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ystematic Revision of Trilobites from the Middle Ordovician(Darriwilian) Klimoli Formation of the Zhuozishan Area,Inner Mongolia,China
1
作者 LEE Seung-Bae LEE Dong-Chan +1 位作者 WOO Jusun ZHANG Xingli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955-1975,共21页
New morphologic information permits systematic revision of trilobites from the Middle Ordovician Klimoli Formation of the Zhuozishan area, Ordos Basin, Inner Mongolia. The new assemblage is composed of 10 species of t... New morphologic information permits systematic revision of trilobites from the Middle Ordovician Klimoli Formation of the Zhuozishan area, Ordos Basin, Inner Mongolia. The new assemblage is composed of 10 species of the Raphiophoridae, Nileidae, Asaphidae, and Telephinidae.? An asaphid, aff. Mioptychopyge lashachungensis (previously Paraptychopyge lashachungensis) displays an intermediate morphology between the Chinese nobiliasaphine genera Mioptychopyge and Zhenganites. The pygidial doublure is regarded as the most significant character to differentiate Symphysurus klimoliensis (previously Nileus klimoliensis) of the Nileidae from such closely allied taxa as Poronileus. A nileid, cf. Peraspis kujandensis displays typical nileid morphology, unlike the type species, Peraspis lineolata, which might turn out to be an asaphid. Ampyx gongwusuensis sp. nov. of the Raphiophoridae is the first record of the genus in the Zhuozishan area and reveals morphologic details that might be employed to resolve Ampyx taxonomy in China. Morphologic differences between A. gongwusuensis and Abulbaspis ordosensis might represent a case of sexual dimorph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vertebrate paleontology TRILOBITA systematics Klimoli Formation DARRIWILIAN zhuozishan Inner Mongolia
下载PDF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的“特殊”浊积岩系 被引量:25
2
作者 晋慧娟 孙明良 李育慈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40,共7页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是由鲍马层序清晰的多层浊积岩组成的浊积岩系,然而其沉积序列总厚度以及浊积岩内部特征等诸多方面,又与那些形成于不稳定或次稳定型外陆架边缘直至深海盆内的巨厚浊积岩系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将拉什仲组...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是由鲍马层序清晰的多层浊积岩组成的浊积岩系,然而其沉积序列总厚度以及浊积岩内部特征等诸多方面,又与那些形成于不稳定或次稳定型外陆架边缘直至深海盆内的巨厚浊积岩系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将拉什仲组以“特殊”浊积岩系称之。文中在对这两种浊积岩系进行多方面的对比研究后,进而从沉积相、相组合、浊流的古流向以及遗迹化石群落的生态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形成拉什仲组浊流盆地的特征,并认为:充填这套“特殊”浊积岩系的海盆是位于稳定地块之间、盆地地形简单、坡度不大、海水深度在浪基面以下 200m左右、含氧量较充足的深水浊流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岩 中奥陶统 浊流 海盆 盆地 古流向 陆架 遗迹化石 群落 生态特征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三道坎组混合沉积的生物扰动构造与古地理 被引量:15
