研究中不应带有“左祖右社”之《周礼》习见 ,同时尝试提出中国西周春秋宗礼制度时期“择中立庙”的宫城 (甚至都城 )制度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宫城制度 《周礼》 鲁都曲阜
下载PDF
试论东周王城的宫城 被引量:6
7
作者 徐昭峰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4,111,共5页
一般认为东周王城是没有宫城仅有郭城的都邑形态。从考古发现来看,东周王城是传统的内城外郭的都邑形态。宫城位于其西南部,是外有城壕、内有墙垣的独立城圈,并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宫城规模最大,战国早中期一分为二成为略小... 一般认为东周王城是没有宫城仅有郭城的都邑形态。从考古发现来看,东周王城是传统的内城外郭的都邑形态。宫城位于其西南部,是外有城壕、内有墙垣的独立城圈,并有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春秋时期宫城规模最大,战国早中期一分为二成为略小的宫城和仓城东西并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王城 宫城 形制 演变
下载PDF
论中国城墙的起源 被引量:4
8
作者 马正林 《人文地理》 CSSCI 1993年第1期1-7,共7页
中国的城墙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即龙山文化时代。它是由壕沟演变而来的防御工程,并逐渐代替壕沟而成为城市防御的主要手段。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西周时代已普遍筑城,城和国已成为同义词。而且筑城技术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今天的... 中国的城墙起源于原始社会后期,即龙山文化时代。它是由壕沟演变而来的防御工程,并逐渐代替壕沟而成为城市防御的主要手段。经过夏、商两代的发展,西周时代已普遍筑城,城和国已成为同义词。而且筑城技术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与今天的筑城方法十分相似。城和市都兴起很早,二者之间也没有关系。由于西周时代城内设市,就出现了中国早期的城市。“城市”一词起源于战国,即设市之城邑谓之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墙 城市 龙山文化 夏商周 战国时代
下载PDF
关于西周成周城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余力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5-9,共5页
武王在位时初步营建过成周城,具体位置在今汉魏故城一带;成王之世重新营建成周城,在今瀍河两岸。金文资料表明:成周城是西周时期的另一都城,西周时期在成周设有宗庙,成周城是西周时期的另一政治中心。
关键词 西周 成周城 都城 政治中心
下载PDF
东周都城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力作——读《东周王城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永刚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1期52-55,共4页
东周王城是东周时期的国都,也是中国古代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昭峰教授独著的《东周王城研究》,在详细梳理东周王城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东周王城的地望、成周与王城的关系、东周王城的城郭、宫城及宫殿建筑、手工业作坊、仓窖、王陵... 东周王城是东周时期的国都,也是中国古代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徐昭峰教授独著的《东周王城研究》,在详细梳理东周王城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对东周王城的地望、成周与王城的关系、东周王城的城郭、宫城及宫殿建筑、手工业作坊、仓窖、王陵分区、墓葬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对东周王城的系统认识,对进一步完善中国都城制度史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是填补洛阳两周考古系统研究专著空白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王城 系统认识 东周都城研究
下载PDF
西周“■”土考——再释《中作父乙方鼎》之“■”土及其地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长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2,共5页
