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因以其伯”——西周时期族群治理的一种方式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坤鹏
《古代文明》
CSSCI
2018年第3期43-52,共10页
封建隶属政策是西周族群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即《诗经·大雅·韩奕》所称的"因以其伯"。其管治并非羁縻,而是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征收赋税、贡献土产等具体内...
封建隶属政策是西周族群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即《诗经·大雅·韩奕》所称的"因以其伯"。其管治并非羁縻,而是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征收赋税、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臣服族群并非奴隶,一般作为附属于诸侯的"附庸"而存在,多依旧保有宗族组织。周人采用周礼作为管控异族的重要手段,考古发现不少西周时期的异族群均采用了周礼。西周封建隶属的族群治理政策奠定了族群融合的基调,相比殷商对异族群体的控制更为开放而深入,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两周八百余年的统治基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族群治理
附庸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诗·豳风·七月》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雨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7-25,共9页
《诗豳风七月》作于早周公刘之世,其时在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叶,约当夏桀之世。这在《七月》的礼俗、社会状况、名物、艺术形式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七月》作为早期周族诗历,通篇皆用周历记事。周历的“七月流火”正是夏代才有的天象,成为...
《诗豳风七月》作于早周公刘之世,其时在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叶,约当夏桀之世。这在《七月》的礼俗、社会状况、名物、艺术形式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七月》作为早期周族诗历,通篇皆用周历记事。周历的“七月流火”正是夏代才有的天象,成为判断此诗作年的坚强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月>
上古文献年代学
周族历法
公刘之世
夏代晚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商周时期关中地区的人群构成——以墓葬材料为中心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77,共6页
本文认为西周时期关中地区主要有周人和殷遗民两个大的群体,可以从墓葬特征上明显区分。这一分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周时期周人对殷遗民的安置策略。先周时期传统的周人聚落中,似乎只有周原和丰镐被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殷遗民,说明这两地...
本文认为西周时期关中地区主要有周人和殷遗民两个大的群体,可以从墓葬特征上明显区分。这一分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周时期周人对殷遗民的安置策略。先周时期传统的周人聚落中,似乎只有周原和丰镐被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殷遗民,说明这两地在先周时期的特殊地位。其余的殷遗民被安置在新建的聚落中,这些聚落往往位于传统周人聚落区以外,大部分位于关中东部地区,或许还有一定形式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商周时期
周人
殷遗民
墓葬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西周异族邦伯考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坤鹏
《古代文明》
CSSCI
2016年第2期36-44,112-113,共9页
异族邦伯作为一类政治团体早在商代已经存在。西周时期的异族邦伯品类复杂,部分与周关系密切,臣服较早,在伐商过程中立下功劳,故或进入王畿担任官职,或被置于边关要地,承担镇守之职。这类邦伯作为一个团体,参与周王朝的祭祀大典等政治活...
异族邦伯作为一类政治团体早在商代已经存在。西周时期的异族邦伯品类复杂,部分与周关系密切,臣服较早,在伐商过程中立下功劳,故或进入王畿担任官职,或被置于边关要地,承担镇守之职。这类邦伯作为一个团体,参与周王朝的祭祀大典等政治活动,王朝则通过聘礼或劳慰等方式加强与邦伯的臣属关系。部分邦伯处于边域,叛服不定,遭受王朝的武力打击,成为周王的"王臣附庸",供周王驱策或赏赐诸侯大臣。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对封域内的异族邦伯亦有因治之责,至迟到西周晚期,这种因治已形成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邦伯
族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北抗日名将周保中与朝鲜民族抗日革命斗争
5
作者
金成镐
《东疆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50-56,112,共8页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长达14年之久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周保中作为中共东北党组织和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者,正确认识和坚定支持东北朝鲜民族及其抗日革命斗争,始终与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并肩战斗、生死与共,在东方反法西斯战场和...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长达14年之久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周保中作为中共东北党组织和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者,正确认识和坚定支持东北朝鲜民族及其抗日革命斗争,始终与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并肩战斗、生死与共,在东方反法西斯战场和东亚反日民族联合战线上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周保中与金日成等众多朝鲜共产主义者结下的深厚的战斗情谊和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革命友谊,共同奠定了现代中朝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之“血谊关系”的坚实历史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抗日名将
周保中
朝鲜民族
共同抗日
革命友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三代宗法文化向西北少数民族传播论
6
作者
廖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9-74,共6页
夏商周时期,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羌族和戎族,他们的社会分化与中原王朝通过征伐战争等措施推进其强势宗法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有关。在中原王朝强势文化的作用下,包括羌族和戎族在内的周边地区少数民族接受华化(或汉化)已成为其社会...
