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金代奏事制度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冯盛 《内蒙古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1-87,共7页
金代的奏事制度是在吸收借鉴辽宋旧制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政治需要进行改革后的结果。这套制度初步颁行于熙宗时期,世宗时日臻完善。在此制度下,皇帝每日在前殿听取宰臣及御史等奏事官汇报军国要务,侍卫、谏官及修起居注官等作为陪奏官亦... 金代的奏事制度是在吸收借鉴辽宋旧制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政治需要进行改革后的结果。这套制度初步颁行于熙宗时期,世宗时日臻完善。在此制度下,皇帝每日在前殿听取宰臣及御史等奏事官汇报军国要务,侍卫、谏官及修起居注官等作为陪奏官亦参与其中。在前殿听政之外,金朝皇帝为了防止言路壅蔽,又通过内殿召对、请对与转对等手段,使更多的官员获得奏事资格,由此扩大了君主的信息渠道。金代的奏事制度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其制定的前殿奏事班次、侍卫与近侍陪奏制度以及下跪奏事之仪皆被元朝所继承,并对后世朝会仪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奏事制度 常朝 召对 请对 转对
下载PDF
从转对、次对到轮对——宋代官员轮流奏对制度析论 被引量:8
2
作者 徐东升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51,共7页
宋代官员轮流奏对的途径有转对、次对和轮对,转对和次对只是名称不同,并无实质区别,而与轮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均是在京官员实现面见皇帝的重要途径,具有开言路、防壅蔽、除弊政、选人才之作用。但是这些作用在宋代并不总是能够得... 宋代官员轮流奏对的途径有转对、次对和轮对,转对和次对只是名称不同,并无实质区别,而与轮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均是在京官员实现面见皇帝的重要途径,具有开言路、防壅蔽、除弊政、选人才之作用。但是这些作用在宋代并不总是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因为皇帝、权臣和官员的行为和心态均对其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官员轮流奏对制度 转对 次对 轮对
下载PDF
乐语之教与行人专对 被引量:1
3
作者 沈立岩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00-108,共9页
行人辞令 ,向以意度雍容、措辞典雅、语气谦敬、修辞繁复、表意曲折而含蓄及言必称引《诗》、《书》等特点而为人所艳称。其所以具有这样的特点 ,实与行人所接受之礼乐教育 ,尤其是乐语之教育有关。
关键词 '乐语之教' '行人专对' 语言观 语气 修辞 表意 措辞
下载PDF
北宋时期转对制度补考
4
作者 任石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0-127,共8页
北宋时期的转对,是一种带有补充性、"兜底"性质的奏对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权益,转对的覆盖面较广、频度较低,并以庶官群体为主体,采用一种相对分散的分配方式,注重保障奏事群体最基本的上殿机会。不过,这种力求"兜... 北宋时期的转对,是一种带有补充性、"兜底"性质的奏对方式。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权益,转对的覆盖面较广、频度较低,并以庶官群体为主体,采用一种相对分散的分配方式,注重保障奏事群体最基本的上殿机会。不过,这种力求"兜底"、注重轮次、"撒胡椒粉式"的权益分配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转对的施行过程中君臣交流的深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转对 身份等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