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骨、金文中的妘姓之周与“洽周”
1
作者 赵庆淼 《考古与文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1-127,共7页
殷墟甲骨文所见以“周”为名的国族,活动年代要明显早于“太王迁岐”的时间,故无法认定为姬姓之周。本文通过对西周金文的梳理,认为上述“周”族很可能正是铜器铭文中出现的妘姓之周,其所属母族为“■”,势力范围位于晋陕一带。新见太... 殷墟甲骨文所见以“周”为名的国族,活动年代要明显早于“太王迁岐”的时间,故无法认定为姬姓之周。本文通过对西周金文的梳理,认为上述“周”族很可能正是铜器铭文中出现的妘姓之周,其所属母族为“■”,势力范围位于晋陕一带。新见太保簋铭的“洽周”当为复合地名,意即洽水流域之周地,在今陕西合阳县境内,或为妘姓之周的族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族 妘姓 太保簋 洽周
下载PDF
商周时期丙族的族属及相关问题探研 被引量:1
2
作者 白嘉慧 《古代文明(中英文)》 2023年第4期45-56,M0004,共13页
殷商丙族铜器集中出土于河南安阳和山西灵石旌介两地。通过分析得知,丙族为殷商王族,最初居住在安阳附近,与商王室关系十分密切。晋南灵石旌介一带丙族的存在是统治者将该族群派遣至商王朝西土镇守边疆的反映。商周战争之际,丙族始终与... 殷商丙族铜器集中出土于河南安阳和山西灵石旌介两地。通过分析得知,丙族为殷商王族,最初居住在安阳附近,与商王室关系十分密切。晋南灵石旌介一带丙族的存在是统治者将该族群派遣至商王朝西土镇守边疆的反映。商周战争之际,丙族始终与商军一起奋力抗周,其并未提前归顺于周。西周建立后,周王将丙族遗民分迁于各地。不过作为军事实力较强的殷商王族,大量丙族成员被安置于宗周地区。该族虽曾在克商战争中与周为敌,但仍受到西周统治者重用,社会政治地位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时期 族属 丙族 灵石旌介 殷遗民
下载PDF
南方追孝鼎铭文考论
3
作者 张天恩 《文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5-79,共5页
南方鼎为西周中期偏早的铜器,其铭文的姓氏特点及祭祀对象“公仲”等内容表明,南方其人属西周名门南宫家族的南仲氏一支之小宗,所做铜器可揭示了西周世族的分宗特点,并结合相关金文和历史资料分析,不同分支在西周社会的生存发展不仅依... 南方鼎为西周中期偏早的铜器,其铭文的姓氏特点及祭祀对象“公仲”等内容表明,南方其人属西周名门南宫家族的南仲氏一支之小宗,所做铜器可揭示了西周世族的分宗特点,并结合相关金文和历史资料分析,不同分支在西周社会的生存发展不仅依赖其在家族的地位,更需自身的自强和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鼎 公仲 西周宗族
下载PDF
关于中国宗法制度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8
4
作者 钱宗范 何海龙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4-89,共6页
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针对近年来史学界提出的种种不同意见 ,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宗法制度的起源、本质、表现形态和发展阶段 ;并对所谓宗法为周公创立 ,周代以前、以后不存在宗法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存在的标志 ,... 宗法制度及其文化形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针对近年来史学界提出的种种不同意见 ,进一步论述了中国宗法制度的起源、本质、表现形态和发展阶段 ;并对所谓宗法为周公创立 ,周代以前、以后不存在宗法 ,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存在的标志 ,《礼记》的大小宗理论就是周代的宗法等不符合史实的观点 ,以及当前宗法的改造和村治等问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法制度 父系家长制 嫡长子继承制 周公 族权
下载PDF
琱生诸器与西周宗族内部诉讼 被引量:7
5
作者 王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71,共7页
