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6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庄周对古代帝王的引述和利用
1
作者 张力丹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在“托古”的潮流中,儒墨众人皆大谈先王以寄其社会理想,庄周却以彻底的反对者面貌出现,他刻意虚构众多远古帝王,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戏说三皇五帝等圣王,随心所欲地建构寓言故事。因“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庄... 在“托古”的潮流中,儒墨众人皆大谈先王以寄其社会理想,庄周却以彻底的反对者面貌出现,他刻意虚构众多远古帝王,用“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戏说三皇五帝等圣王,随心所欲地建构寓言故事。因“天下沉浊,不可与庄语”,庄周便以“滑稽乱俗”的言说方式批判儒墨。这样的思想变革实则源于时代变革,先前儒墨所塑造的圣王世系并未能为重塑社会秩序带来太多现实意义,旧有的价值体系被重新探讨,庄周则将怀疑的情绪推向极端,即对儒墨所构建的帝王世系进行彻底地否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古代帝王 引述 利用
下载PDF
从“婴儿”意象看《庄子》思想的承变
2
作者 饶晓玉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43-149,共7页
“婴儿”作为一种意象,散见于先秦诸子百家尤其是道家的述学语境中。老子开拓了道家以“婴儿”体道的先例,庄子也资取了老子“婴儿”意象所传达思想的某些成分:对于素朴古远、自然生命状态的追溯与回归;具有柔性色彩、弱德;自性完满、... “婴儿”作为一种意象,散见于先秦诸子百家尤其是道家的述学语境中。老子开拓了道家以“婴儿”体道的先例,庄子也资取了老子“婴儿”意象所传达思想的某些成分:对于素朴古远、自然生命状态的追溯与回归;具有柔性色彩、弱德;自性完满、自他疏离等。与此同时,庄子又注入了他个人所特有的生命格调,因而庄子的“婴儿”与老子不完全一致,主要表现为:从政治集体走向个人人生的“无为”;内直而外曲的全生选择;顺应自然与超自然的精神对抗。而庄子后学由于诸子述学逐渐趋向会通以及时代使然,其“婴儿”意象在承继老庄思想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新质:对儒家“中庸”观念与仁者情怀的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庄子》 《老子》 庄子后学
下载PDF
司马彪悲愤心态与《庄子注》创作考论
3
作者 寇志强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9-116,共8页
司马彪是西晋史学家,本为宗室长子,有德有才,希望继承爵位却被逐出家庭,胸怀理想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坚守正义却身陷囹圄,其一生充满了悲愤。在此心境之下,司马彪希望借助《庄子》求得人生的解脱,所以对充满玄虚之言的《庄子》进行了整理... 司马彪是西晋史学家,本为宗室长子,有德有才,希望继承爵位却被逐出家庭,胸怀理想却一直得不到重用,坚守正义却身陷囹圄,其一生充满了悲愤。在此心境之下,司马彪希望借助《庄子》求得人生的解脱,所以对充满玄虚之言的《庄子》进行了整理注释。司马彪的《庄子注》以精于训诂著称,但《庄子》中许多话语常激起司马彪的共鸣,所以他时常借助注文表达自己的悲愤,如对不重名节玄学名士的讽刺,对统治者依托名教为奸恶的不满,对改变虚伪世风的真道的呼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彪 《庄子注》 悲愤心态 玄学 求真
下载PDF
“两行”与“环中”:《人间世》寓言结构关系新论
4
作者 李媛 雷欣翰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6期34-39,61,共7页
《人间世》的前三则寓言呈现由“内”向“外”的特点,共同说明内修对于解决外在处世问题的决定性作用。自颜阖问于蘧伯玉至颜回见仲尼寓言,讨论的问题以颜阖的提问为原型,逐渐具体、丰富;提出的对策由“顺”到“心斋”,逐渐向己、向内;... 《人间世》的前三则寓言呈现由“内”向“外”的特点,共同说明内修对于解决外在处世问题的决定性作用。自颜阖问于蘧伯玉至颜回见仲尼寓言,讨论的问题以颜阖的提问为原型,逐渐具体、丰富;提出的对策由“顺”到“心斋”,逐渐向己、向内;方法的效用由“正身”到“鬼神来舍”,逐渐向外。后五则寓言以无用自保为主旨,呈现有层次的递进关系。以荆氏楸柏寓言为转承点,论述对象由木转为人。八则寓言呈“2+1+5”的结构模式。颜阖问于蘧伯玉寓言作为结构模式中的“1”,是八则寓言的逻辑中心。《人间世》的主旨紧紧围绕这个“1”,包含两个层次:以心斋内修,以自保处世。后者既是实现前者的途径,又对前者有所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世》 庄子寓言 寓言结构模式 自保 内修
下载PDF
“乐死”:庄子的死亡观念
5
作者 闫伟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0-35,42,共7页
对待死亡,老庄皆具“重死”之情,两者区别在于老子注重“哀死”,而庄子则更倾向于“乐死”。庄子“乐死”并非“以死为乐”,而是其死亡超越理念的另类表达。具体而言,庄子以“死生自然”将生死置于宇宙大化之中,依本根之“道”的永恒性... 对待死亡,老庄皆具“重死”之情,两者区别在于老子注重“哀死”,而庄子则更倾向于“乐死”。庄子“乐死”并非“以死为乐”,而是其死亡超越理念的另类表达。具体而言,庄子以“死生自然”将生死置于宇宙大化之中,依本根之“道”的永恒性寻求终极意义上的生死解脱;“生劳死息”在于通过生死存在状态的对比强调生之悲苦与死之逸乐,实质上是庄子刻意抹平生死在世俗情感层面上的鸿沟,以此克服悦生恶死之情;庄子的“以死为归”异于儒家所谓“视死如归”,其主旨是“生寄死归”,即生为暂寄形于天地,死为回归生命之本根。庄子“乐死”具有“不近人情”之弊,但绝非厌世思想,实为一种旷达、超然的死亡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死观 自然 生劳死息 以死为归