3
作者 费安玮 刘成林 +1 位作者 甘军 张忠涛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7-355,共9页
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下奥陶统三道坎组发现遗迹化石,其中绝大部分为无法鉴定遗迹属种的生物扰动构造。该组属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互层的混合沉积,按岩性及韵律性将其分为5段,分析概括了生物扰动构造的分布、特征及形成... 首次在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下奥陶统三道坎组发现遗迹化石,其中绝大部分为无法鉴定遗迹属种的生物扰动构造。该组属碳酸盐岩与陆源碎屑岩互层的混合沉积,按岩性及韵律性将其分为5段,分析概括了生物扰动构造的分布、特征及形成的沉积环境。本组沉积期出现的古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前滨沙滩及沙坝、云坪及含沙云坪、局限台地潮下低能、台地粒屑滩(介壳滩)和开阔台地潮下带。采用沉积学与实体化石及生物扰动构造半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阐述了各古地理单元的特征与各段沉积期的古地理环境,认为:本组沉积早期先后以含沙云坪环境、局限台地潮下低能环境为主,中、晚期则开阔台地潮下带环境频繁出现并时而占优势,反映了海平面上升的总体趋势;同时在海进的背景下,前滨沙滩、沙坝与云坪、含沙云坪或开阔台地潮下带等环境的交互出现,则反映了阿雷尼格中期本区是接近古陆的,随着相邻古陆的周期性抬升或海平面的周期性上升,出现了海陆争夺、频繁的海水进退的古地理变化,从而混合沉积发育。直形壳鹦鹉螺类化石产出状态的研究等表明三道坎组古流向是自北而南的。据岩性和古生物化石分析,本组沉积期气候干热,桌子山地区应归属早奥陶世华北亚热带干旱气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扰动构造 台地 混合沉积 古地理环境 鄂尔多斯盆地 古流向 沙坝 潮下带 属种 化石
下载PDF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深水水道沉积 被引量:18
4
作者 肖彬 何幼斌 +1 位作者 罗进雄 苑伯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1-331,共11页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发育一套典型的浊流沉积。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石薄片鉴定,分析了拉什仲组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关系,划分出5种岩相类型及3个深水水道复合体。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拉什仲组水道复合体沉积特征,建立... 内蒙古桌子山中奥陶统拉什仲组发育一套典型的浊流沉积。通过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石薄片鉴定,分析了拉什仲组的岩石类型及其组合关系,划分出5种岩相类型及3个深水水道复合体。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拉什仲组水道复合体沉积特征,建立了拉什仲组深水水道沉积模式。研究表明,下部水道复合体砂岩具有向上变细变薄的特征,水道侧向迁移加积趋势明显,可能位于深水水道的弯曲带;而中部及上部水道复合体水道砂体侧向延伸稳定,二者上部均为一套粉砂岩、页岩薄互层沉积,水道复合体以垂向加积作用为主,可能发育于水道末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水道沉积 水道复合体 中奥陶统 拉什仲组 桌子山
下载PDF
内蒙古桌子山地区岩溶水特征及勘查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段青梅 龙文华 +3 位作者 王兵 李志 邵景力 崔亚莉 《地质与资源》 CAS 2006年第1期53-56,10,共5页
桌子山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该区岩溶发育,属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区.在研究桌子山地区岩溶水赋存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域构造条件的分析,总结出该区地下水的分布规律.采用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为当... 桌子山地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该区岩溶发育,属鄂尔多斯盆地周边岩溶区.在研究桌子山地区岩溶水赋存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对区域构造条件的分析,总结出该区地下水的分布规律.采用水文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为当地成功地寻找到岩溶地下水,缓解了当地人畜饮用水的紧张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水 分布规律 找水 桌子山 内蒙古
