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scovite 40Ar-39Ar age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in Zhuxi W(Cu) deposit, northeastern Jiangxi 被引量:9
1
作者 OUYANG Yong-peng WEI Jin +5 位作者 LU Yi ZHANG Wei YAO Zai-yu RAO Jian-feng CHEN Guo-hua PAN Xiao-f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488-3501,共14页
The Zhuxi W(Cu)skarn deposit,the world’s largest tungsten deposit is newly discovered in Jingdezhen city,northeastern Jiangxi province,China.It mainly occurs near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Yanshanian granites and ... The Zhuxi W(Cu)skarn deposit,the world’s largest tungsten deposit is newly discovered in Jingdezhen city,northeastern Jiangxi province,China.It mainly occurs near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Yanshanian granites and the Late Paleozoic carbonate rocks.Three types of mineralization including skarn type,altered granite type and quartz vein veinlet type orebodies have been observed.In this study,the 40Ar 39Ar age of hydrothermal muscovite coexisting with copper mineralization in the altered granite type orebody formed near the unconformity interface is determined by step-heating technology using CO2 laser.The plateau age,isochron age,and inverse isochron age of muscovite are(147.39±0.94)Ma,(147.2±1.5)Ma,and(147.1±1.5)Ma,respectively.These ages are almost identical to the ages of ore-related granite and other mineralization types in the Zhuxi W(Cu)deposit,indicating that the Cu mineralizations occurred at the shallow depth and near the unconformity interface are contemporaneous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This further suggested that the acompanied W and Cu mineralization in the Zhuxi W(Cu)deposit which may be controlled by the magma source is enriched in both W and 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SCOVITE 40Ar 39Ar age altered granite-type orebody zhuxi W(Cu)deposit northeastern Jiangxi
下载PDF
Evolution of the magmatic–hydrothermal system and formation of the giant Zhuxi W–Cu deposit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2
2
作者 Xiaolong He Da Zhang +5 位作者 Yongjun Di Ganguo Wu Bojie Hu Hailong Huo Ning Li Fang Li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58-181,共24页
The Zhuxi deposit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W–Cu deposit located in the Jiangnan porphyry–skarn W belt in South China. The deposit has a resource of 3.44 million tonnes of WO3, making it the largest on Earth,however ... The Zhuxi deposit is a recently discovered W–Cu deposit located in the Jiangnan porphyry–skarn W belt in South China. The deposit has a resource of 3.44 million tonnes of WO3, making it the largest on Earth,however its origin and the evolution of its magmatic–hydrothermal system remain unclear, largely because alteration–mineralization types in this giant deposit have been less well-studied, apart from a study of the calcic skarn orebodie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mineralizat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magnesian skarn, calcic skarn, and scheelite–quartz–muscovite(SQM) vein types.