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8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名实难副——从《庄子》“内七篇”看庄子的语言游戏及解构策略
1
作者 金洁 王玉明 《阜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23-28,共6页
解构作为一种古老的智慧并非德里达专有。天然解构大师庄子在《庄子》“内七篇”里以自由游戏的姿态切断了语言确定性的根基,并假借一群“名不副实”之人在“名”与“实”间进行自由游戏,从而揭露了“名”与“实”、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矛... 解构作为一种古老的智慧并非德里达专有。天然解构大师庄子在《庄子》“内七篇”里以自由游戏的姿态切断了语言确定性的根基,并假借一群“名不副实”之人在“名”与“实”间进行自由游戏,从而揭露了“名”与“实”、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矛盾和不一致。这一东方解构范例在传统庄子诠释学之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活泼且具有现代意义的庄子形象。同时,庄子对名言枷锁的解构,也使得儒道精神大放异彩,揭开了中国古代文化哲学儒道兼宗的序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内七篇” 解构
下载PDF
激进的庄子与传统的庄子
2
作者 任博克(著) 黄圣平(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7-23,共7页
庄子可以被区分为传统的庄子、激进的庄子和文化的庄子。对于激进的庄子来说,“天”只是一个替代性的空白填充词,代表了真正无动因的自发性,而作为存在内在因素的视角、身份和价值的无穷无尽的转换,是对世界的一种新的开放,此即激进的... 庄子可以被区分为传统的庄子、激进的庄子和文化的庄子。对于激进的庄子来说,“天”只是一个替代性的空白填充词,代表了真正无动因的自发性,而作为存在内在因素的视角、身份和价值的无穷无尽的转换,是对世界的一种新的开放,此即激进的庄子所说的“道”本身。对于激进的庄子来说,死亡也是根据这种彻底的不可知论,以及伴随着的对于转化的开放性来处理的。从三十三篇选集的整体上看,作为传统的基础主义者的庄子占据了文本的大部分。而把《庄子》作为一个完整的三十三篇文本来阅读,作为一个作者——庄周——的作品,是中国两千年王朝历史中占主导地位的解释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庄子 激进的庄子 传统的庄子 文化的庄子
下载PDF
从“德”到“德友”:《庄子·德充符》中的伦常重建
3
作者 王玉彬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8-124,共7页
《德充符》之“至德”既有“虚”而不“实”的内在特征,亦有因“虚”而“实”的外在效应。这种外在效应有两种表现:一是常人以至德者为“师”,也即“以德为师”;二是常人因至德者而为“友”,也即“因德为友”(“德友”)。尽管“以德为... 《德充符》之“至德”既有“虚”而不“实”的内在特征,亦有因“虚”而“实”的外在效应。这种外在效应有两种表现:一是常人以至德者为“师”,也即“以德为师”;二是常人因至德者而为“友”,也即“因德为友”(“德友”)。尽管“以德为师”更本源、更高妙,然而,王骀、伯昏无人、哀骀它等至德者在《德充符》中的隐身或退让却使得“因德为友”成为一条显在而具体的伦常重建之方。“因德为友”这种居于上位者的自我开悟,有助于弱化世俗伦常关系中等级结构与权力意志的规训与侵害,从而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互化、互成奠定了对等的伦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德充符》 德友 伦常
下载PDF
儒道之间:庄子的学派归属问题刍议
4
作者 王玉彬 《晋阳学刊》 2024年第4期126-133,共8页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是唯一一个既被视为道家,又被看作儒家的命世大哲。作为道家的庄子出于西汉学者的建构,作为儒家的庄子源自郭象一系儒家学者的建构。尽管这两种思想史建构均非先秦之旧,却都言之成理,并能在《庄子》中找到一些文本... 在中国哲学史上,庄子是唯一一个既被视为道家,又被看作儒家的命世大哲。作为道家的庄子出于西汉学者的建构,作为儒家的庄子源自郭象一系儒家学者的建构。尽管这两种思想史建构均非先秦之旧,却都言之成理,并能在《庄子》中找到一些文本证据。庄子之所以既可以是道家,又可以是儒家,根源在于其思想渊源的丰富性、思想形态的开放性、语言表达的自由性、文本衍变的复杂性,这些特征使得庄学呈现出一副“浑沌”样态,具备极强的可塑性。对于“无家可归”的庄子哲学而言,道家与儒家在凸显其某种特质的同时,也在遮蔽乃至破坏着庄学自身的纯粹性与开放性。在此意义上,居于“儒道之间”的庄子哲学的独特性更值得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道家 儒家 儒道会通
下载PDF
《庄子》“适”的审美范畴论 被引量:1
5
作者 赵德鸿 《北方论丛》 2024年第3期79-87,共9页
