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潮风包装融合朱子人格美学思想的伦理设计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蔡洁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284-290,共7页
目的在构建良好人文环境和塑造商业伦理精神的设计视域下,尝试从中国哲学美学范畴中探寻能体现中华民族气质与精神的包装设计依据与策略。方法首先,分析目前国潮风包装设计存在的文化问题;其次,从社会与经济层面多角度论证国潮风包装设... 目的在构建良好人文环境和塑造商业伦理精神的设计视域下,尝试从中国哲学美学范畴中探寻能体现中华民族气质与精神的包装设计依据与策略。方法首先,分析目前国潮风包装设计存在的文化问题;其次,从社会与经济层面多角度论证国潮风包装设计融合朱子人格美学思想的现实意义;再次,采用古为今用的方法,提出该融合的伦理设计之具体策略。结论国潮风包装融合朱子人格美学思想的伦理设计,不仅能有效解决国潮风包装设计形式大过内容、文化内涵不足与人文关怀不够等现存问题,还能体现大环境对传统美德的回归应求,消费者对民族情感的审美需求,企业方对产品包装的文化诉求,以及设计师对中国原创的素养追求,并且可通过愉悦引善、鼓舞激善、操作储善、多样完善等策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潮风 包装设计 朱子人格 美学思想 伦理设计
下载PDF
人格结构理论视域中的严歌苓《小姨多鹤》新论
2
作者 王俊虎 金佳满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6-91,共6页
严歌苓的小说创作细腻深沉、独具韵味,她善于从自己丰厚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女性视角入手,在作品中彰显人性的真实和善良。严歌苓在《小姨多鹤》中塑造了朱小环和竹内多鹤两位坚韧的女性,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交织更迭中展现了极富... 严歌苓的小说创作细腻深沉、独具韵味,她善于从自己丰厚的人生经历和独特的女性视角入手,在作品中彰显人性的真实和善良。严歌苓在《小姨多鹤》中塑造了朱小环和竹内多鹤两位坚韧的女性,在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交织更迭中展现了极富张力的人性。人格本我中放肆嫉妒的朱小环和渴望生存的竹内多鹤展现着人性的真实性;人格自我中朱小环在利己与良知之间的挣扎,竹内多鹤在逃离和回归之间的徘徊体现了人性的纠结;人格超我中朱小环对竹内多鹤的维护,竹内多鹤对朱小环的牵挂显现出人性的至善。朱小环和竹内多鹤两位女性在历经世间坎坷后最终都坚守着人性的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结构 《小姨多鹤》 朱小环 竹内多鹤 人性
下载PDF
技术赋能教育革新:从CAI到智慧教育——祝智庭教授的字里行间 被引量:13
3
作者 钟志贤 易凯谕 +3 位作者 王宏胜 陈佳骊 王双双 王姝莉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17,共13页
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主要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运用Citespace、SATI、ROST等软件,以技术赋能教育革新为主线,从“度”的视角分析了祝智庭教授的学术论文发表度、合作度、影响度和主题聚合度;从“智”的角度讨论了其学术... 文章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主要来源,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运用Citespace、SATI、ROST等软件,以技术赋能教育革新为主线,从“度”的视角分析了祝智庭教授的学术论文发表度、合作度、影响度和主题聚合度;从“智”的角度讨论了其学术思想、学术创新和学术贡献;从“道”的维度描摹了其学术特点和学术人格。从他的字里行间建构了其学者形象和学问之道,勾勒了另一种学术发展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赋能 教育革新 祝智庭 学术思想 学术人格
下载PDF
朱熹文艺批评实践对主体人格的彰显 被引量:3
4
作者 杨万里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9期66-71,共6页
朱熹在品评文艺的过程中秉承的一贯宗旨即是以人格定艺格。他评诗文如此,评字画亦毫无例外。他论书法虽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工拙、技法层面的问题,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体之人格。人格过人则不复论其工拙,人格不佳则文艺作品再精工其格... 朱熹在品评文艺的过程中秉承的一贯宗旨即是以人格定艺格。他评诗文如此,评字画亦毫无例外。他论书法虽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工拙、技法层面的问题,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主体之人格。人格过人则不复论其工拙,人格不佳则文艺作品再精工其格亦属低下。朱熹在论及书法与主体关系时大抵涉及两个向度,即以人论书和以书观人。而书格与人格的统一性又影响着朱熹对主体修养与创作心态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文艺批评 书论 诗论 人格
下载PDF
试论朱熹的二重化人格境界 被引量:2
5