下载PDF
庄子技道观与武道修炼的境界 被引量:5
6
作者 林北生 周庆杰 卢兆民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8-561,共4页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技道观对武术修炼的境界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技进乎道"和"由技入道"的观点是庄子技道观的核心部分,至今对每一位习武者追求"得心应手"的至高武术境界有着深刻的启示。
关键词 庄子 技道 武道 境界
下载PDF
论庄子的体育思想 被引量:9
7
作者 徐明魁 李瑜 《体育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2-65,共4页
庄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研究了其代表作《庄子》,认为庄子的体育思想大致有:"贵己"讲究"卫生之经"、"存身之道"、"重生""尊生",讲求"因... 庄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通过对历史文献的考证,研究了其代表作《庄子》,认为庄子的体育思想大致有:"贵己"讲究"卫生之经"、"存身之道"、"重生""尊生",讲求"因其固然"、"依乎天理";动以养形,强调适量的身体外部活动;清静养神,讲究"天命之性者无神也;气质之性者,识神也",讲求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体育思想 道家学派
下载PDF
性命双修,人与天一——庄子养生理论及其实践特点 被引量:5
8
作者 段建海 董小龙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7,11,共4页
个体存在是庄子思想的基本立足点。性命双修、天人合一是其养生学的主旋律。它以气本气化的宇宙生成论为理论依据,以"无待"为人生态度,以"养气"为基本功夫,以"人与天一"为理想境界,以创造美和自由的人生... 个体存在是庄子思想的基本立足点。性命双修、天人合一是其养生学的主旋律。它以气本气化的宇宙生成论为理论依据,以"无待"为人生态度,以"养气"为基本功夫,以"人与天一"为理想境界,以创造美和自由的人生为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养生理论 实践特点 性命双修 人生态度 人道主义 “天人合一”思想 审美情趣
下载PDF
《庄子·说剑篇》透露出的武术文化信息 被引量:6
9
作者 申国卿 丁建岭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0-62,共3页
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与武术文化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庄子的生卒年和《庄子.说剑篇》的真伪考证入手,肯定了该文在剑术以及武术理论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文中所反映出的战国时期燕赵武... 以《庄子.说剑篇》为研究对象,对其中与武术文化有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庄子的生卒年和《庄子.说剑篇》的真伪考证入手,肯定了该文在剑术以及武术理论发展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分三个方面论述了文中所反映出的战国时期燕赵武术文化发展概貌;从继往开来的角度,讨论了《庄子.说剑篇》对当今武术文化发展的积极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说剑篇》 剑士 武术文化 燕赵武术文化
下载PDF
论魏晋佛学与庄子学的互相倚重 被引量:5
10
作者 方勇 杨妍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6-133,共8页
魏晋玄学盛行之时 ,大乘般若学攀附老庄 (尤其是庄子 )的态度更加明朗化 ,甚至从理论上自觉总结出了以老庄学说来比附般若空学的“格义”、“连类”之法。反之 ,当时的老庄学也借助于佛学 ,尤其是东晋支道林 ,则更以般若性空学说来阐释... 魏晋玄学盛行之时 ,大乘般若学攀附老庄 (尤其是庄子 )的态度更加明朗化 ,甚至从理论上自觉总结出了以老庄学说来比附般若空学的“格义”、“连类”之法。反之 ,当时的老庄学也借助于佛学 ,尤其是东晋支道林 ,则更以般若性空学说来阐释《庄子·逍遥游》 ,卓然“拔理于郭、向之外” ,从而为庄子学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佛学 庄子学 倚重
下载PDF
“忘”生“梦”死——从“庄周梦蝶”看庄子的生死观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建中 李立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96-99,共4页
"庄周梦蝶"提供了一种沟通生死的方法——"梦"。对"死"的未知,带来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与对生命的极度热爱以及二者之间的深重矛盾;通过"忘"生进入"死"的状态——"梦"死,则... "庄周梦蝶"提供了一种沟通生死的方法——"梦"。对"死"的未知,带来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与对生命的极度热爱以及二者之间的深重矛盾;通过"忘"生进入"死"的状态——"梦"死,则沟通了生死,由此解除了对死亡的未知以及对死亡的恐惧;生死相互为梦,不辨梦里梦外,不知是梦是醒,最后等同了生死,达到了"齐物"的最高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下载PDF