下载PDF
桌子山煤田含煤地层沉积特征与聚煤模式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王毅 朱炎铭 +2 位作者 姚能旺 谢康珍 宋昱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00-104,共5页
通过单井岩性、沉积构造、连井剖面分析等手段,对桌子山煤田聚煤期沉积环境类型、沉积演化过程及聚煤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桌子山煤田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由潮坪、三角洲、曲流河3种沉积相组成,可进一步识别出潮上坪、三角洲... 通过单井岩性、沉积构造、连井剖面分析等手段,对桌子山煤田聚煤期沉积环境类型、沉积演化过程及聚煤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桌子山煤田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由潮坪、三角洲、曲流河3种沉积相组成,可进一步识别出潮上坪、三角洲平原、河漫等8种沉积亚相及多种沉积微相;受海水进退影响,聚煤期本区经历了海相到陆相的沉积演化过程,可分为四个演化阶段;期间聚煤作用的强弱取决于沉积相带的时空配置,最有利的聚煤环境为太原组下段的潮上泥炭沼泽及山西组2段的岸后沼泽、三角洲平原。从沉积环境角度,建立和探讨了本区主要的聚煤模式:潮坪聚煤模式与曲流河、三角洲平原聚煤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聚煤作用 桌子山煤田 聚煤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矿区煤层气成藏模式 被引量:5
7
作者 秦荣芳 曹代勇 +2 位作者 王安民 李恒 白纯钢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4-58,共5页
为了厘清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矿区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对区内主力煤层的厚度、埋深、煤岩煤质、含气性、顶底板封盖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煤层厚度较大、埋深适中、生烃物质基础丰富、含气量高、封盖条件较好,具有... 为了厘清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矿区的煤层气成藏条件,对区内主力煤层的厚度、埋深、煤岩煤质、含气性、顶底板封盖性以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区煤层厚度较大、埋深适中、生烃物质基础丰富、含气量高、封盖条件较好,具有较有利的成藏条件。综合分析矿区构造形态、顶底板封盖性及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断层与盖层封堵型、叠瓦扇式逆冲断层与水力封堵型、多煤层自封闭型3种煤层气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 桌子山矿区 煤层气 成藏模式
下载PDF
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砾屑灰岩沉积特征及深水沉积模式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赵俊 何幼斌 +3 位作者 肖彬 王宁 苑伯超 罗进雄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4年第4期6-8,3,共3页
以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砾屑灰岩为研究对象,根据砾屑灰岩的发育规模、颗粒大小、磨圆、砾屑的主要成分等方面的差异,将砾屑灰岩分为小型砾屑灰岩、小型角砾化砾屑灰岩和大型角砾化砾屑灰岩3种类型,对其沉积特征及深水沉积模式... 以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砾屑灰岩为研究对象,根据砾屑灰岩的发育规模、颗粒大小、磨圆、砾屑的主要成分等方面的差异,将砾屑灰岩分为小型砾屑灰岩、小型角砾化砾屑灰岩和大型角砾化砾屑灰岩3种类型,对其沉积特征及深水沉积模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小型砾屑灰岩、小型角砾化砾屑灰岩和大型角砾化砾屑灰岩这3种类型的形成均与碎屑流有关,所反映的碎屑流能量大小也有所差异;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乌拉力克组砾屑灰岩沉积模式中,碳酸盐台地为砾屑灰岩提供物质来源,上斜坡一般不发生沉积,下斜坡处发育大型角砾化灰岩,盆地边缘处则沉积小型角砾化砾屑灰岩,深水盆地发育小型砾屑灰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桌子山地区 乌拉力克组 砾屑灰岩 沉积特征 沉积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拉什仲组遗迹化石组合与古环境 被引量:19
9