夏商周时期,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羌族和戎族,他们的社会分化与中原王朝通过征伐战争等措施推进其强势宗法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有关。在中原王朝强势文化的作用下,包括羌族和戎族在内的周边地区少数民族接受华化(或汉化)已成为其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商周时期
西北少数民族
羌族
戎族
宗法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述淮河流域早期的族群融合
被引量:
3
7
作者
吴海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57,共8页
淮河流域早期族群被史称为夷、东夷、徐夷、淮夷,创造了独特的文明。淮域族群在发展过程中,与夏商周三代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由冲突而融合,文明相互交流而融汇,社会结构由血缘关系而地域关系。秦汉时期,淮域族群终被编户齐民,成为...
淮河流域早期族群被史称为夷、东夷、徐夷、淮夷,创造了独特的文明。淮域族群在发展过程中,与夏商周三代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由冲突而融合,文明相互交流而融汇,社会结构由血缘关系而地域关系。秦汉时期,淮域族群终被编户齐民,成为夏夷一体。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索,可加深对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的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族群
夏商周
冲突与融合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浅析周恩来民族思想及现代意义
被引量:
1
8
作者
方亚丽
石翠翠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9-23,共5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周恩来民族思想形成的背景,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通过对周恩来民族思想所运用的实事求是思想、人民群众思想和与时俱进思想进行论述,最后对其...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周恩来民族思想形成的背景,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通过对周恩来民族思想所运用的实事求是思想、人民群众思想和与时俱进思想进行论述,最后对其现代意义进行作阐述,在经济全球化、多种社会思潮不断交织中对坚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信心具有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周恩来民族思想
背景
意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甲骨金文中的朿族与商周东土族群流动
被引量:
5
9
作者
陈絜
聂靖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8,共14页
商周族群流动研究关乎国家形态、社会形态与民族融合等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商周地理研究的系统化,细致梳理商周时期东土族群的分衍、流动及其成因,已成为可能。甲骨与金文中习见的朿族具有典型意义,可作为相关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分析...
商周族群流动研究关乎国家形态、社会形态与民族融合等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商周地理研究的系统化,细致梳理商周时期东土族群的分衍、流动及其成因,已成为可能。甲骨与金文中习见的朿族具有典型意义,可作为相关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分析可知,商周朿族最早的族居地在今山东泰安、泗水一带的朿地。晚商时期,形成朿正、朿舟、朿保与朿厚等分族,均盘踞于母族的周边。另有部分族众因特殊的政治需要而徙居殷都安阳。西周早期,在王朝武力胁迫之下,朿族宗子徙居成周,在洛阳北窑留下了墓葬遗址。昭王时期有部分子嗣因战功出任王官,并进一步西迁宗周,形成新的分族"朿■"氏。但依然有族人留居东土,即汶水下游地带的朿厚氏与朿蛇氏,其中朿蛇氏一直延续至两周之际。商周朿族的分衍变迁,是东土族群流动总貌的折射。其社会与政治层面的动因,对分析东土其余族群的分衍变迁有重要借鉴作用。族群流动并非是整个族氏组织全体搬迁的现象揭示,相关研究有助于今人对商周社会组织与国家形态的准确把握,深刻理解血族组织地缘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族群流动
甲骨
金文
朿族
原文传递
石峁遗址与华夏民族的发祥
被引量:
2
10
作者
沈长云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5,153,共7页
近年在陕西神木发现的石峁古城是华夏族祖先黄帝的居邑。这从其所在地理位置与传说中黄帝活动的地域相一致、与黄帝所属姬姓白狄族活动的地域亦相一致,可以得到证明。此外,石峁古城的建城年代与黄帝活动的年代相当,亦有助于对此问题的...