庄子其全部的文本都在表达着适意的人生追求。“适”作为《庄子》的审美范畴,恰恰是庄子最为满意的人生状态,并成为庄子内心深处潜意识的人生理念。本文主要通过“适”的审美范畴分析,梳理庄子对于三种人生选择和生存方式的不同态度。... 庄子其全部的文本都在表达着适意的人生追求。“适”作为《庄子》的审美范畴,恰恰是庄子最为满意的人生状态,并成为庄子内心深处潜意识的人生理念。本文主要通过“适”的审美范畴分析,梳理庄子对于三种人生选择和生存方式的不同态度。一是“适人之适”,二是“自适之适”,三是“忘适之适”。庄子最为崇尚的人生场景即“忘适之适”,这也与其本人一贯崇尚的天地精神一脉相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适人之适 自适之适 忘适之适
下载PDF
《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的涵义及现代价值
6
作者 李莉 《黑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5-27,76,共4页
《齐物论》是《庄子》中极其重要的篇章,从篇名到具体内容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其中“彼是莫得其偶”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是实现“吾丧我”境界的重要环节,理解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对“彼是”的理解。“彼是”既不是“彼此”,也不... 《齐物论》是《庄子》中极其重要的篇章,从篇名到具体内容无不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其中“彼是莫得其偶”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是实现“吾丧我”境界的重要环节,理解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对“彼是”的理解。“彼是”既不是“彼此”,也不是“是非”,而是“彼此”“是非”,“彼此”即“是非”。“彼是莫得其偶”有去自我中心主义和去人类中心主义两方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彼是 是非 彼此 中心主义
下载PDF
经世的庄子与庄子的经世——论钟泰对庄子内圣外王之道的开显
7
作者 郭敬东 《中国文化与管理》 2024年第1期82-93,271,共13页
历代解庄、注庄者在诠释庄子思想时,多将庄子视为岩穴之士,而忽略了其思想中所具有的经世之志与治理主张。钟泰则通过对《庄子》文本的分析,在梳理庄子形象变迁的基础上,指出了庄子思想中所具有的忧患意识与现实关照。他认为《庄子》内... 历代解庄、注庄者在诠释庄子思想时,多将庄子视为岩穴之士,而忽略了其思想中所具有的经世之志与治理主张。钟泰则通过对《庄子》文本的分析,在梳理庄子形象变迁的基础上,指出了庄子思想中所具有的忧患意识与现实关照。他认为《庄子》内七篇完整地阐发了庄子本人的内圣外王之道:《逍遥游》阐明了内圣外王之道的价值指向,《齐物论》为内圣外王之道奠定了认识论基础,《养生主》指出了内圣外王之道的修养工夫,《人间世》则阐发了内圣外王之道的实践智慧,《德充符》则诠释了内圣外王之道的内在关联,《大宗师》与《应帝王》则论述了内圣外王之道的实施路径。以此内七篇为基础,钟泰分别细致剖析了庄子内圣之学与外王之道的具体含义,彰显了庄子经世思想的内在逻辑,为理解庄子治道思想开显了政治哲学视域下的诠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泰 庄子 内圣外王
下载PDF
从言到行的进路--庄子对语言困境的认知与策略
8
作者 王慧玉 《励耘学刊》 2024年第1期110-127,M0006,M0007,共20页
庄子以多样的形式和高超的技巧将语言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但是他认为作为工具的语言是有局限的,语言无法抵达道,从而指出了语言的困境。庄子认为对道的抵达不能依赖语言的意义功能,“寓言”“重言”的意义表达无法从语言内部解决语言的困... 庄子以多样的形式和高超的技巧将语言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但是他认为作为工具的语言是有局限的,语言无法抵达道,从而指出了语言的困境。庄子认为对道的抵达不能依赖语言的意义功能,“寓言”“重言”的意义表达无法从语言内部解决语言的困境。因此,他以“卮言”这种言说的形式将静止的语言意义转化为动态的言说行为,以无拘无束的言语行为抵达道境,这是他语言策略的第一步。庄子的语言策略还表现在将语言内化,以无言之言的直觉感悟直抵道境,把握事物的真。以行达道是庄子解决语言困境策略的最后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语言观 言道悖论 卮言 寓言 重言
下载PDF
《庄子》成语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9