2006年11月琱生尊出土之后,如何将其铭文与传世琱生二簋铭文联读,成为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林沄先生提出不应受铭文历日影响,而是根据铜器种类联读簋铭,并将尊铭视为独立篇章,这是很有启发的观点。以此为基础重新解读三篇铭文,可看出琱... 2006年11月琱生尊出土之后,如何将其铭文与传世琱生二簋铭文联读,成为学界极为关注的问题。林沄先生提出不应受铭文历日影响,而是根据铜器种类联读簋铭,并将尊铭视为独立篇章,这是很有启发的观点。以此为基础重新解读三篇铭文,可看出琱生诸器与西周宗族内部诉讼相关。在诉讼中,宗君与审判官的关系、领主与仆庸的关系、大宗与小宗的关系均体现其中。铭文揭示,西周时期王朝司法与宗族司法并行于西周王畿。由于战国以后中央集权格局逐步形成,宗族司法渐渐消亡,而琱生诸器则将湮没已久的宗族司法场景再次展现在今人的面前,故具有重要的法制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琱生尊 琱生簋 西周 宗族司法
下载PDF
西周异族邦伯考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坤鹏 《古代文明》 CSSCI 2016年第2期36-44,112-113,共9页
异族邦伯作为一类政治团体早在商代已经存在。西周时期的异族邦伯品类复杂,部分与周关系密切,臣服较早,在伐商过程中立下功劳,故或进入王畿担任官职,或被置于边关要地,承担镇守之职。这类邦伯作为一个团体,参与周王朝的祭祀大典等政治活... 异族邦伯作为一类政治团体早在商代已经存在。西周时期的异族邦伯品类复杂,部分与周关系密切,臣服较早,在伐商过程中立下功劳,故或进入王畿担任官职,或被置于边关要地,承担镇守之职。这类邦伯作为一个团体,参与周王朝的祭祀大典等政治活动,王朝则通过聘礼或劳慰等方式加强与邦伯的臣属关系。部分邦伯处于边域,叛服不定,遭受王朝的武力打击,成为周王的"王臣附庸",供周王驱策或赏赐诸侯大臣。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对封域内的异族邦伯亦有因治之责,至迟到西周晚期,这种因治已形成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邦伯 族群
下载PDF
宋元明时期江州周氏宗族的迁徙及相关问题考述——以族谱记载的周敦颐后人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粟品孝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41,共15页
江州周氏宗族是指宋儒周敦颐定居江州之后的族人,他们在南宋至元明时期数百年间多次迁徙。两宋之交的战乱对其打击巨大,周子长子周寿一系遭受重创,六子中五子不见有子嗣,第五子季仲之子周兴裔(周子四世孙)或背井离乡,约在南宋中期卒葬苏... 江州周氏宗族是指宋儒周敦颐定居江州之后的族人,他们在南宋至元明时期数百年间多次迁徙。两宋之交的战乱对其打击巨大,周子长子周寿一系遭受重创,六子中五子不见有子嗣,第五子季仲之子周兴裔(周子四世孙)或背井离乡,约在南宋中期卒葬苏州(时称平江府)常熟县;兴裔长子周昺续任常熟县尉,遂家于此,兴裔后被尊为苏州周子后裔的始祖。留居江州的周子次子周焘一系在南宋晚期再有迁徙,其中周子五世孙周洵携全家返回道州;续居江州的周子后裔则在元朝末年受到兵乱冲击而散走他方,其中周子九世孙周铅得避居江州瑞昌县。至明代中期,道州的周洵后人周伦(周子十三世孙)又迁回江州(时称九江府)为周子守墓,并与瑞昌的周子后裔相认,共续濂溪血脉。而迁至常熟的周昺一系,从宋末元初的周才(周子七世孙)到明朝后期的周与爵(周子十七世孙)一辈,历时数百年,先后有族人迁居吴县县城和长洲县城,实际均在苏州城内移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周氏宗族 周子后裔 族谱 迁徙
下载PDF
从齐礼、夷礼与周礼之别看周原甲骨属性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晖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77-84,共8页
春秋时洹子孟姜壶铭中齐景公为田文子举办国丧礼,完全是因姻亲关系而为其女公公举行的。这与周原甲骨刻辞中周文王为岳丈帝乙、外公文丁建立宗庙并在其中祭祀殷先王的现象是一致的。西周时期姬姓国家中祭舅礼的淡化,是因周人宗法制完... 春秋时洹子孟姜壶铭中齐景公为田文子举办国丧礼,完全是因姻亲关系而为其女公公举行的。这与周原甲骨刻辞中周文王为岳丈帝乙、外公文丁建立宗庙并在其中祭祀殷先王的现象是一致的。西周时期姬姓国家中祭舅礼的淡化,是因周人宗法制完善后弱化母族母系地位势力而导致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原甲骨文 齐礼 夷礼 周礼 宗法制 属性 丧礼 祭舅礼 牲舅关系