作者 费安玮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8-287,共10页
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拉什仲组的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组遗迹化石共有 6属 8种 ,建立了Paleodictyon遗迹化石组合。此组合以被侵蚀、改造呈斑状分布的遗迹大量存在与Paleodictyon的普遍出现为最显著的特征... 首次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北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世拉什仲组的遗迹化石进行了系统研究。该组遗迹化石共有 6属 8种 ,建立了Paleodictyon遗迹化石组合。此组合以被侵蚀、改造呈斑状分布的遗迹大量存在与Paleodictyon的普遍出现为最显著的特征。遗迹化石的形态、行为习性、保存方式等分类特征、埋藏学特征等表明该组合相当于Nereites遗迹相 ,代表了深海远源浊流沉积环境 ;而在本组沉积晚期 ,水体开始变浅 ,大致为大陆斜坡 -陆隆半深海浊流沉积环境。其沉积层序、沉积构造及岩性等特征说明拉什仲组为典型的浊流相沉积 ,并以远源相浊流沉积为主 ,其下部近源相浊流沉积较发育。据古流向测定 ,自中奥陶世拉什仲组至公乌素组沉积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迹化石组合 遗迹相 沉积相 古地理环境 中奥陶世 拉什仲组 桌子山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中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深水等深流溢岸混合沉积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向东 阙易 +1 位作者 郇雅棋 陈海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01-1212,共12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普遍发育深水等深流沉积,其中石峡谷剖面发育完整,岩性变化明显,为达瑞威尔期等深流沉积的理想剖面。以石峡谷剖面克里摩里组中段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薄片研...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桌子山地区中奥陶统克里摩里组普遍发育深水等深流沉积,其中石峡谷剖面发育完整,岩性变化明显,为达瑞威尔期等深流沉积的理想剖面。以石峡谷剖面克里摩里组中段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结合室内岩石薄片研究、相关地球化学测试和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石灰岩岩组与页岩互层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克里摩里组中段共发育10个石灰岩岩组可划分为3个旋回;单层石灰岩以不同的透镜体形态及样式尖灭于页岩之中;石灰岩中发育平行层-均匀层-平行层序列和平缓微波状条纹构造,在显微镜下表现为交替的灰泥和粉晶聚集带。结合已有研究成果综合判断认为:克里摩里组中段石灰岩与页岩组成混积层系,包含有陆源碎屑与碳酸盐混积层系及碳酸盐(陆源碎屑岩)与混积岩混积层系2种类型,可能为受天文旋回控制的深水等深流周期性溢岸混合沉积所致。克里摩里组中段深水等深流成因混积层系的发现对于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页岩气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混合沉积 等深流 奥陶系 桌子山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贺兰拗拉谷北段奥陶系等深流沉积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海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6-43,共8页
笔者采用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贺兰拗拉谷北段桌子山剖面奥陶纪地层的沉积相特征及沉积环境的垂向变化和横向迁移规律。以桌子山剖面奥陶系沉积相研究为基础,采用F ischer图解法,求取了其可容空间的变化曲线。在... 笔者采用野外观察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贺兰拗拉谷北段桌子山剖面奥陶纪地层的沉积相特征及沉积环境的垂向变化和横向迁移规律。以桌子山剖面奥陶系沉积相研究为基础,采用F ischer图解法,求取了其可容空间的变化曲线。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相模式,识别出了典型的碳酸盐等深流沉积,建立了贺兰拗拉谷北段奥陶系层序地层学模式,为拗拉谷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各层序的水进体系域,应列为该区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桌子山剖面 Fischer图解 等深流沉积 沉积相 层序
下载PDF
内蒙卓资山地区深熔作用形成的石榴混合花岗岩 被引量:23
12
