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朝鲜王朝士林家族墓群空间格局解析——以韩国新安朱氏为例
1
作者 彭鸿绪 吴单程 +1 位作者 吴昊 姜泰昊 《华中建筑》 2024年第2期21-26,共6页
朝鲜王朝士林家族墓群表达了朝鲜半岛在该时期的礼制思想,探究其风水选址和空间格局,对挖掘中韩传统文化内涵之共性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将韩国庆州新安朱氏家族墓群作为案例,通过文献研究、图例解析等方法,分析《新安朱氏家谱》中记载的... 朝鲜王朝士林家族墓群表达了朝鲜半岛在该时期的礼制思想,探究其风水选址和空间格局,对挖掘中韩传统文化内涵之共性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将韩国庆州新安朱氏家族墓群作为案例,通过文献研究、图例解析等方法,分析《新安朱氏家谱》中记载的十四世至二十八世朱氏后人墓群分布以及墓图空间特征,探究其与中国古代宗法礼制的源流关系。研究得出新安朱氏家族墓群具有“长白发源,南至尚庆”“四象端明,藏气于穴”“屈曲围绕,汇聚明堂”“穴点居中,众星拱之”的风水选址特征,以及“左昭右穆”“多占宝地”“渐理学化”的空间格局特征,体现了朱氏后裔对先祖“慎终追远”的感情,为传统丧葬文化与朱子理学等中国传统人居环境思想在海外的保留与嬗变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林家族 墓群 风水选址 空间格局 新安朱氏
下载PDF
Formation of groundwater-induced damage in Zhu Yuelian’s tomb and protection methods
2
作者 LI Bin MEN YeKai +1 位作者 ZHAO Gang WANG EnDe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271-2285,共15页
Zhu Yuelian’s tomb has been exposed to groundwater for many years,and this exposure has caused many defects,including erosion,encrustation,patina,and spot marks related to groundwater,seriously affecting the artistic... Zhu Yuelian’s tomb has been exposed to groundwater for many years,and this exposure has caused many defects,including erosion,encrustation,patina,and spot marks related to groundwater,seriously affecting the artistic and ornamental value of cultural relics.In this study,high-density microelectrode spacing resistivity and ultrasonic transverse wave reflection were used to detect hidden damage in the burial chamber,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hidden damage,corrosion,cracks,and pores in the surrounding geological body,concealed cracks in the sidewalls,and internal defects in the columns.An outdoor high-density resistivity test and hydrological observation experiment indicated that the tomb is located in a weakly permeable aquifer,and the groundwater head has been higher than the bottom of the tomb for many years.Natural groundwater flows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in the aquifer,and the tomb forms an artificial concave cone,causing groundwater around the area to continually flow into the tomb.A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groundwater and scale revealed that the groundwater within the tomb area is slightly