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mineralogical analyses show that the magnesian skarn hosted by dolomitic limestone is characterized by garnet of the grossular–pyralspite(pyrope, almandine, and spessartine) series, diopside, serpentine,and Mg-rich chlorite. The calcic skarn hosted by limestone is characterized by garnet of the grossular–andradite series, hedenbergite, wollastonite, epidote, and Fe-rich chlorite. The SQM veins host highgrade W–Cu mineralization and have overprinted the magnesian and calcic skarn orebodies. Scheelite is intergrown with hydrous silicates in the retrograde skarn, or occurs with quartz, chalcopyrite, sulfide minerals, fluorite, and muscovite in the SQM veins.Fluid inclusion investigations of the gangue and ore minerals revealed the evolution of the ore-forming fluids, which involved:(1) melt and coexisting high–moderate-salinity, high-temperature, high-pressure(>450 ℃and >1.68 kbar), methane-bearing aqueous fluids that were trapped in prograde skarn minerals;(2) moderate–low-salinity, moderate-temperature, moderate-pressure(~210–300 ℃and ~0.64 kbar),methane-rich aqueous fluids that formed the retrograde skarn-type W orebodies;(3) low-salinity,moderate–low-temperature, moderate-pressure(~150–240 ℃and ~0.56 kbar), methane-rich aqueous fluids that formed the quartz–sulfide Cu(–W) orebodies in skarn;(4) moderate–low-salinity,moderate-temperature, low-pressure(~150–250 ℃and ~0.34 kbar) alkanes-dominated aqueous fluids in the SQM vein stage, which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high-grade W–Cu orebodies. The S–Pb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the sulfides suggest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were mainly derived from magma generated by crustal anatexis, with minor addition of a mantle component. The H–O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quartz and scheelite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s originated mainly from magmatic water with later addition of meteoric water. The C–O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calcite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fluid was originally derived from granitic magma, and then mixed with reduced fluid exsolved from local carbonate strata. Depressurization and resultant fluid boiling were key to precipitation of W in the retrograde skarn stage. Mixing of residual fluid with meteoric water led to a decrease in fluid salinity and Cu(–W) mineralization in the quartz–sulfide stage in skarn. The high-grade W–Cu mineralization in the SQM veins formed by multiple mechanisms, including fracturing, and fluid immiscibility, boiling, and mix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huxi Giant ore deposit W-Cu mineralization C-H-O-S-Pb isotopes Magmatic-hydrothermal system
下载PDF
景德镇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的约束 被引量:21
3
