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nvironment Quality Assessment of Marine Fishery in Zhujiajian Sea Area in Zhoushan 被引量:2
1
作者 刘琴 朱婧睿 钟志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6年第11期2513-2515,共3页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n Zhujiajian sea area in Zhoushan in De- cember 2015, the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seawater quality of this sea area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relevant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 Based on the monitoring data on Zhujiajian sea area in Zhoushan in De- cember 2015, the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of seawater quality of this sea area were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relevant environmental quality standards. The contents of heavy metals and inorganic nitrogen were lower than the water quality standards, and the main pollutant was phosphate (PO4-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ujiajian sea area in zhoushan WINTER Water quality Assessment and analysis
下载PDF
利用MaxEnt模型的舟山海域曼氏无针乌贼生境适宜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漫瑶 石雯静 +3 位作者 桂峰 曾宪敏 徐开达 赵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2-31,共10页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近年因过度捕捞、生境破坏等导致其资源衰退。为了定量评估多元生态因子对曼氏无针乌贼分布的影响,以曼氏无针乌贼的重要产卵地和栖息地-舟山海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17-2021...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具有较高的经济和营养价值,近年因过度捕捞、生境破坏等导致其资源衰退。为了定量评估多元生态因子对曼氏无针乌贼分布的影响,以曼氏无针乌贼的重要产卵地和栖息地-舟山海域为研究区域,基于2017-2021年浙江近海的底拖网调查数据、2021-2022年自主航次的调查数据和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机构(Global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GBIF)数据,利用最大熵(Maximum Entropy,MaxEnt)模型分析曼氏无针乌贼的生境适宜性,探索其修复潜力和适生区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海表温度最大值、海表盐度最小值和pH是影响曼氏无针乌贼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曼氏无针乌贼偏向于在海洋表面温度较高、盐度较大的海域活动,且能接受弱碱性环境。当舟山海域内海表温度最大值介于25.5~28.5℃、海表盐度最小值介于20‰~30‰、pH介于7.8~8.3时,曼氏无针乌贼存在的概率较大。曼氏无针乌贼在舟山海域的适生区面积分布较广(30213.40 km^(2)),占研究区域总面积的75.11%。其中高适生区总体分布在中街山列岛、嵊泗列岛和马鞍列岛,面积为4600.78 km^(2)。次高适生区、中适生区和低适生区的面积分别为8205.52、9723.31和7683.78 km^(2)。从修复潜力上看,曼氏无针乌贼在舟山海域有较大的恢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生境适宜性 MaxEnt模型 舟山海域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舟山海域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生态容量评估
3
作者 郝辉擘 蒋日进 +7 位作者 兰丹 王跃斌 单晓鸾 李鹏飞 刘明智 李霞芳 杨凡 印瑞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72-1681,共10页
