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语料库的莎剧汉译中情感意义的传递研究——以UN/HAPPINESS类情感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慧丹 《山东外语教学》 2018年第4期99-110,共12页
本文以Martin和White等人提出和发展的评价系统为分析工具,用语料库方法探讨15部莎士比亚戏剧中UN/HAPPINESS类情感意义在梁实秋译本和朱生豪译本中传递方式和程度的异同,并尝试解释原因。研究发现,两位译者都倾向再现原文情感意义;两... 本文以Martin和White等人提出和发展的评价系统为分析工具,用语料库方法探讨15部莎士比亚戏剧中UN/HAPPINESS类情感意义在梁实秋译本和朱生豪译本中传递方式和程度的异同,并尝试解释原因。研究发现,两位译者都倾向再现原文情感意义;两个汉译本的情感强度较之原文都有显著的提升,且都不时将原文中的情感意义转换为鉴赏或判断意义——这些共同点是情感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以及戏剧文本的情感渲染性的具体表征。但两位译者传递情感意义的方式、使用的情感表达式不尽相同,这主要归因于二人在文本理解、翻译目的及翻译原则、目标读者定位等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莎士比亚戏剧 情感意义 评价系统 语料库 梁实秋 朱生豪
下载PDF
梁武帝制礼作乐与歌诗之关系
2
作者 刘怀荣 《中原文化研究》 2019年第6期102-109,共8页
魏晋南北朝礼学发达,尤以齐梁时期最为突出。受时代风气的熏染,梁武帝萧衍在礼学修养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梁朝立国后,在他的主导下,起于齐代的新礼制作活动得以延续。这项文化大工程倾注了几代礼学家的心血。为配合新礼,梁武帝君臣... 魏晋南北朝礼学发达,尤以齐梁时期最为突出。受时代风气的熏染,梁武帝萧衍在礼学修养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梁朝立国后,在他的主导下,起于齐代的新礼制作活动得以延续。这项文化大工程倾注了几代礼学家的心血。为配合新礼,梁武帝君臣还改造音乐,并创作了一批新歌诗。从制礼作乐的角度入手,对于这些作品在歌诗发展史上的地位和文学价值,或能有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武帝 制礼作乐 歌诗 《白纻辞》 《上云乐》
下载PDF
《伤寒论》药物剂量问题探讨 被引量:27
3
作者 杜茂波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5012-5016,共5页
该文针对首批公布的100首经典名方中存在的剂量问题进行探讨,主要针对《伤寒论》涉及的剂量单位进行探讨。剂量涉及3个方面:质量单位、容积单位及长度单位,容积单位、长度单位基本上没有争议,存在较多问题的是质量单位。通过文献考据、... 该文针对首批公布的100首经典名方中存在的剂量问题进行探讨,主要针对《伤寒论》涉及的剂量单位进行探讨。剂量涉及3个方面:质量单位、容积单位及长度单位,容积单位、长度单位基本上没有争议,存在较多问题的是质量单位。通过文献考据、实测数据及国家计量总局出土文物进行推算,明确了汉代度量衡产生的依据,那就是黍。质量衡制度为"铢两"制,度量质量时用的黍米的质量,"1两=24铢=240絫=2400黍"。容量衡制度为"升合"制,度量容积时用的黍米的体积,即"1升=10合=20龠=24000黍"。度量长度时用的是黍米的宽度,"1尺=10寸=100分=100黍"。同时,明确了《伤寒论》中剂量单位与现代剂量的换算关系,即"1斤=250 g,1两=15.625 g,1铢=0.65 g","1合=20 m L,1升=200 m L","1尺=23 cm,1寸=2.3 cm"。通过研究发现,汉代表示质量的质量衡是"黍米制",即以"黍米"为基准,这就为解决经典名方中存在的质量争议问题提供了有力的钥匙。通过文献考证及实物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快的消除争议,在质量问题上形成"专家共识"。《伤寒论》中药物剂量的明确,可以为临证制方提供方便,同时为经典名方开发提供剂量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黍米 铢两制 升合制 经典名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