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ies on island intertidal benthic ecology in Fujian 被引量:2
1
作者 Zhou Shiqiang, Guo Feng, Tian Yue, Wu Lisheng, Li Rongguan 1 Institute of Subtropical Oceanolog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005, China 2 Thir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 State Oceanic Administration, Xiamen 361005, China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17-425,共9页
A total of 862 benthic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island intertidal zone in Fujian, of which 734 species are animals and 128 species algae. Determination of Jaccard's similarity index of species was made on th... A total of 862 benthic specie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island intertidal zone in Fujian, of which 734 species are animals and 128 species algae. Determination of Jaccard's similarity index of species was made on the intertidal communities around 11 major islands. Based on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WPGMA) and polar ordination, the benthic communities may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the estu-arine type, the bay and harbour type and open sea typ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benthic community is related to the location of the island and its habitats of which, salinity and hydrodynamics are the major factors controll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commun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tidal zone benthic community ecology Fujian coast islands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the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n Intertidal Rocky Zone of the Pacific Coast of Baja California Sur 被引量:1
2
作者 Laura E. Cota-Ortega Emelio Barjau-Gonzalez +4 位作者 Juan Manuel López-Vivas José Ángel Armenta-Quintana Javier Aguilar-Parra Elvia Esthela Aispuro-Felix Abril Karim Romo Piñera 《Ope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2022年第1期1-18,共18页
The intertidal zone (also known as seashore) are transition areas between land and sea, that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tide cycle, therefor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scillate a... The intertidal zone (also known as seashore) are transition areas between land and sea, that are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tide cycle, therefore,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scillate according to the periods in which these areas are exposed to air. Intertidal zones are highly diverse, which makes them key ecosyste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a life (both flora and fauna) exposed to drastic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 <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59 visual censuses campaign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the full moon of each month from 2015 to 2019.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issolved oxygen were recorded during each visual census and showed variations between years. Temperature showed two distinct seasons, warm and cold. A total of 14,995 organisms were recorded, belonging to 30 species, 28 genera, 15 families, five orders and one class. Ecological indices like species richness (SR), Shannon-Wiener’s diversity (H') and Fisher’s alpha (</span><i style="white-space:normal;"><span style="font-size:10pt;font-family:;" "="">α</span></i><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Fisher)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years, 