下载PDF
统修族谱:一个北方家族的宗族意识与当代重建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丽君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10-216,共7页
在明代大槐树移民、清代走西口潮流的背景下,南沟周氏家族600年的繁衍与迁徙,背后隐藏着宗族意识的不断觉醒和当代重建。周氏口外族人借助于现代网络和通信手段统修族谱,得到口内族人的认可与支持,使传统的宗族意识和文化得以成功复苏... 在明代大槐树移民、清代走西口潮流的背景下,南沟周氏家族600年的繁衍与迁徙,背后隐藏着宗族意识的不断觉醒和当代重建。周氏口外族人借助于现代网络和通信手段统修族谱,得到口内族人的认可与支持,使传统的宗族意识和文化得以成功复苏。通过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近距离观察当代南沟周氏的统修族谱行动,可以发现北方地区宗族意识有别于南方宗族的独特表达方式,对于理解和认识宗族诸多问题具有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沟周氏 移民 宗族 族谱
下载PDF
“礼坏乐崩”考论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戍国 陈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55-161,共7页
"礼坏乐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东周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指的是西周的宗法礼乐制度的崩坏。春秋早中期,由于礼乐行之日久,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大国称霸表现出浓厚的"尊尊"色彩,五礼... "礼坏乐崩"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是东周社会转型时期的一种特殊存在状态,指的是西周的宗法礼乐制度的崩坏。春秋早中期,由于礼乐行之日久,宗法观念深入人心,大国称霸表现出浓厚的"尊尊"色彩,五礼制度的施行在损益中例行不辍,人们论礼非常频繁且多有精言。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时期,礼乐制度逐渐面目全非,表现为"礼""义"的分离、五礼制度的崩溃以及乐制的坏乱。之所以会"崩坏",首先是因为宗法制与分封制的瓦解,其次是土地制度的变革,还有周王室本身军事实力的衰减,再加上贵族内部矛盾冲突的加剧以及礼制本身的形式化与繁琐化,这些因素的层叠造成了东周的"礼坏乐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坏乐崩 礼乐制度 宗法 东周
下载PDF
周代政治中的族姓有别现象述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谢乃和 《唐都学刊》 2005年第1期92-97,共6页
Clan names emerged for specific reasons and developed in specific ways in the Zhou Dynasty.The extensive existence of clans led to the policy of uniting members from the same clan,respecting members from other clans a... Clan names emerged for specific reasons and developed in specific ways in the Zhou Dynasty.The extensive existence of clans led to the policy of uniting members from the same clan,respecting members from other clans and disdaining members from the concubine clans in the Zhou Dynasty.With the perfection of political system,such policies as entitling surnames by the emperor as well as no marriages in the same clan were gradually eliminated.Clan name policy of the Zhou Dynasty developed with the tendency of existing only as a matter of form and out of politen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代 政治 族姓有别 同姓不婚