corrosive,and the groundwater seepage along the fissures of the compacted layer induces damage.The threedimensional(3D)seepage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ined use of drainage and impervious curtains can cause the water head in the curtain to drop significantly and control the water head to be lower than 8 m from the bottom floor of the tomb,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for seepage prevention and protection of the tomb without long-term mainten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u Yuelian’s tomb GROUNDWATER damage mechanism three-dimensional seepage simulation
原文传递
睡虎地秦简日书《马禖祝》校读 被引量:4
3
作者 陈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19,共2页
通过对睡虎地秦简日书《马禖祝》的校读,指出"马禖祝"有作为篇题的可能性;"笱"是祝辞中的关键词,读为"苟",假如义;整理者释为"脚"的字应改释"胠",指胁部。
关键词 睡虎地秦简 日书 《马禖祝》
下载PDF
明代帝陵神道比较研究——以明皇陵与明孝陵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肖晴 郑艺鸿 《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7年第5期152-156,共5页
神道是通往陵寝的必经之路,两边置有石像生,其规制与雕刻等都代表着当时的帝陵制度。明皇陵、明孝陵均属明代帝王陵墓,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皇陵和明孝陵神道的布局、石刻规模和石刻造型,加强对明代帝陵制度演变的了解... 神道是通往陵寝的必经之路,两边置有石像生,其规制与雕刻等都代表着当时的帝陵制度。明皇陵、明孝陵均属明代帝王陵墓,在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明皇陵和明孝陵神道的布局、石刻规模和石刻造型,加强对明代帝陵制度演变的了解,为更好地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皇陵 明孝陵 神道 石刻
下载PDF
试论杭州城市文化的“根”与“魂” 被引量:3
5
作者 沈弘 《文化艺术研究》 2012年第1期21-30,共10页
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20世纪初德国记者艾格纳和美国收藏家弗利尔这两位外国人在杭州拍摄的一系列老照片,以追溯西湖景区一些历史景点的真实原貌,进而对杭州政府部门如何保护和发扬本地历史文化遗产这一重要工作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同时... 本文通过介绍和分析20世纪初德国记者艾格纳和美国收藏家弗利尔这两位外国人在杭州拍摄的一系列老照片,以追溯西湖景区一些历史景点的真实原貌,进而对杭州政府部门如何保护和发扬本地历史文化遗产这一重要工作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同时也对当地园林部门在重修和恢复历史景点时应当如何传承杭州建筑元素和确保杭州城市文化的"根"和"魂"的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格纳 弗利尔 严德 明代古墓 李卫 竹素园 杭州建筑元素
下载PDF
从吴·朱然墓漆画谈三国绘画 被引量:5
6
作者 林树中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1期24-30,共7页
三国·吴·朱然墓的漆画,基本上填补了三国时代绘画史的实物空白,对六朝绘画史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本文先将这些作品进行分类,联系文献进行比较和具体分析。作出以下推论:(1)从画鱼谈到曹不兴的“曹衣出水”及当时海上交通与西... 三国·吴·朱然墓的漆画,基本上填补了三国时代绘画史的实物空白,对六朝绘画史研究具有重大价值。本文先将这些作品进行分类,联系文献进行比较和具体分析。作出以下推论:(1)从画鱼谈到曹不兴的“曹衣出水”及当时海上交通与西来绘画影响;(2)从“略”到“精”——三国、西晋的绘画分析探讨;(3)从漆画谈到“六法论”的“骨法用笔”与顾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时期 吴国 朱然墓 漆画 三国时期 绘画艺术 历史故事画 花鸟鱼藻画 现实生活题材