作者 付长珍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3-68,共6页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粹然以醇儒之道自律”,以“无欲”、“无情”、“无我”的醇儒作为其理想的人格境界,确立起以“主敬”涵养和“穷理”致知为核心的理性主义路向。然而,在他那凝重的理性背后,却难以割舍对洒落之情的向往...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粹然以醇儒之道自律”,以“无欲”、“无情”、“无我”的醇儒作为其理想的人格境界,确立起以“主敬”涵养和“穷理”致知为核心的理性主义路向。然而,在他那凝重的理性背后,却难以割舍对洒落之情的向往。从朱熹对“曾点气象”的矛盾心态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大儒那深沉的价值关怀和飞扬的浪漫主义气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二重化人格境界 理性主义 浪漫主义
下载PDF
《论语》“观过知仁”章新诠——以朱子为中心的讨论 被引量:4
6
作者 翟奎凤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3期80-89,123,共11页
《论语》"观过知仁"章历来注解不一,歧义颇多,孔安国、郑玄、皇侃、殷仲堪这些经典注疏之间及其与汉唐史籍中的用意都不尽一致。程朱基于汉唐古训认为,考察他人或过于仁厚(君子)或过于刻薄(小人),可知其仁与不仁;谢良佐、湖... 《论语》"观过知仁"章历来注解不一,歧义颇多,孔安国、郑玄、皇侃、殷仲堪这些经典注疏之间及其与汉唐史籍中的用意都不尽一致。程朱基于汉唐古训认为,考察他人或过于仁厚(君子)或过于刻薄(小人),可知其仁与不仁;谢良佐、湖湘及陆王一系的学者多认为,观过是省觉自己心地之偏,可以使心体回复到仁体的本然之中的状态;朱子对谢良佐、湖湘学者的"观过知仁"说曾予以激烈批判,认为这种修身方法与佛禅没什么实质性区别,甚至属于禅门里比较低的一种修行方法。"党"历来主要有"亲族、乡党、所""类""偏"三个义项。基于中道诠释学的精神,我们今天应该跳出狭隘的道统观及门户之见,体察各种注疏与诠释的合理之处,而不是简单地肯定或否定某种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党” 观过 知仁 朱子 湖湘
下载PDF
四库全书私人呈送本中的朱筠家藏本——兼为程晋芳辩一诬 被引量:3
7
作者 钟姝娟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4-101,共8页
通常认为,清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首倡开馆校书的安徽学政朱筠献书37种,被《总目》著录16种,其中4种列入存目。朱锡庚认为程晋芳将朱筠所献书"转假他人奏进"。细核《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四库采进书目》,朱筠献书总量当... 通常认为,清乾隆年间纂修《四库全书》,首倡开馆校书的安徽学政朱筠献书37种,被《总目》著录16种,其中4种列入存目。朱锡庚认为程晋芳将朱筠所献书"转假他人奏进"。细核《纂修四库全书档案》《四库采进书目》,朱筠献书总量当为50余种,四库采进42种,被《总目》著录14种,其中2种列入存目。四库进呈书籍绝大部分未被发还是导致朱锡庚对程晋芳产生误会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库全书 私人呈送本 朱筠 程晋芳
下载PDF
朱光潜基础教育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晶晶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44-152,共9页
朱光潜的基础教育思想具有批判性与建设性、前瞻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批判体制积弊、揭示学制之咎、探索教学之法、倡导人格教育等四个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描绘了以人格教育为中心的基础教育的理想蓝图。他对官僚化、商... 朱光潜的基础教育思想具有批判性与建设性、前瞻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批判体制积弊、揭示学制之咎、探索教学之法、倡导人格教育等四个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描绘了以人格教育为中心的基础教育的理想蓝图。他对官僚化、商业化、不公平的教育体制以及平均主义的学制的批判思考,对"个别自由发展"、"人格感化"、"培养领袖人物"的理论主张,对当代中国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基础教育 人格教育 当代意义
下载PDF
朱自清与扬州名城文化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周文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5-50,共6页
朱自清与扬州名城文化的互动关系表现为:朱自清散文生动表现了扬州旅游文化、美食文化、风俗文化;扬州儒商文化精神的"儒雅"与"浮躁"影响朱自清人格的铸造;扬州美女文化与方言文化构成其散文特殊的审美机制,而使其... 朱自清与扬州名城文化的互动关系表现为:朱自清散文生动表现了扬州旅游文化、美食文化、风俗文化;扬州儒商文化精神的"儒雅"与"浮躁"影响朱自清人格的铸造;扬州美女文化与方言文化构成其散文特殊的审美机制,而使其散文成为"白话"美文的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自清 扬州文化 人格 散文审美机制
下载PDF
《诗经·齐风·著》与周代亲迎之礼考论 被引量:2
10
作者 孔德凌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79,共4页
根据《春秋》、《左传》所载录的亲迎之礼,可以发现:春秋时代诸侯国君、公子、卿大夫等阶层有时真正行亲迎之礼,有时变通性地行亲迎之礼,有时未行亲迎之礼,特别是周天子不亲迎成为一种常态。按礼制规定,在新郎不亲迎时需要派公卿前去迎... 根据《春秋》、《左传》所载录的亲迎之礼,可以发现:春秋时代诸侯国君、公子、卿大夫等阶层有时真正行亲迎之礼,有时变通性地行亲迎之礼,有时未行亲迎之礼,特别是周天子不亲迎成为一种常态。按礼制规定,在新郎不亲迎时需要派公卿前去迎娶新娘,但《谷梁传》、《公羊传》却说,只要新郎不亲自迎娶新娘即为"非礼"。在这种文化背景下,《诗经·齐风·著》就被汉儒解释成刺齐国不亲迎的诗歌,汉代以后儒者继续沿袭这种说法。历史事实证明,《春秋》、《左传》所载齐国亲迎之事并未涉及非礼,而《著》诗中也无不亲迎之意,因此两千多年来对《著》诗的性质及其主旨的理解是错误的。《著》自然而真切地展示了齐人举行婚礼的场面,是"周人逆于户"的真实写照,并非刺齐人不亲迎之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风 亲迎