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的关键范畴和内在维度 被引量:7
12
作者 祝水富 邓联合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5-39,共5页
"技"、"艺"、"道"是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的三个关键范畴:庄子的"技"实质上是指主体的操作技能;庄子以"艺"指称主体在操作活动中精神专一的心理状态和自由愉悦的内在感受,以"道&qu... "技"、"艺"、"道"是庄子技术哲学思想的三个关键范畴:庄子的"技"实质上是指主体的操作技能;庄子以"艺"指称主体在操作活动中精神专一的心理状态和自由愉悦的内在感受,以"道"作为主体的精湛技巧及其神奇效用的本体依据,使得庄子的技术思想走向审美化、神秘化。秉持着自然自由的人性维度,庄子坚决贬斥机械,因为机械的应用会造成主体能力的相对退化和人性的扭曲;同时庄子彻底批判了以儒家为代表的社会性技术思想,认为它不仅不能有效地整饬社会秩序,反而会戕害本真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技能 机械 社会性技术
下载PDF
庄子技道观对教育技术的启迪与反思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列尊 张登玉 《现代教育技术》 CSSCI 2009年第4期18-21,共4页
庄子认为道是技的灵魂和归宿,技是实现道的途径,其最终目标是技道合一。运用它反思教育技术技与道的关系,纠正当前教育技术因技道分离而带来的各种缺失,构建新的技道合一的教育技术技道观,不仅能够使教育之技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之道,而且... 庄子认为道是技的灵魂和归宿,技是实现道的途径,其最终目标是技道合一。运用它反思教育技术技与道的关系,纠正当前教育技术因技道分离而带来的各种缺失,构建新的技道合一的教育技术技道观,不仅能够使教育之技更好地服务于教育之道,而且能够促进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的本土化研究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教育技术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庄子》的天人关系学说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被引量:3
14
作者 刁生虎 刁生富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9-42,共4页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作为一种现代发展战略 ,是 2 0世纪下半叶才形成的 ,但它的某些思想成分和渊源却可以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找到。其中《庄子》所倡导的天人关系学说 ,不仅具有代表性 ,而且具有重要的借鉴... 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 ,作为一种现代发展战略 ,是 2 0世纪下半叶才形成的 ,但它的某些思想成分和渊源却可以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找到。其中《庄子》所倡导的天人关系学说 ,不仅具有代表性 ,而且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庄子》的天人对举、人和天高度和谐一致的思想 ,能够启示现代人自觉放弃“人类中心主义”的错误主张 ,以平等态度充分尊重和爱护自然 ,更加理性地利用自然 ,同时深切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 ,有意识地遏制科技理必珠过渡膨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天人关系 可持续发展 人类中心主义 自然 价值理性
下载PDF
庄子的实用观:无用之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林 尚党卫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4-18,共5页
庄子把常人所说的有一般效用之物,称作"小用";把引人进入大道、保人享尽天年等具有非常使用价值的东西,称作"大用"。庄子的学说不能帮助世人争权夺利,求名求荣,却能助人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庄子毕生所倡导的就是... 庄子把常人所说的有一般效用之物,称作"小用";把引人进入大道、保人享尽天年等具有非常使用价值的东西,称作"大用"。庄子的学说不能帮助世人争权夺利,求名求荣,却能助人修身养性、延年益寿。庄子毕生所倡导的就是要人们追求这种"大用"。庄子在乱世暴政的特定社会条件下提出了无用之用思想。"无用",指无用于暴政。"之用",指保全自身。通过"不材"、"中道"、"与时俱化",为人们设想了一套处乱世的方法。它体现了庄子对人生命存在的热爱和关注,深藏着一个平民知识分子的愤世精神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无用之用是应付暴君乱世的权宜之计,切不可不分时代地随便搬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实用观 无用之用 社会环境
下载PDF
庄子哲学及其内在主题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杨国荣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1-8,共8页