作者 马启俊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23-126,共4页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集中反映他的道家哲学思想的《庄子》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先秦两汉时期产生成语较多的一部著作,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来源之一。《庄子》的部分成语浓缩了...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是中国历史文化名人;集中反映他的道家哲学思想的《庄子》既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先秦两汉时期产生成语较多的一部著作,是汉语成语的重要来源之一。《庄子》的部分成语浓缩了庄子的道家清廉思想,因此重温历史文献《庄子》,发挥《庄子》成语的时代价值,对传承中华优秀成语文化,弘扬庄子道家清廉思想,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仍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成语 “三不腐” 新时代 廉洁文化
下载PDF
庄子故事演变及其在欧洲的传播
10
作者 邹雅艳 《天中学刊》 2024年第1期68-74,共7页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作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人们所熟知,还常常以一位超凡脱俗的智者和隐士形象出现于后世小说、戏曲和说唱文学中。在中国,庄子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哲理故事逐渐演变成世俗修道故事的过程,而... 庄子是中国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不仅作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为人们所熟知,还常常以一位超凡脱俗的智者和隐士形象出现于后世小说、戏曲和说唱文学中。在中国,庄子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哲理故事逐渐演变成世俗修道故事的过程,而后又经传教士的译介流传到欧洲,并为不少作家借鉴和模仿。运用叙事文化学研究方法,通过对庄子故事流变及其历史文化语境的考察,可见同一故事在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中所体现的不同主题思想和时代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故事 欧洲 传播 影响
下载PDF
浅析《庄子》的语言哲学观
11
作者 谢书民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25-28,共4页
《庄子》里还没有使用表达现代语言学里“语言”这一概念的语词,其使用的“言”和“语”都是指的“言语”现象,但这并不影响其对语言性质、特点的认识与理解。在《庄子》里,庄子不仅谈到了语言音义结合的基本性质,还认识到了语言名物指... 《庄子》里还没有使用表达现代语言学里“语言”这一概念的语词,其使用的“言”和“语”都是指的“言语”现象,但这并不影响其对语言性质、特点的认识与理解。在《庄子》里,庄子不仅谈到了语言音义结合的基本性质,还认识到了语言名物指称的任意性特点;既强调了语言的表意功能,又讨论了语言准确表意的语用限制;既认识到了语言表意的局限性,又探索了语言表意的途径;既揭示了儿童习得语言的特点,又明确了文字的表语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语言观 音义特点 表意功能 言文关系
下载PDF
《庄子·养生主》的宏大生命观 ——从其关键词和结构说起
12
作者 曹峰 《船山学刊》 2024年第5期62-72,共11页
《养生主》各个部分都是以“天”为中心展开的,养生之“主”亦即养生之要领就在于“天”,只有“依乎天理”“知天”,不受人为束缚,泰然接受“天之刑”,“安时而处顺”,才能获得满意的人生。从结构上看,《养生主》各段落是前后一贯、彼... 《养生主》各个部分都是以“天”为中心展开的,养生之“主”亦即养生之要领就在于“天”,只有“依乎天理”“知天”,不受人为束缚,泰然接受“天之刑”,“安时而处顺”,才能获得满意的人生。从结构上看,《养生主》各段落是前后一贯、彼此呼应的,并无旁出的支脉和无关的论述。《养生主》所要养的不仅是有限的肉体的生命,也包括死亡在内的无限的超越的生命,是能够坦然应对现实人生困境的生命。可以与《养生主》相互启发的文献是内篇的《德充符》《大宗师》和外篇的《山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养生主》 生命观 庖丁解牛
下载PDF
“无用之用”:庄子哲学对图书馆非限定功能空间建设的启示——基于“发呆区”新闻热点的思考
13
作者 杨先红 《图书馆学刊》 2024年第5期12-17,共6页
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承与文化交流的场所,空间设计对于提升其内部功能和情感体验十分重要。探讨庄子“无用之用”思想与图书馆非限定功能空间建设的联系。通过对庄子“无用之用”思想的探究,分析该思想的实质及重要性,并尝试深入剖析和阐... 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承与文化交流的场所,空间设计对于提升其内部功能和情感体验十分重要。探讨庄子“无用之用”思想与图书馆非限定功能空间建设的联系。通过对庄子“无用之用”思想的探究,分析该思想的实质及重要性,并尝试深入剖析和阐明其对高校图书馆空间建构、优化的启示,提出功能消解的观点,探析图书馆非限定功能空间建构的意义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思想 无用之用 图书馆空间建设 非限定功能空间