作者 陶继雄 胡凤翔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2年第1期59-64,共6页
内蒙古卓资山地区太古宙高级变质区中分布着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混合花岗岩体 ,其产出严格受孔兹岩系层位控制。岩体中含有大量矽线石榴片麻岩残留体 ,二者界线模糊 ,具渐变过渡的特征。花岗岩中富含石榴石 ,具斑杂状构造 ,浅色组分 (熔体 ... 内蒙古卓资山地区太古宙高级变质区中分布着一系列规模不等的混合花岗岩体 ,其产出严格受孔兹岩系层位控制。岩体中含有大量矽线石榴片麻岩残留体 ,二者界线模糊 ,具渐变过渡的特征。花岗岩中富含石榴石 ,具斑杂状构造 ,浅色组分 (熔体 )含量偏高 ,暗色组分 (难熔组分 )显著减少 ,但在残留体中 ,暗色组分有富集现象。岩石化学成分富铝Al2 O3含量 10 .6 1%~ 17.10 % ,A NKC =1.2 9~ 1.81;离子半径小、熔融活化度低的微量元素Cr、Ni、Cu、Co、V、Zr含量极低 ,而一些熔融活化度高、大离子半径的微量元素Sr、Ba含量明显偏高。HREE含量偏低 ,δEu具正异常 ;87Sr 86 Sr=0 .72 0 4 2~ 0 .72 933。形成混合花岗岩的温度为 735~ 785℃ ,压力范围可能为8.6~ 9.7Kb(1b =10 5Pa)。这一类独特的“石榴混合花岗岩” ,不是因熔融体占绝对优势的典型岩浆侵入结晶而成 ,而是孔兹岩系变质岩层就地深熔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混合花岗岩 孔兹岩系 麻粒岩相 深熔作用 卓资山地区 内蒙古 变质作用
下载PDF
桌子山煤田某矿带压开采16号煤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晓静 《煤矿现代化》 2015年第3期75-77,共3页
针对乌海市桌子山煤田某矿16号煤底板受奥灰水压大的问题,分析了矿井开采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利用"突水系数"法对16号煤层底板受奥灰水突水威胁进行评价,为矿井下组煤安全开采提供技术支持,对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桌子山煤田 突水系数 带压开采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北段桌子山组白云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薛时雨 付斯一 +4 位作者 侯明才 高星 苏中堂 呼尚才 朱莉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42-848,857,共8页
通过空间展布和不同类型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诠释了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天环坳陷北段奥陶系桌子山组白云岩的成因和储层地质学意义。研究区白云岩主要有微—粉晶白云岩、残余砂屑细晶白云岩和细—中晶白云岩3种,其中微—粉晶白云岩δ^(... 通过空间展布和不同类型白云岩的碳氧同位素特征,诠释了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天环坳陷北段奥陶系桌子山组白云岩的成因和储层地质学意义。研究区白云岩主要有微—粉晶白云岩、残余砂屑细晶白云岩和细—中晶白云岩3种,其中微—粉晶白云岩δ^(13)C、δ^(18)O平均值为0.78‰和-5.0‰;残余砂屑细晶白云岩δ^(13)C、δ^(18)O平均值为0.53‰和-6.5‰;细—中晶白云岩δ^(13)C、δ^(18)O平均值为0.47‰和-6.3‰。桌子山组白云岩碳氧同位素的组成位于正常海相碳酸盐岩范围之内,说明其白云石化流体来源于囚禁的古海水。白云岩碳氧同位素演化特征及成岩作用特征,指示微—粉晶白云岩为准同生阶段白云石化的产物,而残余砂屑细晶白云岩及细—中晶白云岩则为浅埋藏白云石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氧稳定同位素 白云岩 桌子山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西北缘桌子山地区河流袭夺和分水岭迁移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林玲玲 李雪梅 +1 位作者 张会平 马字发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4-303,共10页
分水岭是水系演化中的动态因素,通过连续或不连续的水系袭夺而发生迁移,从而导致水系重组。传统的对水系演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单个河流袭夺事件,而新提出的利用分水岭两侧chi(χ)值差异来描述分水岭的动态迁移过程,能够解释大尺度的河流... 分水岭是水系演化中的动态因素,通过连续或不连续的水系袭夺而发生迁移,从而导致水系重组。传统的对水系演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单个河流袭夺事件,而新提出的利用分水岭两侧chi(χ)值差异来描述分水岭的动态迁移过程,能够解释大尺度的河流袭夺事件,描述水系的整体演化过程。文章基于12.5 m DEM数据提取了鄂尔多斯西北缘桌子山地区的chi(χ)值揭示其空间分布具有东高西低的特点,反映桌子山的分水岭处于向东迁移过程。综合分析进一步揭示,在桌子山东西两侧的构造升降和降水条件都无明显差异的条件下,岩性抗侵蚀能力差异是控制桌子山分水岭向东迁移的主要因素,当抗侵蚀能力更强的寒武系、奥陶系灰岩位于背斜西翼,而中元古宙长城系(Pt)沉积碎屑岩位于其下部时,背斜西翼的河流具有更强的侵蚀能力,西翼河流可能会穿过背斜核部,从而侧向袭夺东侧的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袭夺 分水岭迁移 鄂尔多斯 桌子山
