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力行”到“实行”的重大转折——王阳明“实行”哲学的新辨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袁新国 《齐鲁学刊》 2023年第5期19-27,共9页
孔子曰“力行近乎仁”,还不即是“仁”。明代王阳明倡“致良知”“知行合一”之“实行”,“实行”即是“仁”。阳明从“力行”推至“实行”,这一“实行”思想贯穿于阳明的立身行事、为官讲学,是其一以贯之之道。致良知在于致,知行合一... 孔子曰“力行近乎仁”,还不即是“仁”。明代王阳明倡“致良知”“知行合一”之“实行”,“实行”即是“仁”。阳明从“力行”推至“实行”,这一“实行”思想贯穿于阳明的立身行事、为官讲学,是其一以贯之之道。致良知在于致,知行合一在于行,事上磨炼即格物。格物是格事,非格心,也非格理。格物工夫就是下学的工夫,知行合一落实于行。格物是致知工夫,知得致知,致知即致良知。致良知要突出“着实”之工夫,致良知在于致。知行合一即是致良知之工夫,知行合一之“知”即“良知”,知行合一即行良知。阳明之学,无论致良知还是知行合一,都落实在“必有事焉”,事上磨炼,即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实行 致良知 知行合一 格物
下载PDF
朱子人心之学的三元义理结构
2
作者 涂可国 李莉 《齐鲁学刊》 2023年第5期5-18,共14页
一直以来学界对儒家心学的研究主要注目于孟子心学和陆王心学,较为忽视朱子心学。其实,在朱熹思想系统中,人心之学是极为丰富的,包含着心性论、心理论、心事论、心身论和心知论以及“道心人心”说、“心统性情”说等内容。它阐明了人心... 一直以来学界对儒家心学的研究主要注目于孟子心学和陆王心学,较为忽视朱子心学。其实,在朱熹思想系统中,人心之学是极为丰富的,包含着心性论、心理论、心事论、心身论和心知论以及“道心人心”说、“心统性情”说等内容。它阐明了人心是人待事、处事、做事的动力、标准,是人社会实践活动的精神基础。朱子人心之学大致可以从三大方面加以探究:一是人心本质论,借助于对心的深入思考和辩论,朱熹建构了独特的心性论、心理论、心事论、心身论和心知论等;二是人心类型论,朱熹对心的类型、形态进行不懈思考,和二程一起共同建构了人心道心说;三是人心功能论,朱熹对张载“心统性情”说做了创造性发展,从性体情用、情动心兼动静、理在人心等方面呈现了心的重要作用与地位。人心本质论、人心类型论和人心功能论三者构成了朱子人心之学的三元义理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心学 人心本质 人心类型 人心功能
下载PDF
四论、五论“新子学”的再探讨——兼论“《子藏》学”对于《汉》《隋》二志的超越
3
作者 王泽宇 《宜宾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9-27,共9页
方勇先生在四论、五论“新子学”中,均提出变革《汉志》“尊经卑子”思想的主张。沿着方勇先生的思路向上追溯,我们可以发现刘歆、班固等人所阐发的“尊经卑子”理念,其理论支撑是《汉志》《七略》所构建的“诸子出于王官”之学的思想脉... 方勇先生在四论、五论“新子学”中,均提出变革《汉志》“尊经卑子”思想的主张。沿着方勇先生的思路向上追溯,我们可以发现刘歆、班固等人所阐发的“尊经卑子”理念,其理论支撑是《汉志》《七略》所构建的“诸子出于王官”之学的思想脉络,其后《隋志》进一步将各派诸子与《周礼》中的职官一一对应,试图将诸子之学纳入“六经”体系。但若将诸子思想与《周礼》中各职官、职文仔细进行比对,则能发现《周礼》产生于各家诸子思想成熟之后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不存在诸子借鉴《周礼》思想而成己派之说的可能,这显示出《汉》《隋》两志在处理“诸子”源流问题上单一、粗简的缺点。在此种情况下,方勇先生所提倡的“《子藏》学”则较好地填补了《汉》《隋》两志在诸子学领域内的缺失之处,其对诸子的分类、评析与等而视之的研究理念,超越以往疏解诸子思想的常规路径,并俨然成为当今子学研究系统中的显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子学” “《子藏》学” 汉志 隋志 诸子
下载PDF
朱子学在高丽时代的传播与发展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甦平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8,共8页
