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Xu Zhuchu’s Ingenious Puppets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1992年第2期28-29,共2页
MANY people considerpuppetry is solely forchildren and has no special art connected to it,but this isbelied by the works of Xu Zhuchu,a famous puppet maker in Zhang-
关键词 solely MAKER connected WORRY Xu zhuchu PIECE 回医 FACIAL dimensions ANXIETY
下载PDF
北宋山阴县朱储斗门闸与大山石材考释
2
作者 童志洪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16,共8页
建于1058年的8孔石砌朱储(玉山斗门)闸,自北宋至明代中叶灌溉山阴、会稽、萧山三县20793.4 hm 2良田,正常运行近478年,成为越地的重要水利枢纽。针对该闸的建筑工艺技术与石材来源,在数据实测、田野考察、遗迹测定的基础上,对该闸的建... 建于1058年的8孔石砌朱储(玉山斗门)闸,自北宋至明代中叶灌溉山阴、会稽、萧山三县20793.4 hm 2良田,正常运行近478年,成为越地的重要水利枢纽。针对该闸的建筑工艺技术与石材来源,在数据实测、田野考察、遗迹测定的基础上,对该闸的建筑基础、闸基区位、闸门设计、闸板配置等进行了分析,并考证认为该闸建造时除采用了山阴、会稽县其他石场的石材外,同时也采用了产自大山的优质石材。以朱储闸为代表的北宋时期越地的建闸工艺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准,并在历史上为钱塘江、曹娥江两岸水利交通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朱储闸 建筑工艺 大山石材
下载PDF
9-13世纪山会平原水环境与水利系统演变 被引量:7
3
作者 耿金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2-100,共9页
唐代山会平原东部的东江塘构建改变了平原内河东出水流环境,平原积水向北部汇聚,后凿玉山置朱储斗门以泄水;北宋将斗门扩建为玉山闸,使北部灌溉能力极大提升,平原对鉴湖蓄水灌溉依赖减弱。南宋山阴北海塘最终构筑,西小江东出河道逐步固... 唐代山会平原东部的东江塘构建改变了平原内河东出水流环境,平原积水向北部汇聚,后凿玉山置朱储斗门以泄水;北宋将斗门扩建为玉山闸,使北部灌溉能力极大提升,平原对鉴湖蓄水灌溉依赖减弱。南宋山阴北海塘最终构筑,西小江东出河道逐步固定,平原北部形成新的积水区,一些范围较大的积水区后期发育成湖泊,也分担鉴湖灌溉功能。北宋以后湖田化最终导致以鉴湖为中心的斗门水利系统废弃,湖水排入内河,原鉴湖低地积水,则通过堰来维持湖田区的农田灌溉及航运。唐宋海塘构建引起的水文生态变化推动着水利系统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塘构建 鉴湖水利 朱储斗门 西小江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融入主流社会的路径及模式——云南彝族阿细人的个案研究
4
作者 陈昱岿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2-59,共8页
少数民族融入主流社会是教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应用档案文献、口述史及案例分析等方法,考察彝族阿细语"以邹朱初"之涵义从"边缘人"到"国家干部"和"居住在族群聚居... 少数民族融入主流社会是教育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研究应用档案文献、口述史及案例分析等方法,考察彝族阿细语"以邹朱初"之涵义从"边缘人"到"国家干部"和"居住在族群聚居区之外的人"的古今变化,探索从明清至今阿细人从封闭的部落民到逐步融入主流社会的路径,并从理论上总结少数民族融入主流社会的模式。研究发现,阿细人融入主流社会经历了地方知识—乡村模式、国家知识—乡村模式、国家知识—城市模式三种模式。在国家知识—乡村模式的后期,阿细人大规模融入主流社会,其关键路径是学校教育。原因在于学校教育使国家知识对地方性知识的更替成为可能。一方面,学校教育使一部分阿细人实现垂直流动而改变了其政治、经济及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学校教育还为不能进入政治和经济体制的阿细大众提供了水平流动必需的技能,使其从族群传统聚居地流向全国,从而改变了阿细人族群聚居的地理空间图景,促进阿细人不断融入主流社会。彝族阿细人融入主流社会的个案对当今边疆社会治理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邹朱初 阿细人 学校教育 社会流动 知识—地理空间分析框架 教育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