2015 and 2016 recorded as the most diverse years, while the lowest values were recorded in 2019. Therefore, fish communities of tide pools showed to be highly diverse, with 30 species recording similar relative abundances, and according to the BVI, only 11 species were dominant. Spatio-temporal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salinity and dissolved oxygen were highly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cor</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related </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to</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 changes in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the dominance of certain species, which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the structure and dynamic of the tide pool communities.</span><span style="white-space:normal;font-size:10pt;font-family:;" "=""> Therefore,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of tide pools during the low tide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a locality known as El Faro, on the west coast of La Paz, B. C. S., Mexico.</sp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pools Ecological Indices Fish Community Structure intertidal zone
下载PDF
激光-筛分联合法粒度分析结果的表达及粒度端元的沉积动力学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唐雯雯 陈奇 +2 位作者 朱永兰 蔡廷禄 贾建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1-374,共14页
河口海岸沉积动力环境复杂,沉积物粗细组分皆有。对于粗细混杂(同时含有砂砾质和泥质成分)的沉积物样品,单一的粒度分析方法不能覆盖整个粒度分布范围,常采用激光-筛分联合法进行粒度分析。由于两种方法的分析原理不同,经常出现细部的... 河口海岸沉积动力环境复杂,沉积物粗细组分皆有。对于粗细混杂(同时含有砂砾质和泥质成分)的沉积物样品,单一的粒度分析方法不能覆盖整个粒度分布范围,常采用激光-筛分联合法进行粒度分析。由于两种方法的分析原理不同,经常出现细部的激光法结果与粗部的筛分结果部分重合现象,这会影响整个样品的粒度分布计算。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碎屑岩粒度分析方法》(SY/T 5434-2018)对此问题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但是只有文字描述,没有可操作的计算方法。本研究根据该行业标准提出的方案,推算出激光-筛分联合法粒度分析结果的修正计算公式。以浙江舟山群岛潮间带197个粗细混杂样品为例,采用激光-筛分联合法进行了粒度分析,分别采用直接拼接算法及SY/T 5434-2018算法计算了粒度分布,在此基础上对两套算法所得组分含量和粒度参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SY/T 5434-2018算法相较于直接拼接算法,扩大了粗颗粒的体积百分比,减少了细颗粒的体积百分比。两种算法得到的组分含量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且砾、砂、粉砂、黏土等组分含量的差异从粗到细依次减少。用两种算法的结果分别计算粒度参数,同样具有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且平均粒径、分选系数、偏度与峰态等粒度参数的差异渐次减小。两种算法得到的组分数据的相似度整体优于粒度参数的相似度,均具有高度一致性,可根据工作需求选择适合的算法,无须对两种算法之间的误差再作验证。借助粒度端元分解模型,将舟山潮间带的沉积物划分出不同的粒度端元,其中泥质端元主要是长江泥沙向浙闽沿岸输送的产物;而砾和砂的成分,多是当地物源或当地波浪分选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激光-筛分联合法 粒度参数 端元分解 舟山群岛 潮间带
下载PDF
福建海岛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生态的研究 被引量:41
4
作者 周时强 郭丰 +1 位作者 吴荔生 李荣冠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04-109,共6页
对福建海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共鉴定 86 2种 ,其中动物为 734种 ,藻类为 1 2 8种 .对 1 1个主要海岛的潮间带生物群落测定Jaccard群落系数 ,应用加权均值联结法聚类分析及极坐标排序分析 ,海岛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分为 3个类型 :( 1 )开... 对福建海岛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共鉴定 86 2种 ,其中动物为 734种 ,藻类为 1 2 8种 .对 1 1个主要海岛的潮间带生物群落测定Jaccard群落系数 ,应用加权均值联结法聚类分析及极坐标排序分析 ,海岛潮间带生物群落可分为 3个类型 :( 1 )开敞海域群落 ,宏观上分布于地处远岸水域的海岛或近岸凸出部、开阔部水域的海岛 ;( 2 )近岸港湾群落 ,分布于近岸或港湾的海岛 ;( 3)河口群落 ,分布于河口区的海岛 .群落种类组成和海岛所在地理位置及其生境密切相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生物群落 福建 加权均值联结法 湿地生态系统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嵊泗海岛不同底质潮间带春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 被引量:44
5
作者 廖一波 曾江宁 +3 位作者 陈全震 高爱根 寿鹿 徐晓群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00-1010,共11页