庄子的思想世界既涉及庄子其人,也涉及《庄子》其书。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呈现内在的一致性。从《庄子》其书看,无论就内在的思想系统抑或外在的历史影响而言,《庄子》都首先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从... 庄子的思想世界既涉及庄子其人,也涉及《庄子》其书。作为哲学家,庄子的哲学追求与他的存在方式,往往呈现内在的一致性。从《庄子》其书看,无论就内在的思想系统抑或外在的历史影响而言,《庄子》都首先呈现了整体、统一的历史品格。从哲学思想的衍化看,庄子在历史上的深远影响,首先通过《庄子》一书而实现,尽管在具体篇数、篇目的划分等方面,它曾发生了某种变化,但《庄子》一书始终作为庄子的思想符号和哲学载体而内在于并影响着思想史过程。庄子的哲学沉思以道为内在指向。作为形上之域的对象,道具体表现为天道与人道的统一,它所实际涉及的,则是广义的存在与人之“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庄子》 庄子哲学 哲学主题
下载PDF
庄子相关体育思想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继龙 潘庆庆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4期392-395,共4页
庄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诸多著作中的体育思想是现代体育科学思想发展的基础。通过前期相关文献资料的考证与逻辑分析,对庄子的相关体育思想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庄子体育养生观是对老子养生观的继承与发展;(2)体... 庄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诸多著作中的体育思想是现代体育科学思想发展的基础。通过前期相关文献资料的考证与逻辑分析,对庄子的相关体育思想进行探究,研究表明:(1)庄子体育养生观是对老子养生观的继承与发展;(2)体现了道家"形"、"神"内外兼修的理念,重视"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思想修为;(3)以"动"、"静"结合为练习手段,强调"动以养形、净化心灵、清静养神"的身心协调发展理念;(4)庄子养生体育思想对华佗五禽戏活动的创编与发展具有直接的借鉴与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庄子 体育思想 五禽戏
下载PDF
论庄子以知识换道德的社会政治观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松辉 罗凤华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5,共5页
学界一致认为庄子的社会观是倒退的,应受到批判。我们认为衡量社会是否进步主要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大标准。庄子反对以丧失美德为前提的物质文明生活,主张以知识换道德。这一主张虽然不完全正确,但也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它提醒人类... 学界一致认为庄子的社会观是倒退的,应受到批判。我们认为衡量社会是否进步主要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大标准。庄子反对以丧失美德为前提的物质文明生活,主张以知识换道德。这一主张虽然不完全正确,但也有许多值得肯定之处。它提醒人类:要汲取历史教训,在尽量不破坏人类美德的前提下去发展物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知识 道德 进步 倒退
下载PDF
致虚极,守静笃——《庄子》的健康心理学思想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兆健 陆新茹 王庆其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4期20-22,共3页
《庄子》一书从生命本身出发来思考和体悟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为了达到“真人”这一理想人格,除了改变认知、实现精神的超越外,庄子还提出了心斋、坐忘和持守等特殊的修炼方法。故从健康心理学理论对其追求理想人格的理论与方法作浅显的分... 《庄子》一书从生命本身出发来思考和体悟人生的意义和目的,为了达到“真人”这一理想人格,除了改变认知、实现精神的超越外,庄子还提出了心斋、坐忘和持守等特殊的修炼方法。故从健康心理学理论对其追求理想人格的理论与方法作浅显的分析,来探索人类自我调节心身,获得心身自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健康心理学 真人 人格 精神
下载PDF
面对社会与面对生命——论向秀、嵇康对《庄子》的不同解读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良怀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39,共7页
同是一部《庄子》 ,向秀与嵇康有着不同的解读。向秀是面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他试图协调个体与社会、自然与名教的尖锐矛盾 ,在“人间世”里为乱世士人寻找一条安顿心灵和生命的道路。嵇康则是贴近个体生命的诠释 ,他试图通过开掘精神世... 同是一部《庄子》 ,向秀与嵇康有着不同的解读。向秀是面对现实社会的思考 ,他试图协调个体与社会、自然与名教的尖锐矛盾 ,在“人间世”里为乱世士人寻找一条安顿心灵和生命的道路。嵇康则是贴近个体生命的诠释 ,他试图通过开掘精神世界的空间 ,于现实社会之上营造自由的人生意境和精神家园 ,进入其中作“逍遥游”。前者是社会现实的需要 ,后者是个体觉醒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秀 嵇康 庄子 《庄子》 哲学解读 个体 社会 自然 哲学思想 名教 魏晋时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