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程朱的超越境界
1
作者 宋志明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84,共7页
宋明理学发明内在超越理论,取代了佛教的外在超越理论,将其挤到后排。程颢、程颐、朱熹是内在超越理论的主要创造者。二程依据天理论,弘扬价值理性,搭建儒家的精神世界,视儒家伦理规范为天理的直接体现。朱熹以二程天理本体论为根基,把... 宋明理学发明内在超越理论,取代了佛教的外在超越理论,将其挤到后排。程颢、程颐、朱熹是内在超越理论的主要创造者。二程依据天理论,弘扬价值理性,搭建儒家的精神世界,视儒家伦理规范为天理的直接体现。朱熹以二程天理本体论为根基,把张载、周敦颐、邵雍的学说都纳入理学体系之中,成为集大成者,与二程连称为程朱理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朱熹 天理 集大成
下载PDF
朱子《太极解义》的形上之思及其制度建构之策
2
作者 胡海洋 《福建史志》 2024年第5期66-72,92,共8页
《太极解义》脱胎于《太极图说》,在《太极解义》中朱子明确将“太极”释之为“本体”,并作为其理学形上学的最高范畴。借助这种本体论建构,朱子进一步充实了作为其思想基础的理气论与人性论学说,并逐步构筑起一个包含着伦理思想、政治... 《太极解义》脱胎于《太极图说》,在《太极解义》中朱子明确将“太极”释之为“本体”,并作为其理学形上学的最高范畴。借助这种本体论建构,朱子进一步充实了作为其思想基础的理气论与人性论学说,并逐步构筑起一个包含着伦理思想、政治设计和制度规划等丰富形下要素的、系统而又庞大的理学体系。检讨朱子的政治构想,无论是对德、礼、政、刑的系统阐述,还是对“严本宽济”以及“人治”主张的独特阐发,无不是基于他对《太极解义》及其所确立之理本论思想的发显与充实。同时,这种从着眼理论建构到完善制度设计的思路,不仅很好地呼应了“太极”与“人极”的彼此圆融,而且对儒家政治哲学的发展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理论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 《太极解义》 德礼政刑 严本宽济 要在得人
下载PDF
论《朱子家礼》对朝鲜朝前期家祭礼的影响
3
作者 秦菲 肖地林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朱子家礼»作为朱熹的礼学著作,卷一论祠堂部分和卷五整卷主要规定了祠堂奉祀和各类家祭礼的具体要求,体现了祖先崇拜、宗法观念和礼下庶民的价值取向.《朱子家礼》于14世纪前半叶传入朝鲜半岛,对朝鲜朝前期家祭礼的影响极为... «朱子家礼»作为朱熹的礼学著作,卷一论祠堂部分和卷五整卷主要规定了祠堂奉祀和各类家祭礼的具体要求,体现了祖先崇拜、宗法观念和礼下庶民的价值取向.《朱子家礼》于14世纪前半叶传入朝鲜半岛,对朝鲜朝前期家祭礼的影响极为深远.《朱子家礼》厚植了朝鲜士民的儒家祭祀观念,促使朝鲜士民重视家庙祭祀并建立起祠堂建制,进而使得朝鲜士民树立起家祭礼上的宗法和家族观念,朝鲜社会的家祭类型与仪式基本遵循《朱子家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朱子家礼》 家祭礼 儒家祭祀 祠堂
下载PDF
儒礼之宗教意涵——以朱子《家礼》为中心 被引量:8
4
作者 罗秉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7,共8页
朱熹不仅是一位强于思辨的哲学家,他也十分关心儒家思想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表达及其社会教化功能,而且是个既虔敬而富有宗教热诚的儒者。他认为上古的礼仪已经太陈旧了,并且也太繁琐,需要加以适当的改革和简化,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一方... 朱熹不仅是一位强于思辨的哲学家,他也十分关心儒家思想在实践层面的具体表达及其社会教化功能,而且是个既虔敬而富有宗教热诚的儒者。他认为上古的礼仪已经太陈旧了,并且也太繁琐,需要加以适当的改革和简化,以适应当时的社会生活。一方面,他通过补充及更新材料,编辑了一本百科全书式的论著——《仪礼经传通解》。另一方面,他将原属上层社会的儒家礼仪世俗化和平民化,推广至民间,编成《家礼》一书,成为后世最简明的冠礼、婚礼、葬礼、祭礼实用手册。通观整部《家礼》,祠堂及祖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祭祖只是其表现方式之一而已。朱子编修这本《家礼》,希望能培养人对祖先"爱敬"、"崇爱敬"、有"谨终追远之心"、"报本反始之心",这些都可说是一种宗教情怀,但不是我们平常理解的祖先崇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礼 朱熹 《家礼》 宗教性
下载PDF