下载PDF
厉始革典——中国专制君权之萌生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若晖 《政治思想史》 2011年第1期1-14,197,共14页
西周末年,周礼体制已显现种种弊端,使得西周王朝难以为继。为了维持政权,厉王只能变革周礼,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尝试建立君主专制体制。厉王变革虽然失败,但却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周礼 宗法 封建 “专利”
下载PDF
宝鸡出土周初青铜器的历史地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懋镕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35-39,共5页
西周初期宝鸡地区的青铜器有深入研究的空间。从器形特点而言,青铜禁、方座簋、四耳簋、编钟、剑都是宝鸡青铜器群中颇具特色的器物;从纹饰而言,向外飞射的棱角、尖刺乳钉纹、蜗纹是宝鸡出土青铜器的独特装饰风格;从器形组合而言,鼎、... 西周初期宝鸡地区的青铜器有深入研究的空间。从器形特点而言,青铜禁、方座簋、四耳簋、编钟、剑都是宝鸡青铜器群中颇具特色的器物;从纹饰而言,向外飞射的棱角、尖刺乳钉纹、蜗纹是宝鸡出土青铜器的独特装饰风格;从器形组合而言,鼎、簋组合,觚、爵、斝减少,铭尊、卣组合的出现是宝鸡出土周初的青铜器的特点。宝鸡出土青铜器之所以出现以上特征,是由于其受到多种文化影响。从宝鸡出土族徽铜器可发现商周大部族国,与远方部族国、高度发达青铜文化之间的多层次、多方位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 西周初期 青铜器 族徽 文化交流
下载PDF
商周部族之间的信仰差异与兼容
14
作者 蔡先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8-42,共5页
古代部落的封闭性导致其固有文化的独特性,商周部族文化就是相对独立而平行发展的。在至上神的信仰方面,商周部族各异,一者为“帝”,一者为“天”。在商统治期,间由于“小邦周”与“大邑商”的隶属关系,从政治角度看,“帝”和“天”有... 古代部落的封闭性导致其固有文化的独特性,商周部族文化就是相对独立而平行发展的。在至上神的信仰方面,商周部族各异,一者为“帝”,一者为“天”。在商统治期,间由于“小邦周”与“大邑商”的隶属关系,从政治角度看,“帝”和“天”有一种微妙的上下等级关系。在周族形成国家的过程中自然就产生“天”与“帝”之对抗,这种对抗主要导源于周族向商族之挑战。在周克商之后,周采用信仰怀柔政策,令“帝”与“天”相和谐,进行了一次商族与周族之间的信仰调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天帝 差异 兼容
下载PDF
殷周时期的“举族”及其相关问题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建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2,共6页
甲骨文里有一个写作:(《合集》13758反)、(《英藏》566)、(《补编》1269)、(《合集》4444)等形的字,皆象一站立之人持双手举“子”状。于省吾先生将此字隶作“典”,并认为是“举”字的初文,是很精辟的见解。
关键词 殷周 甲金文 举族
下载PDF
从牙璋看我国商周时期东西部文化的交流 被引量:3
16
作者 徐心希 《殷都学刊》 2007年第4期18-26,共9页
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东西部文化交流的频繁时期。以四川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青铜文化向周边乃至东部的边远地区逐渐扩散。地处东海之滨的福建地区当时活跃着古越族的重要支系闽越族,在古蜀文化渐进的历史进程中,... 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东西部文化交流的频繁时期。以四川三星堆为代表的巴蜀青铜文化向周边乃至东部的边远地区逐渐扩散。地处东海之滨的福建地区当时活跃着古越族的重要支系闽越族,在古蜀文化渐进的历史进程中,这两支区域文化互相交融,在东南乃至福建地区形成若干地方特色。在闽越族曾经活动的漳浦地区所发现的牙璋等文物,成为古蜀文化与闽越文化频繁交往的实物见证。本文从福建与四川两地出土牙璋的异同点出发,论证商周时期东西文化的交流与传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蜀文化 主星堆 闽越文化 牙璋 闽越族 商周时期
