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言到行的进路--庄子对语言困境的认知与策略
1
作者 王慧玉 《励耘学刊》 2024年第1期110-127,M0006,M0007,共20页
庄子以多样的形式和高超的技巧将语言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但是他认为作为工具的语言是有局限的,语言无法抵达道,从而指出了语言的困境。庄子认为对道的抵达不能依赖语言的意义功能,“寓言”“重言”的意义表达无法从语言内部解决语言的困... 庄子以多样的形式和高超的技巧将语言的功能发挥到极致,但是他认为作为工具的语言是有局限的,语言无法抵达道,从而指出了语言的困境。庄子认为对道的抵达不能依赖语言的意义功能,“寓言”“重言”的意义表达无法从语言内部解决语言的困境。因此,他以“卮言”这种言说的形式将静止的语言意义转化为动态的言说行为,以无拘无束的言语行为抵达道境,这是他语言策略的第一步。庄子的语言策略还表现在将语言内化,以无言之言的直觉感悟直抵道境,把握事物的真。以行达道是庄子解决语言困境策略的最后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语言观 言道悖论 卮言 寓言 重言
下载PDF
弘道以儒《:庄子》的孔门师徒问答艺术论析
2
作者 田胜利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0-110,159,共12页
《庄子》中涉及孔门师徒问答的语料殊多,弘道以儒是一个突出现象。心斋、坐忘的体道核心概念放在孔子与颜回的问答中提出,深化了体道的义涵。孔门师徒问答形式上,内篇多四问四答模式,曲折变化,体现出对阴数“四”的推重。内篇的孔门师... 《庄子》中涉及孔门师徒问答的语料殊多,弘道以儒是一个突出现象。心斋、坐忘的体道核心概念放在孔子与颜回的问答中提出,深化了体道的义涵。孔门师徒问答形式上,内篇多四问四答模式,曲折变化,体现出对阴数“四”的推重。内篇的孔门师徒问答不仅回合多,而且意脉曲折,意接词不接的情形多见,厘清意脉,是通往《庄子》之道的一把钥匙。《庄子》中设置的孔门师徒问答转承历史中既有的人物关系,又新生出诠道的术语、意象、警句,形象与哲理契合,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托儒诠道 问答模式 行文意脉 经典语录
原文传递
汪榕培与理雅各英译老庄术语“达意”之辨
3
作者 蔡华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9-38,共10页
老庄经典英译进程中,相去百年的汪榕培、理雅各两种英译本以各自交流性“输出”、学术型“译入”的特质成为跨文化时空性对话的英译经典。通过平行考察上述老庄两译本核心术语的英译实务,着重分析了两译者传达原典关键术语意义“达意”... 老庄经典英译进程中,相去百年的汪榕培、理雅各两种英译本以各自交流性“输出”、学术型“译入”的特质成为跨文化时空性对话的英译经典。通过平行考察上述老庄两译本核心术语的英译实务,着重分析了两译者传达原典关键术语意义“达意”向度、程度上的差异,侧重阐释了两译者翻译“学术”与“普及”观念各从其类的道家英译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庄术语英译 “非‘常译’”视域 “达意”内、外“观”有别
下载PDF
论《庄子》“卮言”即“优语” 被引量:16
4
作者 过常宝 侯文华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8-33,共6页
"卮言"是《庄子》的一种写作方式。学者认为"卮言"是对散漫无谓之言的比喻性说法,或是先秦饮酒礼中的祝酒辞。事实上,"卮言"即"扬觯之语",它的散漫嘲戏的特点,说明它是俳优在酒席上的语言表演... "卮言"是《庄子》的一种写作方式。学者认为"卮言"是对散漫无谓之言的比喻性说法,或是先秦饮酒礼中的祝酒辞。事实上,"卮言"即"扬觯之语",它的散漫嘲戏的特点,说明它是俳优在酒席上的语言表演,又称"优语"。"优语"的内容包括插科打诨、谜语、神怪故事和说唱等。"优语"因其娱乐性质而享有豁免的权利,俳优可以利用这一职业特权进行劝谏,因此,"优语"又是一种有所承担的话语形式。"优语"因其似有似无的姿态和充满了隐喻性的表达方式,而得到道家的认同。《庄子》大量采用了"优语"即卮言的形式,或模仿了它的表达方式。《庄子》自云"卮言日出",确非虚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卮言 优语
下载PDF
《庄子》“卮言”考论 被引量:9
5
作者 边家珍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4-97,共4页
《庄子》中的“卮言”,是合乎“环中”、“道枢”之言,即合道之言。所谓“寓言”、“重言”,均可统领于“卮言”;“寓言”、“重言”是为“卮言”服务的。“卮言”在语言形态上可以分为悟道之言、体道之言和“言无言”三个层面,成... 《庄子》中的“卮言”,是合乎“环中”、“道枢”之言,即合道之言。所谓“寓言”、“重言”,均可统领于“卮言”;“寓言”、“重言”是为“卮言”服务的。“卮言”在语言形态上可以分为悟道之言、体道之言和“言无言”三个层面,成为庄子及其学派的基本言说方式。“卮言”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产物,它包含着对言、意、道关系的认识,又与庄子的体道方式密不可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卮言 涵义 语言形态