朱子学由中国元代时的高丽人安珦、白颐正、权溥等人传入朝鲜高丽王朝。经过李齐贤、李穀、李穑、郑梦周等人的演绎与阐发,朱子学在朝鲜半岛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中,李穑在"气化"和"修养"等方面阐释与发展了朱子学;... 朱子学由中国元代时的高丽人安珦、白颐正、权溥等人传入朝鲜高丽王朝。经过李齐贤、李穀、李穑、郑梦周等人的演绎与阐发,朱子学在朝鲜半岛得到了很大发展。其中,李穑在"气化"和"修养"等方面阐释与发展了朱子学;郑梦周则主要是在性理学方面继承与发展了朱子学。其后的郑道传、权近等人为朱子学在朝鲜半岛的深入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学 高丽 安珦 李穑 郑梦周 性理学
下载PDF
民国时期唐文治论“阳明学通于朱子学” 被引量:1
5
作者 乐爱国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6,共6页
民国时期,唐文治撰《阳明学术发微》和《紫阳学术发微》,通过分析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所引述的朱熹书信,明确认为"朱、王二家之学,实有殊途而同归",尤其是他认为王阳明讲"心即理"与朱熹的"性即理"未... 民国时期,唐文治撰《阳明学术发微》和《紫阳学术发微》,通过分析王阳明《朱子晚年定论》所引述的朱熹书信,明确认为"朱、王二家之学,实有殊途而同归",尤其是他认为王阳明讲"心即理"与朱熹的"性即理"未尝不同,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与朱熹的"知先行后"并不相悖,从而提出"阳明学通于朱子学"。而且,唐文治既撰《朱子学为今时救世之本论》,又撰《阳明学为今时救国之本论》,把朱子学与阳明学的统一与当时的救国思潮联系在一起,可以为今天研究阳明学与朱子学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唐文治 阳明学 朱子学 《阳明学术发微》 《紫阳学术发微》
下载PDF
道统论视域下四书学体系的创立——以“《大学》为曾子所作”为线索
6
作者 蒋开天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9-33,共5页
在中国儒学史上,道统作为圣人史观视域下儒家之道传承的历时性谱系,与四书学密切相关。可以说,四书学体系的创立过程,也是道统论相伴进展的过程。孟子与韩愈开启了道统论与四书学相联结之先声,二程和朱熹推动了道统论与四书学相联结之... 在中国儒学史上,道统作为圣人史观视域下儒家之道传承的历时性谱系,与四书学密切相关。可以说,四书学体系的创立过程,也是道统论相伴进展的过程。孟子与韩愈开启了道统论与四书学相联结之先声,二程和朱熹推动了道统论与四书学相联结之进展和最终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四书学体系的创立强化了孔子→曾子→子思→孟子的道统传承,道统论的逐步确立也在客观上深深影响了四书学体系的最终形成,二者相辅相成,协同并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统论 四书学 曾子 朱熹
下载PDF
时间针灸研究述评 被引量:11
7
作者 李洋 刘晓培 +1 位作者 夏婧 王志红 《中医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899-903,共5页
时间针灸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理论研究数量相对较少,且缺少从医学与文化角度对时间针灸的形成、发展脉络与理论内涵的深入研究;临床研究方面对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关注较多... 时间针灸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理论研究数量相对较少,且缺少从医学与文化角度对时间针灸的形成、发展脉络与理论内涵的深入研究;临床研究方面对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关注较多,对飞腾八法与养子时刻注穴法则极少涉及;研究者对时间针灸的概念、方法不清,导致应用上的不规范甚至是错误;临床研究选取的样本量过少、缺少对照组或对照组设置不合理,以及随机对照实验的设计不够规范和严谨,不同研究者对同一疾病采取的疗效评价标准不尽统一;有关实验研究仅限于对人与动物理化指标的观察,较少涉及深层次的机制研究。今后应进一步开展理论研究、规律总结,并探索时间针灸的临床应用,总结时间针灸的应用经验,并进行更深层次的机制研究,为时间针灸理论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针灸 子午流注法 养子时刻注穴法 灵龟八法 飞腾八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