根据2021年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含有23个功能组的舟山海域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分析了当前舟山海域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并估算了褐菖鲉在舟山海域的生态容量。结果表明:舟山海域生态系统营养级范围为1.000(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4.277(鳐... 根据2021年渔业资源调查数据构建了含有23个功能组的舟山海域生态系统Ecopath模型,分析了当前舟山海域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并估算了褐菖鲉在舟山海域的生态容量。结果表明:舟山海域生态系统营养级范围为1.000(浮游植物和有机碎屑)~4.277(鳐类),石首鱼科、虾类和鳐类为舟山海域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种。碎屑食物链和牧食食物链是舟山海域生态系统主要的食物链。碎屑和浮游植物对食物网的贡献率分别为61.32%和38.69%。始于浮游植物和碎屑的营养传递效率分别是9.34%和10.50%,系统总营养传递效率是9.82%。总初级生产量/总呼吸量为2.26,系统连接指数为0.372,系统杂食性指数为0.222。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反映了舟山海域生态系统的成熟状态较低,生态系统处于不稳定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根据模型估算,当褐菖鲉生物量增加至8.6倍时,褐菖鲉达到生态容量0.00795 t/km2,此时生态系统仍保持平衡,且生态系统总体特征基本稳定。因此,褐菖鲉在舟山海域尚有较大增殖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海域 ECOPATH模型 褐菖鲉 生态容量
下载PDF
沪舟甬跨海通道的空间收敛效应评估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卓 金凤君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01-1709,共9页
考虑综合交通网络优化、邻近跨海通道的影响和客货运输差异,利用空间可达性和联系潜力模型,多情景、多维度评估了沪舟甬跨海通道的空间收敛效应。结果显示:(1)由于沪甬跨海通道的竞争和替代效应,沪舟甬跨海通道对出行活动的影响较小,主... 考虑综合交通网络优化、邻近跨海通道的影响和客货运输差异,利用空间可达性和联系潜力模型,多情景、多维度评估了沪舟甬跨海通道的空间收敛效应。结果显示:(1)由于沪甬跨海通道的竞争和替代效应,沪舟甬跨海通道对出行活动的影响较小,主要服务于舟山市的城际出行活动,并具有成为旅游通道的潜力;(2)沪舟甬跨海通道增强了浙江洋山深水港在浙江省的竞争优势和宁波舟山港在江苏省的竞争优势,但对洋山深水港的影响显著高于对宁波舟山港的影响;(3)相较于沪甬跨海通道,沪舟甬跨海通道在货运上具有优势,未来对沪舟甬跨海通道的需求预测和科学论证应重点关注其货运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舟甬跨海通道 空间收敛效应 港口腹地 情景分析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舟山相关海域台风暴潮增水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叶舟 顾文炜 陈芳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15,21,共9页
以舟山相关海域台风暴潮增水为研究对象,对舟山5个潮位站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得出5种类型12个典型台风引起的增水过程及最大增水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台风在不同的潮位站具有相似的增水过程线但也有例外,同一台风引起5个潮位站... 以舟山相关海域台风暴潮增水为研究对象,对舟山5个潮位站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得出5种类型12个典型台风引起的增水过程及最大增水值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台风在不同的潮位站具有相似的增水过程线但也有例外,同一台风引起5个潮位站的最大增水值的最大值发生在长峙站;舟山—杭州湾区域登陆、沿东海北上的2类台风增水过程线具有各自相似的特点,其他3类台风增水过程线则相差较大;最大增水值与天文大潮和高潮位之间没有强相关性;66.7%的台风增水值随着台风的到来不断增大,直至台风登陆后迅速减小。每个台风的最大增水值不仅与台风强度等特性有关,而且还与潮位站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 海域 台风 暴潮增水
下载PDF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海铁联运集疏运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丁浩 《铁道货运》 2023年第4期15-21,共7页
为响应国家一流强港及运输结构调整战略部署,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家内外开放大格局,积极发挥海铁联运优势,优化提升港区集疏运能力,通过分析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及趋势,指出其在集疏运能力方面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 为响应国家一流强港及运输结构调整战略部署,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家内外开放大格局,积极发挥海铁联运优势,优化提升港区集疏运能力,通过分析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现状及趋势,指出其在集疏运能力方面面临的瓶颈问题,提出加快港口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疏港铁路支线能力、打通干线通道及枢纽堵点、完善海铁联运站点布局及扩能改造、实现集装箱海铁联运信息互联共享共5个方面的策略措施,全面提升“铁路节点+通道+网络枢纽+港口”集疏运能力,强化港口集聚辐射力,推动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舟山港 海铁联运 集装箱 集疏运能力 运输结构 一流港口
下载PDF
禁渔期舟山休闲渔船渔获物调查研究
7
作者 康晋荣 郭远明 +2 位作者 卢占晖 朱剑 孙秀梅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52-156,164,共6页