于2006年9月(秋季)和2007年4月(春季)对嵊泗海岛的不同底质潮间带断面设立的8个取样站采集的调查资料,采用ABC曲线方法和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5对嵊泗海岛大型底栖动物进行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MDS标序,研究群落结... 于2006年9月(秋季)和2007年4月(春季)对嵊泗海岛的不同底质潮间带断面设立的8个取样站采集的调查资料,采用ABC曲线方法和大型多元统计分析软件PRIMER5对嵊泗海岛大型底栖动物进行Bray-Curtis相似性聚类分析和非度量MDS标序,研究群落结构格局以及用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分析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种类组成,并对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调查获得嵊泗海岛的不同底质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130种,其中多毛类31种,软体动物57种,节肢动物32种,棘皮动物4种,其它类6种。春、秋季嵊泗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H′)(F1,13=0.10,P=0.75)、物种丰富度(D)(F1,13=0.66,P=0.43)和均匀度指数(J)(F1,13=0.33,P=0.58)均无显著差异;不同底质嵊泗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H′)(F1,13=14.28,P<0.01)、物种丰富度(D)(F1,13=14.07,P<0.01)存在显著差异,而均匀度指数(J)(F1,13=1.62,P=0.23)无显著差异。群落结构聚类分析和MDS标序表明,8个取样站的群落可分为3组(Ⅰ、Ⅱ和Ⅲ组)。根据所调查嵊泗海岛潮间带的丰度和生物量资料做的ABC曲线分析表明,底栖动物群落受到了中等程度的污染或者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多样性 嵊泗 群落生态
下载PDF
河口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累积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家兵 赖月婷 +5 位作者 吴如林 曹石云 谢蓉蓉 文昊 秦安贵 孙志高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50-1662,共13页
于2015年7月份在闽江口鳝鱼滩湿地布设两条样带(T1和T2),并分别选取5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样品。因重金属Co和V对动物和人类会造成一定危害,且闽江河口潮间带Co和V的研究较少,则对其理化性质、Co和V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污染程度等进行了研... 于2015年7月份在闽江口鳝鱼滩湿地布设两条样带(T1和T2),并分别选取5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样品。因重金属Co和V对动物和人类会造成一定危害,且闽江河口潮间带Co和V的研究较少,则对其理化性质、Co和V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污染程度等进行了研究,旨在为Co和V的污染研究提供参考。结果显示,该沉积物中Co和V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5.19 mg/kg、102.94 mg/kg,均高于福建省背景浓度,与其他河口对比,Co和V浓度处于中等水平。Co和V的含量由陆向海方向略有下降。地累积指数法分析得出沉积物中Co含量呈现轻度污染状态,V呈现无污染状态。此外,Co和V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_r^i分别为7.24-14.85和1.47-4.17,表明潜在生态危害轻微,闽江河口潮间带沉积物中Co和V属于轻度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潮间带 沉积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下载PDF
山东长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金宝 李新正 +1 位作者 王洪法 徐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1-52,共12页
2015年 11月(秋季)、2016年 2月(冬季)、2016年 6月(春季)、2016年 9月(夏季)大潮期间对山东长岛列岛中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的 3个不同底质类型的潮间带采样点进行了系统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了其数量特征和季节变化,包括群落种类组... 2015年 11月(秋季)、2016年 2月(冬季)、2016年 6月(春季)、2016年 9月(夏季)大潮期间对山东长岛列岛中南长山岛和北长山岛的 3个不同底质类型的潮间带采样点进行了系统的大型底栖动物调查,研究了其数量特征和季节变化,包括群落种类组成、密度和生物量、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等,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隶属 7个门,共 81种。其中环节动物门多毛类动物 25种,软体动物门 25种,节肢动物门 22种,棘皮动物门 6种,其他类群共 3种(包括纽虫、腔肠动物和鱼类各 1种)。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 118.97ind./m^2,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据了研究区域底栖群落的密度主要成分,两者分别占比为 39.58%和 36.68%。各采样点平均密度为北长山岛(BCS)(141.17ind./m^2)>避险角(NCS1)(122.33ind./m^2)>明珠广场东(NCS2)(93.42ind./m^2);各采样点平均生物量为 128.03g/m^2,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占据了研究区域底栖群落的生物量主要成分,两者分别占比为58.56%和 35.32%。平均生物量北长山岛(BCS)(234.95g/m^2)>避险角(NCS1)(99.99g/m^2)>明珠广场东(NCS2)(49.13g/m^2)。从季节来看,各站点的物种数、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季节变化的规律性不明显,总体为秋、春季较多,夏、冬季较少。3个站点物种多样性指数(H′)、丰富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平均值分别为 2.30、1.99和 0.79,各潮区中,均为中潮带>低潮带>高潮带,各季节变化不明显。优势种受底质类型和季节变化的影响明显,没有在各站点和季节均为优势种的种类,主要的优势种有平背蜞(Gaeticedepressus)、绒螯近方蟹(Hemigrapsuspenicillatus)、短滨螺(Littorinabrevicula)等。与以往历史资料相比,长岛潮间带生物出现了一定变化,种类和数量减少,与烟台近岸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差别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物种多样性 生态特征 潮间带 山东长岛