近年在陕西神木发现的石峁古城是华夏族祖先黄帝的居邑。这从其所在地理位置与传说中黄帝活动的地域相一致、与黄帝所属姬姓白狄族活动的地域亦相一致,可以得到证明。此外,石峁古城的建城年代与黄帝活动的年代相当,亦有助于对此问题的说明。石峁古城同时也是黄帝族后裔周族的发祥地,这从文献记载周人出自白狄、周人早期处在戎狄活动的地域,可以得到证明。此外,根据字形分析,周的氏名显示周人原是以治玉为业的氏族,这与石峁出土大量玉器亦是有着因果的关系。周人后来南迁到渭水流域,为了壮大反商部族联盟的声势而自称为夏,后又称其所分封的诸侯国为诸夏,从而导致华夏民族的产生。追根溯源,自可认为石峁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发祥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
华夏民族
白狄
周人
石峁古城
原文传递
商周“夷式簋”的传播与族群变动
被引量:
17
11
作者
方辉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72,147,共14页
夷式簋是商及西周时期分布于鲁北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陶器。本文对夷式簋的研究历史、出土背景、器物组合、流行地域及年代进行了梳理,对夷式簋的来龙去脉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族群流动做了研究,指出了商末周初夷式簋的西向传播可能与以秦人...
夷式簋是商及西周时期分布于鲁北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陶器。本文对夷式簋的研究历史、出土背景、器物组合、流行地域及年代进行了梳理,对夷式簋的来龙去脉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族群流动做了研究,指出了商末周初夷式簋的西向传播可能与以秦人为代表的东夷族群的西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周
夷式簋
传播
族群变动
原文传递
闽侯黄土仑“土鼓”小议
12
作者
徐心希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2,共4页
福建闽侯鸿尾黄土仑遗址是闽侯鸿尾中学于1974年夏天开辟操场时发现的。此后福建省博物馆曾多次进行调查和试掘。1978年1月至4月,曾发掘700平方米。此外,几年来共清理墓葬19座,出土或采集陶器、石器等遗物近200件,并于1984年发表简...
福建闽侯鸿尾黄土仑遗址是闽侯鸿尾中学于1974年夏天开辟操场时发现的。此后福建省博物馆曾多次进行调查和试掘。1978年1月至4月,曾发掘700平方米。此外,几年来共清理墓葬19座,出土或采集陶器、石器等遗物近200件,并于1984年发表简报。该遗址年代经测定为公元前1300年±50年.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仑
土鼓
祭礼
闽越族
商周时期
原文传递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
34
13
作者
曹建恩
孙金松
胡晓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4,I0001-I0004,共16页
1999年,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发掘墓葬56座,出土大批铜、石、陶、骨、金器等。墓葬形制可分竖穴土坑、洞室、偏洞室三种,绝大多数存在殉牲现象。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此墓地与岱海、鄂尔多斯地区的同时期考古遗存既...
1999年,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发掘墓葬56座,出土大批铜、石、陶、骨、金器等。墓葬形制可分竖穴土坑、洞室、偏洞室三种,绝大多数存在殉牲现象。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此墓地与岱海、鄂尔多斯地区的同时期考古遗存既有共性,又有一定区别。墓地居民可能从事一种较为发达的游牧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新店子墓地
东周时期
早期游牧民族
原文传递
内蒙古凉城县忻州窑子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
23
14
作者
曹建恩
孙金松
杨星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8,共21页
2003年,在内蒙古凉城县忻州窑子墓地发掘墓葬69座,出土了大量陶、铜、骨、石器等。均为东西向的土坑竖穴墓,流行头龛、二层台和殉牲,年代大致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墓地居民以从事畜牧业为主,也有一定的农业经济。该墓地的居民由具备...