下载PDF
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下理雅各《庄子》内篇英译本解读
14
作者 张林影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61-65,共5页
《庄子》是一部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典名著之一,其英译版本众多。以理雅各《庄子》内篇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视角出发,探讨理雅各在翻译标题、基本哲学概念以及代表性修辞手法时为实现原文与译文文化功能... 《庄子》是一部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古典名著之一,其英译版本众多。以理雅各《庄子》内篇英译本为研究对象,从苏珊·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视角出发,探讨理雅各在翻译标题、基本哲学概念以及代表性修辞手法时为实现原文与译文文化功能对等所运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研究发现:理雅各《庄子》内篇英译本中,音译意译结合、音译加注等翻译方式较为常见;其对原语文化信息的处理方法符合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对译者所提出的要求,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保留原作的文化元素,产出了可读性强、符合目的语读者需求的译文。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视角研究理雅各《庄子》内篇英译本中的语言现象与问题,探寻西方译者在英译中国文化典籍中采取的策略与方法,有助于还原中华经典文化外译风貌,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内篇 理雅各 文化翻译观 道家思想
下载PDF
论宁调元文学创作对《庄子》的继承与发展
15
作者 邓江祁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2,共8页
宁调元自幼喜爱《庄子》,其思想情感及艺术创作亦深受《庄子》影响。在其文学创作中,宁调元不仅大量引用或化用《庄子》的寓言和词语,而且还根据反清革命的需要,继承和发扬了《庄子》批判现实、崇尚自由、砥砺志节、淡泊生死的创作思想... 宁调元自幼喜爱《庄子》,其思想情感及艺术创作亦深受《庄子》影响。在其文学创作中,宁调元不仅大量引用或化用《庄子》的寓言和词语,而且还根据反清革命的需要,继承和发扬了《庄子》批判现实、崇尚自由、砥砺志节、淡泊生死的创作思想和比喻、对比、比拟、夸张等表现方法,这在相当程度上增强了其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社 宁调元 文学创作 庄子 创作思想 表现方法
下载PDF
庄子生命哲学的三重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16
作者 张洁 李光荣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8期73-81,共9页
庄子生命哲学思想的三重内涵,首先,明确生命的本源,道是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生命的本性起源于道,顺应自然是最好的状态。其次,要加强生命的修养,生命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幸和困难,包括形体层面和心灵层面遭遇的伤害,为了修养生命之... 庄子生命哲学思想的三重内涵,首先,明确生命的本源,道是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生命的本性起源于道,顺应自然是最好的状态。其次,要加强生命的修养,生命在运行过程中面临着诸多不幸和困难,包括形体层面和心灵层面遭遇的伤害,为了修养生命之道,庄子提倡要注重形神兼养。最后,经过不断修养,实现生命的理想,历经无用以处世、无物以游心、无己待逍遥的精神之旅,不困于外物的枷锁,不囿于自我的桎梏,超越自我,找寻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庄子生命哲学思想于我们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生命哲学 本源 修养 理想
下载PDF
《庄子》寓名翻译的跨文化交际视角——以《德充符》中的寓名翻译为例
17
作者 明平植 董杰 张瑞娥 《宿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47-51,57,共6页