作者 吴筱萍 欧阳永棚 +2 位作者 周耀湘 钟仕俊 陈国华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85-1896,共12页
景德镇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赣东北地区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矽卡岩矿床。在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地质特征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钻孔揭露出的岩浆岩及矽卡岩型矿石进行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岩浆岩含矿性、矿化分... 景德镇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赣东北地区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矽卡岩矿床。在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及地质特征已有认识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钻孔揭露出的岩浆岩及矽卡岩型矿石进行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合岩浆岩含矿性、矿化分带性及已有成岩-成矿年代学数据,初步分析了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制约。结果表明岩浆岩与成矿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可能主要受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多阶段伸展-减薄而形成的一系列地壳重熔型花岗质岩石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溪钨铜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矽卡岩 江西景德镇
下载PDF
基于XEPOS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研究江西朱溪铜钨矿床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9
4
作者 苏晓云 王登红 +8 位作者 王成辉 刘善宝 刘建光 樊兴涛 蒯丽君 陈国华 万浩章 张诚 黄桂强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59-969,共11页
江西朱溪铜钨矿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以钨铜为主的多金属大型至超大型矿床,成矿潜力巨大,但目前仅对矿床地质特征等有所研究,研究程度较低,因此急需对矿床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铜钨矿体钻孔岩芯样品进行直接粉末... 江西朱溪铜钨矿是近年新发现的一个以钨铜为主的多金属大型至超大型矿床,成矿潜力巨大,但目前仅对矿床地质特征等有所研究,研究程度较低,因此急需对矿床成因类型、地球化学特征等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铜钨矿体钻孔岩芯样品进行直接粉末制样,应用XEPOS型偏振激发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分析主量元素(SiO2、CaO、MgO),微量元素(Cu、W、Zn、Ag)的含量,研究朱溪矿区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主量元素SiO2、CaO、MgO交代作用显著,SiO2和CaO呈"对顶"之势;微量元素Cu、W、Zn、Ag等含量随深度增加呈波状起伏是受构造控制的岩层交代的明显特征,且Cu、W在空间上有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特征。这些元素的变化趋势均表明该矿体属于交代成因,而元素的变化反映到矿物组合也说明成矿物质来源与花岗岩、花岗斑岩、花岗岩闪长岩等有关。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为进一步勘探工作与成矿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朱溪铜钨矿 成矿元素 交代作用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赣北朱溪与大湖塘钨多金属矿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周显荣 陈祺 +3 位作者 欧阳永棚 贺玲 曾祥辉 魏锦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9-298,共10页
近些年在赣北朱溪和大湖塘地区新发现了世界级钨多金属矿,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对朱溪和大湖塘钨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发现2个矿区成矿岩体和矿源层较为相似,而导矿-控矿构造、矿体类型、围岩蚀变等方面则存在差异性... 近些年在赣北朱溪和大湖塘地区新发现了世界级钨多金属矿,引起了广泛关注。文章对朱溪和大湖塘钨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综合对比研究,发现2个矿区成矿岩体和矿源层较为相似,而导矿-控矿构造、矿体类型、围岩蚀变等方面则存在差异性;从岩体、构造、围岩蚀变、地层等方面总结了找矿标志,并建立了赣北地区"多位一体"钨矿找矿预测模型,简要提出下一步的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 大湖塘钨矿集区 找矿预测模型 找矿方向
下载PDF
江西景德镇朱溪铜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控矿条件分析 被引量:99
6
作者 陈国华 万浩章 +2 位作者 舒良树 张诚 康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901-3914,共14页