2003年,在内蒙古凉城县忻州窑子墓地发掘墓葬69座,出土了大量陶、铜、骨、石器等。均为东西向的土坑竖穴墓,流行头龛、二层台和殉牲,年代大致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墓地居民以从事畜牧业为主,也有一定的农业经济。该墓地的居民由具备北亚和古中原体质特征的两类人群构成,但在文化内涵上已经完全融为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忻州窑子墓地
东周时期
早期游牧民族
原文传递
内蒙古凉城县小双古城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
21
15
作者
曹建恩
孙金松
党郁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27,I0005-I0016,共25页
1996年和2003年,在内蒙古凉城县小双古城墓地共发掘墓葬15座,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陶、铜、骨、石、金、玉器等。墓葬形制以偏洞室为主,也有少量竖穴土坑墓,大部分存在殉牲现象。这是在岱海南岸首次发现的东周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墓地,从其文...
1996年和2003年,在内蒙古凉城县小双古城墓地共发掘墓葬15座,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陶、铜、骨、石、金、玉器等。墓葬形制以偏洞室为主,也有少量竖穴土坑墓,大部分存在殉牲现象。这是在岱海南岸首次发现的东周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墓地,从其文化内涵分析,应属于此阶段存在于岱海地区的三类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蒙古
小双古城墓地
东周时期
早期游牧民族
原文传递
岐山孔头沟遗址族属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
3
16
作者
辛怡华
《西部考古》
2019年第1期88-98,共11页
以赵家台遗址发现空心砖为线索,周公庙考古队于2006年对其周围进行了大规模科学调查与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在学者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双墓道墓葬M10出土的尚爵铭文的研究,结合遗址考古资料,认为尚爵铭文中'墉公'就是姜太公...
以赵家台遗址发现空心砖为线索,周公庙考古队于2006年对其周围进行了大规模科学调查与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在学者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双墓道墓葬M10出土的尚爵铭文的研究,结合遗址考古资料,认为尚爵铭文中'墉公'就是姜太公之次子,'尚'可能就是'献公',而孔头沟聚落遗址所在地在商周时期是太公次子的封地,也就是太公家族的采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孔头沟聚落
族属
太公家族
原文传递
宇文泰“关中化”政策及其对华夏文化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5
17
作者
王小甫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98,共13页
本文一一考证辨析陈寅恪所谓"关中本位政策"的内容和性质:府兵制初期并非是鲜卑部落兵制,其兵农分离改变了内迁北人的镇民府户身份,有利于北族编民化从而融入华夏社会;所谓"八柱国"和"所将士卒亦改从其姓"...
本文一一考证辨析陈寅恪所谓"关中本位政策"的内容和性质:府兵制初期并非是鲜卑部落兵制,其兵农分离改变了内迁北人的镇民府户身份,有利于北族编民化从而融入华夏社会;所谓"八柱国"和"所将士卒亦改从其姓"一类措施,全是宇文泰在创业过程中超压同侪、势逼帝尊的掩耳盗铃手段;李虎家族确曾移镇武川,并同宇文泰家族一道卷入葛荣之乱;宇文泰改西迁有功汉将之山东郡望为关内郡望,本意是要以首望统领乡兵,而非"以断绝其乡土之思"。这些表明,宇文泰的"关中化"其实是汉化政策,是其北族南徙内迁过程的继续;其改用《周官》要在返本开新,冲击荡涤"魏晋以来门第之政治社会制度风气",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程相应,推动了华夏文化更新和社会演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族
内迁
府兵制
李唐氏族
《周官》
原文传递
题名
“因以其伯”——西周时期族群治理的一种方式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坤鹏
机构
吉林大学历史系
出处
《古代文明》
CSSCI
2018年第3期43-52,共10页
基金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伯与商周政制关系研究"(项目批号:JJKH20170884SK)
吉林大学廉政建设专项研究课题"先秦巡视活动研究"(项目批号:2016LZY014)成果
文摘
封建隶属政策是西周族群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域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即《诗经·大雅·韩奕》所称的"因以其伯"。其管治并非羁縻,而是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征收赋税、贡献土产等具体内容。臣服族群并非奴隶,一般作为附属于诸侯的"附庸"而存在,多依旧保有宗族组织。周人采用周礼作为管控异族的重要手段,考古发现不少西周时期的异族群均采用了周礼。西周封建隶属的族群治理政策奠定了族群融合的基调,相比殷商对异族群体的控制更为开放而深入,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两周八百余年的统治基业。
关键词
西周
族群治理
附庸
Keywords
The Western
zhou