通过对2020年禁渔期舟山海域拖网休闲渔船渔获物分析,研究了拖网休闲渔船作业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单网渔获物平均重量为21.4 kg、尾数为2053尾,单网渔获物平均重量超过20 kg的要求。共鉴定渔获物55种,优势种(IRI>1000)为小黄鱼、龙头... 通过对2020年禁渔期舟山海域拖网休闲渔船渔获物分析,研究了拖网休闲渔船作业对渔业资源的影响。单网渔获物平均重量为21.4 kg、尾数为2053尾,单网渔获物平均重量超过20 kg的要求。共鉴定渔获物55种,优势种(IRI>1000)为小黄鱼、龙头鱼、三疣梭子蟹和葛氏长臂虾,重要种(1000>IRI>500)为口虾蛄、鮸、日本蟳、棘头梅童鱼和哈氏仿对虾,除了葛氏长臂虾,其余8种渔获物均为浙江渔场主要经济种类,共占总渔获物尾数的72.0%、渔获物总量的88.1%。11种主要经济种类幼体比例平均为75.6%,小黄鱼、银鲳和带鱼达到100%,主要经济种类的幼体比例处于较高水平。建议对每航次体验式捕捞时间进行规定,通过渔船精密智控工程建设实现对捕捞时间监管。建议开展禁渔期体验式捕捞总次数及海域可捕资源量等研究,对拖网休闲渔船总数量或总体验式捕捞次数进行管控。建议开展拖网休闲渔船网具最小网目尺寸要求和网具改革研究,减少幼体捕获比例,减少禁渔期拖网休闲渔船作业对幼鱼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渔期 舟山海域 休闲渔船 渔获物
下载PDF
细粒含量对舟山砂动力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季鹏越 张明霞 +1 位作者 王晋宝 王亚军 《浙江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455-462,共8页
砂土的动力特性参数可以用于指导建筑和岩土工程建设。主要研究了细粒含量(FC)对舟山砂动剪切模量的影响,探究了有效围压和细粒含量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使用德国Wille共振柱测试系统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探究了不同试验条件下试样的小应... 砂土的动力特性参数可以用于指导建筑和岩土工程建设。主要研究了细粒含量(FC)对舟山砂动剪切模量的影响,探究了有效围压和细粒含量对其动力特性的影响。使用德国Wille共振柱测试系统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探究了不同试验条件下试样的小应变剪切模量G_(max),并利用修正哈丁模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动剪切模量随着细粒含量的增加并非呈线性变化,细粒含量会使得舟山砂的动剪切模量先减小后增大,临界细粒含量为30%左右。当FC小于30%时添加细粒将降低动剪切模量,当FC大于30%时添加细粒则会增加动剪切模量。此外,结合试验结果给出了预测舟山海相砂土最大动剪切模量的相关拟合参数及其修正公式,为其工程应用提供了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海砂 共振柱 细粒含量 动剪切模量
下载PDF
舟山群岛东侧海域春秋季虾类生态位特征及其种间关系研究
9
作者 江新琴 牛威震 +5 位作者 郑基 许永久 张佩怡 刘坤 于南京 俞存根 《海洋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2-213,共12页
为了解舟山海域主要虾类对生境资源的竞争能力和利用状况,根据201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群岛东侧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虾类数据,运用聚类分析、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Ochiai指数、Dice指数等... 为了解舟山海域主要虾类对生境资源的竞争能力和利用状况,根据2018年4月(春季)和10月(秋季)在舟山群岛东侧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所获得的虾类数据,运用聚类分析、Pearson相关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Ochiai指数、Dice指数等测度方法分析主要虾类间的生态位及种间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获得虾类32种,隶属于10科21属,优势种为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4种;采用19种主要虾类数据计算得出生态位宽度值占据前3位的是中华管鞭虾、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哈氏仿对虾;通过生态位宽度聚类分析,可将主要虾类分为3组,分别为广生态位种、中生态位种和狭生态位种;主要虾类种对间生态位重叠值范围为0~0.99,呈现较大差异,表明物种对资源利用的相似程度存在差异;方差比率和Spearman秩相关检验表明,主要虾类总体呈显著正关联;Ochiai指数和Dice指数大于0.5的种对数均超过50%,表明种间联结性较强。研究结果可为舟山海域虾类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类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种间联结 舟山群岛东侧海域
下载PDF
舟山海域夏、秋季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33
10
作者 骆鑫 曾江宁 +3 位作者 徐晓群 杜萍 廖一波 刘晶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194-8204,共11页