景德镇朱溪铜钨多金属矿是近年发现的一个矽卡岩型矿床,发育在江南新元古代基底之上。在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和最新勘探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矿化岩体为晚中生代花岗斑... 景德镇朱溪铜钨多金属矿是近年发现的一个矽卡岩型矿床,发育在江南新元古代基底之上。在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和最新勘探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地质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矿化岩体为晚中生代花岗斑岩,晚古生代黄龙组和船山组是成矿的物质基础,矿化蚀变发育在花岗斑岩与黄龙组、船山组的接触带。矽卡岩存在分带现象,自花岗斑岩往围岩一侧,自内向外依次出现角岩带、石榴石-透辉石带、透闪石-阳起石带、含石榴石大理岩带;品位高、厚度大的矿体主要产于矽卡岩带中。在地表和浅部,存在成矿分带性;由东往西,依次出现铜→铜-白钨矿→白钨矿,成矿温度则由中温→中高温→高温,揭示一个向西北倾斜的成矿带面貌。本研究提出,该矿床的形成明显受NE向断裂构造的制约,主矿带主要分布在黄龙组与新元古代基底的接触面附近,浅部为铜或铜锌矿,往深处变为铜-白钨矿,更深处为白钨矿赋存场所。在塔前-赋春盆地东段的晚古生代碳酸盐岩盆地与花岗质岩体的接触带,是寻找矽卡岩型铜钨钼等多金属矿床最有利的远景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钨多金属矿 控矿条件 晚中生代 朱溪 江南造山带
下载PDF
江西朱溪铜钨多金属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7
7
作者 赵苗 潘小菲 +6 位作者 李岩 陈国华 张诚 康川 魏锦 张天福 刘茜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48-568,共21页
朱溪铜钨多金属矿床位于赣东北深大断裂北西侧。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或矽卡岩化大理岩中,代表性矽卡岩矿物有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硅灰石、蛇纹石、金云母、符山石、绿泥石等。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 朱溪铜钨多金属矿床位于赣东北深大断裂北西侧。矿体主要产于燕山期侵入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的矽卡岩或矽卡岩化大理岩中,代表性矽卡岩矿物有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硅灰石、蛇纹石、金云母、符山石、绿泥石等。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交代关系推断流体经历了5个阶段,分别为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阶段和表生氧化阶段。特征矿物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铝榴石—钙铁榴石;辉石以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为主;角闪石属钙角闪石系列;绿泥石主要是密绿泥石和斜绿泥石。推测岩浆侵入后,在矽卡岩阶段为中酸性弱氧化条件,在退化蚀变阶段氧逸度和p H值升高,氧化物析出,随着氧逸度的又一次降低,金属硫化物沉淀。最后,通过其矿物成分特征推测该矿床金属矿化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 矿物学 电子探针分析 朱溪矿床 江西
下载PDF
朱溪钨铜矿床闪长玢岩的形成时代及对成矿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4
8
作者 饶建锋 欧阳永棚 +3 位作者 陈祺 魏锦 陈国华 曾祥辉 《中国钨业》 CAS 2020年第5期43-52,共10页
在朱溪钨铜矿床中,首次发现有闪长玢岩赋存于蚀变花岗岩中,为了解闪长玢岩对成矿是否有影响,对闪长玢岩开展岩相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闪长玢岩锆石U-Pb年龄为(162.7±1.4)Ma,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过铝质特征;轻重... 在朱溪钨铜矿床中,首次发现有闪长玢岩赋存于蚀变花岗岩中,为了解闪长玢岩对成矿是否有影响,对闪长玢岩开展岩相学、地球化学、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闪长玢岩锆石U-Pb年龄为(162.7±1.4)Ma,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具有过铝质特征;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Eu负异常;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曲线显示Ba、U、K、Pb、Sr正异常,Nb、Ta、P、Ti负异常,具岛弧岩浆特征。岩石表现出高Sr、低Y、低Yb等特征,具埃达克(质)岩特征。结合前人成果,研究认为约162 Ma矿区发生的壳幔相互作用事件为朱溪矿床的Cu矿化贡献了一定的作用,该期岩浆事件可能使得铜先富集,而后受区域构造作用,钨活化迁移富集的同时伴随着大量的铜活化迁移,两者在合适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沉淀成矿,形成“钨铜共生”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长玢岩 埃达克岩 钨铜共生 朱溪矿区
下载PDF
赣东北朱溪超大型钨矿床中白钨矿的稀土、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Sm-Nd定年 被引量:56
9
作者 刘善宝 刘战庆 +3 位作者 王成辉 王登红 赵正 胡正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30,共14页