文本与行为:朱熹《家礼》与其家礼活动 被引量:12
5
作者 粟品孝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9-105,共7页
对朱熹的家礼行为进行清理并与其《家礼》文本进行比照 ,发现其言行相顾 ,《家礼》的规定基本上在其家庭生活中得到了实现 ,但由于现实境遇和思想的变化 ,朱熹的一些行为也与《家礼》的要求明显不合。而最受后人重视的《家礼》“祠堂”
关键词 朱熹 《家礼》 文本 行为
下载PDF
朱熹礼学思想建设的启示 被引量:3
6
作者 殷慧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5,共6页
朱熹在南宋社会内忧外患、佛道盛行的历史环境下又一次回应并发展了孔子的礼学、礼教思想,决心重振社会人伦秩序,其礼学思想对宋元以降的中国及东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礼学思想建构的特点能给当代儒学复兴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朱熹在南宋社会内忧外患、佛道盛行的历史环境下又一次回应并发展了孔子的礼学、礼教思想,决心重振社会人伦秩序,其礼学思想对宋元以降的中国及东亚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朱熹礼学思想建构的特点能给当代儒学复兴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礼不远人,人能弘礼;礼学思想需要哲学的突破;礼是归宿;礼学的发扬需要经典文本的支撑与因时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礼学思想 启示
下载PDF
濂溪祠堂考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晚霞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4-109,共6页
后世尊称理学鼻祖周敦颐为濂溪先生,随着他在思想史上地位的不断提高、理学思潮的兴盛和统治者关于祠堂制度的改变等,从南宋开始出现濂溪祠堂,明清时期,对濂溪祠堂的修缮各地一直都在进行。濂溪祠堂的地点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东、... 后世尊称理学鼻祖周敦颐为濂溪先生,随着他在思想史上地位的不断提高、理学思潮的兴盛和统治者关于祠堂制度的改变等,从南宋开始出现濂溪祠堂,明清时期,对濂溪祠堂的修缮各地一直都在进行。濂溪祠堂的地点主要分布在湖南、江西、广东、四川、福建、湖北六地,修建者主要是地方官员。濂溪祠堂的兴起不仅是理学发展的结果,也客观上对理学的兴盛起到了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敦颐 《濂溪志》 祠堂 祭祀 朱熹 家礼 理学
下载PDF
推崇与抵制:明代不遵循《朱子家礼》现象之探研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志跃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3-169,共7页
明政府尊崇程朱理学,推崇《朱子家礼》,但社会上不遵循《朱子家礼》的现象仍广泛存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朱子家礼》自身存在不足,不良风俗的阻挠、地理位置的限制、人情、恩义、宗族以及人们认识不同等主客观原因导致的。从礼制... 明政府尊崇程朱理学,推崇《朱子家礼》,但社会上不遵循《朱子家礼》的现象仍广泛存在。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朱子家礼》自身存在不足,不良风俗的阻挠、地理位置的限制、人情、恩义、宗族以及人们认识不同等主客观原因导致的。从礼制史角度来认识明人不遵循《朱子家礼》的现象,使我们更为深刻地了解礼制诸多共性,即礼制有时代性的特征、变通创新是礼制发展的规律、礼制的普及需要破除恶俗、礼制的实施需要考虑社会现实等。有"礼仪之邦"美誉的中国社会正遭遇礼仪的缺失,建立既适应当代社会,又符合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礼制,是需要学界乃至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朱子家礼》 礼制
下载PDF
朱熹礼学诠释思想的两个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冯兵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102,共8页