本文详尽地考证了《中作父乙方鼎》铭文所载之西周昭王伐虎方时,赐中之埰邑“(?)土”之“(?)”字。铭文宋时出土,“(?)”字未识。今考证其字亦即“(?)”字,亦是甲骨文之“(?)”地,古书所载之“潛(鬵、灊)地”,地望在今湖北省孝感市附近... 本文详尽地考证了《中作父乙方鼎》铭文所载之西周昭王伐虎方时,赐中之埰邑“(?)土”之“(?)”字。铭文宋时出土,“(?)”字未识。今考证其字亦即“(?)”字,亦是甲骨文之“(?)”地,古书所载之“潛(鬵、灊)地”,地望在今湖北省孝感市附近,地近古灊水。“(?)((?)、灊)”(水)在今湖北省潜江县境,非今嘉陵江上游之古潜水、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境之古潜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作父乙方鼎》 西周时期 中国 文物考古 识别方法
下载PDF
试论夏商周都城宫城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昭峰 李云 《中原文化研究》 2018年第6期30-35,共6页
夏商周时期的都城均应营建有宫城,这个问题经过近些年一系列主动、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已经基本被确认。宫城的产生可上溯至龙山文化时期,陶寺、藤花落、石峁和良渚等早期大型城址的发现均可证明。龙山文化时期特大型城址部分已经形成... 夏商周时期的都城均应营建有宫城,这个问题经过近些年一系列主动、系统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已经基本被确认。宫城的产生可上溯至龙山文化时期,陶寺、藤花落、石峁和良渚等早期大型城址的发现均可证明。龙山文化时期特大型城址部分已经形成了完全意义上的宫城,部分则只是具有相对封闭和独立存在形态的宫殿区,说明这一时期是我国古代宫城的萌芽时期。从已有的考古发掘成果来看,进入夏商周时期,都邑的形态表现出从早期的宫殿区、郭区演变为内城外郛,再从内城外郛向内城外郭的形态演进。而都城中宫城的营建是从最初的宫殿区过渡到后来的宫城,并以城垣、沟堑等构建起完备的防御体系。该时期都城宫城多建于城址中部或中部偏南一带,宫城的布局基本处于中轴线上,可视为后世中轴线形成的萌芽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时期 都城 宫城 营建
下载PDF
三星堆古城规划意匠探悉——兼谈夏商周都邑之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蓉 《华中建筑》 2010年第5期169-172,共4页
广汉三星堆古城遗址是先秦时期罕见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古城。该文利用现有该城的发掘材料和研究报告,对照同期的偃师商城遗址资料,试图揭示该城的规划演变面貌。该文提出三星堆古城经历了三种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的变化,现状城墙遗址是... 广汉三星堆古城遗址是先秦时期罕见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古城。该文利用现有该城的发掘材料和研究报告,对照同期的偃师商城遗址资料,试图揭示该城的规划演变面貌。该文提出三星堆古城经历了三种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的变化,现状城墙遗址是最后的综合体。最终指出,中国现知最早的规划体系西周营国之制,其前期演变方式可以从三星堆古城的演变过程中寻找答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星堆古城遗址 偃师商城 中国夏商周古城 规划演变
下载PDF
周代东土纪国地望订补
14
作者 朱继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3-49,共7页
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综合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在周代东土纪国地望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古纪国当位于今山东寿光市孙家集镇呙宋台商周遗址一带,其东南纪台镇纪台村的"纪台城"汉代城址则为汉晋时期的剧县... 在前辈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综合传世文献与考古发现,在周代东土纪国地望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上,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古纪国当位于今山东寿光市孙家集镇呙宋台商周遗址一带,其东南纪台镇纪台村的"纪台城"汉代城址则为汉晋时期的剧县故城。由此可以基本澄清长期以来相关学界对周代纪国与汉晋剧县故城地望的混淆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纪国 纪亭 剧县故城 纪台城 呙宋台遗址
下载PDF
宜城市周代文化遗址调查简报(之三)
15
作者 徐少华 尹弘兵 田成方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0,共8页
2007年11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联合宜城市博物馆在宜城境内进行第三次考古调查,重点踏勘了宜城北境、汉江西岸的周代文化遗存,探讨楚文化中心区域与其它地区的内在关系,考察楚文化发展、演变的轨迹。本次调查加深了我们对相关遗址... 2007年11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联合宜城市博物馆在宜城境内进行第三次考古调查,重点踏勘了宜城北境、汉江西岸的周代文化遗存,探讨楚文化中心区域与其它地区的内在关系,考察楚文化发展、演变的轨迹。本次调查加深了我们对相关遗址大致年代和文化内涵的认识,对于促进楚国都城与疆域演变等课题的研究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城北境 周代遗址 楚文化