《庄子》包含了丰富的寓言故事。故事中虚构的人名别具特色,它们不同于普通的人物专名,在理解庄子思想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系统地考察中外译者的《庄子》英译本,发现对这些含义深刻的寓名中外译者采用了音译、音译加注、意译等不同的... 《庄子》包含了丰富的寓言故事。故事中虚构的人名别具特色,它们不同于普通的人物专名,在理解庄子思想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系统地考察中外译者的《庄子》英译本,发现对这些含义深刻的寓名中外译者采用了音译、音译加注、意译等不同的翻译方法。这些方法用来处理寓名的翻译效果如何评价?文本以《德充符》中的寓名翻译为例,从跨文化交际角度评估不同翻译方法,发现不同翻译方法向目的语读者传达的信息含量和质量存在很大差异,对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庄子》的思想产生消极或积极的影响,从而影响了翻译的跨文化交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寓名 翻译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数智时代的生命“物化”风险及其规避——庄子“齐物”思想的教育启示 被引量:1
18
作者 鲁子箫 王立平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共8页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刻影响着教育变革和个体生命发展,与之相伴,技术理性对本体性的遮蔽导致生命工具化、客体化、机器化、物欲化加剧,人的精神主体被消解,生命“物化”的风险显现。“物化”的根源是“物我”关系的错置。庄子“齐... 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刻影响着教育变革和个体生命发展,与之相伴,技术理性对本体性的遮蔽导致生命工具化、客体化、机器化、物欲化加剧,人的精神主体被消解,生命“物化”的风险显现。“物化”的根源是“物我”关系的错置。庄子“齐物”思想开示了“物我”关系的三重境界:“不与物交”“极物为用”“物我合一”,启发着回归精神向度的“人技关系”,也隐喻着教育与技术关系重构的三条进路:保守主义、乐观主义、超越主义。基于此,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要秉持化育生命的价值旨归、生命超越的目标导向、求真求实的教育精神、解构主义的教育思维,发挥技术助力精神生命成长的正向价值,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智慧规避数智时代生命“物化”的风险,使教育与技术的融合共同“加持”学生生命整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教育数字化 生命教育 “物化” 庄子 “齐物”思想
下载PDF
论庄子心理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昌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6,共11页
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在被魏晋人士重新发现后,其影响至今持久不衰。庄子思想中表现出强烈的“道”的体验工夫,其思想表达的诗性化、隐喻性以及语言的具象性等特征,意味着可以对庄子思想展开心理学的诠释。庄子心理学本质上就... 作为先秦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庄子在被魏晋人士重新发现后,其影响至今持久不衰。庄子思想中表现出强烈的“道”的体验工夫,其思想表达的诗性化、隐喻性以及语言的具象性等特征,意味着可以对庄子思想展开心理学的诠释。庄子心理学本质上就是“自由的体验心理学”。它以精神自由为内容,并认为通过“心斋”“坐忘”等忘我的生命体验可获得精神境界的提升,达到一种拥有智慧和至情的心身状态。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庄子心理学以建立在具象概念基础上的具象思维为重要特征,它是体验心理学的典型代表,并将对未来心理学的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自由 自由的体验 庄子心理学 体验心理学
下载PDF
庄子内外之辨:从“形”的界定入手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洺睿 《江汉学术》 2024年第4期107-115,共9页
庄、儒均认同内在价值高于外在价值,且将内外融通视作终极的价值追求。然而双方在对于内外相合的终极设想以及具体实现的路径上存在分歧,这源于庄子对“形”的分属采取了与儒家相异的判定标准。在庄子看来,伦理化的形体属“外”,而自然... 庄、儒均认同内在价值高于外在价值,且将内外融通视作终极的价值追求。然而双方在对于内外相合的终极设想以及具体实现的路径上存在分歧,这源于庄子对“形”的分属采取了与儒家相异的判定标准。在庄子看来,伦理化的形体属“外”,而自然形体作为精神的依托,无法简单归之于“内”或“外”,而是起到沟通内外的中介作用。庄子不试图转化主体自身的局限性,不主张人为地确立内外分界,亦不否认内外之间存在根本的分别,而是追求达成一种内外之间的微妙平衡。澄清庄子对内外关系的理解,有助于展现庄子对于理想天人关系的独特想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德充符 践形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