下载PDF
科举社会中四明楼氏的盛衰 被引量:1
17
作者 唐燮军 邢莺莺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年第2期43-48,共6页
得益于赵宋的右文重教,更受惠于科举制度的全面推进,四明楼氏内则通过引导子弟趋经业儒以从中开辟仕进前途,外则借由联姻豪族富室、参与地方公益等方式拓展其族资门望,遂能较为平稳地成长为两宋浙东地域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然则时至南... 得益于赵宋的右文重教,更受惠于科举制度的全面推进,四明楼氏内则通过引导子弟趋经业儒以从中开辟仕进前途,外则借由联姻豪族富室、参与地方公益等方式拓展其族资门望,遂能较为平稳地成长为两宋浙东地域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然则时至南宋晚期,主要因为宋廷的人事发生了不利于四明士人的变动,楼氏族人也就无可避免地失意于政坛,再无官场权势可资凭借的楼氏家族,遂日就沉沦,终至没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举 仕宦 四明楼氏 盛衰沉浮
下载PDF
蔡元培妻族周氏考补——以金陵周氏家谱手稿为轴心
18
作者 项敏 赵平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89-94,共6页
在蔡元培婚姻生活中,第三任妻子周峻及周氏家族成员对其影响较为突出,但外界关注往往止于旧闻轶事和零星报道。随着蔡元培妻族金陵周氏家谱手稿和遗物的发现与解读,相关研究正逐步推进。以家谱为轴心,稽考蔡元培妻族先人,寻访查实周氏后... 在蔡元培婚姻生活中,第三任妻子周峻及周氏家族成员对其影响较为突出,但外界关注往往止于旧闻轶事和零星报道。随着蔡元培妻族金陵周氏家谱手稿和遗物的发现与解读,相关研究正逐步推进。以家谱为轴心,稽考蔡元培妻族先人,寻访查实周氏后裔,力求以遗物、笔录和可靠的文史材料,补证前期丛考信息,蔡、周两姓族系成员佳话般的襄助互动关系更为鲜活,周氏族脉传承体系也将进一步明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元培 妻族 周氏 考证 补充
下载PDF
以民为重:司徒与周代分封考论——从《徒簋》说起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磊 张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2期132-136,共5页
《徒簋》中的徒当为陶叔,代表卫国接受周王所授予的土地上的民众。在周代分封过程中,司徒为诸侯立社,意味着诸侯拥有了受封的土地和土地上的民众,而以民为重;对包括殷遗民在内的民众以宗法制重新整编,将氏族推进到宗族的发展阶段。主管... 《徒簋》中的徒当为陶叔,代表卫国接受周王所授予的土地上的民众。在周代分封过程中,司徒为诸侯立社,意味着诸侯拥有了受封的土地和土地上的民众,而以民为重;对包括殷遗民在内的民众以宗法制重新整编,将氏族推进到宗族的发展阶段。主管民众的司徒参与推动了这个宏大社会进程,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徒 ■■徒■ 周代社会 分封制 宗法制 重民
下载PDF
论汉姓起源于周族
20
作者 刘金荣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6-12,共7页
汉民族姓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自战国以来就为人们所重视,但汉民族姓氏文化研究虽经千年,却还有一些基本问题未能解决,这主要是人们已经习惯于沿用旧说。就汉民族姓氏起源时间而论,论者大都接受了姓氏产生于5000年前的三皇五帝... 汉民族姓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自战国以来就为人们所重视,但汉民族姓氏文化研究虽经千年,却还有一些基本问题未能解决,这主要是人们已经习惯于沿用旧说。就汉民族姓氏起源时间而论,论者大都接受了姓氏产生于5000年前的三皇五帝时代之说,但考之甲骨文和金文,比较一下周人称谓与之前夏商及其更早的传说时代人物的称谓,我们不得不做出如此的推测,汉民族的姓氏产生于周族,汉民族姓氏制度是周族创制的礼仪文化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姓氏 周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