下载PDF
再论《庄子》卮言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洪兴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13,28,共4页
《庄子》寓言、重言、卮言被称作是解《庄》的"钥匙",在庄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三言"中,卮言无疑是最难理解,歧义也是最多的。本文探讨了在先秦言意关系影响下,庄子欲以卮言立言的目的;探讨了卮言与齐... 《庄子》寓言、重言、卮言被称作是解《庄》的"钥匙",在庄学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三言"中,卮言无疑是最难理解,歧义也是最多的。本文探讨了在先秦言意关系影响下,庄子欲以卮言立言的目的;探讨了卮言与齐物的关系;探讨了卮言的形式与特点。卮言包括妄言、正言若反、两行、无言等几种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卮言 探析
下载PDF
庄子“卮言”与其“言”之观念论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书刚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5,104,共8页
"三言"的提出表明了庄子对于语言、表达的自觉,其中又以"卮言"最为关键,本文即以其为中心论述庄子"言"之观念。在庄子这里,"言"既指人们以口说、书写等方式制造出的诸多言辞、议论,也可以指蕴... "三言"的提出表明了庄子对于语言、表达的自觉,其中又以"卮言"最为关键,本文即以其为中心论述庄子"言"之观念。在庄子这里,"言"既指人们以口说、书写等方式制造出的诸多言辞、议论,也可以指蕴含在人们的行为乃至生存方式背后的观念、主张。与此相应,"卮言"既是庄子探索的一种超越是非的言说方式,也与其因任随顺、与物婉转的生存态度有关,具有不持一守故、随情境变易而不断生成等特征。"卮言"以"无己"为前提,只有"无己",才能迅速适应千变万化的生存境遇,才能在言说之时,避免是此非彼、强人从己。"卮言"的提出,植根于齐同"物论""物化"理论等庄子的核心思想,揭示了庄子对待"言"的态度,虽然它并不对应着某种具体的文章体式,但也深刻影响了庄子思想表达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卮言 物化
下载PDF
试论《庄子》卮言与酒之关系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洪兴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81-83,共3页
卮是战国时期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盛酒器。由于受先秦时期重酒、好酒传统的影响,庄子以卮代酒,以酒喻言,创造性地使用卮言作为其突破言意困境的重要手段。《庄子》卮言实际上是如酒一般让人品味又使人神往的载道之言。
关键词 庄子 卮言 以酒喻言
下载PDF
庄子言意道关系新辩——兼论庄子文以明道思想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宣如 刘飞 谌怡春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2期53-57,共5页
庄子言意道关系历来多被歧释为“言不尽意” ,如果以庄子大道哲学为俯视点 ,深入庄子傲世却又无奈自慰的心态 ,挖掘出潜藏于其特定语式中欲吐而未明的“忘意得道”思想 ,借助对庄子“忘”哲学内涵的正确阐述 ,则能揭开庄子言意道本质关... 庄子言意道关系历来多被歧释为“言不尽意” ,如果以庄子大道哲学为俯视点 ,深入庄子傲世却又无奈自慰的心态 ,挖掘出潜藏于其特定语式中欲吐而未明的“忘意得道”思想 ,借助对庄子“忘”哲学内涵的正确阐述 ,则能揭开庄子言意道本质关系实乃言能尽意、忘意得道的本质 ,对提出庄子文以明道思想也有新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大道哲学 哲学 言意道本质关系 文以明道思想 言意道论 文学功能论
下载PDF
庄子的言意观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薇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0-164,共5页
庄子的言意观上承老子,同时在"道无"的本体论基础上又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超越式的言意观,从而构筑了一个言说者—听说者的完整的审美过程。庄子的言意观对中国历代文人的文艺观及创作观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更在... 庄子的言意观上承老子,同时在"道无"的本体论基础上又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超越式的言意观,从而构筑了一个言说者—听说者的完整的审美过程。庄子的言意观对中国历代文人的文艺观及创作观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更在深层次意义上构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言意观 得意忘言
下载PDF