下载PDF
浙江典型海湾潮间带沉积物污染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6
8
作者 陈思杨 宋琍琍 +2 位作者 刘希真 刘瑞娟 余骏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771-1781,共11页
基于浙江4个典型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Pb、Cr、Cd、Hg、As和多氯联苯(PCB)的调查结果,探究其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来源.结果表明,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Cd、Hg、As、PCB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Ⅰ类标准;42%... 基于浙江4个典型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Cu、Zn、Pb、Cr、Cd、Hg、As和多氯联苯(PCB)的调查结果,探究其污染特征、潜在生态风险和来源.结果表明,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Cd、Hg、As、PCB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Ⅰ类标准;42%、9%、3%、12%站位的Cu、Zn、Pb、Cr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II类标准,1%站位的Cu和Zn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III类标准.区域污染程度(PLIzone)依次为乐清湾>三门湾>象山港>杭州湾,乐清湾潮间带沉积环境为中等污染,杭州湾、象山港和三门湾潮间带沉积环境无污染.区域生态风险(RI)依次为乐清湾>杭州湾>三门湾>象山港,乐清湾和杭州湾潮间带沉积物为中潜在生态风险,三门湾和象山港潮间带沉积物为低潜在生态风险.Cd是首要的潜在生态风险因子,Cd对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乐清湾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的贡献分别为63%、54%、58%和55%.生活污水、工农业和交通污染是浙江典型海湾潮间带重金属和PCB的主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重金属 多氯联苯 潮间带 生态风险
下载PDF
渤海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含量分布和生态风险 被引量:26
9
作者 黄国培 陈颖军 +4 位作者 林田 唐建辉 刘东艳 李军 张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856-1863,共8页
在渤海湾天津段潮间带及邻近区域的主要入海河流和近海采集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GC/MS对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潮间带44个样品的PAHs平均含量为(140.0±84.1)ng/g,与近海样品的PAHs含量[(161.6±38... 在渤海湾天津段潮间带及邻近区域的主要入海河流和近海采集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通过GC/MS对16种优控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潮间带44个样品的PAHs平均含量为(140.0±84.1)ng/g,与近海样品的PAHs含量[(161.6±38.7)ng/g,n=26]相当,但远低于河流样品的PAHs含量[(452.7±206.0)ng/g,n=13];潮间带样品的PAHs含量呈现"北区高南区低"(以天津港码头为界)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该区域沉积物粒度及黑碳和总有机碳的含量呈现显著的相关性;从PAHs的组成上可以显示潮间带沉积环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潮间带样品PAHs的BaP毒性当量含量平均为(24.5±21.1)ng/g;根据加拿大魁北克省海洋沉积物中PAHs的质量评估标准,渤海湾表层沉积物中PAHs的污染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生态风险 表层沉积物 潮间带 渤海湾
下载PDF
天津塘沽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宪斌 姜中鹏 +4 位作者 张光玉 刘占广 曹佳莲 许崇彦 刘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1-735,共5页
2006年10月对天津塘沽潮间带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砷、汞、铜、锌、铅、镉、镍和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危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塘沽驴驹河-高沙岭段潮间带属于低度生态危害区,而... 2006年10月对天津塘沽潮间带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砷、汞、铜、锌、铅、镉、镍和铬)进行了调查研究,并采用瑞典科学家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的危害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塘沽驴驹河-高沙岭段潮间带属于低度生态危害区,而蛏头沽段为中度危害区。汞是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它对蛏头沽-驴驹河段潮间带构成重度危害,而对高沙岭的危害是轻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塘沽 潮间带 沉积物 重金属 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下载PDF
黄河口岔尖岛、大口河岛和望子岛潮间带秋季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调查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晓晨 李新正 +3 位作者 王洪法 李宝泉 王金宝 于子山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82,共6页