下载PDF
基于波形特征的露天钼矿微震事件的识别分析——以卓资山钼矿为例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艳红 包金哲 +10 位作者 王树波 翟浩 魏建民 杨智升 张晖 赵铁锁 苏日亚 王磊 王鑫 贾昕晔 刘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2-676,共15页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场的实测结果,采用卓资山露天钼矿微震监测项目产出资料,提取了5类微震事件的波形特征和时频特征。波形特征显示:微地震的振幅、辐射均匀性和频率变化特征表明微地震是由于岩层受到单力偶和剪切力作用破裂而产生... 基于前人研究成果以及现场的实测结果,采用卓资山露天钼矿微震监测项目产出资料,提取了5类微震事件的波形特征和时频特征。波形特征显示:微地震的振幅、辐射均匀性和频率变化特征表明微地震是由于岩层受到单力偶和剪切力作用破裂而产生;爆破具有P波初动方向向上、S波不易识别的特点,包含"初震段、主震段、尾波段"三段变化形态;小型边坡滑坡波事件属楔体滑坡,是由多个"加速-缓冲-终止"构成,波形是由包络线呈"V"字形的多组脉冲波列组成;机械开采震动事件具有自振能量不变、脉冲幅度相差很大、持续时间间隔不确定的特点;运输车辆波形振幅具有形态"弱-强-弱"、等频率、包络线呈多段纺锤形的特征。时频空间分布可以分为相对独立、界限分明的两类:一类包含微地震、爆破、机械开采、小型边坡滑坡事件,另一类只包含车辆运输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资山露天钼矿 微震事件 时频特征
下载PDF
贺兰构造带北段一桌子山中-新生代构造变形特征
17
作者 杨向阳 董云鹏 +3 位作者 孙圣思 张菲菲 孙娇鹏 王志宁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799-818,共20页
贺兰山构造带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经历了元古代以来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贺兰构造带北段的桌子山具有复杂的构造样式,该构造样式记录了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以及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丰富信息。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揭... 贺兰山构造带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与阿拉善地块之间,经历了元古代以来长期的构造演化过程。贺兰构造带北段的桌子山具有复杂的构造样式,该构造样式记录了鄂尔多斯块体、阿拉善块体以及古亚洲洋构造演化的丰富信息。详细的野外构造解析揭示,贺兰构造带北段桌子山地区自中生代以来主要经历了多期挤压构造变形。第一期构造变形以三叠系及其以下地层中的NWW向宽缓褶皱为代表,指示了晚三叠纪NNE向的挤压作用;第二期以侏罗系及其以下地层中的NE走向构造为代表,指示了晚侏罗世NW向的挤压作用;第三期构造变形以黄河断裂发生右旋走滑及其两侧早期变形构造线走向及古应力场方向之间30°夹角差异为代表。黄河断裂以东白垩系及其以上地层结构稳定,结合前人古地磁研究结果,认为第三期构造变形为桌子山沿黄河断裂发生近30°逆时针旋转,变形时间为新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解析 桌子山 贺兰山构造带 阿拉善块体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吴兴宁 吴东旭 +3 位作者 丁振纯 于洲 王少依 李维岭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12-318,共7页
白云岩成因及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尚不明确,这造成了优质白云岩储层预测的困难,严重制约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的勘探部署和天然气发现。早奥陶世,盆地西缘总体处于开阔海缓坡或弱镶边台地沉积环境,内缓坡及台地边缘带起到一定... 白云岩成因及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控制作用尚不明确,这造成了优质白云岩储层预测的困难,严重制约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奥陶系的勘探部署和天然气发现。早奥陶世,盆地西缘总体处于开阔海缓坡或弱镶边台地沉积环境,内缓坡及台地边缘带起到一定的障壁作用。岩石薄片观察表明,盆地西缘奥陶系白云岩主要为颗粒白云岩和晶粒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残余颗粒结构清晰,晶粒白云岩包括泥粉晶白云岩、粗粉晶白云岩、粉细晶白云岩、细晶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和中粗晶白云岩等。