赣东北朱溪超大型钨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夕卡岩型钨矿床,为确定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时代,在详细钻孔岩心编录基础上,本文对白钨矿运用LA-ICP-MS法分析了其单矿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并进行Sm-Nd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显示:白钨矿... 赣东北朱溪超大型钨矿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夕卡岩型钨矿床,为确定其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时代,在详细钻孔岩心编录基础上,本文对白钨矿运用LA-ICP-MS法分析了其单矿物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并进行Sm-Nd同位素定年研究。结果显示:白钨矿微量元素中Mo、Nb、Ta富集,而Rb/Sr<0.04,Nb/Ta=1.69~8.46、Zr/Hf=3.06~6.75,显示成矿物质的壳源特征。白钨矿的∑REE变化大(∑REE=3.25×10^(-6)~229.95×10^(-6)),LREE与HREE之间分馏明显((La/Yb)N=36~19 984),属于轻稀土富集型。依据δEu值的特征,将白钨矿分为δEu正异常(δEu=1.44~9.06)的轻稀土富集型和δEu负异常(δEu=-0.25^-0.82)的轻稀土富集型;在空间上,由远到近接近花岗岩,白钨矿的∑REE逐渐升高,δEu由正异常逐渐转变为负异常,有与花岗岩稀土配分曲线趋于一致的趋势。白钨矿Sm-Nd等时线年龄为(144±5)Ma,143 Nd/144 Nd初始比值为0.512 020,其εNd(t)为-9.753,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 745 Ma,其年龄与物质来源与朱溪花岗岩的一致,表明朱溪钨矿床是朱溪矿区隐伏花岗岩进一步演化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溪钨矿 白钨矿 稀土 微量元素 SM-ND同位素定年
下载PDF
赣东北朱溪矿床深部似层状钨(铜)矿体白钨矿、磷灰石原位U-Pb年代学及微量元素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敏 宋世伟 +3 位作者 崔玉荣 陈国华 饶建锋 欧阳永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7-732,共16页
钨和铜由于地球化学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二者通常很难同时发生大规模的成矿作用。然而,江南钨矿带却出现了以石门寺和朱溪为代表的钨(铜)矿床。本文对朱溪钨(铜)矿床中最为重要的铜矿化作用开展了研究,即对形成于新元古代浅变质岩与... 钨和铜由于地球化学行为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二者通常很难同时发生大规模的成矿作用。然而,江南钨矿带却出现了以石门寺和朱溪为代表的钨(铜)矿床。本文对朱溪钨(铜)矿床中最为重要的铜矿化作用开展了研究,即对形成于新元古代浅变质岩与古生代碳酸盐岩不整合界面附近的似层状钨(铜)矿体进行了精细的矿物学微区原位测试分析。厘定了朱溪矿床深部似层状钨(铜)矿体中铜矿化的形成时代为150.2±2.4Ma,与朱溪矿床的钨矿化时代及钨矿化相关岩体的成岩时代近于一致;揭示了深部似层状钨(铜)矿体中白钨矿、磷灰石的形成与朱溪矿床成矿相关岩浆高程度结晶分异形成的残余岩浆热液流体相关;结合朱溪矿床高分异残余岩浆(流体)具有高度还原的特征,初步提出朱溪矿床成矿过程中,钨来自于高分异残余岩浆热液流体,而铜来自于岩浆热液流体对基底地层中铜元素的萃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溪矿床 白钨矿 磷灰石 原位分析 成矿时代
下载PDF
赣东北朱溪钨(铜)矿区高分异花岗岩的成因及与钨矿的关系 被引量:22
11
作者 刘经纬 陈斌 +2 位作者 陈军胜 李壮 孙克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61-3182,共22页
朱溪钨(铜)矿是江西东北部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钨矿,本文报道了与成矿相关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Nd同位素成分和黑云母、斜长石电子探针数据,以探讨岩体成因以及F在岩浆演化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朱溪矿区花岗岩具有富硅铝、贫钙镁... 朱溪钨(铜)矿是江西东北部近年来发现的超大型钨矿,本文报道了与成矿相关岩体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Nd同位素成分和黑云母、斜长石电子探针数据,以探讨岩体成因以及F在岩浆演化及成矿过程中的作用。朱溪矿区花岗岩具有富硅铝、贫钙镁的特征,属于典型的S型花岗岩,而不是A型花岗岩。Nd同位素(εNd(t)=-10.1^-7.9)、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朱溪矿区花岗岩是在超高温麻粒岩相条件下形成于下地壳含富Mg/Ti黑云母的麻粒岩相残留体的再次部分熔融,并非双桥山群变质沉积岩的直接部分熔融以及九岭(和杨草尖)黑云母花岗岩的重融形成。三类岩石可能代表同一个母岩浆的分离结晶的产物,结晶的先后次序为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斑岩。这些花岗岩具有明显的富F特征,F的加入降低了花岗岩岩浆的固相线温度(低锆饱和温度,621~779℃)和粘度,延长了岩浆演化过程,导致了强烈的分离结晶作用和熔体-流体作用,并形成偏离正常岩浆体系的微量元素比值(低K/Rb、Zr/Hf、La/Nb、La/Ta比值)。朱溪矿区花岗岩较长的岩浆演化时间和较低的结晶温度使其可以长时间萃取双桥山群等围岩中的W元素。F与W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W与F络合随流体迁移,巨量的W在合适的温压条件下沉淀。朱溪矿区高分异花岗岩对于钨矿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溪钨矿 富F花岗岩 钦杭成矿带 燕山期
下载PDF
江西省浮梁县朱溪钨铜矿床花岗岩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16
12