以理释礼,理、礼双彰是朱熹礼学诠释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朱熹关于礼学经典的诠释还体现出了另外两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朱熹在两宋疑经惑传的解经思潮下,其礼学诠释对章句训诂的重视与坚持;其二是朱熹将礼学经典诠释视作批判佛老的重要... 以理释礼,理、礼双彰是朱熹礼学诠释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朱熹关于礼学经典的诠释还体现出了另外两个方面的特点:其一是朱熹在两宋疑经惑传的解经思潮下,其礼学诠释对章句训诂的重视与坚持;其二是朱熹将礼学经典诠释视作批判佛老的重要武器,换言之,朱熹也是在与佛老之学相颉颃的视阈中开展礼学诠释的。而朱熹的礼学诠释可以说是其经学诠释思想的代表,对其特点展开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其礼学和理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礼学 理学 经典诠释
下载PDF
眉山水陆考 被引量:5
10
作者 侯冲 张蓓蓓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1-38,169,共8页
苏轼《水陆法像赞》此前被与《眉山水陆》相提并论,但由于资料有限,学界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一直不太清晰。以《水陆法像赞》小引提到的"法云寺法涌禅师善本"为突破点,可推知《水陆法像赞》撰于元祐六年夏秋之间,与苏轼元祐八年... 苏轼《水陆法像赞》此前被与《眉山水陆》相提并论,但由于资料有限,学界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一直不太清晰。以《水陆法像赞》小引提到的"法云寺法涌禅师善本"为突破点,可推知《水陆法像赞》撰于元祐六年夏秋之间,与苏轼元祐八年为亡妻所设水陆道场无关。根据所见昆明地区两种相关新资料,可知《眉山水陆》又称《龙华水陆仪》,是指南宋绍兴年间张兴运、宝月禅师等人编辑,以杨锷《水陆仪》、祖觉《水陆斋仪》为基础,将苏轼《水陆法像赞》纳入到中、下时仪文中的水陆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眉山水陆 水陆法像赞 杨锷 苏轼 祖觉 龙华水陆
下载PDF
朱熹“遗钱三十万属郡守钱闻诗建礼圣殿”说辨误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宏义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4,共4页
清人毛德琦提出朱熹任浙东提举时"遗钱三十万,属军守钱闻诗"建白鹿洞书院礼圣殿后,后人多引用之,几被视为定论,甚至有人认为此钱乃属宋廷用于赈济浙江灾荒的"赈粜款",而被朱熹所挪用。据相关史料,从史料来源、宋代... 清人毛德琦提出朱熹任浙东提举时"遗钱三十万,属军守钱闻诗"建白鹿洞书院礼圣殿后,后人多引用之,几被视为定论,甚至有人认为此钱乃属宋廷用于赈济浙江灾荒的"赈粜款",而被朱熹所挪用。据相关史料,从史料来源、宋代制度、朱熹自记浙东赈济事实等方面来看,此说显非史实,乃属后人不明宋代制度、加上误读史料而致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白鹿洞书院 礼圣殿 赈粜款
下载PDF
反思与再造:宋代士人对礼治与制礼的讨论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永辉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4-38,共5页
宋代官修和私修礼仪文本的繁盛,其背景是宋代士人对礼治的深入讨论,大概包括史鉴和内涵阐发两种取径,前者侧重于从历史事实中发掘礼治之于国家统治的意义,后者则侧重于阐发礼的内涵与外延,虽然有上述不同偏重,但都指向礼的功能和实施手... 宋代官修和私修礼仪文本的繁盛,其背景是宋代士人对礼治的深入讨论,大概包括史鉴和内涵阐发两种取径,前者侧重于从历史事实中发掘礼治之于国家统治的意义,后者则侧重于阐发礼的内涵与外延,虽然有上述不同偏重,但都指向礼的功能和实施手段,即如何把束之高阁的经典运用于现实社会等问题。依时而制礼是经典从文本通向实践的前提条件,如何订立切合时代需要、贵本而亲用的礼文是积极推行士庶礼仪的士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宋代士人在检讨此前礼仪制作得失的基础上,对礼仪文本的改造之法也展开了讨论,尤以朱熹的观点为重,提出整体改造、上下有序、吉凶相称,考订节文度数、推明其义等诸多准则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礼治 制礼 朱熹 司马氏书仪
下载PDF
周代军礼中的神道设教——《周礼》大师祭祀考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雁勇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276-283,共8页