以道解物:庄子“庖丁解牛”思想辨正 被引量:3
11
作者 蔡林波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1-81,共11页
关于“庖丁解牛”的思想内蕴、逻辑理路及文体修辞,学界至今存在误读。该寓言主题意在“以道解物”:祛除“物”及“形名”遮蔽,使“道”及其精神得以显现和运作,以实现养生天下万物百姓之目标。究其意象,“庖丁解牛”实质是对“心斋坐... 关于“庖丁解牛”的思想内蕴、逻辑理路及文体修辞,学界至今存在误读。该寓言主题意在“以道解物”:祛除“物”及“形名”遮蔽,使“道”及其精神得以显现和运作,以实现养生天下万物百姓之目标。究其意象,“庖丁解牛”实质是对“心斋坐忘”精神活动的喻像表达,其中寓含着《洛书》象数的天道运行图式;“解牛”的方法论机制,亦非“技”的“分割”或“分解”,而是基于“合解”(游刃)的思想方式,来消弭形名“有间”及其造成的生命本真性丧失。在书写笔法上,文本则运用“三言”构筑整体脉络,使文体修辞与思想内容达至高度嵌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庖丁解牛 以道解物 《洛书》 “三言”
下载PDF
中西美学视野中的言意观——以庄子和符号学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汪振军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0-73,共4页
言意问题是中西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在中国 ,先秦时期的庄子以“道”为基础 ,提出了“言不尽意”及“得意忘言”的观点。在西方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符号学则认为在符号的世界里 ,语言的意义是可以确定的 ,能指和所指是相对的 ,... 言意问题是中西美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在中国 ,先秦时期的庄子以“道”为基础 ,提出了“言不尽意”及“得意忘言”的观点。在西方 ,以索绪尔为代表的结构主义符号学则认为在符号的世界里 ,语言的意义是可以确定的 ,能指和所指是相对的 ,有能指必有所指。而以德里达为代表的后结构主义则提出能指和所指并不是一一对应的 ,语言的传达始终是充满差异、流动和多义的。这种发现恰与庄子的观点有相似之处 ,但应看到 ,二者由于文化传统和美学观念的不同 ,其内在理路并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索绪尔 德里达 言意关系
下载PDF
试论庄子对文学想象论的贡献 被引量:3
13
作者 孙敏强 黄敏雪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122,151,共10页
庄子对文学想象论的贡献,首先体现在虚静之说,而其关于言意关系的思考,寓言创制与理念,对后人更有导向性影响。寓言是广义的意象,庄子寓言思维通于意象思维,但寓言不等于意象,寓言式思维也不同于意象思维。意象和意象式思维更切合抒情... 庄子对文学想象论的贡献,首先体现在虚静之说,而其关于言意关系的思考,寓言创制与理念,对后人更有导向性影响。寓言是广义的意象,庄子寓言思维通于意象思维,但寓言不等于意象,寓言式思维也不同于意象思维。意象和意象式思维更切合抒情文学与抒情性想象,而寓言与寓言式思维更切合叙事艺术与叙事性虚构想象。庄子的寓言实践与叙事理念,弥补了传统想象论重视抒情性想象和意象式思维,轻忽诗、史之外的叙事文学想象虚构的偏缺。随着叙事文学文论的发展,在后人关于叙事艺术奇与正、幻与真和虚与实关系的思考中,在李渔、金圣叹等叙事论家的论说里,庄子理念获得了久远的响应,我国文学想象论方趋于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想象论 虚静说 言意关系 寓言式思维 叙事性想象
下载PDF
“卮言”:《庄子》的篇章结构与文本布局策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启庆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72-74,共3页
庄子对"卮言"的使用具有"一词两义"的特点——既有"曼衍"之义,也有"始卒若环"之义,它们分别指向《庄子》在篇章结构与文本布局上所采用的不同修辞策略与编码方式,因此也承载着各不相同的修辞... 庄子对"卮言"的使用具有"一词两义"的特点——既有"曼衍"之义,也有"始卒若环"之义,它们分别指向《庄子》在篇章结构与文本布局上所采用的不同修辞策略与编码方式,因此也承载着各不相同的修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卮言 修辞策略 修辞功能
下载PDF
卮言考释 被引量:4
15
作者 洪之渊 《温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6期38-43,共6页
历来对卮言的解释众说纷纭,原因在于尚未把握住卮言的本质。卮言就是德言,从本质上说是无心之言;为了体现这一本质而采取了悖论之言的手段;悖论之言从内容上说是中正之言,是无可无不可的圆言;从形式上说是日新之言,从形式的结构上说是... 历来对卮言的解释众说纷纭,原因在于尚未把握住卮言的本质。卮言就是德言,从本质上说是无心之言;为了体现这一本质而采取了悖论之言的手段;悖论之言从内容上说是中正之言,是无可无不可的圆言;从形式上说是日新之言,从形式的结构上说是支离无首尾之言;从读者接受的角度上说,不善读者以之为荒唐谬悠之言,善读者以之为有味之言。《庄子》之所以把这种言说方式命名为卮言,是因为卮是圆而中空的酒器,这和悖论之言恰形成了隐喻关系。就悖论之言的本质而言,是无心,亦即虚(中空)。就悖论之言的内容而言,是中正、无可无不可的圆言;就悖论之言的形式而言,是日新、支离无首尾的圆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卮言 德言