下载PDF
西汉长安都城建设的立体化趋向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子今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12,共8页
作为东方大都市,西汉长安的规划与建设出现了新的迹象,在某种意义上继承并实现了秦始皇的都市建设设想。阙、台、楼等显著提升高度的宫廷建筑受到重视,反映了对"壮丽"、"重威"的追求,也体现出了新的建筑艺术和建筑... 作为东方大都市,西汉长安的规划与建设出现了新的迹象,在某种意义上继承并实现了秦始皇的都市建设设想。阙、台、楼等显著提升高度的宫廷建筑受到重视,反映了对"壮丽"、"重威"的追求,也体现出了新的建筑艺术和建筑美学理念。因"复道"形成的立体交通形式,实现了都市交通的进步。帝陵营建选高敞之地,"诸陵长安"和"长安诸陵"都市圈的形成,又构成另一种立体关系。"上下诸陵"故事反映了对这种高差的历史记忆。"云阳都"与长安的关系又形成另一层次的高下对应结构。长安的北山和南山,被看作利用自然地貌以"表"的形式构成了事实上的北阙和南阙。西汉长安规划者以"崇高"显示皇权地位,以"上下"交错营造都市建筑格局特殊美感的理念,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长安 立体化 宫廷建筑 诸陵 云阳都 石门 南山
下载PDF
马鞍山朱然墓漆砚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訾威 方晓阳 +3 位作者 苏润青 张尚欣 黄万霞 李军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9-104,共6页
漆砚是砚台中较为特别的一种,漆木砚、漆砂砚等都是漆砚的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的工艺特征。早期漆砚的髹漆工艺较为简单,至明清时期的漆砂砚工艺为漆砚发展的巅峰。为探索古代漆砚工艺,利用显微CT、包埋剖面观察、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对... 漆砚是砚台中较为特别的一种,漆木砚、漆砂砚等都是漆砚的不同种类,具有不同的工艺特征。早期漆砚的髹漆工艺较为简单,至明清时期的漆砂砚工艺为漆砚发展的巅峰。为探索古代漆砚工艺,利用显微CT、包埋剖面观察、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对三国时期朱然墓出土的漆砚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这件砚台为大漆直接髹涂在木胎上,砚堂和砚盒的外观颜色为大漆自然色,砚堂边的红色颜料为朱砂,在砚堂漆层中并未发现诸如金刚砂或石英粉之类的研磨颗粒物。该砚台在考古报告中记录为“漆砂砚”,漆砂砚工艺仅见于明清时期文献记载,典型特征是用大漆调和颗粒研磨物作为砚堂。因此,三国朱然墓的这件砚台不具备漆砂砚特征,或称之为漆砚更为适宜。同时,本研究的实验结果可为两汉时期的漆砚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然墓 漆砚 显微CT 拉曼光谱 红外光谱
下载PDF
马鞍山孙吴朱然家族墓时代及墓主身份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王志高 王俊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0-28,共9页
1996年发掘的朱然家族墓是一座与朱然墓同样重要的孙吴墓葬。本文对两墓的形制结构、墓砖、出土遗物及在墓地内的排葬次序进行了重点分析,认为朱然家族墓时代比朱然墓早,墓主可能是朱然养父朱治。文章进而认为包括朱然家族诸墓在内的今... 1996年发掘的朱然家族墓是一座与朱然墓同样重要的孙吴墓葬。本文对两墓的形制结构、墓砖、出土遗物及在墓地内的排葬次序进行了重点分析,认为朱然家族墓时代比朱然墓早,墓主可能是朱然养父朱治。文章进而认为包括朱然家族诸墓在内的今马鞍山市采石周围地区发现的其他高等级大型孙吴贵族墓颇疑与葬于牛渚的孙策、孙休二陵有关,是这个陵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 朱然墓 朱然家族墓 孙吴时期
下载PDF
安徽省马鞍山市朱然家族墓发掘简报 被引量:22
10
作者 解有信 吴志兴 +4 位作者 栗中斌 殷春梅 李敏 袁春荣 赵勇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40,共7页