为更好地了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和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4年7月和10月进行了夏季、秋季两次生态综合调查,并用多维尺度分析法、典范对应分析法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为更好地了解舟山海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生物量和丰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14年7月和10月进行了夏季、秋季两次生态综合调查,并用多维尺度分析法、典范对应分析法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夏季舟山海域调查的浮游动物有13类,64种,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圆唇角水蚤(Labidocera rotunda)、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精致真刺水蚤(Euchaeta concinna)、百陶带箭虫(Zonosagitta bedoti)和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秋季鉴定到浮游动物12类,45种,优势种为背针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百陶带箭虫(Zonosagitta bedoti)、双生水母(Diphyes chamissonis)、瓜水母(Beroёcucumis)和中华哲水蚤。夏季浮游动物平均丰度及平均生物量(144.0 ind/m3和176.3 mg/m^3)都分别高于秋季(21.4个/m3和86.3 mg/m3);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夏季(3.03)高于秋季(2.82),Pielou均匀度指数则是秋季(0.83)高于夏季(0.64);夏季不同区域浮游动物群落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而秋季大部分站位群落之间差异不显著;温度、盐度、叶绿素a浓度和营养盐含量是影响舟山海域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与历史资料相比,舟山海域浮游动物丰度及生物量呈下降趋势,其优势种保持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海域 浮游动物 典范对应分析 多维尺度分析 环境因子
下载PDF
宁波-舟山海域入海污染物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22
11
作者 余静 孙英兰 +2 位作者 张越美 张燕 蔡惠文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4,共4页
在宁波-舟山海域数值模拟潮流场的基础上,建立了该海域各污染源的响应系数场,计算了主要污染源COD、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分担率场,及各污染源和控制单元的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将为该海域入海污染物总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宁波-舟山海域 响应系数 分担率 环境容量
下载PDF
宁波-舟山海域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2
作者 蔡惠文 孙英兰 +2 位作者 张越美 张燕 余静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975-980,共6页
基于宁波-舟山海域潮流场,建立了该海域三维变边界的污染物扩散模型,对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浓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界面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浓度在海域内呈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趋势;COD浓度在大部分海域满足... 基于宁波-舟山海域潮流场,建立了该海域三维变边界的污染物扩散模型,对COD、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的浓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界面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污染物浓度在海域内呈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趋势;COD浓度在大部分海域满足一类水质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在研究海域超出二类水质标准;研究海域的界面源对该海域污染物浓度”贡献”在8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舟山海域 扩散模型 污染物浓度 界面源
下载PDF
舟山海域黑鲷标志放流试验 被引量:26
13
作者 徐开达 周永东 +4 位作者 王伟定 薛利建 张洪亮 贺舟挺 潘国良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3-97,共5页
2004年-2006年分别采用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荧光标记)和挂牌标记三种方法,在舟山海域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标志放流试验,三年内共放流标志黑鲷17 616尾,平均体长131.9 mm,平均体重46.46 g。结果表明:挂牌标记... 2004年-2006年分别采用金属线码标记、荧光色素可见式标记(荧光标记)和挂牌标记三种方法,在舟山海域进行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标志放流试验,三年内共放流标志黑鲷17 616尾,平均体长131.9 mm,平均体重46.46 g。结果表明:挂牌标记的死亡率和脱标率最高,荧光和挂牌标志鱼只获得当年回收,回捕率分别为0.16%和0.64%,没有捕获金属线码标志鱼,说明在开放性的水域,总体回捕结果不佳,金属线码标记法不适合黑鲷放流;标志黑鲷移动范围不大,最远不超过15海里,栖息地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标志鱼放流后2个月左右生长缓慢,此后生长加快。本试验基本达到标志放流的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金属线码标记 荧光标记 挂牌标记 放流 回捕率 舟山海域