下载PDF
论《列子·杨朱篇》 被引量:3
11
作者 贾占新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1期121-126,共6页
就理论建构而言,《杨朱篇》从名实入手;提出了去名任心命题。而这一命题得以成立的内在逻辑依据,是死的必然性和虚无性。正是对死在生存论意义上的深刻追问,使《杨朱篇》确立了“从性”这一个体存在的享乐主义原则。而“从性”又同时把... 就理论建构而言,《杨朱篇》从名实入手;提出了去名任心命题。而这一命题得以成立的内在逻辑依据,是死的必然性和虚无性。正是对死在生存论意义上的深刻追问,使《杨朱篇》确立了“从性”这一个体存在的享乐主义原则。而“从性”又同时把享乐主义和纵欲主义,在精神和实践两个层面上,严格界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列子·杨朱篇》 名实 从性 个体生存原则
下载PDF
遵义会议研究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怀录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3-109,共7页
朱德之所以没有参加遵义会议后成立的"新三人团",是毛泽东和当时的中央政治局从军事指挥、朱德和毛泽东关系以及党内团结的角度来考虑的结果。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以前对周恩来的作用肯定不够,事实上,由于周恩来当时在党内、... 朱德之所以没有参加遵义会议后成立的"新三人团",是毛泽东和当时的中央政治局从军事指挥、朱德和毛泽东关系以及党内团结的角度来考虑的结果。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以前对周恩来的作用肯定不够,事实上,由于周恩来当时在党内、军内的地位,其作用是无人能替代的。在遵义会议后,周恩来对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遵义会议 “新三人团” 朱德 周恩来 毛泽东
下载PDF
从《白鹿洞赋》看朱熹的诗意栖居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思齐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11-17,共7页
朱熹《白鹿洞赋》是辞赋类文学中的精品,在辞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朱熹是诗人思者,他关于白鹿洞的言说也就是他关于人格养成的诗性言说。朱熹的人格极为丰满,其显著特点是雍容不迫,宠辱不惊。这种特点表现在其诗作中就是淡泊而有味,... 朱熹《白鹿洞赋》是辞赋类文学中的精品,在辞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朱熹是诗人思者,他关于白鹿洞的言说也就是他关于人格养成的诗性言说。朱熹的人格极为丰满,其显著特点是雍容不迫,宠辱不惊。这种特点表现在其诗作中就是淡泊而有味,清通而绵长。朱熹一生诗意地栖居于其尚淡而清通的诗歌之中。从朱熹的诗意栖居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从而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之中保持大众化的姿态,诗意地栖居在这变动的世界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文学 白鹿洞诗 人格养成 诗意栖居
下载PDF
论朱熹的人事管理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建富 王中华 《三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4-97,共4页
朱熹的人事管理思想非常丰富。他十分强调用人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和任用原则;他提出改革官制,精简机构,改革选拔官吏的途径,强化对官吏考核;他强调官吏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对管理者思想建设的... 朱熹的人事管理思想非常丰富。他十分强调用人在国家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和任用原则;他提出改革官制,精简机构,改革选拔官吏的途径,强化对官吏考核;他强调官吏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对管理者思想建设的重视是朱熹人事管理思想的突出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人事管理 改革 价值观建设
下载PDF
读书·审美·教育·人——朱光潜美学教育思想再审视 被引量:2
15
作者 龚郑勇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02-106,共5页
朱光潜先生的教育思想中也蕴含着他的美学思想,他认为通过读书来获得审美常识,尤其是懂得美学中的距离美、审美移情这两个原则,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教育生活中,获得一种超越自身的可能,从而使个体自身不再为日常琐事而困扰,取得一种豁达... 朱光潜先生的教育思想中也蕴含着他的美学思想,他认为通过读书来获得审美常识,尤其是懂得美学中的距离美、审美移情这两个原则,并将其运用到日常的教育生活中,获得一种超越自身的可能,从而使个体自身不再为日常琐事而困扰,取得一种豁达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在情感与理智和谐发展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人"的自身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光潜 读书 审美 教育