作者 刘建光 杨小鹏 +4 位作者 周耀湘 曾祥辉 饶建锋 刘蔚 陈国华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5年第4期276-284,共9页
继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地区发现并查明了世界最大的钨矿之后,近年来在江西省浮梁县朱溪地区又发现了具有世界级资源潜力的钨铜矿。通过分析浮梁县朱溪钨铜矿床隐伏成矿花岗岩的区域构造背景、岩石学特征、围岩蚀变、稀土与微量元素地球... 继江西省武宁县大湖塘地区发现并查明了世界最大的钨矿之后,近年来在江西省浮梁县朱溪地区又发现了具有世界级资源潜力的钨铜矿。通过分析浮梁县朱溪钨铜矿床隐伏成矿花岗岩的区域构造背景、岩石学特征、围岩蚀变、稀土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探讨花岗岩的成因及其与成矿的关系。研究表明,该矿床的形成与朱溪花岗岩具有密切关系,朱溪花岗岩既不同于S型花岗岩,也不同于I型花岗岩,这种壳幔混杂与地层叠覆—壳层同熔型岩浆系列的过渡成就了朱溪超大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溪钨铜矿床 花岗岩 成因 成矿关系 江西
下载PDF
江西朱溪铜钨矿细粒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54
13
作者 王先广 刘战庆 +6 位作者 刘善宝 王成辉 刘建光 万浩章 陈国华 张树德 刘小林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2-599,共8页
江西朱溪铜钨矿床是近年来在赣北地区发现的又一超大型矽卡岩型钨矿,矿床的形成与花岗岩类侵入体密切相关,矿区处于钦—杭结合带江西段塔前—赋春成矿带中部。该矿床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研究区建立的"南钨北扩"格局,然而前人... 江西朱溪铜钨矿床是近年来在赣北地区发现的又一超大型矽卡岩型钨矿,矿床的形成与花岗岩类侵入体密切相关,矿区处于钦—杭结合带江西段塔前—赋春成矿带中部。该矿床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研究区建立的"南钨北扩"格局,然而前人对其成矿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及侵入时代缺少必要的研究,直接制约了对这一格局的深入认识。本文选择朱溪铜钨矿区与成矿有关的细粒白云母花岗岩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详细野外地质工作和前人研究成果,首次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了该岩体中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46.90±0.97 Ma(MSWD=0.55);并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和ICP-MS技术进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该岩体具有高硅、高碱、富钾、强过铝质的地球化学特征,属于典型的S型花岗岩,说明晚侏罗世早期在江南隆起一带存在一期与成矿作用有关的岩浆侵位事件,为研究朱溪超大型铜钨矿和区域上塔前—赋春成矿带成矿规律研究提供了新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朱溪铜钨矿 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U-PB测年
下载PDF
赣东北朱溪钨(铜)矿床两期石榴石研究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7
14
作者 欧阳永棚 周显荣 +4 位作者 尧在雨 饶建锋 宋世伟 魏锦 卢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19-231,共13页
本文对朱溪超大型钨(铜)矿床中两类与白钨矿密切相关的石榴石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这两类共存的石榴石与夕卡岩型矿床中常见的同期热液在不同阶段形成的两种石榴石不同。早期石榴石相对更加富Fe(Ad37.17~41.84Gr54.83~59.57Sp3.10~4.6... 本文对朱溪超大型钨(铜)矿床中两类与白钨矿密切相关的石榴石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这两类共存的石榴石与夕卡岩型矿床中常见的同期热液在不同阶段形成的两种石榴石不同。早期石榴石相对更加富Fe(Ad37.17~41.84Gr54.83~59.57Sp3.10~4.62),而晚期石榴石更加富Al(Ad12.69~14.42Gr77.56~79.03Sp0.44~0.92),成分上更接近钙铝榴石端员,具有更低的Sn含量,更高的U含量,并在稀土配分曲线中显示出更明显的正Eu异常,表明晚期石榴石形成时的氧逸度明显低于早期石榴石形成时的氧逸度。晚期石榴石相对于早期石榴石具有更高的Cu、Pb、Zn、Li、Be、B、Rb、Cs、Sr含量和更低的W、Mo、Ga、Ge含量,并且与成矿相关岩体具有相似的稀土配分模式曲线,表明晚期石榴石与朱溪矿床的成矿相关岩浆演化而形成的残余岩浆热液流体具有更加密切的相关性。本文研究的两类共存的石榴石可能是两期成矿热液流体作用的产物,暗示朱溪矿床的成矿作用可能与多期岩浆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夕卡岩型钨(铜)矿床 石榴石 原位分析 朱溪 赣东北
下载PDF
朱溪式矽卡岩型矿床成矿作用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20
15
作者 欧阳永棚 饶建锋 +2 位作者 尧在雨 周显荣 陈国华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8-158,共11页