《周礼》所载大师礼有自成体系的祭祀内容。按照时序,这些祭祀可分为出军前、军中和还师后的祭祀三个部分,包含祭社、告庙、设军社、齐车载主(军社和迁庙主)、祭行神、祭上帝、祭山川、献捷礼等。祭祀对象上,天神、地祇、人鬼皆有,涵盖... 《周礼》所载大师礼有自成体系的祭祀内容。按照时序,这些祭祀可分为出军前、军中和还师后的祭祀三个部分,包含祭社、告庙、设军社、齐车载主(军社和迁庙主)、祭行神、祭上帝、祭山川、献捷礼等。祭祀对象上,天神、地祇、人鬼皆有,涵盖了国家祭祀系统主要的神灵。这些祭祀本质上是社会控制的一种方式,祭祀神灵以获得福佑是人为建立的因果关系,这种关系是通过国家的权威和军队的威严来构筑和解释的,它为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证,也有利于巩固天子与诸侯的政治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礼》 大师 军事 祭祀 军社 庙主
下载PDF
清代徽州女性葬礼程序与性别伦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中生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4-112,共9页
葬礼是最复杂烦琐,也最受重视的一种礼仪,男女皆然。传统礼制和学界的以往研究,均很少涉及普通百姓尤其是女性的葬礼,而从清代徽州文书中可以看到女性葬礼的大致过程。与国家礼制规定相比,清代徽州女性的葬礼程序有所简化和改变,遵循着... 葬礼是最复杂烦琐,也最受重视的一种礼仪,男女皆然。传统礼制和学界的以往研究,均很少涉及普通百姓尤其是女性的葬礼,而从清代徽州文书中可以看到女性葬礼的大致过程。与国家礼制规定相比,清代徽州女性的葬礼程序有所简化和改变,遵循着传统文化中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性别伦理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徽州 女性 葬礼 朱熹 《家礼》 徽学
下载PDF
学术与政治纠结中的朱熹祧庙之议 被引量:4
15
作者 殷慧 肖永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1-27,共7页
朱熹议祧庙主要针对的就是以楼鑰、陈傅良为代表的永嘉功利之学。朱熹认为赵汝愚不应该因避王安石之学而一概否定其具体的礼学主张,认为其祧迁僖祖满足了个人的私欲而忽视了能够带来长久和平安定的正确的礼制秩序。朱熹议祧庙集中体现... 朱熹议祧庙主要针对的就是以楼鑰、陈傅良为代表的永嘉功利之学。朱熹认为赵汝愚不应该因避王安石之学而一概否定其具体的礼学主张,认为其祧迁僖祖满足了个人的私欲而忽视了能够带来长久和平安定的正确的礼制秩序。朱熹议祧庙集中体现了礼学理学化的思想倾向,与后来编撰《仪礼经传通解》有着直接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祧庙 永嘉学派 礼学理学化 朱熹
下载PDF
朱熹对《大学》主旨的改造和诠释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方泽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17,共6页
从文本考察和经典诠释的角度出发,朱熹经过“移其文,补其传”的工作,重新诠释《大学》主旨,把它从《礼记》中一篇通论礼意的文字改造为“为学次第之书,即物穷理之学”,从而离经独立,自成一书,并使之获得了“四书之首”的地位。朱熹以“... 从文本考察和经典诠释的角度出发,朱熹经过“移其文,补其传”的工作,重新诠释《大学》主旨,把它从《礼记》中一篇通论礼意的文字改造为“为学次第之书,即物穷理之学”,从而离经独立,自成一书,并使之获得了“四书之首”的地位。朱熹以“致知在格物”为主题改造和重新诠释《大学》,目的在明了“吾心之全体大用”。这有一定的学理依据,同时更是一个学术创新的过程,是出于其建构理学体系的需要。朱熹这一学术创新有得有失,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大学》 文本 礼学 理学 格物致知
下载PDF
《家礼》与明清徽州男子伦理生活定位
17
作者 周晓光 周慧珺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51-156,共6页