governance of the
ethnic
group
s
vassal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诗·豳风·七月》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赵雨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
出处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7-25,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98BZW005)"夏商周村社文化演进下的<诗经>文本研究"。
文摘
《诗豳风七月》作于早周公刘之世,其时在公元前十六世纪中叶,约当夏桀之世。这在《七月》的礼俗、社会状况、名物、艺术形式等方面均有所体现。《七月》作为早期周族诗历,通篇皆用周历记事。周历的“七月流火”正是夏代才有的天象,成为判断此诗作年的坚强证据。
关键词
<七月>
上古文献年代学
周族历法
公刘之世
夏代晚期
Keywords
July
document chronology of the primordial times
calendar system of
zhou ethnic group
Gongliu Period
late Xia Period
分类号
I207.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商周时期关中地区的人群构成——以墓葬材料为中心
被引量:
1
3
作者
马赛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出处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2-77,共6页
文摘
本文认为西周时期关中地区主要有周人和殷遗民两个大的群体,可以从墓葬特征上明显区分。这一分类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西周时期周人对殷遗民的安置策略。先周时期传统的周人聚落中,似乎只有周原和丰镐被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殷遗民,说明这两地在先周时期的特殊地位。其余的殷遗民被安置在新建的聚落中,这些聚落往往位于传统周人聚落区以外,大部分位于关中东部地区,或许还有一定形式的监管。
关键词
关中地区
商周时期
周人
殷遗民
墓葬特征
Keywords
Guanzhong
the Shang and
zhou
period
zhou ethnic group
Shang remnants
Burial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K2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西周异族邦伯考
被引量:
5
4
作者
王坤鹏
机构
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出处
《古代文明》
CSSCI
2016年第2期36-44,112-113,共9页
基金
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种子基金(博士启动专项)项目"商周时期‘伯’的性质及相关问题研究"(项目批号:2015BS016)成果
文摘
异族邦伯作为一类政治团体早在商代已经存在。西周时期的异族邦伯品类复杂,部分与周关系密切,臣服较早,在伐商过程中立下功劳,故或进入王畿担任官职,或被置于边关要地,承担镇守之职。这类邦伯作为一个团体,参与周王朝的祭祀大典等政治活动,王朝则通过聘礼或劳慰等方式加强与邦伯的臣属关系。部分邦伯处于边域,叛服不定,遭受王朝的武力打击,成为周王的"王臣附庸",供周王驱策或赏赐诸侯大臣。西周时期分封的地方诸侯对封域内的异族邦伯亦有因治之责,至迟到西周晚期,这种因治已形成一种比较成熟的模式。
关键词
西周
邦伯
族群
Keywords
The Western
zhou
Dynasty
alien clans
ethnic
group
s
分类号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北抗日名将周保中与朝鲜民族抗日革命斗争
5
作者
金成镐
机构
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
出处
《东疆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50-56,112,共8页
基金
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朝鲜反日民族解放运动与中国共产党关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XSS006
海外韩国学中核大学建设项目,项目编号:AKS-2015-OLU-2250001
文摘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长达14年之久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周保中作为中共东北党组织和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者,正确认识和坚定支持东北朝鲜民族及其抗日革命斗争,始终与朝鲜民族共产主义者并肩战斗、生死与共,在东方反法西斯战场和东亚反日民族联合战线上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周保中与金日成等众多朝鲜共产主义者结下的深厚的战斗情谊和崇高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革命友谊,共同奠定了现代中朝两国人民“同志加兄弟”之“血谊关系”的坚实历史基础。
关键词
东北抗日名将
周保中
朝鲜民族
共同抗日
革命友谊
Keywords
zhou
Baozhong
Korean
ethnic
group
Common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ese Aggression
friendship in revolution
分类号
K265.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三代宗法文化向西北少数民族传播论