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赣东北地区新发现的与岩浆活动有关的超大型矽卡岩型矿床。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勘探成果,论述了该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并通过将该矿床与传统意义上矽卡岩型矿床对比,从蚀变分带、成矿温度、成矿阶... 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赣东北地区新发现的与岩浆活动有关的超大型矽卡岩型矿床。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勘探成果,论述了该矿床基本地质特征,并通过将该矿床与传统意义上矽卡岩型矿床对比,从蚀变分带、成矿温度、成矿阶段、钨铜共生机制、控矿因素等对其独特性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并简要论述了朱溪矿床成矿作用过程,建立了朱溪式矽卡岩型钨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模式,指出了今后区域上应重视推覆构造带内中酸性岩浆侵位于碳酸盐岩地段的找矿,朱溪矿区应重视北西侧及深部矽卡岩型和蚀变花岗岩型钨铜多金属矿、北东侧脉型铜锌银矿的找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 矽卡岩 独特性 成矿作用 找矿方向 江西景德镇
下载PDF
大比例尺重力调查与成矿预测:以江西朱溪钨矿外围为例 被引量:10
16
作者 郭信 兰学毅 +2 位作者 严加永 葛诚 周月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5-1004,共20页
江西塔前-赋春成矿带近年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钨矿—朱溪钨铜矿。该矿床发育在富含钨铜元素的新元古代泥砂质岩基底之上,产在燕山期花岗岩与石炭纪-二叠纪灰岩接触带,阐明其覆盖区花岗岩与石炭纪-二叠纪灰岩的三维空间分布结构,是寻找该... 江西塔前-赋春成矿带近年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钨矿—朱溪钨铜矿。该矿床发育在富含钨铜元素的新元古代泥砂质岩基底之上,产在燕山期花岗岩与石炭纪-二叠纪灰岩接触带,阐明其覆盖区花岗岩与石炭纪-二叠纪灰岩的三维空间分布结构,是寻找该类矿床的关键问题。塔前-赋春成矿带控矿地层、花岗岩仅有微弱磁性,但是密度差异明显,这为本区开展重力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本文利用最新的1∶5万重力调查成果,结合航磁建立了本区构造格架,使用重磁三维反演建模技术建立本区三维地质模型,取得了以下成果:(1)对区内控矿地层进行立体识别划分,推断了塔前-朱溪、双田-大游山和临港-乐河镇石炭-二叠系条带深部延展形态,推断红梅岭-排前村和刘家滩-珍珠山深部存在两条隐伏石炭-二叠系条带;(2)发现本区岩体具有环形重力低夹局部重力高的异常特征,结合磁法区分岩浆岩岩性,圈定了本区隐伏岩体;(3)根据朱溪钨铜多金属矿物化探异常特征,圈定了两类深部成矿有利靶区:一类位于地表出露石炭纪-二叠纪灰岩沿断裂延伸与隐伏岩体接触带;另一类位于推断的隐伏石炭纪-二叠纪灰岩与隐伏岩体接触带;(4)塔前-赋春成矿带重力工作较少,通过分析本次重力调查成果,发现在地形复杂、具有明显密度差异的推覆构造发育地区开展1∶5万重力调查可取得较好的勘查成果。重力调查工作成本低,工作周期短,在圈定的成矿有利靶区内开展大比例尺综合物化探异常查证和矿产调查工作,能有效提高矿产勘查效率;在地形、构造复杂地区推广应用1∶5万重力调查并建立三维地质模型,对开展深部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调查 塔前-赋春成矿带 成矿预测 朱溪钨矿 江西
下载PDF
景德镇朱溪铜钨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欧阳永棚 陈国华 +6 位作者 饶建锋 曾祥辉 张诚 魏锦 康川 舒立旻 罗渌川 《地质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359-364,共6页
景德镇朱溪铜钨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赣东北地区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矽卡岩矿床。在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其地质特征和成矿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朱溪矿区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上部为热液脉型矿体... 景德镇朱溪铜钨多金属矿床是近年在赣东北地区发现的一个超大型矽卡岩矿床。在对该矿床成矿地质背景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对其地质特征和成矿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朱溪矿区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上部为热液脉型矿体,中深部为矽卡岩型矿体,更深部为斑岩(蚀变花岗岩)型矿体,且矿化在水平方向上由北东往南西及垂直方向由浅到深,出现Cu→Cu-W→W-Cu的规律性矿化趋势。朱溪矿床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又复杂的地质过程,其中与铜钨多金属关系密切的主要为氧化物阶段和金属硫化物阶段,且成矿作用并非一次完成,可能是多次成矿作用相互叠加才形成如此巨量的铜钨资源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钨多金属矿 地质特征 成矿机制 朱溪 江西景德镇
下载PDF
江西景德镇朱溪浅部铜矿床地质、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兴俭 张达 +4 位作者 霍海龙 贺晓龙 狄永军 欧阳永鹏 陈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85-698,共14页