下载PDF
“天有求绎”与“地法九宫”——西周雒邑规划的“象天法地”
16
作者 徐斌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44-51,共8页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仰观俯察”精神,投射于城市规划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象天法地”传统。以西周都城雒邑规划为例,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为基础,探讨“象天法地”规划思想和方法的成型及其在雒邑营建中的表现。雒邑规划综合运用“象天”和...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仰观俯察”精神,投射于城市规划领域,形成了独特的“象天法地”传统。以西周都城雒邑规划为例,历史文献和考古材料为基础,探讨“象天法地”规划思想和方法的成型及其在雒邑营建中的表现。雒邑规划综合运用“象天”和“法地”的手法,树立了中国古代城市“象天法地”规划的典范,影响深远。以雒邑规划为出发点,可以为商代都城和西汉长安的规划研究提供更加广阔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规划 都城规划 西周雒邑 象天法地
下载PDF
从坤乾艮巽的卦位看周秦汉唐都城的变迁
17
作者 李娓 《唐都学刊》 2008年第2期1-3,共3页
以汉长安的未央宫为中心,向周围以20公里为半径划圆,周秦汉唐的都城方位与后天八卦的坤、乾、艮、巽的卦位正好相符。周秦汉唐的道德状况及都城变迁与坤乾艮巽四卦的卦位卦德有着密切的深层联系。
关键词 坤乾艮巽的卦位 周秦汉唐的都城 道德状况 根本原因
下载PDF
清代沈阳城市格局的特色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国义 李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4,共4页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查阅与分析,结合沈阳城市地图的剖析,分析了中国理想“王城图”在沈阳内城中的映射。同时剖析了清代沈阳内城外廓的整体形态与藏传佛教曼荼罗的吻合,并通过对清前期对藏传佛教的推崇与由曼荼罗思想建立的西藏桑耶寺的... 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查阅与分析,结合沈阳城市地图的剖析,分析了中国理想“王城图”在沈阳内城中的映射。同时剖析了清代沈阳内城外廓的整体形态与藏传佛教曼荼罗的吻合,并通过对清前期对藏传佛教的推崇与由曼荼罗思想建立的西藏桑耶寺的形态分析来进行论证,以此来理解老沈阳城市格局的独特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沈阳 城市格局 王城图 曼荼罗
下载PDF
湖北宜城市周代文化遗址调查简报(之二) 被引量:1
19
作者 詹世清 徐少华 +1 位作者 尹弘兵 田成方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42,共8页
2007年10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与宜城市博物馆在宜城境内进行第二次田野考古调查,重点踏勘了汉江与蛮河之间的周代文化遗址,探讨它们在楚文化发展、演变中的地位,考察楚文化中心区与其他地区的相互关系。本次调查进一步明确了有关... 2007年10月,武汉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与宜城市博物馆在宜城境内进行第二次田野考古调查,重点踏勘了汉江与蛮河之间的周代文化遗址,探讨它们在楚文化发展、演变中的地位,考察楚文化中心区与其他地区的相互关系。本次调查进一步明确了有关遗址的文化内涵和大致年代,加深了我们对这一地区周代文化遗址群的总体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城市 周代遗址 文化内涵
下载PDF
先王之制——以“周公营洛”为例论先秦城市规划思想 被引量:1
20
作者 余霄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35-40,共6页
尝试以城市规划为视角探寻中国先民生活世界中某些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治理秩序:通过考证"百雉之城"提出先秦城市规划中存在着"先王之制"的问题,在方法论上对研究先秦城市规划思想可能的陷阱进行清理,指出《考工记》... 尝试以城市规划为视角探寻中国先民生活世界中某些独特的精神气质与治理秩序:通过考证"百雉之城"提出先秦城市规划中存在着"先王之制"的问题,在方法论上对研究先秦城市规划思想可能的陷阱进行清理,指出《考工记》作为研究材料的有效性困境,以经学典籍与金石考古材料重构"周公营洛"的历史情境,从而合理猜想先秦城市规划思想的重要原则"先王之制"的内涵与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城市规划思想 百雉之城 考工记 周公营洛 先王之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