下载PDF
《朱子语类》中问句系统所体现的人际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树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6-140,共5页
本文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相关理论对《朱子语类》中问句系统所体现的人际意义进行了分析。在遵循中国传统伦理规范的大语境下,《朱子》中学生设疑求解,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成为语篇的小语境,同时又构成话语本身。作为话语重要组... 本文根据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的相关理论对《朱子语类》中问句系统所体现的人际意义进行了分析。在遵循中国传统伦理规范的大语境下,《朱子》中学生设疑求解,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成为语篇的小语境,同时又构成话语本身。作为话语重要组成部分的问句系统,言语交际双方对各种具体形式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在大小语境的制约下的人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语类》 问句系统 人际意义
下载PDF
诗学视野下的朱陆思想分歧论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见楠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8-76,共9页
朱陆异同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议题。朱陆诗学思想体现了哲学分歧在文学审美领域的延伸。从文道观来看,朱熹认为文道既为一体又各有分际,而陆九渊则强调文道在本质上的圆融一体性,这实际上反映了理本体与心本体对本末关系的认知差异;从... 朱陆异同是学界长期关注的一个议题。朱陆诗学思想体现了哲学分歧在文学审美领域的延伸。从文道观来看,朱熹认为文道既为一体又各有分际,而陆九渊则强调文道在本质上的圆融一体性,这实际上反映了理本体与心本体对本末关系的认知差异;从诗学观来看,朱熹融诗教于诗情,笃实守正,而陆九渊倡扬诗学个性,宽容新变,这与心性论的二元、一元划分不无关联;在以诗论道的层面,朱陆论学诗的内容则直接反映了读书穷理与务立本心的工夫论鸿沟。此外,朱陆诗歌美学对于儒家理想典范人格的推崇重点不同,也显示出朱陆德性践履思想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陆异同 文道观 诗学观 论学诗 理想人格观
下载PDF
克己为人、公而忘私和威武不屈——伦理学视阈下朱熹“做人之忠”的主要内涵 被引量:1
18
作者 欧阳辉纯 《唐都学刊》 2017年第6期36-41,共6页
"做人之忠"是朱熹对传统儒家忠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主要内涵包括克己为人、公而忘私和威武不屈。克己为人涉及的是忠德主体本身的道德修养,公而忘私涉及的是忠德主体面对外在的物质或经济等诱惑时应当秉持... "做人之忠"是朱熹对传统儒家忠德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主要内涵包括克己为人、公而忘私和威武不屈。克己为人涉及的是忠德主体本身的道德修养,公而忘私涉及的是忠德主体面对外在的物质或经济等诱惑时应当秉持的德性,威武不屈主要涉及的是忠德主体在面对权贵、权势时应当固守的一种道德理性。"做人之忠"彰显了朱熹作为理学家对人类的道德和人类行为责任的重视,具有进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做人之忠” 克己为人 公而忘私 威武不屈
下载PDF
以文学和以舞台表演为取向的剧本翻译的差异——对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两个中译本 被引量:2
19
作者 谢满兰 《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85-90,共6页
朱生豪和曹禺分别以文学和舞台为取向翻译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两者在人名、称谓语、旁白、委婉语和禁忌语,乃至押韵等的翻译决策上表现了明显的差异。这是两人翻译时代背景和译者主体意识差异的结果,也是戏剧文本的综... 朱生豪和曹禺分别以文学和舞台为取向翻译了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剧。两者在人名、称谓语、旁白、委婉语和禁忌语,乃至押韵等的翻译决策上表现了明显的差异。这是两人翻译时代背景和译者主体意识差异的结果,也是戏剧文本的综合性的体现。在多元媒体时代,两种翻译策略和实践都具有很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取向 舞台取向 朱生豪 曹禺 译者主体意识
下载PDF
程朱理学的理想人格及其矛盾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晓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44-46,共3页
程朱在构建自己的理想人格时,是以“圣人”、“贤人”和“君子”作为他们的理想人格的。从结构上来讲,三者是合一的,从层次上来讲,三者又有实践主体的区别。程朱理想人格在塑造和实现过程中,由于与实践结合得并不紧密,存在着理想人格与... 程朱在构建自己的理想人格时,是以“圣人”、“贤人”和“君子”作为他们的理想人格的。从结构上来讲,三者是合一的,从层次上来讲,三者又有实践主体的区别。程朱理想人格在塑造和实现过程中,由于与实践结合得并不紧密,存在着理想人格与现实人格的矛盾;理想人格与个性自由的矛盾;理想人格与“人欲”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朱理学 理想人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