白云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泥粉晶白云岩碳同位素δ13C值多偏正,微量元素具有低Na、K及较高Fe的特征,锶同位素87Sr/86Sr值与同时期海水相似,稀土元素Eu亏损,阴极发光显示为暗棕色或暗褐色;细晶-颗粒白云岩δ13C值多偏负,微量元素具有低Na、K、Fe的特征,87Sr/86Sr值明显大于同时期海水,阴极发光显示为桔黄色、暗红色及红色发光,包裹体均一温度普遍偏高。根据区域构造和沉积演化、岩石学特征、气候环境以及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盆地西缘奥陶系泥粉晶白云岩由准同生期蒸发泵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细晶-颗粒白云岩由浅埋藏期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形成。同生期颗粒滩原生孔隙在白云石化之后由于白云岩的抗压实能力强而得以保存下来,后期进一步溶蚀扩大形成现今盆地西缘奥陶系白云岩储层中最主要的储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岩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 桌子山组 克里摩里组 奥陶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桌子山煤田奥灰水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世东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80-188,共9页
桌子山煤田奥陶系灰岩地下水是区域煤层开采的主要充水水源,同时也是乌海市重要的地下水水源,研究该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对矿井水害防治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以奥陶系灰岩水为研究对象,采集煤田奥陶系灰岩地下... 桌子山煤田奥陶系灰岩地下水是区域煤层开采的主要充水水源,同时也是乌海市重要的地下水水源,研究该区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对矿井水害防治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以奥陶系灰岩水为研究对象,采集煤田奥陶系灰岩地下水样37组,综合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离子比例关系分析了奥陶系灰岩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其形成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桌子山煤田奥陶系灰水水化学组分的分布特征与地下水径流方向密切相关,Na^(+)+K^(+)、HCO^(-)_(3)、Cl^(-)和SO^(2-)_(4)的离子浓度及理化指标TDS、pH值由补给区向排泄区呈现增大的趋势,Ca^(2+)和Mg^(2+)浓度呈现减小的趋势,并且以上指标在煤田北部和南部地区变化较大;由桌子山补给区向甘德尔山再转南北向径流的水化学类型变化较为明显,主要为“水迟缓交替作用带”,经历正向离子交换作用,而由桌子山补给区向南径流的水化学类型始终为SO_(4)·Cl-Ca·Na型,控制作用由“水迟缓交替作用带”转为“水消极交替作用带”,反向离子交换作用强烈;整个桌子山煤田可划分为北、中、南3个水化学特征区,煤田北部因地质构造的缘故使地下水形成滞留区,径流过程紊乱且形成过程较复杂,中部未受到地质构造阻挡,径流方向不变,地下水化学形成过程简单,而南部因地层加深和断层阻隔的缘故形成滞留带,使地下水水化学形成过程较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桌子山煤田 水化学特征 水化学形成作用 奥陶系灰岩地下水 地下水水源地
下载PDF
浅析桌子山煤田主要水害防治措施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风华 王福斌 《煤炭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5-137,共3页
煤矿水害是我国矿井五大灾害之一,严重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近3a来,内蒙西部桌子山煤田部分煤矿由于开采深度的加大出现几起水害事故,因此造成的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及经济损失极为惨重。为了遏制水害事故再次发生,通过分析案例和... 煤矿水害是我国矿井五大灾害之一,严重制约着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近3a来,内蒙西部桌子山煤田部分煤矿由于开采深度的加大出现几起水害事故,因此造成的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及经济损失极为惨重。为了遏制水害事故再次发生,通过分析案例和水害发生的机理,总结出该煤田主要水害的防治方法。只要严格按照防治水原则指导采掘作业,及时采取科学防治措施,就会从源头杜绝此类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桌子山煤田 主要水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