2005年11月(秋季)对位于黄河口的岔尖岛、大口河岛和望子岛三岛的高、中、低潮带(岔尖岛:C1、C2、C3;大口河岛D1、D2、D3;望子岛W1、W2、W3)所设的9个采样站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所获得的样品。结果表明,本次秋季调查共采到大型底... 2005年11月(秋季)对位于黄河口的岔尖岛、大口河岛和望子岛三岛的高、中、低潮带(岔尖岛:C1、C2、C3;大口河岛D1、D2、D3;望子岛W1、W2、W3)所设的9个采样站进行大型底栖动物调查,分析所获得的样品。结果表明,本次秋季调查共采到大型底栖动物34种,其中多毛类种类最多,13种,软体动物11种,甲壳动物8种,其他类群2种;大型底栖动物总平均栖息密度为164ind./m2,总平均生物量为61.12g/m2;9个采样站底栖生物的种类组成和数量特征有较大差异,其中物种数最高的为D3站,最低的为C1站。黄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特征主要受底质、潮汐、季节和人为干扰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学调查 黄河口
下载PDF
广西北海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其潜在生态危害 被引量:30
12
作者 夏鹏 孟宪伟 +1 位作者 印萍 刘乐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1-477,共7页
利用广西北海段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实验数据,对其沉积物中重金属(Hg,Cd,Pb,Zn,Cu,As)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采用海洋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国家一类标准和Hakanson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与危害指数(RI)方法评... 利用广西北海段潮间带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实验数据,对其沉积物中重金属(Hg,Cd,Pb,Zn,Cu,As)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采用海洋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国家一类标准和Hakanson沉积物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系数(Eir)与危害指数(RI)方法评价了该海域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北海段重金属的平均质量分数(mg/kg)为:Zn(69.81)>Pb(16.58)>Cu(12.76)>As(9.08)>Cd(0.22)>Hg(0.07);其中,廉州湾和英罗湾的重金属质量分数相对较高,而铁山湾和银滩段的相对较低。此外,绝大多数观测站点的沉积物尚保持清洁状态,且其潜在生态危害较轻,多属轻微生态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危害 潮间带 北海
下载PDF
北部湾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多氯联苯的分布特征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志峰 王建春 +5 位作者 程凤莲 孟范平 杨菲菲 杜秀萍 李祥蕾 王静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293-1302,共10页
选择北部湾9个典型采样点,研究了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多氯联苯(PCBs)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Hg、As、Cu、Pb、Zn、Cd、Cr等重金属和总PCB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00、10.00、19.89、45.97、208.65、0.098、17.86 mg.kg-1和1... 选择北部湾9个典型采样点,研究了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多氯联苯(PCBs)的分布特征和生态风险.分析结果表明,Hg、As、Cu、Pb、Zn、Cd、Cr等重金属和总PCB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00、10.00、19.89、45.97、208.65、0.098、17.86 mg.kg-1和1.48!g.kg-1.重金属和PCBs表现出不同的空间变化规律.相关性分析表明,北部湾潮间带的重金属主要来自人为污染;沉积物的粒度参数和有机质含量等性质特征是影响PCBs分布和迁移的重要因素;重金属和PCBs总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PCBs和Cd是北部湾潮间带最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Zn和PCBs是优势污染物;研究区域总体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表明沿岸港口和临海工业等人为活动已经对北部湾滨海地区造成了一定的环境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 潮间带 重金属 多氯联苯(PCBs) 分布特征 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舟山东极岛潮间带贝类生态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蔡林婷 王一农 +3 位作者 李祥付 冯瑶 赵静霞 邵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7-54,共8页
摘要:为了解东极岛潮间带贝类生态状况,为浙江海洋生态系统基本群落结构提供基础资料,于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的大潮期间,在舟山东极岛潮间带采集92类,调查了解贝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态特点、多样性情况。研究分析发现,东... 摘要:为了解东极岛潮间带贝类生态状况,为浙江海洋生态系统基本群落结构提供基础资料,于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的大潮期间,在舟山东极岛潮间带采集92类,调查了解贝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生态特点、多样性情况。研究分析发现,东极岛潮间带贝类33种,隶属3纲7目20科。根据温度适应性质分,东极岛潮间带92类属于3个类群:广温广布种15种,占45.5%;温带种4种,占12.1%:亚热带种14种,占42.4%。东极岛潮间带贝类四季平均生物量为1541.8g/m2,由高潮带向低潮带呈递增趋势;四季平均栖息密度为925.2个/m2,以中潮带最高,向高潮带和低潮带递减。季节变化中生物量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栖息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多样性指数(H)为O.9~3.0,均匀度指数(J)为0.2~0.8。结果表明东极岛种类丰富,生物量和栖息密度较高,说明东极岛地理环境较好,适宜贝类生存;物种分布均匀,生态环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极岛 潮间带 贝类 生态学 多样性