6
作者
廖杨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文化与旅游学院
出处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69-74,共6页
文摘
夏商周时期,西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羌族和戎族,他们的社会分化与中原王朝通过征伐战争等措施推进其强势宗法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有关。在中原王朝强势文化的作用下,包括羌族和戎族在内的周边地区少数民族接受华化(或汉化)已成为其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
关键词
夏商周时期
西北少数民族
羌族
戎族
宗法文化
Keywords
the Xia, Shang and
zhou
Periods
minority
ethnic
group
s in northwest China
Qiang People
Rong People
patriarchal clan culture
分类号
K2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述淮河流域早期的族群融合
被引量:
3
7
作者
吴海涛
机构
阜阳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57,共8页
基金
安徽省高校学科(专业)拔尖人才学术资助项目“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gxbjZD31)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淮河流域早期族群被史称为夷、东夷、徐夷、淮夷,创造了独特的文明。淮域族群在发展过程中,与夏商周三代多次发生不同程度的冲突,由冲突而融合,文明相互交流而融汇,社会结构由血缘关系而地域关系。秦汉时期,淮域族群终被编户齐民,成为夏夷一体。通过对相关问题的探索,可加深对中华民族一体化进程的了解。
关键词
淮河流域
族群
夏商周
冲突与融合
Keywords
Huaihe river basin
ethnic
group
s
Xia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conflict and integration
分类号
K22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浅析周恩来民族思想及现代意义
被引量:
1
8
作者
方亚丽
石翠翠
机构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出处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19-23,共5页
文摘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周恩来民族思想形成的背景,再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通过对周恩来民族思想所运用的实事求是思想、人民群众思想和与时俱进思想进行论述,最后对其现代意义进行作阐述,在经济全球化、多种社会思潮不断交织中对坚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信心具有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历史唯物主义
周恩来民族思想
背景
意义
Keywords
historical materialism
zhou
Enlai' s idea about
ethnic
group
s
background
significance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甲骨金文中的朿族与商周东土族群流动
被引量:
5
9
作者
陈絜
聂靖芳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18,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出土先秦文献地理资料整理与研究及地图编绘”(18ZDA176)。
文摘
商周族群流动研究关乎国家形态、社会形态与民族融合等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商周地理研究的系统化,细致梳理商周时期东土族群的分衍、流动及其成因,已成为可能。甲骨与金文中习见的朿族具有典型意义,可作为相关研究的切入点。通过分析可知,商周朿族最早的族居地在今山东泰安、泗水一带的朿地。晚商时期,形成朿正、朿舟、朿保与朿厚等分族,均盘踞于母族的周边。另有部分族众因特殊的政治需要而徙居殷都安阳。西周早期,在王朝武力胁迫之下,朿族宗子徙居成周,在洛阳北窑留下了墓葬遗址。昭王时期有部分子嗣因战功出任王官,并进一步西迁宗周,形成新的分族"朿■"氏。但依然有族人留居东土,即汶水下游地带的朿厚氏与朿蛇氏,其中朿蛇氏一直延续至两周之际。商周朿族的分衍变迁,是东土族群流动总貌的折射。其社会与政治层面的动因,对分析东土其余族群的分衍变迁有重要借鉴作用。族群流动并非是整个族氏组织全体搬迁的现象揭示,相关研究有助于今人对商周社会组织与国家形态的准确把握,深刻理解血族组织地缘化的过程。
关键词
商周
族群流动
甲骨
金文
朿族
Keywords
Shang-
zhou
Population Flow of
ethnic
group
s
Bone Inscription
Bronze Inscription
Ci Clan
分类号
K223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24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石峁遗址与华夏民族的发祥
被引量:
2
10
作者
沈长云
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15,153,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西周史》”(项目编号:17ZDA179)阶段性成果
文摘