下载PDF
舟山海域春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及东海原甲藻赤潮频发机制初探 被引量:29
14
作者 周伟华 殷克东 朱德第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87-893,共7页
通过2002和2003年春季2个航次对东海舟山群岛及其邻域大面站的浮游植物及期间爆发的大规模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赤潮的综合调查,研究了调查海区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营养盐的分布特性,分析了赤潮高发区域的生态环境特... 通过2002和2003年春季2个航次对东海舟山群岛及其邻域大面站的浮游植物及期间爆发的大规模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赤潮的综合调查,研究了调查海区浮游植物叶绿素a和营养盐的分布特性,分析了赤潮高发区域的生态环境特征,探讨了诱发和控制海域赤潮发生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2002和2003年春季大面站表层平均叶绿素a浓度分别为1.09±1.63和4.21±5.33mg·m^-3,调查海区平均为0.70±0.48和2.60±2.99mg·m^-3,叶绿素a浓度的高值区基本上位于122.5°~123°E间冲淡水形成的锋面区域,此区域营养盐可以得到充分补充,光照条件适宜,也是浮游植物生产力的高值带.2002和2003年东海原甲藻赤潮跟踪期间,表层平均叶绿素8浓度分别高达18.45±11.04和12.47±8.15mg·m^-3.赤潮发生海域盐度在26~30,赤潮藻生长易受磷的限制.光照条件适宜、营养盐(特别是磷酸盐)能得到较快的补充及锋面辐聚带的形成是赤潮形成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海域 浮游植物生物量 东海原甲藻 赤潮
下载PDF
舟山海域海相砂土循环激振下的液化破坏孔压模型 被引量:15
15
作者 王亚军 金峰 +2 位作者 张楚汉 王进廷 甘孝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2-597,共16页
为探究舟山海相土在海洋环境中的液化失效规律,选用2类代表性海相砂土:乌石塘海相粗砂MS1及东沙海相细砂MS2,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试验获得微细观物相结构,二者均属石英矿相碱性海相沉积物。在不同激振幅值下,采用GDS动三... 为探究舟山海相土在海洋环境中的液化失效规律,选用2类代表性海相砂土:乌石塘海相粗砂MS1及东沙海相细砂MS2,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试验获得微细观物相结构,二者均属石英矿相碱性海相沉积物。在不同激振幅值下,采用GDS动三轴系统进行一系列双向循环激振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海相粗砂MS1产生高周循环液化时对应的激振幅值较低,而在低周液化下激振幅值则较高,海相细砂MS2在液化偏应力较小时可承受高周循环加载,而在液化偏应力较大时只可承受低周循环。基于归一化初始液化周数比建立舟山海相砂土的液化孔压模型并给出参数取值,模型揭示:2类海相砂土均随激振应力比增加而更易于液化;基于循环增量孔压比及Finn破损参数,建立舟山海相砂土初始液化破坏内时模型,并给出试验参数,模型揭示:过大的激振压缩应变诱发剪缩变形,导致海相粗砂MS1液化破坏,而海相细砂MS2的液化破坏则源于拉应变增大诱发的颗粒间接触失效。海相砂土宏观尺度的初始液化破坏是其微细观物相结构劣化积聚的最终结果,宏观力学机制与微细观试验分析结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舟山海相砂土 循环激振加载 微观细观试验 孔压模型 初始液化
下载PDF
宁波—舟山海域环境容量研究 I.三维潮流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燕 张越美 +1 位作者 孙英兰 张学庆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0-63,共4页
基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河口、陆架和海洋模式(ECOM),引入干湿网格法变动边界处理技术,将模型应用于宁波-舟山海域,建立此海域的三维潮流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符合良好,较好的刻画出此海域分潮的潮流场时空分布特点。
关键词 宁波-舟山海域 三维潮流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冬季舟山外海定点实测海流资料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费岳军 史军强 +1 位作者 堵盘军 陈学恩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48-656,共9页