下载PDF
长江口潮间带底栖生物生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颖 陈思思 +4 位作者 周红宏 夏利花 刘鹏霞 杨幸幸 邓邦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06-1618,共13页
基于长江口3个区域潮间带(崇明东滩、南汇边滩和嵊山岛)监测数据,对长江口区域潮间带底栖生物生态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9年长江口海域泥相和岩相潮间带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9门57种,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多毛类构成主要类... 基于长江口3个区域潮间带(崇明东滩、南汇边滩和嵊山岛)监测数据,对长江口区域潮间带底栖生物生态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9年长江口海域泥相和岩相潮间带共鉴定大型底栖生物9门57种,软体动物、甲壳类和多毛类构成主要类群。崇明东滩、南汇边滩两个泥相潮间带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96.4个/m^(2)和160.4个/m^(2),平均生物量分别为68.42 g/m^(2)和45.71 g/m^(2);嵊山岛岩相潮间带平均栖息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488.9个/m^(2)和763.72 g/m^(2)。各断面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位于1.36—3.24、0.75—2.88和0.48—0.77,泥相潮间带低潮区生物多样性优于中潮区和高潮区,岩相潮间带中潮区生物多样性最好。聚类分析可见长江口海域潮间带底栖生物分为泥相和岩相2个大组群,物种分布存在明显的分潮区现象,高潮区站位成群或与个别中潮区站位成群,低潮区站位成群或与个别中潮区站位成群,表明底质类型和潮汐是影响潮间带大型底栖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近30年来,崇明东滩和南汇边滩底栖生物种类数存在一定波动,嵊山后陀湾断面生物种类数明显下降;3个区域潮间带底栖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均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应与长江口海域湿地围垦、外来物种入侵、人类过度采捕和环境污染等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底栖生物 生态 趋势评价 长江口
下载PDF
胶州湾潮间带沉积物主要污染来源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16
作者 刘义峰 吴桑云 +1 位作者 陈勇 田梓文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3-169,共7页
系统地在胶州湾潮间带获取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有机质、石油类),重金属(Hg,Cu,Pb,Zn,Cd,Cr,As)及硫化物进行了定量测定;对潮间带中各物质的主要污染来源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胶州湾潮间带沉积物中主要... 系统地在胶州湾潮间带获取表层沉积物样品,对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有机质、石油类),重金属(Hg,Cu,Pb,Zn,Cd,Cr,As)及硫化物进行了定量测定;对潮间带中各物质的主要污染来源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胶州湾潮间带沉积物中主要污染分别来源于工业排污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交通污染的降水、降尘等。调查区重金属对该海域的生态危害程度从大到小为Hg>As>Cu>Cd>Pb>Cr>Zn,与其他海域相比较,胶州湾潮间带中Hg和Cu的污染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州湾 潮间带 沉积物 污染源 潜在生态危害
下载PDF
舟山群岛不同底质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15
17
作者 朱四喜 周唯 章飞军 《海洋学研究》 2010年第3期23-33,共11页
2006年7—8月,对舟山群岛12个岛屿的不同底质潮间带设置的14条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并进行了相似性群落聚类分析、非参数多维标序(nMDS)及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共69种,其中... 2006年7—8月,对舟山群岛12个岛屿的不同底质潮间带设置的14条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并进行了相似性群落聚类分析、非参数多维标序(nMDS)及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共69种,其中软体动物39种、节肢动物20种、腔肠动物4种、环节动物3种,脊索动物3种。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泥螺Bullacta exarata、紫贻贝Mytilus edulis、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 japonicus、日本笠藤壶Tetr-aclita japonica和沙蚕Nereis succinea。14条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 941.96g/m2,平均丰度为1 663个/m2,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910,0.749,1.815。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舟山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急剧下降,优势种也有所变化,但其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舟山群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2个群落,即岩相断面群和泥沙滩断面群。泥沙滩断面的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扰动,群落稳定性下降,而岩礁断面生态环境好于泥沙滩断面,底栖动物群落尚未受到扰动。舟山海域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滩涂围垦、水产养殖与海岸工程等人为干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潮间带 舟山群岛