近年在陕西神木发现的石峁古城是华夏族祖先黄帝的居邑。这从其所在地理位置与传说中黄帝活动的地域相一致、与黄帝所属姬姓白狄族活动的地域亦相一致,可以得到证明。此外,石峁古城的建城年代与黄帝活动的年代相当,亦有助于对此问题的说明。石峁古城同时也是黄帝族后裔周族的发祥地,这从文献记载周人出自白狄、周人早期处在戎狄活动的地域,可以得到证明。此外,根据字形分析,周的氏名显示周人原是以治玉为业的氏族,这与石峁出土大量玉器亦是有着因果的关系。周人后来南迁到渭水流域,为了壮大反商部族联盟的声势而自称为夏,后又称其所分封的诸侯国为诸夏,从而导致华夏民族的产生。追根溯源,自可认为石峁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发祥地。
关键词
黄帝
华夏民族
白狄
周人
石峁古城
Keywords
The Yellow Emperor
Huaxia
ethnic
group
Baidi
zhou
people
ancient Shimao City
分类号
K203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商周“夷式簋”的传播与族群变动
被引量:
17
11
作者
方辉
机构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0-72,147,共14页
文摘
夷式簋是商及西周时期分布于鲁北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陶器。本文对夷式簋的研究历史、出土背景、器物组合、流行地域及年代进行了梳理,对夷式簋的来龙去脉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族群流动做了研究,指出了商末周初夷式簋的西向传播可能与以秦人为代表的东夷族群的西迁有关。
关键词
商周
夷式簋
传播
族群变动
Keywords
Shang-
zhou
period
Yi-style gui food container
diffusion
migration of
ethnic
group
s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闽侯黄土仑“土鼓”小议
12
作者
徐心希
机构
福建师范大学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9-72,共4页
文摘
福建闽侯鸿尾黄土仑遗址是闽侯鸿尾中学于1974年夏天开辟操场时发现的。此后福建省博物馆曾多次进行调查和试掘。1978年1月至4月,曾发掘700平方米。此外,几年来共清理墓葬19座,出土或采集陶器、石器等遗物近200件,并于1984年发表简报。该遗址年代经测定为公元前1300年±50年.相当于中原的商周时期。
关键词
黄土仑
土鼓
祭礼
闽越族
商周时期
Keywords
Huangtulun earthen drum sacrifice Minyue
ethnic
group
Shang-
zhou
period
分类号
K876.3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P642.13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
34
13
作者
曹建恩
孙金松
胡晓农
机构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乌兰察布市博物馆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4,I0001-I0004,共16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05JJD780004)的资助
文摘
1999年,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发掘墓葬56座,出土大批铜、石、陶、骨、金器等。墓葬形制可分竖穴土坑、洞室、偏洞室三种,绝大多数存在殉牲现象。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此墓地与岱海、鄂尔多斯地区的同时期考古遗存既有共性,又有一定区别。墓地居民可能从事一种较为发达的游牧经济。
关键词
内蒙古
新店子墓地
东周时期
早期游牧民族
Keywords
Inner Mongolia Xindianzi cemetery Eastern
zhou
period early nomadic
ethnic
group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内蒙古凉城县忻州窑子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
23
14
作者
曹建恩
孙金松
杨星宇
机构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48,共21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05JJD780004)的资助
文摘
2003年,在内蒙古凉城县忻州窑子墓地发掘墓葬69座,出土了大量陶、铜、骨、石器等。均为东西向的土坑竖穴墓,流行头龛、二层台和殉牲,年代大致为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墓地居民以从事畜牧业为主,也有一定的农业经济。该墓地的居民由具备北亚和古中原体质特征的两类人群构成,但在文化内涵上已经完全融为一体。
关键词
内蒙古
忻州窑子墓地
东周时期
早期游牧民族
Keywords
Inner Mongolia Xin
zhou
yaozi cemetery Eastern
zhou
period early nomadic
ethnic
group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F326.272.6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内蒙古凉城县小双古城墓地发掘简报
被引量:
21
15
作者
曹建恩
孙金松
党郁
机构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5-27,I0005-I0016,共2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05JJD780004)的资助
文摘