朱然家族墓是马鞍山地区发现的又一座东吴时期重要墓葬,也是该地区迄今发现唯一一座封门墙内侧设置石门的墓葬。墓中出土一批珍贵的青瓷模型明器和实用器,特别是一件青瓷羊,造型优美,体态丰腴,工艺精湛,被著名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称为&qu... 朱然家族墓是马鞍山地区发现的又一座东吴时期重要墓葬,也是该地区迄今发现唯一一座封门墙内侧设置石门的墓葬。墓中出土一批珍贵的青瓷模型明器和实用器,特别是一件青瓷羊,造型优美,体态丰腴,工艺精湛,被著名陶瓷专家耿宝昌先生称为"羊王"。通过对马鞍山地区已经发掘的几座东吴时期大型墓葬的分析,并结合《三国志.吴书》等史料推断,此墓的墓主可能是朱然之子朱绩。它的发现和发掘,对研究朱然家世和该地区东吴时期墓葬形制、丧葬习俗等方面提供了珍贵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鞍山 朱然墓 东吴 朱绩
下载PDF
《神道碑》与朱载堉生平考述 被引量:5
11
作者 田中华 《中国科技史料》 CSCD 2004年第4期334-344,共11页
朱载埔是我国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在世界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理论。朱载堉墓在河南省沁阳市东北九峰山下,墓碑《郑端清世子赐葬神道碑》由明代著名书法家王铎撰文并书丹。该碑文在清代《怀庆府志》、《河内县志》中均有著录。沁阳... 朱载埔是我国明代杰出的科学家和艺术家,在世界上首创了十二平均律理论。朱载堉墓在河南省沁阳市东北九峰山下,墓碑《郑端清世子赐葬神道碑》由明代著名书法家王铎撰文并书丹。该碑文在清代《怀庆府志》、《河内县志》中均有著录。沁阳县文管会于1986年发掘出的该碑刻的残片,补充了方志著录的缺漏和不足。碑文详述了朱载埔世系、生平和学术成果,是研究朱堉载学术思想的重要文献资料,对纠补正史之漏误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道碑 碑文 生平 县志 发掘 方志 碑刻 朱载堉 著录 学术成果
下载PDF
西汉“张汤”墓相关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翔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422-426,共5页
《西安市长安区西北政法学院西汉张汤墓发掘简报》和《赤仄五铢钱的新验证——从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考古发掘谈起》两篇文章公布资料和论证有一些自相矛盾之处,如墓葬方向、甬道的概念、年代论证、论据与结论无因果关系等。该墓出土的... 《西安市长安区西北政法学院西汉张汤墓发掘简报》和《赤仄五铢钱的新验证——从西汉御史大夫张汤墓考古发掘谈起》两篇文章公布资料和论证有一些自相矛盾之处,如墓葬方向、甬道的概念、年代论证、论据与结论无因果关系等。该墓出土的五铢钱应是武帝时期的三官五铢,而不是所谓的郡国五铢和赤仄五铢钱,这就从时代上排除了该墓主为武帝时期的御史张汤的可能性。再从墓葬年代、墓葬出土铜印章等探讨该墓主不是武帝时期的御史张汤,两者只是同名同姓而已。文末探讨了赤仄五铢钱的相关问题,如其铸造年代、御史大夫张汤是否参与赤仄五铢的铸造,是否为专用钱以及所谓的新标准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汤墓 张汤 五铢钱 赤仄五铢
下载PDF
日本早稻田大学会津八一纪念博物馆藏朱书陶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强 崎川隆 《出土文献》 CSSCI 2021年第2期90-93,157,F0003,共6页
日本早稻田大学会津八一纪念博物馆收藏有两件中国东汉中、晚期的陶瓶,其上有毛笔朱书的镇墓文字,此前未经完整著录。本文公布了两瓶的清晰照片和朱书文字,并对文字内容作了初步释读和研究,推测原来应有五件陶瓶配套使用,这是其中的两件。
关键词 朱书陶瓶 镇墓 方术 东汉
下载PDF
犀皮漆探源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伯杨 《中国生漆》 2016年第2期7-10,共4页
本文试图从犀皮漆起源的时间、产地、名称及发明来历上进行探讨。作者在文中推论确定了犀皮漆起源的时间为三国时期,并对犀皮漆名称来历做了可参考的推论定义,对犀皮漆发明的审美来历做了例证猜测。
关键词 犀皮漆起源 秦朝 三国时期 孙吴墓 朱然墓
下载PDF
朱元璋三返家乡凤阳考述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更生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朱元璋分别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四月、洪武四年二月、洪武八年四月三返家乡凤阳。第一次返乡是为了父母坟墓的改葬,第二次是为了审定明中都规划布局的方案,第三次是罢建中都。从营建皇陵、明中都,到罢建中都,凤阳历史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大变... 朱元璋分别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四月、洪武四年二月、洪武八年四月三返家乡凤阳。第一次返乡是为了父母坟墓的改葬,第二次是为了审定明中都规划布局的方案,第三次是罢建中都。从营建皇陵、明中都,到罢建中都,凤阳历史经历了天翻地覆的大变革。明中都被罢建后,对凤阳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延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皇陵 明中都 返乡