下载PDF
《庄子·人间世》处事哲学的现代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毅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4-68,共5页
对于《庄子·人间世》,历代文人一般都认为其主要是讲处世之道和处事哲学的,但具体认识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我们今天解读《庄子·人间世》,不能因其思想具有消极的一面而以偏概全,而应该对其积极作用进行认真审视。在《人间世... 对于《庄子·人间世》,历代文人一般都认为其主要是讲处世之道和处事哲学的,但具体认识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我们今天解读《庄子·人间世》,不能因其思想具有消极的一面而以偏概全,而应该对其积极作用进行认真审视。在《人间世》中,庄子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心斋"、"先存诸己而后存诸人"、"行莫若就,心莫若和"、"乘物以游心"、"无用之用"等五个方面。了解和把握这些关键词的真正含义,对我们的工作和学习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世 处事哲学 现代意义
下载PDF
浅析《庄子》中的联绵词 被引量:2
17
作者 叶正渤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庄子》中使用的联绵词比较多。根据联绵词的语音特点和使用情况,可以把《庄子》中的联绵词分为双声联绵词、叠韵联绵词和非双声叠韵联绵词三类。研究发现,《庄子》中联绵词的意义古今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关键词 《庄子》 联绵词 意义
下载PDF
“以庄解庄”方法论浅析
18
作者 孙雪霞 何光顺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70-73,共4页
正确理解《庄子》意蕴的关键在于解读方法的选择。历代读庄皆有不同的方法。"以庄解庄"突破传统"以它平它"的理论,反拨将《庄子》现代化,消解将《庄子》原点化和读者化。"以庄解庄"方法论将开显庄子研究... 正确理解《庄子》意蕴的关键在于解读方法的选择。历代读庄皆有不同的方法。"以庄解庄"突破传统"以它平它"的理论,反拨将《庄子》现代化,消解将《庄子》原点化和读者化。"以庄解庄"方法论将开显庄子研究的新气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以庄解庄” 方法论
下载PDF
庄子论自我与自由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景林 《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 2016年第2期58-67,共10页
在庄子哲学中,自我与自由,是密切相关的两个观念。言自由,涉及对"我"或"自我"的理解问题。真实的个体性和"自我",只有在人的实存与超越性普遍原则之两端互成的内在关联性中才能达成,并得到合理的理解。古... 在庄子哲学中,自我与自由,是密切相关的两个观念。言自由,涉及对"我"或"自我"的理解问题。真实的个体性和"自我",只有在人的实存与超越性普遍原则之两端互成的内在关联性中才能达成,并得到合理的理解。古语"自由"连言,其义为"由乎自己"。自由,乃言人的行为,要自作决定,不受制于外物。庄子称"知道"曰"见独","独"既标识个体内在性之极致,同时,又是一个超越于个体实存的充分的"通"性和敞开性。人的个体的自然差异,须经由这"通"性之自觉的创造性转化和内在奠基,才能实现其作为"独在"意义上的人格自我之独立性,由是而能自作主宰,因任自然而不受制于外物,而成就其"无待"的自由。庄子的自我与自由论,在现代社会尤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自我义 逍遥义 吾丧我 见独 有待 无待
下载PDF
《庄子》的言说与意义
20
作者 柳春蕊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40-48,共9页
庄子坚守"道"的统一性和整体性,重新审视"道"被言说的悖论处境、意义和可能性。"三言"是庄子思考"道"言说的集中表现,"道枢"突破了言语的局限性,使得言说久长而有意义。"言&qu... 庄子坚守"道"的统一性和整体性,重新审视"道"被言说的悖论处境、意义和可能性。"三言"是庄子思考"道"言说的集中表现,"道枢"突破了言语的局限性,使得言说久长而有意义。"言"只有在活动和交往中才存在,它始终与具体的对象结合在一起。庄子对于"言"的讨论是置于活动和实践中,这使得其关于言说的思考有很强的实践性,即"道"的人间性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庄子》 道枢 卮言 争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