1996年和2003年,在内蒙古凉城县小双古城墓地共发掘墓葬15座,出土了较为丰富的陶、铜、骨、石、金、玉器等。墓葬形制以偏洞室为主,也有少量竖穴土坑墓,大部分存在殉牲现象。这是在岱海南岸首次发现的东周时期北方游牧民族墓地,从其文化内涵分析,应属于此阶段存在于岱海地区的三类考古学文化遗存之一。
关键词
内蒙古
小双古城墓地
东周时期
早期游牧民族
Keywords
Inner Mongolia cemetery on the Xiaoshuang city-site Easternn
zhou
period early nomadic
ethnic
group
分类号
K878.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F327.35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原文传递
题名
岐山孔头沟遗址族属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
3
16
作者
辛怡华
机构
宝鸡市考古研究所
出处
《西部考古》
2019年第1期88-98,共11页
文摘
以赵家台遗址发现空心砖为线索,周公庙考古队于2006年对其周围进行了大规模科学调查与发掘,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在学者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双墓道墓葬M10出土的尚爵铭文的研究,结合遗址考古资料,认为尚爵铭文中'墉公'就是姜太公之次子,'尚'可能就是'献公',而孔头沟聚落遗址所在地在商周时期是太公次子的封地,也就是太公家族的采邑。
关键词
西周
孔头沟聚落
族属
太公家族
Keywords
Western
zhou
Kongtougou settlement
ethnic
group
the Tai Gong family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宇文泰“关中化”政策及其对华夏文化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
5
17
作者
王小甫
出处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6-98,共13页
文摘
本文一一考证辨析陈寅恪所谓"关中本位政策"的内容和性质:府兵制初期并非是鲜卑部落兵制,其兵农分离改变了内迁北人的镇民府户身份,有利于北族编民化从而融入华夏社会;所谓"八柱国"和"所将士卒亦改从其姓"一类措施,全是宇文泰在创业过程中超压同侪、势逼帝尊的掩耳盗铃手段;李虎家族确曾移镇武川,并同宇文泰家族一道卷入葛荣之乱;宇文泰改西迁有功汉将之山东郡望为关内郡望,本意是要以首望统领乡兵,而非"以断绝其乡土之思"。这些表明,宇文泰的"关中化"其实是汉化政策,是其北族南徙内迁过程的继续;其改用《周官》要在返本开新,冲击荡涤"魏晋以来门第之政治社会制度风气",与中国古代社会发展历程相应,推动了华夏文化更新和社会演进。
关键词
北族
内迁
府兵制
李唐氏族
《周官》
Keywords
north
ethnic
group
s
immigration
garrison militia system
Li family
zhou
Guan
分类号
K239.2 [历史地理—中国史]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因以其伯”——西周时期族群治理的一种方式
王坤鹏
《古代文明》
CSSCI
2018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诗·豳风·七月》研究
赵雨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试论商周时期关中地区的人群构成——以墓葬材料为中心
马赛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西周异族邦伯考
王坤鹏
《古代文明》
CSSCI
2016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东北抗日名将周保中与朝鲜民族抗日革命斗争
金成镐
《东疆学刊》
CSSCI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三代宗法文化向西北少数民族传播论
廖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试述淮河流域早期的族群融合
吴海涛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浅析周恩来民族思想及现代意义
方亚丽
石翠翠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甲骨金文中的朿族与商周东土族群流动
陈絜
聂靖芳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5
原文传递
10
石峁遗址与华夏民族的发祥
沈长云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19
2
原文传递
11
商周“夷式簋”的传播与族群变动
方辉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17
原文传递
12
闽侯黄土仑“土鼓”小议
徐心希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原文传递
13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发掘简报
曹建恩
孙金松
胡晓农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34
原文传递
14
内蒙古凉城县忻州窑子墓地发掘简报
曹建恩
孙金松
杨星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3
原文传递
15
内蒙古凉城县小双古城墓地发掘简报
曹建恩
孙金松
党郁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1
原文传递
16
岐山孔头沟遗址族属及相关问题
辛怡华
《西部考古》
2019
3
原文传递
17
宇文泰“关中化”政策及其对华夏文化发展的影响
王小甫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