利用2009年12月6日至2010年1月5日在舟山海域获取的东海海域海床基定点(122.998°E,30.013°N)海流调查资料,应用调和分析与低通滤波方法,将海流分解为周期性的潮流分量与余流分量。对潮流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一个更... 利用2009年12月6日至2010年1月5日在舟山海域获取的东海海域海床基定点(122.998°E,30.013°N)海流调查资料,应用调和分析与低通滤波方法,将海流分解为周期性的潮流分量与余流分量。对潮流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一个更加符合物理规律的局地坐标系,基于此坐标系着重分析了该海域余流的时间变化趋势和空间结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该站位垂向各层的潮流类型均为正规半日潮流,M2、S2分潮潮流椭圆长轴基本上呈南-北走向,各层表现出一定的旋转流特点,往复流特征并不显著。K1、O1分潮潮流椭圆主轴基本呈西北-东南走向,往复流特征显著。该站点的定常余流表现出明显的"上进下出"垂向空间结构。上层流速方向与中下层基本反向,明显呈现出两个不同流系的特征。统计结果显示,余流主轴呈西南-东北走向,大致与等深线走向一致。对逐时余流分析表明,该站点近表层余流以西南向为主,中下层水域则以东北向流动为主,应处于浙闽沿岸流与台湾暖流的交汇地带,西南向余流与浙闽沿岸流对应,而东北向余流则与台湾暖流对应。风对沿主轴方向余流的影响比垂直于主轴的余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海域 浮标 海流 余流
下载PDF
舟山海域一次具齿原甲藻赤潮初探 被引量:20
18
作者 蔡燕红 蒋晓山 黄秀清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0-45,共16页
报道了 2 0 0 0年 5月浙江舟山海域发生一次具齿原甲藻 (Prorocentrumdantatum)赤潮跟踪调查的结果。阐明了本次赤潮发生的基本特征 ,并对赤潮发生期间的各项外界因子 (环境因子、理化因子 )进行了比较分析 ,对赤潮的成因作初步探讨。
关键词 舟山海域 具齿原甲藻 赤潮 营养盐
下载PDF
舟山海域东方小藤壶的入侵与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艳 吴惠仙 薛俊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7-1055,共9页
为防控舟山海域外来物种入侵、保护生态安全及生物资源,2010年及2012年在舟山海域共设置11个潮间带采样点,开展外来物种调查。2010年在舟山海域采集到小藤壶属的疑似外来种,形态分析显示该种壳口呈菱形,有突出关节脊,基底膜质,大颚有4齿... 为防控舟山海域外来物种入侵、保护生态安全及生物资源,2010年及2012年在舟山海域共设置11个潮间带采样点,开展外来物种调查。2010年在舟山海域采集到小藤壶属的疑似外来种,形态分析显示该种壳口呈菱形,有突出关节脊,基底膜质,大颚有4齿,小颚缺刻清晰,触须方圆呈片状,据其形态特征鉴定为东方小藤壶。COⅠ序列的分析结果显示,舟山海域所采集的小藤壶属疑似外来种与东方小藤壶的种群遗传距离为0.994%,系统树分析结果显示该种与东方小藤壶聚为一支系,分支支持率为100%。综合形态和分子2方面的证据,确定该疑似外来种为东方小藤壶,根据文献检索和此海域的历年调查结果分析其为舟山海域的外来物种。2010年在11个样点中,仅有6个样点采集到东方小藤壶,密度在(6±2)^(28±11)个/m2;2012年,东方小藤壶在舟山海域11个样点中均有分布,且密度大幅增长,原有6个样点的密度为(55±8)^(39 533±6 243)个/m2,新出现的5个样点的密度为(16±4)^(20 000±4 000)个/m2。结果显示,舟山海域东方小藤壶目前在新的栖息地中已成功定殖并扩散,成为舟山海域的外来入侵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方小藤壶 外来种 入侵 洋山深水港 舟山海域
下载PDF
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粪大肠菌和细菌总数在夏秋季的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方涛 李道季 +4 位作者 唐静亮 王益鸣 刘志刚 丁平兴 何松琴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40,共5页
2005年夏、秋季对长江口及毗邻海域(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海域)进行了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的调查研究,并分析了近10年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夏季长江口及毗邻海域表层水体分大肠菌数平均值〈20个/L,仅长江口的西部海域粪大肠菌群... 2005年夏、秋季对长江口及毗邻海域(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海域)进行了粪大肠菌群和细菌总数的调查研究,并分析了近10年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夏季长江口及毗邻海域表层水体分大肠菌数平均值〈20个/L,仅长江口的西部海域粪大肠菌群数量在40~80个/L之间,其余海域基本未检出;秋季表层水体粪大肠菌群数量平均为101个/L,变幅范围为〈20~24000个/L,其中横沙一带海域存在1个数量为105个/L以上的高值区;夏季长江口及毗邻海域表层水体细菌总数平均为6.4×102cfu/mL,变幅范围为2.0×102~7.3×103cfu/mL,高值区位于舟山群岛以东海域、长江口的中北部及南部等海域,细菌总数在103cfu/mL以上;秋季表层水体细菌总数平均为4.7×103cfu/mL,明显高于夏季,变幅范围为1.3×103~1.8×104cfu/mL,高值区主要出现在长江口东南部、杭州湾西部、舟山海区的中北部等海域,细菌总数在104~105cfu/mL之间;1996—2005年期间,全海域及各海区粪大肠菌群数量在1999年均达到最高,然后逐渐下降,在1996—1999年间海域的细菌数量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0年以后数量逐渐减少,估计与海域的有机污染程度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口 杭州湾 舟山海域 粪大肠菌群 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