江西景德镇朱溪浅部铜矿床位于萍乐凹陷带北缘,属塔前-赋春有色金属成矿带北部,为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钨铜多金属矿床浅部的铜矿床。矿体分布受到断裂构造的控制,金属矿物组成主要为黄铜矿、闪锌矿、磁黄铁矿、斑铜矿、辉铜矿、黄铁矿和少... 江西景德镇朱溪浅部铜矿床位于萍乐凹陷带北缘,属塔前-赋春有色金属成矿带北部,为近年来发现的大型钨铜多金属矿床浅部的铜矿床。矿体分布受到断裂构造的控制,金属矿物组成主要为黄铜矿、闪锌矿、磁黄铁矿、斑铜矿、辉铜矿、黄铁矿和少量白钨矿等。文中重点分析了矿床脉石矿物的氢、氧、碳同位素和矿石硫化物的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金属硫化物δ^(34)S_(CDT)集中为1.1‰~2.5‰,平均为1.63‰(n=6),极差为1.4‰;石英和方解石δ^(18)O_(water)值的变化范围较大(-0.2‰^+6.65‰,n=10),均值为2.19‰;石英δD_(V-SMOW)值的变化范围比较集中(-81.1‰^-106.4‰,n=5);方解石δ^(13)C_(PDB)变化范围为-5.1‰^-7.7‰,平均为-6.28‰(n=5);7件硫化物样品的铅同位素组成为^(206)Pb/^(204)Pb=38.417~38.500、^(207)Pb/^(204)Pb=15.605~15.652和^(208)Pb/^(204)Pb=18.206~18.553,矿石硫化物铅同位素基本为正常的放射成因铅。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及方解石的碳同位素均指示成矿物质可能来源于深部岩浆活动并受到低温蚀变作用;石英和方解石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以岩浆流体为主,成矿晚期加入了大量加热补给的大气降水;铅同位素组成表明成矿物质中Pb主要来源于陆内造山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壳源重熔花岗岩。该矿床可能主要受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多阶段伸展-减薄而形成的一系列地壳重熔型花岗质岩石控制,成因类型属于热液脉状充填型铜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部铜矿床 同位素地球化学 矿床成因 朱溪 江西
下载PDF
华南重要成矿区带中生代构造变形及其控岩控矿机理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达 李芳 +7 位作者 贺晓龙 胡擘捷 张鑫明 毕珉烽 王森 霍海龙 薛伟 刘松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97-528,共32页
华南大陆中生代以来受华北板块、西南缘特提斯洋以及东部古太平洋板块会聚作用形成了多序次的构造变形及多期岩浆与成矿事件,并造就了多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文章在梳理成矿区带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化期次、矿体分布及成矿机理等关... 华南大陆中生代以来受华北板块、西南缘特提斯洋以及东部古太平洋板块会聚作用形成了多序次的构造变形及多期岩浆与成矿事件,并造就了多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文章在梳理成矿区带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化期次、矿体分布及成矿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上,利用构造变形序次及其控岩控矿的规律性完善了典型矿床成矿过程及成因机理。通过对闽西南铁多金属成矿带、赣东北塔前-赋春钨铜多金属成矿带以及滇东南老君山钨锡矿集区开展构造变形解析,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厘定出相对完整的印支期、中晚侏罗世及白垩纪3期变形序列,但其作用时限、构造性质、规模强度及变形样式却表现不一。通过构造控岩分析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得出,不同成矿区带都存在与变形序列相一致的岩浆或变质热事件,进而利用变形序列与岩浆期次对应规律明确了与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朱溪钨铜矿床以及南秧田钨矿床相关的多期岩浆活动。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多阶段矿化事件并提出3个典型矿床都存在多期叠加复合成矿的认识。从构造对矿床就位机制控制的角度分析了马坑式矿床分散多变矿体、朱溪矿床垂向大跨度矿化及深部巨型矿体、南秧田矿床层-脉叠加矿体分别受赋矿地层褶皱拆离、大规模双重逆冲以及2期构造变形复合控制的机理。文章最后探讨了不同阶段华南重要成矿区带构造变形及岩浆成矿的动力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区带 构造变形序列 控岩控矿 马坑式矿床 朱溪钨铜矿床 南秧田钨矿床 华南
下载PDF
朱溪钨铜多金属矿床石榴子石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5
20
作者 舒立旻 钟仕俊 贺玲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2期140-148,共9页
朱溪矿床是近年在中国南方江南造山带新发现的超大型矽卡岩型钨铜多金属矿床。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与镜下观察,将朱溪矿区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划分为三个世代(I,II,III);电子探针分析数据表明,其石榴子石属钙铝-钙铁石榴子石系列,以钙铝榴... 朱溪矿床是近年在中国南方江南造山带新发现的超大型矽卡岩型钨铜多金属矿床。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与镜下观察,将朱溪矿区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划分为三个世代(I,II,III);电子探针分析数据表明,其石榴子石属钙铝-钙铁石榴子石系列,以钙铝榴石(Gr)为主,其次为钙铁榴石(Ad)。朱溪矿区常见白钨矿沿石榴子石的生长环带、边缘等部位交代的现象,白钨矿中部分的钙源自石榴子石,揭示石榴子石化过程有利于脆性裂隙的发育和热液流体的运移,能加速热液与围岩的化学反应过程,并为金属矿物的沉淀提供容矿场所。因此,朱溪矿区的石榴子石化过程构成了钨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的一个重要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铜多金属矿床 石榴子石 矽卡岩 江西朱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