《家礼》是南宋朱熹撰写的一部礼学专著,分通礼、冠礼、昏礼、丧礼、祭礼5个部分将古代礼义充分糅合于其所制定的礼仪规范中,对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地方伦理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以明清时期的徽州为典型区域,以徽州男子为特定人... 《家礼》是南宋朱熹撰写的一部礼学专著,分通礼、冠礼、昏礼、丧礼、祭礼5个部分将古代礼义充分糅合于其所制定的礼仪规范中,对南宋以后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地方伦理生活,具有深刻的影响。以明清时期的徽州为典型区域,以徽州男子为特定人群对《家礼》的实践理路加以探究,认为:一方面,明清时期徽州男子伦理生活的定位,以朱熹《家礼》为旨归,其孝行、悌友、义举等伦理生活,与《家礼》中的孝道、悌友观以及义利观等一一对应;另一方面,《家礼》对古代地方伦理生活的影响展示在礼义和礼仪两个层面,对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于生活中的推广也颇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家礼 徽州男子
下载PDF
朱元璋推行乡饮酒礼述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梧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2期21-29,共9页
朱元璋在明初重新厘定和推行的乡饮酒礼,是依据其"安民为本""锄强扶弱"的治国思想和主张,针对当时经济残破、社会动荡的现实状况而采取的礼治措施之一。它既继承历代乡饮酒礼别贵贱、叙长幼的传统,又将习礼与读律... 朱元璋在明初重新厘定和推行的乡饮酒礼,是依据其"安民为本""锄强扶弱"的治国思想和主张,针对当时经济残破、社会动荡的现实状况而采取的礼治措施之一。它既继承历代乡饮酒礼别贵贱、叙长幼的传统,又将习礼与读律、正面表彰与反面警戒相结合,具有鲜明的特色。明初推行的乡饮酒礼,与朱元璋基于"安民为本""锄强扶弱"思想主张所采取的其他措施一并施行,收到澄清吏治、抑制豪强、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恢复和发展的显著效果,对此应予历史的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元璋 乡饮酒礼 习礼读律 彰善瘅恶
下载PDF
熙宁庙议与朱熹的宗庙思想 被引量:1
19
作者 曾亦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9,共10页
朱熹不仅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而且有着丰富的礼学思想,并且参与了宁宗朝初年关于僖祖祧庙的礼学实践。所谓僖祖祧庙问题,实源于宋初以来太祖于宗庙祫享时正东向位的争论。到了神宗熙宁间,王安石当国,推行追崇僖祖为始祖的礼学举措,从... 朱熹不仅是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而且有着丰富的礼学思想,并且参与了宁宗朝初年关于僖祖祧庙的礼学实践。所谓僖祖祧庙问题,实源于宋初以来太祖于宗庙祫享时正东向位的争论。到了神宗熙宁间,王安石当国,推行追崇僖祖为始祖的礼学举措,从而推翻了汉晋以来“祖有功”与“亲尽祧迁”的主流意见。即便与当时的主流意见相左,王安石的意见和举措依然得到了程颐、朱熹等理学家们的支持。详考这种主张的理论依据,可上溯至《孝经》“严父莫大于配天”之说,这种说法又进而影响到后来明世宗尊崇本生父为帝乃至称宗祔庙等一系列礼学举措。通过探析这些礼学实践背后的理学依据,足见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分享了共同的理论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学 理学 朱熹 王安石 陈傅良
下载PDF
文公礼法家同教:《家礼》的朝鲜化与朝鲜朝的中华观 被引量:1
20
作者 彭卫民 《东疆学刊》 CSSCI 2022年第2期34-43,127,共11页
朱熹《家礼》在丽末鲜初东传朝鲜半岛,被朝鲜朝的国家典章(法筵之学)与士庶日用(韦布之学)遵为不刊之典。《家礼》文献的大量创制、“冠昏丧祭”四礼仪文的反复考辨、畿湖与岭南礼学派对“家”哲学思想的发挥,充分体现了东亚儒学“家同... 朱熹《家礼》在丽末鲜初东传朝鲜半岛,被朝鲜朝的国家典章(法筵之学)与士庶日用(韦布之学)遵为不刊之典。《家礼》文献的大量创制、“冠昏丧祭”四礼仪文的反复考辨、畿湖与岭南礼学派对“家”哲学思想的发挥,充分体现了东亚儒学“家同教”的特征。与此同时,朱子礼学为朝鲜朝性理学的奠定与中华观的建构夯筑起强大的礼制基石。《家礼》朝鲜化所内涵的“语言民族主义”意味着认知、运用以及阐释华夏之礼,是承续中华道统的重要方式。通过这一方式,朝鲜朝逐步确立在东亚文明的排序以及对“我者/他者”的认知。礼义等同于中华的这一认知,不仅为朝鲜朝积极效法华夏文明提供核心价值,同时也是“一体多元”的中华观在域外礼学中的重要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公礼法 家同教 《家礼》 朝鲜化 朝鲜朝 中华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