下载PDF
滕州出土的北宋陶洙墓志铭简释
16
作者 李朝英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4期59-61,共3页
《陶评事墓志铭》是滕州市博物馆早年征集的出土文物之一,资料尚未发表。这方北宋墓志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和史料价值,有裨于地方史研究。
关键词 北宋 陶洙墓志 地名
下载PDF
再读东吴右军师左大司马朱然墓
17
作者 胡柏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106-108,共3页
通过对10多年来所见数百座六朝时期砖室墓葬资料的研究,确认朱然墓墓道是斜坡式而非阶梯式、此发掘简报中认定的甬道有误,应是墓门;并对其随葬漆器的来源、木刺和木谒的使用情况及性质,作尝试性研究。
关键词 朱然 墓道 墓门 木刺 木谒
下载PDF
邾国故城西岗M1墓内棚架设施复原研究
18
作者 杨镇 王青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2-130,共9页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战国墓葬M1形制特殊、结构完整,为研究周代墓葬的修建、下葬等关键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墓室内的柱龛、柱洞以及墓道隔墙上的凹槽等遗迹,可复原为连接墓室与墓道的竖井式木构平台,其性质应是专门服务于墓葬修... 山东邹城邾国故城西岗墓地战国墓葬M1形制特殊、结构完整,为研究周代墓葬的修建、下葬等关键问题提供了重要资料。墓室内的柱龛、柱洞以及墓道隔墙上的凹槽等遗迹,可复原为连接墓室与墓道的竖井式木构平台,其性质应是专门服务于墓葬修建或墓主下葬的临时性棚架设施。此类竖井式木构平台设施是周代针对深埋竖穴墓采用的一项高效且实用的工程技术,同时为解释文献所载“君封以衡”的下葬设施及下葬过程提供了重要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邾国故城 西岗M1 墓内棚架设施 下葬设施 结构复原
原文传递
滑稽与笑谏:三国朱然墓漆画中的“俳奴”与“俳儿”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方 《东南文化》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2-96,97,98,共7页
汉末三国时期的优人群体中有“俳奴”与“俳儿”的区分,“俳奴”形貌亵狎,隐没于百戏群体之中;“俳儿”被豢养于内廷,还有专门的演出服饰。在朱然墓“宫闱宴乐图”漆案上“俳奴”与“刍人”同画面共存,说明俳优与侏儒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 汉末三国时期的优人群体中有“俳奴”与“俳儿”的区分,“俳奴”形貌亵狎,隐没于百戏群体之中;“俳儿”被豢养于内廷,还有专门的演出服饰。在朱然墓“宫闱宴乐图”漆案上“俳奴”与“刍人”同画面共存,说明俳优与侏儒不能简单地划上等号;漆画中“俳奴”与“俳儿”的眼部描绘还为我们揭示了古代俳优群体为盲人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朱然墓 俳优 俳奴 俳儿
原文传递
早期镇墓兽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黄莹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5-26,37,共23页
镇墓兽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晚期的楚墓中,是楚文化典型的丧葬用器。早期镇墓兽为简单祖型,目前已发现38件,是其发展的源头和雏形,揭示出制作这一器物最初的含义。早期镇墓兽器型高大,放置在棺椁头箱中的重要位置。春秋晚期淅川和尚岭M2的... 镇墓兽最早出现在春秋中晚期的楚墓中,是楚文化典型的丧葬用器。早期镇墓兽为简单祖型,目前已发现38件,是其发展的源头和雏形,揭示出制作这一器物最初的含义。早期镇墓兽器型高大,放置在棺椁头箱中的重要位置。春秋晚期淅川和尚岭M2的铜镇墓兽方座上有铭文"且(祖)聉",意为祭祀祖先时的陈设物,唐代还出土了"祖明"镇墓兽。丧礼中的"重"是悬挂鬲的木杆,与镇墓兽器型差别较大。早期镇墓兽可能源于周礼中的"主",放于棺椁之中是为了凭依逝者的灵魂,是祭祀祖先(逝者)的代表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墓兽 祖型 且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