下载PDF
乳山口西村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生态学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马林 王洪法 帅莲梅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34,共6页
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4个季度月(冬、春、夏、秋)对位于乳山口西村潮间带的高潮带(R1站)、中潮带(R2站)和低潮带(R3站)所设的3个站进行的生态调查所获得的样品,分析研究了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点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 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4个季度月(冬、春、夏、秋)对位于乳山口西村潮间带的高潮带(R1站)、中潮带(R2站)和低潮带(R3站)所设的3个站进行的生态调查所获得的样品,分析研究了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态学特点和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乳山口西村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总平均栖息密度、总平均生物量和总种数分别为103.33个/m2,7.056 g/m2和41种,在高潮带分别是72个/m2,0.64 g/m2和21种,中潮带分别是115个/m2,8.584 g/m2和29种,低潮带分别是123个/m2,11.943 g/m2和12种。3个潮带的总平均密度(D)大小顺序为:DR3>DR2>DR1,总平均生物量(B)为:BR3>BR2>BR1,总种数(S)为:SR2>SR1>SR3。这些生态特征与其他海域潮间带的生态特征有很大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因素主要是底质、潮汐、季节和人为干扰等。本研究有助于了解乳山口渔港进出渔船和其他船只对周边海洋底栖动物的影响,为以后的底栖动物比较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大型底栖动物 生态学研究 乳山口 山东半岛
下载PDF
厦门潮间带春季鸟类群落的生态分析 被引量:21
19
作者 陈小麟 宋晓军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39,共4页
Sampling investigation in Xiamen intertidal zone during spring indicated that waders we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intertidal avian communities and 44.4% of the components of intertidal avian communities were composed b... Sampling investigation in Xiamen intertidal zone during spring indicated that waders were the main components of intertidal avian communities and 44.4% of the components of intertidal avian communities were composed by shorebirds (charadriiformes). Among populations, Tringa totanus, Charadrius dubius, Charadrius leschenaultii, Egratta garzetta and Hirundo rustica were more common than other species. The structure of bird communities in each sampling area was analyzed, and the similarity between communities was studied by using cluster analysis metho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avian communities in Xiamen intertidal zone might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 and the community similarity was related to the intertidal base. Also,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ommunity diversity and the economic significance of the birds in Xiamen intertidal zone were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 生态 春季 厦门
下载PDF
长岛县海岛潮间带沉积物重金属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立杰 朱校斌 +1 位作者 毕海波 孔梅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91-195,共5页
以2007年长岛县海岛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长岛县海岛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与有机质含量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海岛潮间带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环境背景值;不同海岛间潮间带沉积... 以2007年长岛县海岛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长岛县海岛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与有机质含量等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对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所有海岛潮间带重金属元素含量均未超过环境背景值;不同海岛间潮间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与有机质的关系略有差异;长岛县海岛潮间带重金属具有轻微生态危险,该海区可适当发展养殖业和旅游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岛县海岛 潮间带 重金属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